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六 馳援宿州 文 / 木林森

.    楊炎、左士淵走進縣衙。對邵宏淵查手施禮道:「參見都統大人。」

    邵宏淵道:「兩位免禮,來找本都有什麼事嗎?」

    左士淵冷笑道:「楊炎才當了幾天的統制,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今天居然欺負到我的左軍頭上來了,邵都統,你管不管了?」

    邵宏淵怔了一怔,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左統制,你把話說清楚。」

    楊炎這才要開口,左士淵以搶道:「今天楊代統制抓了我左軍的幾個弟兄,說要代我管教管教他們,上來都統大人,下有軍法官,就算是我的弟兄們真有什麼差池,也輪不到他來管吧。」

    邵宏淵邊吃了一驚,要知道各軍之間都很忌諱別軍的人來插手自己軍中的事務。他將楊炎這樣一個正將提為代統制也有一定原因是因為這個。而其他人也都沒有太多異議。竟沒想到楊炎犯了這個忌諱。轉頭問楊炎道:「楊統制,可有此事?」

    楊炎這才開口道:「確有此事。」

    邵宏淵沉下臉來:「為什麼?楊統制能解釋一下嗎?」

    楊炎道:「末將今日在街上,見到幾個左軍的士兵在一家酒館裡白吃白喝,強拿強要不說,還要強搶那店主的孫女,如此敗壞軍紀,有辱軍威,末將實在看不過眼,就抓了那幾個士兵,要交給軍法官處治,但左統制卻不同意,硬拉末將來見都統大人,請都統大人處理。」

    左士淵「哼」了一聲道:「什麼敗壞軍紀,有辱軍威。楊炎你年紀不大,扣帽子的本事到是不小啊!弟兄們不過是白吃了一頓值幾個錢,又沒把那個女的怎麼樣,值得這麼小題大作嗎?」

    楊炎道:「左統制,這怎麼事小題大作呢!我們打仗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收復我大宋的失地,解救我大宋的百姓嗎?如果縱容士兵擄掠百姓,那樣會失去民心的,失去了民心,我們還怎麼打仗。」

    左士淵冷笑道:「好啊,楊統制,你年紀輕輕到是能說會道,照你這麼說,我軍以後就一定會非打敗仗不打了。」

    邵宏淵擺了擺手道:「都不必再說了。」楊炎、左士淵立即都停了口,看著邵宏淵。

    其實邵宏淵心裡也不滿楊炎,覺得楊炎多事。宋軍撓民,實屬常有的事,朝廷裡就是知道也不過是睜一眼閉一眼算了。這些事情根本就不值一提。如果是別人,邵宏淵早就申斥起來,但楊炎的身份特殊,楊沂中權高位重,就是樞密使張浚也要讓他三分,可況他邵宏淵。而且楊炎所說的也是正理。如果事情鬧大,給那些御使們知道了參自己個治軍不嚴的罪名,終是十分麻煩的事。

    想了一會,邵宏淵對左士淵道:「左統制,你以後要好好管教一下你的手下,不要在做出這樣的事來,那幾個士兵念他們是初犯,這次就不用交給軍法官了,你自己來處理吧。」

    又對楊炎道:「楊統制,你也要注意一點,別說你現在只不過是代統制,就箅你真是背嵬軍的統制,也管不了左軍的事情。」

    左士淵聽了,將鬧事的士兵交給自己處理,就知道邵宏淵是在有意為自已開脫,雖然還是有些不滿對楊炎的處理,但也不敢跟邵宏淵強辯,只道:「末將知道了。」心中卻在暗想:楊炎是有什麼倚仗嗎?連邵宏淵也不敢太得罪他,還要給他留幾分面子。

    楊炎心裡也不滿邵宏淵的處理,不過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好道:「末將知錯了。」

    邵宏淵點點頭道:「今天本都就不在追究你們兩人了,下次再犯,決不輕饒。」

    楊炎走出縣衙,向自已的往所走去。剛才那個老頭的話卻不斷在他耳邊響起:「要是這樣,還不如讓金兵來管這裡呢!」

    楊炎輕輕歎了一口氣,以前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趕走金兵,恢復大宋的失地。一方面是因為他素來敬仰岳飛,也就希望能夠完成岳飛的遺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從小就常聽人說當年金兵南侵的時候,是如何暴殘兇惡,燒殺『淫』掠,而激起的義憤。

    但是現在楊炎的心中卻對宋軍的北伐產生了疑問。北伐的目地是什麼?真是為了收復失地,解救百姓嗎?但是如果宋軍都是那樣擄掠百姓,那麼又和金軍有什麼區別呢?那麼辛辛苦苦的北伐,收復了失地又有什麼意義呢?難道就是為了讓老百姓不受金兵的擄掠,而受宋兵的擄掠嗎?楊炎搖了搖頭,又想起楊沂中的話來:有些問題的答案是要靠自已去尋找的。那麼這答案自己又上那裡去找呢?

    忽聽身後有人道:「楊統制。」

    楊炎回頭一看,原來是畢再遇。楊炎停步道:「畢統領,是你。」

    畢再遇緊走了兩步,來到楊炎身邊,道:「楊統制,你的臉色不大好啊,發生了什麼事?」

    楊炎歎了口氣,邊走邊將剛才發生的事情對畢再遇說了一遍。畢再遇聽完,臉色也凝重了起來。道:「楊統制,我比你多當了幾年的兵,所以也知道得多一些,軍隊擄掠百姓的事情實在是我大宋的一大通病。」

    楊炎點點頭道:「以前我也是略有聽說,不知道詳情,不過現在倒是真的見到了。」

    畢再遇道:「縱容士兵擄掠百姓,有的時候也是為了提高士氣的方法。讓士兵知道,打了勝仗以後,可以搶奪些錢財。這樣士兵們才有動力。畢竟打起仗來,大將們身先士卒的少,多是躲在後面指揮,玩命的事情還是靠士兵們來做,而功勞賞賜,大多也被當將官的所得去了,輪到士兵的少之又少。有時在攻城的時候,主將往往會宣佈攻下城以後,可以行搶幾日,這樣士兵們就會更加買力了。」

    楊炎到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不過到是有幾分道理。道:「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必須要靠縱容士兵去擄掠百姓茱提高士氣嗎?」

    畢再遇搖了搖頭道:「當然不是,紹興年間的中興四將中只有岳少保和韓蘄王的軍紀最為嚴明。而也是他們的部隊的戰鬥力也最強,軍功最大,這就說明軍紀嚴明的軍隊,也是有很強戰鬥力的。」

    岳飛和韓世忠的軍紀嚴明楊炎是知道的,韓世忠當年為將時就嗜義輕財,錫繼悉分將士,所賜田產都輸租與編戶等。持軍嚴重,與士卒同甘苦。而岳飛的岳家軍更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斬以徇。卒夜宿,民開門願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鹵掠。」但也有一些不解道:「那麼其他的軍隊為什麼就做不到呢?」

    畢再遇又歎了口氣道:「而有些是領軍的將領自己不正,剋扣了士兵的糧響,士兵們少了糧響自然要去擄掠百姓,為將的又怎麼去管。有時不但不管,士兵搶來的財物還要分上一份。『錢眼將軍』的故事你總該聽說過吧。」

    楊炎點點頭,『錢眼將軍』是民間一齣戲曲,是譏刺中興四將中的張俊,說某人有銅錢一枚,可從錢眼中看出人的星像,看趙構時稱是帝星,看秦檜時稱是相星,看韓世忠時稱將星,唯獨看張俊時稱什麼星也看不出來,只看見張俊在錢眼裡坐著。

    中興四將中張俊統軍最早,岳飛和韓世忠都曾是他的下屬。但名聲也是最差的,一方面是因為張俊參與了秦檜害死岳飛的冤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張俊的貪婪和斂財的手段。軍行所至總都不免勒索財帛,驅擄丁壯,掠女,居人廬舍。而且還經常指使軍隊為其私人幹活,致於苛扣軍響那更是常事。居說他每年僅是田稅就能達到六十萬石,由於擔心家中被盜,竟將家裡的白銀統統融化,鑄成數百個千兩重的大銀球,取名叫「沒奈何」。

    楊炎不禁歎道:「我曾聽說,岳武穆曾言,『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天下方始太平,』這話一點也不錯啊。」

    畢再遇也頗為撼概道:「只可惜我現在職務低微,縱然是有心,也無力改變現狀。」

    這句話正好打動楊炎,他暗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夠獨當一面,自領一軍,首先要做,就是嚴明軍紀,秋毫不犯。

    「啪」的一聲,邵宏淵在桌子上重重一擊:「楊炎這小子也太不像話了,我看得起他,才提拔他當了統制,想不到這小子也太不知台舉了,居然管起我來了。」

    邵世雍也道:「爹,這小子肯定是仗著楊沂中的勢力,才敢這麼大膽的。也不想想,才當上這麼個芝麻小官就忘乎所以了。「

    李石勸道:「都統大人,小將軍,都消消氣吧。」

    邵世雍道:「爹,乾脆下令,把他這個代統制撤了算了。」

    邵宏淵瞪了兒子一眼:「你懂什麼?撤了他當然容易,但楊沂中會不管嗎,如果楊炎告到楊沂中那裡怎麼辦?」

    邵世雍還有些不服,堵嚷道:「楊沂中又能把爹怎麼樣。」不過心理卻是清楚,楊沂中位高權重,可不是邵宏淵得罪得起的。

    李石也勸道:「小將軍,都統大人說的不錯,撤了楊炎當然容易,但如果楊沂中出面告都統大人一個縱容士卒,擄掠百姓的罪名那可就不好辦了。這個罪名說大可大,說小可小。小則最多被皇上責備幾句,大了可就丟官棄職,貶到嶺南的呀。」

    邵宏淵道:「李參軍言之有理,世雍,你聽明白沒有。」

    邵世雍道:「那怎麼辦?李參軍,難道就看著那小子這樣目中無人,卻拿他一點辦法也沒有嗎?」

    李石笑道:「在下到是有一個辦法,可以解決楊炎的難題,而且既使是楊沂中也沒有什麼可說的。」

    邵宏淵道:「哦,李參軍,你有什麼妙計嗎?」

    李石笑道:「都統大人,妙計可談不上,李顯忠不是寫信給都統大人,要我們到宿州去幫他抵抗金軍嗎?在下以為不如就派楊炎領一支人馬去宿州,就說我們正在休整,先派一支人馬過來,大軍隨後就到。這樣一來,楊炎不在虹縣,就不會對都統大人您指手劃腳了,而到了宿州就歸李顯忠管,和金軍打輸了,楊炎有什麼意外,那可就是李顯忠的責任,和都統大人您無關。如果打贏了,楊炎立了戰功,他還是都統大人您的部下,這功勞麼,怎麼也有都統大人的一份。您看這個辦法如何?」

    邵宏淵哈哈大笑道:「一舉兩得,果然是妙計啊。就這麼辦。」

    曹勳一邊策馬而行,一邊問楊炎道:「大哥,我軍雖然在攻打虹縣時有些損失,但也致少還有二萬人馬,現在戰事緊張,那有那麼多時間來休整,應該立刻趕到宿州和李招撫合兵才對,為什麼只派我們帶著兩千多人去宿州。」

    楊炎淡淡一笑沒有回答,這時後面的畢再遇聽見了,崔馬上前道:「曹將軍,你從軍尚短,還不知道這裡有許多難言之事。」

    曹勳道:「有什麼事?老畢你知道嗎?快說說。」

    聽曹勳稱自己為老畢,畢再遇不禁有些啼笑皆非,看了曹勳一眼道:「這很明顯啊,邵都統是按兵不動,坐看李招撫和金軍火拚。」

    原來第二天邵宏淵就令楊炎率二千人馬去宿州和李顯忠會合,並稱待大軍休整完畢以後,立即全軍趕到宿州。

    楊炎接到命令也沒說什麼,只是請求讓畢再遇同往。邵宏淵雖然有些奇怪,但只不過是一個統領官,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也就同意了。

    於是楊炎、曹勳、畢再遇三人領兵,前住宿州。

    曹勳道:「我聽說金軍這次來救援宿州的人馬有五萬多人,李招撫那邊出兵的時候也只有三萬,攻下靈壁、宿州怎麼樣也要損失一二千人馬,加上我們的兩千人馬也不過三萬多人,怎麼抵抗金兵?」

    畢再遇道:「我聽說宿州城牆在我們攻城時炸塌了不少,想拒城而守也是很困難的。」

    曹勳道:「那麼豈不是危險之及嗎?邵都統為什麼還要按兵不動呢。」

    畢再遇苦笑道:「還不是嫉妒嗎,他費了力牛兩虎之力才攻下虹縣,而李招撫連攻下靈壁和宿州,戰功就比邵都統大了。所以邵都統按兵不動,讓李招撫和金軍力拼,如果李招撫敗了,那麼以前立的戰功就白費了,而邵都統卻沒有打敗仗啊,功勞自然就大過李招撫了。」

    曹勳皺著眉頭想了一想道:「如果李招撫打敗了,被金軍復奪了宿州,那虹縣也難保了,那邵都統豈不是也打了敗仗嗎?」

    畢再遇搖搖頭道:「如果金軍攻下宿州,邵都統一定會主動撒離虹縣,並把責任全部推到李招撫身上。」

    曹勳又道:「既然是這樣,那還派我們去宿州幹嘛,去送死嗎?」

    畢再遇苦笑道:「因為他派出過軍隊,一來是敗了他可以推御責任,二來萬一李招撫打勝了,他也能有一份功勞。」

    曹勳苦著臉道:「這樣的話我們豈不是慘了。」

    楊炎突然道:「畢兄,本來這次出兵是沒有你的,是我主動要求要你參加,既然你也看清了事實,現在轉回去還來得及。」

    畢再遇正色道:「楊兄說是什麼說,我也看不慣邵都統的作法,能夠和你們一起去宿州和金軍決戰正是求之不得,何況我們未必就會輸。」

    楊炎微微一笑,轉了話題:「現在金軍想必也知道邵都統按兵不動,只有李招撫一軍在宿州吧。」

    畢再遇點點頭,道:「我如果是金軍的統帥紇石列志寧,就一定會乘機逐個擊破,所以在宿州一定會是一場硬仗。」

    楊炎卻又笑了:「將在謀而不在勇,我們雖然人數比金軍要少,但也不是不能和金軍打一仗的。」

    曹勳道:「大哥,我一看你這付樣子就知道,你又有什麼鬼主意了嗎?」

    宿州,臨時帥府。

    宋池州御前諸軍都統制、兼淮西招撫使、寧**節度使李顯忠正在正堂和部下張振、時俊、王世隆、虞公亮、李福、李保等議論軍機。

    金國左副元帥紇石列志寧率領大軍己和虹縣、宿州的敗軍會合,共有五萬多人馬,其中有兩萬都是騎軍,還有一千五百鐵浮圖,以到了永城,離宿州不足八十里,一日便到。而虹縣的邵宏淵卻遲遲未到,令李顯忠大為但心。

    這時一個士兵進來:「外面有邵都統帳前背嵬軍統制楊炎求見招撫大人。」

    李顯忠一聽,是邵宏淵的人馬,急忙令將楊炎領進來。

    李顯忠的大名楊炎早聽說過。

    李顯忠原名李世輔,字君錫,綏德軍青澗人。居說其母當產時,曾數日不能分娩,這時有一位高僧路過李家,道:「你家所孕者乃是奇男子,當以劍、矢置於母旁,即可生娩。」李父聽了,依高僧所言,果然生下了一子。

    建炎元年(1127年),金人攻陷延安,宋室南渡。李世輔的父親李永奇,被迫接受了金人的任命,但是他始終心向大宋,聚眾家人泣道:「我宋臣也,世襲國恩,無奈才降於金國!」並再三叮囑李世輔:「汝若得乘機,即歸本朝,無以我故貳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

    金元帥撒裡曷來同州,世輔以計執之,馳出城,不幸舟船延誤,追兵又多,一直無法脫困。李顯忠只好與撒裡曷折箭為誓,「不得殺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許之」,李世輔顯忠放了撒裡曷,趕緊通知父親和家人出城逃難。當時大雪紛飛,老幼相扶,金國騎兵迅速追了上來,李氏家族有二百人餘人不幸遇難,白雪染成了紅色,李世輔和部下26人奮力逃脫,而他的父母妻子都死於金人的屠刀,「是日,天昏大雪,延安人聞之皆泣下」,南歸無路,道路封鎖,李世輔不得不投奔了黨項人的西夏國。

    在西夏,他以三千之眾,大破「青面夜叉」的五萬之兵,為西夏朝廷拔去了這顆眼中釘。隨即,他引導西夏軍二十萬來到了延安城,而鄜延路已經復歸宋室。李世輔見到了講和赦書,召集了八百舊部,他抓住了那些殺害父母弟侄的兇手,一一砍下了他們的腦袋。

    他要投奔大宋,而西夏不允,雙方遂起衝突。李世輔「馳揮雙刀,所向披靡,夏兵大潰,殺死蹂踐無慮萬人,獲馬四萬匹」,他一路招兵,很快擁有馬步軍四萬多人,「撒裡曷在耀州,聞顯忠來,一夕遁去」。李世輔顯忠越過秦嶺,回歸宋室,四川宣撫吳玠這樣讚揚他,「忠義歸朝,惟君第一」。

    紹興九年(1139年),李世輔在臨安府拜見了當時宋帝趙構,趙構賜名顯忠,時年30歲。

    楊炎見李顯忠約五十六七歲年紀,中上等身材,滿臉風霜之色,頷下一綏短髯,一雙眼睹炯炯有神,精光四射,顯示出極深的功力。

    楊炎施禮道:「末將參見招撫大人。」

    李顯忠道:「楊統制免禮,你們邵都統什麼時候來宿州。」

    楊炎道:「邵都統有書信一封要末將呈給招撫大人。」說著便將書信呈上。

    李顯忠看完信心中大大不悅,知道邵宏淵欲坐視他與金軍火拚,又問楊炎:「楊統制帶來多少人馬?」

    楊炎道:「末將帶領著兩千人馬,現在駐紮在靜安鎮。」靜安鎮在宿州東邊三十里處。

    李顯忠心中大怒,邵宏淵按兵不動,派來的將領他不把軍隊帶到宿州,而躲在旁邊,這是什麼意思,厲聲道:「邵都統叫你帶兵到宿州來,你卻為何要將軍馬紮在靜安鎮呢?」

    楊炎神色不動道:「末將以為,如果邵都統的大軍未到,末將這兩千人馬縱然到了宿州也無濟於事,到不如先紮在靜安鎮,相時而動。」

    李顯忠心中一動,他從楊炎的言語中依稀捕捉到一點意思,便緩和了一下語氣,道:「楊統制,所謂相時面劫是什麼意思。」

    楊炎聽李顯忠這麼一說,也鬆了一口氣,李顯忠果然不愧是名將,從自己的話語中聽出了言外之意。他終究還是邵宏淵的部將,不便直言邵宏淵的不是,只能委婉的來說。

    楊炎道:「末將請問招撫大人,金軍將人馬駐在永城,並不急於進攻,是何用意。」

    李顯忠看了看一邊的虞公亮,虞公亮會意,站起身來道:「金人連失三城,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一定是在永城觀望我軍的虛實,在圖進取。」

    楊炎看了看虞公亮,見他年紀不大,二十四五歲的樣子,但身材極高,只怕有六尺二三寸了,長眉入鬢,一付英武的樣子,道:「那麼紇石列志寧知道邵都統的大軍未到宿州,他又會怎麼辦呢?」

    虞公亮看了看李顯忠,李顯忠微微點頭。虞公亮便道:「紇石列志寧一定會乘我軍尚未合軍,先打宿州,後攻虹縣,將我軍逐個擊破。」

    楊炎點點頭道:「如果紇石列志寧攻打宿州的時候,突然有一軍從他側翼殺出,並且打出的是邵都統的旗號,那麼他會怎麼想呢?」

    李顯忠眼中光芒一閃,道:「他一定會認為先前邵都統按兵不動是誘敵之汁,而這時己陷人我軍的夾擊之中,楊統制你的相時而動就是這個意思嗎?」

    楊炎一抱拳,道:「末將愚見,還請招撫大人定奪。」

    李顯忠一陣大笑,道:「果然是一條妙計,想不到邵宏淵軍中還有如此人材。楊統制,本帥以前為何從未聽說過邵宏淵部下有你呢?」

    楊炎道:「末將是乾道二年(1166年)才從軍,以前只是背嵬軍的正將,剛被邵都統任命為統制。」

    這時虞公亮突然道:「楊炎?我想起來了,莫非你就是同安郡王的孫子,楊昌鵬的堂弟,楊炎嗎?」

    楊炎一怔,這裡居然會有人知道自己。只好答道:「末將便是。」

    李顯忠聽了,大笑道:「原來你就是同安郡王的孫子,怎麼不早說。」原來李顯忠剛歸宋時,並不受重用,後來是楊沂中極力推薦,才受朝廷重用。

    楊炎苦笑了一下,看來楊沂中的孫子可要比楊炎的名字響得多啊!

    虞公亮也道:「這麼說來,楊昌鵬就是楊統制的兄長了,當初他可是和在下是用一年的尚武院學生啊!」

    楊炎一聽在這裡又遇到楊昌鵬的同學了。

    楊沂中對李顯忠有推舉之恩,一見是楊沂中的孫子,李顯忠的態度大為不同,指著虞公亮,對楊炎介紹道:「這是虞公亮,是虞參政之子,當年採石磯一戰,虞參政,同安郡王,還有本帥一起並肩作戰打敗金兵,現在想起來,到是懷念那一段時光啊!」

    楊炎這才知道這個虞公亮原來是虞允文的兒子。

    虞公亮微笑著向楊炎拱了拱手,楊炎道:「畢再遇也隨我同來,虞參將認識他吧。」

    虞公亮大喜道:「原來畢兄也來了,太好了。」

    這時李顯忠又向楊炎介紹其他將領。一一見過之,李顯忠道:「楊統制,你的計策很好,現在邵宏淵按兵不動,我們也只好這樣將計就計了。不過你只帶了二千人馬,要冒充邵宏淵的援軍實在太少了,這樣我在撥二千人馬給你,你看如何?」

    楊炎道:「招撫太人考慮的是,不過這樣一來,招撫大人的兵力不是就更少了嗎?如果不能正面抵住金兵,末將這一讓也就無從施展了。」

    李顯忠「哼」了一聲,道:「楊統制你儘管放心,本帥如擋不往金兵,就死在宿州城下,決不回臨安。」

    楊炎心中一定,李顯忠果然不是邵宏淵可比的。

    李顯忠道:「虞參將,你帶二千人馬,去靜安鎮,聽楊統制調度。」

    虞公亮道:「未將尊領。」

    紇石列志寧環顧眾將:左監軍白彥敬,萬戶長阿里、蒲盧諢、訛魯補,大將術列、蒲察六斤、翰裡裊、耶律光、烏代等人都在列。

    紇石列志寧道:「居探子來報,現在宋軍仍分軍兩路,李顯忠在宿州,邵宏淵在虹縣。並沒有合兵的意思,諸位以為我軍該如何行動呢?」

    白彥敬道:「元帥,這消息從何而來,是否可靠?」

    紇石列志寧道:「白監軍放心,這消息確實可靠。」

    宿州、靈壁、虹縣都己被金國佔據了二十多年,女真人的統治己深入民間,城中的居民中己有不少是女真人或是其他民族的人,雖然現在被宋軍奪回,但仍有不少探子留下城中,在居民的掩護下探聽宋軍的動靜,因此紇石列志寧可以得到較為準確的消息。

    白彥敬點點頭道:「既是如此,邵宏淵不足為慮,李顯忠現在又在做什麼?」

    紇石列志寧道:「據探子報知,李顯忠正在抓緊搶修被炸蹋的宿州城牆。」

    蒲盧諢道:「李顯忠雖勇,但這時他在宿州的兵馬不足三萬,我軍有五萬人,遠遠多於李顯忠,何不乘著這個機會,先攻打宿州的李顯忠。如果打敗了李顯忠,奪回了宿州,依我看來,邵宏淵只柏會自動放棄虹縣撤軍,宿州虹縣都收復了,在收復靈壁也就不難了。」

    紇石列志寧又環顧諸將道:「諸位將軍以為蒲將軍之言如何。」

    阿里道:「末將以為蒲將軍所言甚是,機不可失,我軍應當立即出擊攻打宿州的李顯忠,如果等到李顯忠修好了宿州城牆,又或是說動了邵宏淵來宿州合兵,我們再想拿下宿州那可就難了。」

    術列、烏代等人也紛紛道:「不錯,不錯。」

    紇石列志寧點點頭道:「好,那麼明天出兵,進攻宿州。」

    白彥敬道:「諸位將軍,雖然李顯忠人少,但我軍也不可輕敵,要知道當年四太子宗弼也不敢小視李顯忠的。」

    紇石列志寧道:「白監軍所言不假,明天出戰誰也不可輕敵。」

    「報。」一個探子飛奔入李顯忠的帥府:「金國左元帥紇石列志寧以經從柳城出兵,奔宿州而來,現己在宿州城外二十里下寨,明日就可抵達宿州,請招撫大人定奪。」

    統制李福問道:「金軍來了有多少人。」

    探子道:「約有五萬餘眾。」

    李福對李顯忠說道:「招撫大人,金兵的人數幾乎是我軍的一倍,宿州城牆損壞嚴重,難以居城臨敵,邵都統又遲遲不願與我軍合兵,雖然招撫大人安排了楊炎這一支奇兵,但畢境人數太少,恐怕難有大作用,依末將看,不如暫且放棄宿州,退到虹縣和邵都統會合,在於金兵決戰不遲。」

    張振不悅道:「李統制,宿州是我們費了心血才奪下來的,怎麼能見金軍一來打都沒打就放棄了呢?」

    統領李保道:「張統制,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不是金軍勢大嗎,唯有先暫時放棄宿州,待和邵都統合兵以後在設法復奪宿州也就是了。」

    李顯忠一拍帥案道:「本帥自紹興九年(1139年)歸宋以來,大小數十戰,從來只知勇往直前,那有連打都沒打就撒退的道理。當年的四太子完顏宗弼如何?我尚不懼,又怕那小兒紇石列志寧嗎?明日俄要出城與金軍決一死戰。」

    李福道:「招撫大人還請三思,敵眾我寡,恐怕難以取勝……」

    李顯忠一揮手,打斷李福道:「戰者,士氣也。我軍連下三城,士氣正旺,只可鼓而不可謝。如果這時退軍,士氣一謝,則不斷所得的三城會被金人復奪回去,我大宋北伐的大計也將從此中斷。這時唯有一鼓作氣,出城與金兵背城一戰,置死地而後生,方可取勝。」

    這時時俊上前一步,大聲道:「招撫大人說得是,當年完顏亮六十萬大軍我們尚且不懼,又何必怕紇石列志寧這區區五萬人馬。末將不材,願在招撫大人前請令,願為先鋒,打頭一陣。如不能取勝,絕不回來見招撫大人。」

    李顯忠大喜,道:「好,時將軍,明曰叔由你來打頭陣。」轉頭環顧眾將道:「明日一戰,諸位只許前進,不許後退。有斬金軍大將者,升三級,賞金百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