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四尚武院 文 / 木林森

.    真氣運行一周天之後,楊炎睜開眼睛。雖然受傷多達三十一處,但都不是致命的部位,上了藥以後,也不影響影行動。楊炎自己估計,在運行幾次雷厲風行**,到了明天,傷口就基本都可以癒合了。

    這時一個傳令兵來傳令,叫楊炎立即到邵宏淵的大帳去。

    楊炎一進邵宏淵的大帳,軍中的主要將領都以到齊,就差楊炎一人。

    見楊炎到了,邵宏淵先問道:「楊統制,你的傷勢怎樣,不要緊吧。」

    楊炎施禮道:「都是些皮肉小傷,並無大礙,有勞都統大人關心。」

    邵宏淵點點頭道:「無事便好,楊統制,不必多禮,坐下吧。」

    楊炎在最末坐下。邵宏淵這才道:「各位將軍,探馬報告,金國右監軍白彥敬率五千人馬來援助虹縣,現在離城不到六十里,最遲後天就可以到達虹縣。今夭把各位請來,就是要商量一下,我軍應該如何應付呢?」

    眾將一聽這個消息,都知道形勢不妙。白天的攻城戰楊炎雖然奪下金兵的軍旗,但畢境沒有打開虹縣。現在又來了五千援軍,雖然人數並不多,但一但和城裡的金兵合兵一處,將更不好攻打。而且宋軍的塔車也只有九輛了。

    眾將都沉默了一會,周洪起身道:「都統大人,圍城打援,乃是用兵之道。末將以為應先消滅援軍,然後再攻打虹縣為好。」

    張訓通也道:「今夭我們雖然沒有攻下虹縣,但金兵的損失也不小。我軍只需五千人在這裡守住虹縣,不讓虹縣出兵相救,先擊退白彥敬的援軍。如果讓白彥敬的援軍進城,城中金兵必然士氣大振,想攻下虹縣可就更難了。」

    聽他們兩人這麼一說,其他的將領也紛紛點頭稱是。

    楊炎卻聽得暗皺眉頭。圍城打援確是合乎兵法。但那是利用被圍的敵人吸引敵人的援軍,而在敵軍救援的途中加以消滅,以達到殲滅敵軍的有生力量的目地。但現在宋軍的戰略目地是盡快的攻下虹縣,以進一步攻打宿州。否則就算李顯忠攻下宿州,只要虹縣還在金兵手中,宿州也不安全。如果這時候還提什麼圍城打援,豈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這時邵宏淵開口道:「圍城打援,本都也是這樣認為,既然如此……」

    楊炎站起身道:「都統大人,這樣不妥。」

    眾將都是一怔,都看著楊炎。楊炎雖然是背嵬軍的代統制,但其實不過是個正九品的低級武官,統制一般都是由七品以上的武將擔任。在眾將的心目中,楊炎雖然勇武過人,但畢境資歷不足,以代統制的身份參加這種會議,就應該老老實實的在下面坐著聽著就行了,居然還說什麼不妥,眾將都有些不以為然。

    邵宏淵也有些不悅,但還是道:「那麼楊統制你以為應該如何呢?」

    楊炎道:「都統大人,我軍的當務之極是進下虹縣,而不是消滅白彥敬的援軍……」

    他話沒說完,周洪便打斷道:「攻下虹縣是當務之急,大家自然都知道,還用楊代統制提醒我們嗎?但今天攻城楊代統制也參加了,虹縣是那麼容易就攻下來的嗎?我軍先擊敗援軍,讓虹縣的守軍無所依靠,然後便可一舉攻下虹縣。」

    他直接稱楊炎是代統制,言下之意便是提醒楊炎,你還不是正式的統制。

    楊炎只是一笑,道:「虹縣一時難以攻下,末將自然知道。但如果援軍到了,虹縣的大門可就會自己打開啊!」

    弦訓通冷笑道:「打開又如何,難道金兵會讓我們舒舒服服的進去嗎?」

    張子蓋一聽,卻若有所思道:「楊統制你能說詳細一點嗎?」

    楊炎道:「如果我們派軍假作要消滅金國的援軍,將金國的援軍迫到虹縣城下,大周仁必然會打開城門,放援軍進城。而這時我軍如果派一支精銳人馬突破金兵的陣勢,直接攻佔了吊橋和城門,虹縣豈不是就唾手可得了嗎?」

    張子蓋和邵宏淵互相看了一眼,邵宏淵道:「不訪一試。」

    其實楊炎的主意也不是什麼好辦法,只不過希望乘亂混水摸魚罷了。只是事情到了這一步,強攻又攻不下來,又要盡快攻下虹縣,也只有試一試楊炎的辦法。

    接下來就是商量應該怎麼佈置了。楊炎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戰前佈置。這時到是真的只能在一邊聽著,毫無插話的份。不過這才知道,自己的這個計劃說出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可就不那麼簡單了。

    首先必須確定白彥敬軍的進軍路線和進軍時間,這樣才能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地點伏擊敵軍。這一點不僅需要經驗,更需要探子多方面的打探。好在敵軍的目地明確,就是救援虹縣,因此經過探子的不間斷打探,基本可以確定白彥敬軍的進軍路線和進軍時間。

    其次,伏擊的目地不是為了消滅敵軍,而是要把敵軍趕到虹縣,而且還不能讓敵人向其他方向逃竄,什麼地方堵,什麼地方放,都需要周密的安排。

    第三,到了城下,敵軍一定會一面抵抗一面向城中撒退。這時一定要盡量的將敵軍的陣形拉開,不能壓得太緊,否則將不利於宋軍的突擊隊突擊搶佔城門。這需要相當豐富的臨陣指揮經驗。因此將由邵宏淵和張子蓋兩人親自指揮。

    最後就是突擊隊,人數不能太多,多了會引起金兵的注意。由於宋軍沒有鐵浮圖那樣的俱甲騎兵,想突破敵陣,就更加困難,而且佔領了城門,還必須守住,等候城外的大軍擊破金兵。因此突去隊光有騎軍還不行,還要有一部份步兵和弓箭兵。最重要的是必須要有一員猛將帶頭衝陣。這個任務自然落到楊炎的頭上。經過兩戰之後,楊炎的勇武己經得到了宋軍的全軍認可。

    以前的楊炎跟本不用操心別的事情,只是聽從調用,跟著大隊走就可以了。在親身經歷了戰前的佈置以後,楊炎才明白,戰爭是多麼複雜的一仵事情。

    「啪」的一聲,邵宏淵一拍桌子,道:「是勝是負,就在明天一戰,諸位將軍,明天一定要攻下虹縣。」

    眾將一齊起身施禮道:「謹尊大人將令。」

    邵宏淵點點頭,道:「好,今天就好好休息,傳令下去明天先攻入城中者,賞黃金百倆,升三級。」

    楊炎回到自己的大帳內,曹勳正在等他。他雖然已是代統制,但並沒有享受統制獨居一帳的待遇,還是和曹勳共用一個帳蓬。

    曹勳道:「大哥你回來了。」

    楊炎點點頭道:「今天早點休息,明天又有硬仗要打了。」便將明天的安排告訴曹勳。

    曹勳一聽是楊炎獻的計,一臉興奮道:「即然是大哥的主意,那一定錯不了,我們明天一定會攻下大虹縣的?」

    楊炎道:「是嗎?你到是信心十足啊!,可昔我可設有你那麼足的信心。」

    曹勳道:「我對大哥可是百分之百相信的。大哥你可是一向詭計多端的。我可是對大哥的狡猾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楊炎也不禁笑了,道:「我們以前在尚武院裡學的東西和真正的戰場相比,簡直就像是小孩子玩打仗的游一樣。真正的戰場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我軍的情況,敵軍的情況,進軍的路線,攔劫的路線,天氣情況,地形情況……」

    話還沒說完,曹勳就堵起耳朵:「太麻煩了,我的頭都大了,反正明天我就聽大哥你的,你說怎麼幹,我就怎麼幹就行了。其他的事情大哥你去操心吧!」

    楊炎只好苦笑,暗付道:知道的越多越是苦痛,自己知道真正的戰場是怎麼樣的,反而對勝利不那麼確信了,還不如以前當一個小正將,什麼都不知道,只聽今行動就可以了。

    躺到行軍床上,楊炎忍不住又想起了以前在尚武院的日子。

    曹勳和高震也是楊炎在尚武院裡僅有的兩個朋友。而楊炎和其他的同學僅僅只是見面打個招呼的程度。甚至有一些人楊炎根本連姓名都不知道。一方面是因為楊炎並不很善於和人打交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楊炎在留武院上課的時間並不很多。

    就在楊炎進入尚武院一個月以後,一天晚飯以後,楊沂中把楊炎叫到書房,問道:「炎兒,你也在尚武院裡學了一個月了,學得怎麼樣了。」

    楊炎搔了搔頭道:「爺爺,有些課程我覺得不用去學了。」

    楊沂中道:「是什麼課程,說來聽聽。」

    楊炎道:「比如說格鬥、刀術、槍術、這些課程。我覺的我好像都可以不學。」

    楊沂中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楊炎的年紀雖然不大,但從小得萬顯聲的真傳,如果論武功遠遠高出了武院的那些教官,雖然萬顯聲並沒有教楊炎兵器,但畢境楊炎的基礎紮實,學起來也遠比別人快得多。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已將「血戰刀法」練得純熟無比。既使論刀法也不輸於楊昌鵬。何況楊沂中的「血戰刀法」本也是天下有數的刀法,如果在尚武院裡學這些東西對楊炎來說卻時是浪費時間。

    楊炎對道:「還有昨天的兵法課上,教官給我們講『置死地而後生』說士兵在死地沒有退路,必然會奮力死戰,往往能夠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如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都是這個道理。」

    楊沂中點點頭道:「說得不錯啊!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楊炎道:「可是後來我問教官,兵書上不是有說『背水結陣,乃是兵之大忌』嗎?為什麼韓信就能成功,而且長平之戰的趙括,守街亭的馬謖也是在死地為什麼他們卻失敗了呢?」

    楊沂中拈鬚道:「問得很好,那麼教官是怎麼回答你的呢。」

    楊炎搔了搔頭,有點不好意思道:「教官說我在擾亂課堂,把我趕出來了。」

    楊沂中也不禁呵呵大笑,楊炎問的問題一般的教官還真的很難答得上來。想了一會兒,楊沂中才道:「炎兒,你要知道,在戰場上士兵在死地,也不是一定就會奮力死戰,還有別的選擇。」

    楊炎怔了一怔,仔細想了一想道:「對啊,有時候士兵見到情況不對是會投降的。也就是說想用『置死地而後廷』這一計,首先必須保正自已的士兵是不會投降才行。」

    楊沂中微笑道:「不錯,那麼炎兒如果由你領軍,你有什麼辦法使你的士兵們不會投降呢?」

    楊炎又想了一會兒,道:「我會在戰前告訴士兵,說敵人的統帥很殘暴,會屠殺降卒的,就像白起那樣,這樣一來投降也是死路一條,那麼士兵就不會投降,而是奮力死戰了。」

    楊沂中點點頭,道:「這是一個辦法,不過如果敵人的統帥是象羊祜那樣的將軍呢?」

    楊炎又沉思了良久,終於還是搖了搖頭。

    楊沂中正色道:「炎兒,你要知道,所謂名將,就必須要有能使士卒效死力的能力。」

    楊炎默默念了幾遍「能使土卒效死力」若有所思。又道:「爺爺,那麼怎麼才能讓士卒為你效死力。」

    楊沂中道:「這一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辦法。如吳起,他平時生活奢華,但是打仗的時候卻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食宿一樣。並親自為土兵清血,上藥。這樣善待士兵,士兵當會為他死戰。像陳慶之,每次朝廷的賞賜的財物都毫不保留的分給士兵,這樣打起仗來,士兵自然會為他效死。還有霍去病,每次打仗他都衝在最前面,主將帶頭不怕死,士兵自然也就不怕了。」

    楊炎點點頭道:「爺爺講得很清楚了,可是為什麼教官說不出這樣的道理呢?」

    楊沂中大笑道:「炎兒,爺爺可是打了大半輩子的仗了。你們的教官怎麼能比呢。」

    楊炎突然問道:「那麼岳飛將軍呢?岳飛將軍是怎麼做的呢?」

    楊沂中沉默了片刻道:「岳鵬舉?岳鵬舉確實是天下奇材,我也好,韓良臣,劉信叔,吳唐卿等人,沒有比他更年輕,更有才能的。只可惜……」

    楊炎追問道:「可惜什麼?」

    楊沂中歎道:「岳鵬舉太過自負了,其他的人都不放在眼裡,在批評別人時總是不留情面。因此也得罪了許多人。」

    楊炎這一個多月來在楊沂中的書房裡看了不少書,龍其是關於岳飛的書籍。因此知道楊沂中說的是當年淮西軍兵變的事情。

    淮西軍原來是中興四將中劉光世的軍隊。紹興七年,劉光世在淮西,軍無紀律,張浚請奏罷免光世,淮西軍暫由部將王德、酈瓊統領。當當皇帝趙構欲將淮西軍交於岳飛指揮,並詔諭王德等:聽飛號令,如朕親行。並詔諭岳飛:中興之事,一以委卿。而秦檜主和,遂不以德、瓊兵隸岳飛。

    後耒岳飛與張浚議事,張浚謂飛曰:「王德淮西軍所服,浚欲以為都統,而命呂祉以督府參謀領之,如何?」飛曰:「德與瓊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則必爭。呂尚書不習軍旅,恐不足服眾。」浚曰:「張宣撫如何?」飛曰:「暴而寡謀,尤瓊所不服。」浚曰:「然則楊沂中爾?」飛曰:「沂中視德等爾,豈能馭此軍?」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飛曰:「都督以正問飛,不敢不盡其愚,豈以得兵為念耶?」

    結果張浚不聽岳飛所言,命參謀兵部尚書呂祉往廬州節制。未至,瓊等舉軍叛,執呂祉以歸劉豫。祉不行,詈瓊等,碎齒折首而死。但岳飛目中無人的說法也從此傳開了。

    楊炎道:「難道就沒有人提醒岳將軍嗎?」

    楊沂中歎道:「他的部下都對他敬若神明,怎麼會有人告訴他,就算有人提醒他,但他自認行事光明正大,完全沒有明哲保身的想法。卻不知欣賞他的人,自然信賴他,對他不懷好意的人,就會黨的他很危險。可惜在太上皇身邊的大臣中多數都是後者。」

    楊炎聽了,也一陣沉默。楊沂中不願在談論岳飛,道:「炎兒,學習兵法最忌死讀兵書,生搬硬套,不知變通。你能用心去思考,這樣很好。」

    楊炎道:「可是這些道理我們學院的教官可講不出來啊。」

    楊沂中微笑道:「炎麼,有些問題的答案是需要自己去找,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甚至在不同的時候答案都不會相同。別人的意見只能起一些參考的作用,最終的決定還是自己啊!」

    楊炎點頭稱是。

    楊沂中又道:「這樣吧,如果你覺得有些課程無用,不願去學。也就不用去了。只管去學覺得自己有用的吧,不過我要求你做到一件事情。」

    楊炎道:「什麼事情?」

    楊沂中道:「以你的武功恐怕在尚武院裡沒有人是你的對手,有些課程你就是不去學,也會比別人高出許多。像馬術、箭術這些科目你雖然沒有學過,但以你的武功基礎學起來也會比別人快得多。但我不希望你太過於顯露自己,也就是說希望你在各方面都不要表現得過於突出了。」

    楊炎一怔,沒想到楊沂中會他提出這樣一個要求,不禁問道:「為什麼?」

    楊沂中道:「這個你以後慢慢就會知道,總之你能做到嗎?」

    楊炎點點頭道:「能。」

    楊沂中道:「炎兒,你要記住,我可不是要你故意表現得很差很差,而是保持一個不好不壞,不高不低的狀況,你明白嗎?」

    楊炎認真的想了一想,道:「我明白了,盡量試試看吧。」

    在尚武院的學生裡面,總有一些來混日子的學生。經常逃課的大有人在,而且大多是王公大臣的子女。一般來說,只要不影響到正常的教學,教官們大多也就睜一眼閉一眼算了。沒有人會去較真。楊炎很怏也加入了經常逃課的學生之列。因此在尚武院裡學習的三年時間裡,楊炎一直努力按楊沂中的要求,表現很一般但又不太差,完全是一個不上不下,不好不壞的樣子。不過楊炎發現,保持這樣一個狀態並不露痕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倒底還是爺爺厲害,給我出了這樣的難題。」雖然有時候楊炎也這樣報怨,但一直做得還不錯。並沒有引起別的學生和教官的杯疑。也包括曹勳和高震。對於教官來說一個大部份時間都在逃課的學生,能夠保持一個中等的水平以經很不錯了。

    「如果從人際關係的角度正看,我大概和永安公主的情況差不多。」自從楊炎來尚武院的第一天和永安公主打了一架以後,兩人才發現原來他們都同屬一個學院。雖然楊炎老是曠課,但碰頭的時候也不少,不過兩人似乎都心照不宣一樣,在有意無意間都盡量避開對方。因此幾乎連話都沒有說過,倒是經常和永安公主形影不離的妹妹永寧公主,到有幾次主動對楊炎打招呼。

    不過楊炎還有曹勳和高震兩個朋友,永安公主卻連一個朋友也沒有,至少除了永寧公主,楊炎從未看見她和別的女生走在一起。

    「這麼一個母大蟲,有誰敢理她。」高震是如是說。曹勳則在一邊大聲咐和。

    其實永安公主姐妹倆都是少有的。三年以來越發出落得秀麗出塵。不同的是永安公主是冷艷孤清,令人不敢親近,而永寧公主卻是雍和集貴,平易大度。只習惜兩人經常走在一起,令所有的男生都只能遠遠的看著她們的背影小聲議論。

    「嘿嘿!以後看那個人倒霉,被那個丫頭招去當駙馬,那可就慘了。」曹勳有時也和楊炎開玩笑「不如大哥你去做這個駙馬。因為只有大哥你打贏過這丫頭,我和小高起碼還有永寧公主可以爭一爭。」

    不過和永安公主不一樣,永寧公主在尚武院的人緣卻相當不錯。既使是和永安公主在一起的時候,永寧公主身邊也會帶著幾個女生。有時偶爾和永安公主分開,永寧公主身邊就會立刻圍上一大群男生,其中當然也有曹勳和高震。

    有時高震和曹勳也對天長歎:「為什麼同樣都是公主的兩個人,卻相差這麼大呢?」

    當然這三年的時間裡,流蘇己長成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溫柔和順,嫵媚乘巧,楊府上上下下都很喜歡她。萬如菊更是視如己出一樣。楊炎也待她就像親妹妹一樣愛護,平常也教她讀書識字。閒瑕無事時常帶流蘇去西湖邊遊玩,有時還帶她去郊外打獵。

    因為常和楊炎一起外出打獵,流蘇不僅會騎馬,還學了一些初淺的武功,雖然沒有什麼大用,但也能強身健體,可不像一般的大家閨秀那樣弱不禁風。「原來大哥家裡還藏著個大美人啊!」曹勳第一次看到流蘇時,一付重涎欲滴的樣子,同來的高震也好不到那裡去。只到被楊炎踹了兩腳以後才恢變正常。

    尚武院對每年畢業的學生都會進行一次全面的考試。以考核學員的學習情況。

    考試分為三個部分:尚武院每年畢業的學生大約會有五六百名,首先是基礎考試,項目是馬術、箭術、力量和筆試。按甲、乙、丙、丁等分為十個等級。最終按總成績前二百五十六名進入下一個階段的考試:武功比試。就是由學員進行一對一的比武較量。負者淘汰,勝者晉級,直到決出最後的勝著為止。只有武功比試的前八名才能參加最後一項的考試:戰場考試。由八名學員每人率領一隊人馬,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指揮軍隊在戰場上較量,也按淘汰制決出最後的勝者。

    按照慣列參加戰場考試的八人都可以獲得晉見皇帝的機會。並由皇帝親自賜給嘉獎。是一項很高的榮譽。而且第一名還可以被委以低階的武官。在學生的心目中不亞於中了武舉。三年前楊昌鵬從尚武院畢業時在武功比試和戰場考試中都獲得了第二名,以經很不錯了。

    現在尚武院的考試以經開始了,基礎考試以經結束,楊炎在全部五百八十七名學員中,名列第二百零二位,算是取得了下一階段的資格。同時楊沂中也解除了對他的限制,允許他全力以付的參加武功比試。因此楊炎在武功比試中出人意料的連戰連勝,一舉殺進了最後的決賽。

    而決賽的對手竟就是永安公主。

    「怎麼會是她呢!」楊炎暗自想著。

    和楊炎不同,儘管永安公立為人孤傲,人緣也不好,但成績一直都是十分優透的。基礎考試她就以駭人的全部滿分取得了第一,武功比試進入決賽在大多數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倒是楊炎能進入決賽,到是大出人們的意料。

    比蹇是在一張五丈見方的木台上進行,木台有三尺高,周圍沒有欄杆。台下以圍滿了學生。都想來看一看今年最大的熱門和最大的黑馬之間的較量。也有不少平常不敢正視永安公主的男學生能借這個機會飽覽永安公主的絕世美貌。

    楊炎和永安公主相隔約三丈遠,對面而立。楊炎一身青衣,手握一把木刀,平指永安公主。永安公主一身白色鑲金邊花紋的武士服,長髮束起,紮成一條馬尾從左肩垂至胸前。額前一縷秀髮,微微遮住半邊臉容。一雙秋水似的雙眸凝視著楊炎,右手握一根木棍,背在身後,從左肩頭露出一截棍頭來。

    三通鼓響,比賽己正式開始。兩人卻都紋絲不動。

    永安公主緩緩道:「三年以來,我一直都在等待一個重新向你挑戰的機會,現在終於等來了。」

    楊炎苦笑道:「想不到你還在為三年前那次打架耿耿於懷嗎?我可早就望記了。」

    永安公主道:「你是不會明白我的。我忘不了,因為那是我第一次輸給別人。不過能夠在這個場合再次向你挑戰也很好。我很想知道,這三年裡我究竟進步了多少。」

    楊炎長出了一口氣,道:「好吧我會讓仵如願以償的。」

    一剎間,兩人幾手是同時向前躍出,刀棍如閃電一般舞動,木刀和木棍發出一連串交擊的聲音,全是快手招法轉眼之間以交手十餘招。在場觀看的學員只見一青一白兩條人影乍分乍合,轉眼之間,兩人己經換了個位置。各舉刀棍又成了對持的局面。

    全場立即暴發出熱烈的掌聲。聲音未絕,忽然一陣狂風吹過,吹開了永安公主遮住半邊臉容的秀髮,露出美麗清冷的容顏,白衣飄舞,黑髮飛揚,宛如神話中的仙女一般,令在場的每一個學生都目不轉晴的看著永安公主,卻沒有人發現就在永安公主對面的楊炎,卻連一個衣角也沒動。

    楊炎手中的木刀緩緩舉起,遙遙指向永安公主,眼光炯炯,一剎那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楊炎彷彿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在也不是平時那個嘻嘻哈哈,似乎什麼都滿不在乎的學生,而是如目一隻威猛的獵豹,蓄勢待發。

    永安公主的雙眸之中發出銳利的光芒,手中的木棍也緩緩舉起,棍頭微微上揚,斜指著楊炎。

    楊炎一聲長嘯,手中的木刀劃出一道弧線,直取永安公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頓覺狂風大作,撲面而來。永安公主揮動木棍,正好迎上木棍,刀棍相交,眾人的耳中卻似聽到一個炸雷聲。

    楊炎勢如長虹般連續砍出八刀,永安公主左攔右擋。連續擋了八刀。楊炎刀勢不絕,接著又揮出五刀,一時間竟逼得永安公主只能招架,毫無還手的餘地。終於擋不位楊炎急風聚雨般的進攻,不得不後退一步。

    楊炎一見奮力又是三刀,永安公主連退三步,以經退到了木合的邊緣,方才將這三刀全部化解。但楊炎的這輪攻勢也終於力竭,不得不收力回棼,給自己回力的時間。而永安公主也被這一輪攻勢壓得透不過氣來,無力反擊,雙方又回到對持的局面。

    而在場的人剛才只覺得勁風撲面,耳輪中一個接一個炸雷聲響,離台近的人紛紛後退,功力淺的早就摀住了耳朵。兩人一停,眾人也覺得彷彿是鬆了一口氣似的,竟都忘了喝采,鴉雀無聲。

    永安公主一聲輕叱,主動向楊炎攻來,楊炎揮刀相迎,兩人又戰在一處。

    三年以前,永安公主在楊炎手下還過不了一招。而那時楊炎還沒有修練「雷厲風行**」,現在楊炎以經將「雷厲風行**」練剄第二層,只差一步就能突破第三層了,而趙月如卻能和他鬥個旗鼓相當,說明在這三年的時間中,趙月如顯然是進步神速。

    其實趙月如所使的棍法就是當年宋太祖趙匡胤所創的太祖棍法。趙匡胤本是絕頂的武學高手,年青時曾拜在華山陳掄老祖門下。後來自創了一套拳法,一套棍法。後世稱為太祖長拳和太祖棍法,都是一等的武學。但後來的大宋皇帝和皇室子弟大多都不習武藝。以至趙匡胤之後無人在練成這兩套武功。永安主公也是從皇宮所藏的拳譜和棍譜上,在加上有高人指點,終於成為趙匡胤之後第二個練成這兩套武功的人。

    永安公立雖是女子,卻將「太祖棍法」使的大開大合,全是剛猛的路子。而楊炎也施展開「血戰刀法」招招掄攻,寸步不讓。雖然只是兩人交戰,卻彷彿令人至身於戰場上千軍萬馬,兩軍血戰的感覺。

    刀棍再度相交,又發出一聲炸雷般的巨響,兩人各退三步,終於再度分開。

    在場的學生們看得自然是驚心動魄。拚命為兩人喝采。教官們卻一個個暗暗叫苦。這兩個人的武功早己遠遠超出了一般學生的級別。雖然是使用木刀木棍,但在他們手裡和真傢伙沒有多大的區別。這樣打下去,恐怕難免兩敗俱傷。

    永安公主自不必說了。這是楊炎是楊沂中孫也非同小可。雖然在尚武院中這些身份都沒有什麼特權,一但兩人有任何的意外,在場的教官都會有大麻煩。因此教官們一個個心驚肉跳,只得默默哀求老天,千萬不要出事。

    楊炎深深吸了一口氣,身影微微一挺。

    風又起。卻不是剛才那種令人站立不穩的狂風。變成了以楊炎為中心,散發出來的微風。更令人椋異的是風中竟還隱隱夾雜著雷聲。這雷聲並不是方才刀棍相擊時發出震耳欲聾的炸雷,而是那種山雨欲來時的悶雷。

    空氣漸漸的變得凝重了起來,微微的輕風,沉悶的雷聲。住得每一個人都覺得呼吸沉重,氣氛壓抑。離楊炎最近的永安公主卻是面不改色,仍是一臉冷清從容的樣子。

    楊炎的嘴色露出了一絲微笑。手中的木刀對著永安公主虛砍了一刀。只聽「咯喇」「咯喇」聲響不絕,堅硬的木台上突然出現一道裂縫,從楊炎的身前開始,一直向永安公主沿伸過去。

    永安公主冷哼了一聲,手中的木棍向地上一頓,又是「咯喇」「咯喇」聲響,一道橫向的裂紋從棍頭向兩邊沿伸開,正好擋住從楊炎那邊沿伸過來的裂縫。

    看著台上一橫,一直成「丁」字形的兩條裂縫,滿場學員無不驚歎,教宣都在暗暗吃椋。這樣的武功聽都設有聽說過。

    楊炎輕輕吐出一口氣,道:「公主這三年裡你確實進步神速,一定下了不少苦功吧。」

    永安公主淡淡道:「只要能夠贏你,一切都是值得的。」

    楊炎道:「那麼就讓這一戰見個分曉。現在就決一勝負吧。」

    永安公主那線條優美的丹唇終於露出一絲微笑:「很好,我也想盡快知道答案。」

    突然之間,兩人同時發動。青影白影一閃而過。木刀和長棍帶著巨大的力量擊出。狂風大作,雷聲大響,令人身影不穩,震耳欲聾。「咯喇」一聲兩股巨大的力量擔撞在一起,發出震耳的聲響。幾個功力稍差的學生經不住跌坐到地上。

    在看台上的兩個人又換了個位置,相對而立。永安公主右手執棍,背在身後。而楊炎手中的木刀卻斷成兩截,只有半截握在楊炎手中。

    但任比賽裁決的教官立刻大聲道:「比賽結束,楊炎負。」

    楊炎看了看手中的斷刀,歎了一口氣,道:「公主這一次是你贏了。」說罷扔掉手中的木刀,跳下台去。

    台下的曹勳和高震立刻圍了上來:「大哥,你真的認輸了嗎.」

    楊炎道:」我的刀斷了,不認輸還怎麼樣,教官也裁定是我輸了.」

    高震道:」刀斷了,大哥你還可以空手入白刃和她打嘛,你空手一定可以打勝的.」

    楊炎搖頭笑道:「勝就是勝,輸就是輸。認輸了又有什麼關係呢?大不了下次在贏回去。」

    台上的永安公主卻毫無獲勝後的欣喜之情。只是一臉疑惑的看著楊炎在曹勳和高震的陪同下,擠出了人群。手中的木棍卻「啪」的一聲輕響,出現一道裂紋,不斷的擴大。

    楊炎回到家裡,剛一進門,只聽裡屋一陣大笑:「炎兒,你回來了。」

    楊炎先是一怔,隨及大喜,大叫道:「外公,是你來了。」立即跑進大廳,果然正中的太師椅上正坐著萬顯聲。

    三年以來最初每隔數月萬顯聲都會來看望她們母子。但總是不驚動楊府的其他人。不過後來見他們母子生活的都還不錯,萬顯聲也放心了,也就漸漸來的少一些。這一些以經是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來了。

    萬顯聲哈哈大笑道:「炎兒,你可又長高了。」

    這時萬如菊以得到丫環的通知,從裡屋走了出來,忍不住道:「爹,你總是這麼鬼出神設的,來了也不打個招呼。」

    流蘇一見萬如菊出來了,忙走過去,扶住萬如菊道:「娘,您的病還沒好,怎麼起來了。」

    楊炎也走到廳如菊身邊道:「娘,您還是回去躺著吧,不要出來,小心受了風。」

    萬顯聲一皺眉,道:「如菊,你身子不好就不要免強了,我們父女倆還講那麼多規矩作什麼。」說著來到萬如菊身邊,拉起她的右手,中指,無名指搭住她的脈搏。

    萬如菊道:「爹,我不要緊的,這麼多年我不都這麼過來了嗎?」

    萬顯聲一臉凝重,道:「如菊,這病可不輕,炎兒先扶你娘房裡躺著。」

    楊炎答應了一聲,和流蘇一起扶著萬如菊回到臥室,躺到床上。楊炎問道:「娘,今天的藥喝了沒有。「

    萬如菊道:「還沒有,你和流蘇去煎藥吧,有外公陪著我就可以了。」

    楊炎和流蘇走出臥室以後,萬如菊才對萬顯聲道:「爹,我知道,我這病怕是好不了了。」

    萬顯聲皺眉道:「你胡說些什麼,有爹在這裡,你有什麼病都不會有事的。」

    萬如菊笑道:「爹,您別騙我了,我這病是打小就有的三十多年了,是輕是重是好是壞我還不清楚嗎?就是華陀在世只柏也治不好的。」

    萬顯聲長長歎了一口氣,不在說什麼了。

    萬如菊又道:「我和炎兒回到楊家三年,看著炎兒一天天長大,我就很高興了,婆婆常和我說,『公公總說炎兒天資聰穎,以後必然能成大器』,我想就是到了九泉之下見到朝輝,我也對得對他了。只可惜看不到炎兒出人頭地的那一天了。」頓了一頓,又道:「不過爹,你可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訴炎兒。公公說他馬正就要參加尚武院的考試了,可不要讓我的病讓他分心。「

    萬顯聲點點頭,道:「好的,我答應你,暫時不告訴他。」

    煎好了藥之後,楊炎和流蘇扶持萬如菊喝下了藥,萬如菊便睡了過去。流蘇道:「哥哥,娘由我來看著就行了,你去陪著外公吧。」

    楊炎點點頭,道:「那好,流蘇,娘就辛苦你來照看了。」

    走到外屋,,楊炎道:「外公,娘的病情怎麼樣了。」

    萬顯聲道:「有外公在,沒事的。你儘管安心的準備你的考試吧。這段時間,你娘有我和流蘇照看就行了。」

    楊炎道:「那就好,最後一項考試我可要好幾天不能回來。」

    萬顯聲道:「今天的比武我去看過,和你比武的哪個小姑娘是什麼人?她怎麼懂得小無相功呢?」

    楊炎道:「她?她可是公主。」便將永安公主的身份告訴萬顯聲。

    萬顯聲皺眉道:「公主?公主怎麼會小無相功的?這可是逍瑤派的武功,水日和水鏡這兩個老尼姑可她有什麼關係嗎?」

    楊炎問道:「怎麼是逍瑤派?什麼是小無相功?」

    萬顯聲道:「逍遙派是江湖中一個很神秘的門派,不在八大門派之列。他們的武功脫胎於莊子的[逍瑤游]故此得名逍瑤派。在南渡之前曾出了幾個歷害的高手,才逐漸被人所知。小無相功就是逍瑤派的內功心法。」

    楊炎道:「既然是脫胎於莊子的[逍瑤游],那麼應該算是道家一系,為什麼要取個佛教的名字。」

    萬顯聲笑道:「佛道異道同源,又有什麼分別呢?不過那個小姑娘的武功可真不錯,居然和你不相上下。」

    楊炎嘿嘿笑道:「教官不是判我輸了嗎?」

    萬顯聲道:「那是因為你的『雷歷風行**』第三層還練得不熟,因此掌握不好力度才護不住刀,給拆斷了。」

    楊炎道:「其實一直到比武乏前我也只練到了風和雷兩層,第三層合一直突破不了,總黨得還差了部點什麼。但是今天比武時突然之間就做到了風雷合一。」

    原來「雷歷風行**」共分九層。一共有三道難關,前三層均是基礎,第一層「風」,第二層「雷」,第三層為「合」,即將風雷合一。也是「雷厲風行**」修煉的第一道難關,只有過了這一關才有望進入「雷厲風行**」大成的希望。以前許多人都練出風雷二氣之後,但窮畢生之力也無法練到將風雷合一。

    而一但突破第三層之後,後面的四、五、六層都可以循序漸進,一一達到,第二個難關是第七層,突破了第七層是由後天進入先天的關建。能夠達到這一步的,除了當年自創「雷歷風行**」的風雷上人之外,數百年來只有萬顯聲一人。

    而第九層是最後一道難關,一但突破到第九層,居說能夠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一點連萬顯聲也沒能做到。

    萬顯聲道:「不錯,高深的武功不是在家裡閉門苦修就能練成的。往往要到了生死關關才能激發人的全鄯潛能一樣。或者是有個勢均力敵的對手相互促進。等到你將風雷合一練熟了,你就能打贏那個小姑娘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