大道小說網 > 網游動漫 > 大唐之大醉俠

正文 第六十章 多情公子 文 / 傭肖

    第六十章多情公子

    洛陽雄踞黃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東呼虎牢、西應函谷、四周群山環抱,中為洛陽平原,伊、洛、瀍、澗四水流貫其間,既是形勢險要,又風光綺麗,土壤肥沃,氣候適中,漕運便利。

    到此時止,已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等八朝建都於此。所謂河陽定鼎地,居中原而應四方,洛陽乃天下交通要衝,軍事要塞。

    楊廣即位後,於洛陽另選都址,建立新都。新皇城位於周王城和漢魏故城之間,東逾瀍水、南跨洛河、西臨澗河,北依邙山,城周過五十里,宏偉壯觀。

    楊廣又以洛陽為中心,開鑿出一條南達杭州,北抵涿郡,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接起來,洛陽更成天下交通商業的中心樞紐。

    沈醉從飛馬牧場出,經過十多天的趕路後,終於抵達洛陽。

    他從正南門定鼎門而入,望著眼前寬達百步貫通南北兩門的天街上行人如織,與記憶中的洛陽依稀相似,不禁心生感慨。

    洛陽城他在宋時曾來過無數次,更在洛陽購置有一座園林,在這裡住過許多日子,經歷過許多事情。只是此時的洛陽卻不是那時的洛陽,故地重遊,站在這四百多年前的洛陽城天街街頭,讓他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恍惚間,似覺自己仍是站在北宋時地洛陽城中。似乎照著自己的記憶去走,仍會到得自己在洛陽購置的那座會隱園中,而自己的四位嬌妻便正在園中等著自己歸來。

    但他知道,現在的洛陽絕不是原來那個時空的洛陽。長長歎息一聲,隨著人流而走,打量著這時的洛陽城。

    隋唐時地洛陽實行的是嚴格地坊市分離制,坊為居民區。市則為商業交易區。建制整齊,管理嚴格。而宋時的洛陽卻是已從隋唐時期的坊市分離制嬗變成了坊市合一制。坊中居民面街而居,沿街成市,處處都顯得甚是熱鬧。

    不過熱鬧是熱鬧,但相較起隋唐時歸劃成一塊塊整整齊齊的坊市而言,宋時的坊市合一卻也顯得有些混亂。而相較起隋唐時嚴格的坊市分離管理制度而言,宋時的坊市合一卻也顯得自由寬鬆許多。

    自唐朝安史之亂起,洛陽便不斷遭到破壞。再經唐末戰亂之後。長安、洛陽兩京都遭到了毀滅性地破壞,昔日的輝煌已一去不復返。至宋哲宗時,洛陽雖在五代時期及宋朝前期都有很大重建修復,恢復不少,也仍保持了隋唐三重城之格局,但實際上已遠非現時規模可比。

    宋時,以汴梁為都,為東京。洛陽雖仍是陪都,卻是已變成了西京。而現時無論隋、唐都是以長安為都,為西京,洛陽則是東都。

    沈醉於這現時的東都洛陽城內隨意閒逛一番後,最後來到了著名的天津橋。

    天津橋是洛陽城內架在橫貫全城的洛水上最大的橋,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銀河。把皇宮看成天帝地皇居「紫微宮」,橋北與皇城的端門相應,橋南與長達十里的天街相連,成為隋朝東京都城南北往來的通衢。取各「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這兒停、駛往銀河的船。

    此時地天津橋乃是以鐵鏈聯結大船構成的浮橋,橋的南北兩端,還修建了對稱的四所重樓,為日月表勝之象。為了能使形體高大的樓船順利通過,橋還可以自由開合。據說。乃是出自於天下第一巧匠魯妙子的設計。

    不過這設計好是好。但浮橋結實耐用程度卻是不夠,遇到洛河漲水也會沖壞。唐朝建立後。曾不斷加以改建,最後於貞觀十四年間改建成為石礎橋。沈醉在宋時所見的天津橋便已是唐時改建後的石礎橋,因此現下見了眼前卻是座浮橋,不免心中大訝。

    隨即略一想便已想到定是後來改建成了石橋,微微一笑後,信步跨上了眼前這座天津橋。到得正中,移步到橋欄前轉身望向自西而來的洛水,回想起當年在洛陽時幾度攜四位嬌妻來天津橋遊玩,欣賞洛陽八景之一天津曉月美景的情景。

    這一番想,卻似渾忘了身邊事。橋上人來人往不**事,喧嘩吵鬧之聲也是充耳不聞。不覺間,頭上陽光被遮,大片烏雲飄來。不片刻,已下起了毛毛細雨,落入洛水時,在水面濺起一個個小小地漣漪。此沒彼現,環環相間。

    清涼地雨水打在臉上,也讓他從往事中回過神來。長歎一聲,忽開口低聲輕吟:「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夏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一起飛。記得當年舊事,回奈何嗟歎。天津橋上憶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吟罷略搖了搖頭,又歎了一聲。

    這本是宋人晏幾道的一相思詞,卻是被他篡改了幾處吟來。原詞「去年春恨卻來時」,他想到去年西湖與自己四位嬌妻被迫分離之日乃是盛夏時節,便把「春」改作了「夏」。

    後半闕原詞為「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人家想一人,他卻是想四個,實在不合,便改作了「當年舊事」。「回奈何嗟歎」,他現在無法回去,回想起當年事來自是仍只有徒之奈何,哀聲歎氣。「琵琶弦上」改作「天津橋上」,自是應現景。

    改得雖有些似是而非,卻也並無過錯。最主要是保留了這詞中地兩個名句,便是「落花人獨立,微雨燕一起飛」與「當時明月夜。曾照彩雲歸」。

    「啪!」沈醉吟罷的話音方落,便聽身後一聲輕響,一把年青男子地悅耳聲音道:「『當時明月夜,曾照彩雲歸』,兄台當真是做的好詩!」說罷,又復輕聲吟道:「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夏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一起飛。記得當年舊事,回奈何嗟歎。天津橋上憶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輕吟聲中,身後之人已移步到橋欄前,與沈醉相隔兩步遠並立。望著細雨濛濛的洛水吟完,轉過頭來又用手中折扇輕敲了下手掌,向沈醉笑道:「兄台此詩對仗雖不盡工整,然意境深遠,實不可多得之佳作。且也是別開體裁。說不定幾年之後,便會流行於世。」拱手道:「在下侯希白,請教仁兄大名?」

    眼前是一位說不盡風流倜儻、文質彬彬,宛如玉樹臨風的年青英俊男子,手拿一柄折扇,動作瀟灑好看。沈醉其實已隱隱然有些猜到,聽到他報名,心道句「果然是他」。拱手笑道:「原來是『多情公子』侯希白,沈醉有禮了!」

    侯希白眼中一亮,喜道:「原來竟是沈兄,早聞沈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稍頓下。又輕聲吟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弄扁舟。」

    言罷「剎」地一聲打開了手中折扇,面向沈醉的一面畫了八個美女,各有不同神態。極盡女性妍美之姿。扇角一女卻正是「俏軍師」沈落雁。臉上神情既驚喜又落寞,非但獨特而且動人之極。侯希白看了扇上所畫的沈落雁一眼。道:「自從於落雁處聽聞沈兄此詩後,小弟便極盼能與沈兄一見,引以為友。不想今日竟能在這天津橋上巧遇沈兄,當真可說是三生有幸!」

    沈醉客氣道:「侯兄過譽了,能在此得遇侯兄,才是沈某三生有幸!」現代、北宋加現在的隋末,說起來他可真算得是三生了。

    侯希白瀟灑一笑,合扇指著橋南地一座酒樓,道:「曾聽落雁說沈兄好酒,對面便是洛陽最有名的董家酒樓,便讓小弟做東,請沈兄入內一敘,並敬沈兄幾罈好酒。」

    沈醉本就是打算在天津橋轉會兒後,到董家酒樓去用晚飯。此時侯希白要掏腰包請客,他倒是並不客氣,只道了句「讓侯兄破費了!」等候希白擺手相請時,便與他隨之並肩向董家酒樓走去。

    天上仍是細雨濛濛,二人先前毫無遮擋在雨中而立,衣衫、頭本都已被雨水有些打濕。但等進入董家酒樓後,二人衣衫卻已是全部乾爽,絕無半點淋了雨地樣子。

    進得大堂,侯希白正準備找掌櫃要間包廂,便見一長得高大漂亮,風采明朗的男子迎面而來。到得二人面前,含笑拱手道:「敝主想請二位兄台移步一敘,未知可否?」

    眼前這男子二人顯然誰都不識,對望一眼後,侯希白拱手還禮道:「不知兄台如何稱呼,貴主又是何人?」

    龐玉仍是笑容溫和道:「在下龐玉,敝主之名此處卻是不便相告,待二位隨我至包廂一見,自會得知。」

    「龐玉?這名字有些耳熟!」沈醉聽得龐玉之名,腦中細思。將書中關於洛陽這段內容中出現的各人物在腦中快過了一遍後,腦中一亮,已想到這人是誰。

    卻是書中李世民天策府手下諸將中,便正有一個龐玉,還曾與吐谷渾王子伏騫在這董家酒樓的梯井欄杆上交過手。當然,此時此事卻是還未生。心道必是這人不錯,那麼他的主子不用說便是現在的大唐秦王,未來的唐太宗李世民了。對於這位開創一代大唐盛世,被無數後人稱讚,後世帝王爭相效仿地明君。眼下既有此機會,他倒是很有興趣認識一下。

    侯希白略作沉吟後,轉向沈醉問道:「沈兄,你看如何?」

    「倒不妨一見!」沈醉笑答,向龐玉道:「請龐兄帶路!」

    「二位請隨我來!」龐玉面上一喜,轉身在前領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