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一 返回臨安4 文 / 木林森

.    隨後,趙慎又詔其他人進殿。辛棄疾等六人魚貫而入。此前辛棄疾曾兩次被趙慎召對延和殿,作《九議》並《應問》三篇、《美芹十論》,趙慎對他映像頗深。曹勳、高震、張師顏三人還是在尚武院參加戰場比試之後,被皇帝例行召見。不過趙慎大概都不記得了。魏昌和劉復武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幾個人心裡都十分激動。

    趙慎對眾人又免勵了幾句,所說的都是讚揚之辭。然後賜給眾人戰袍、玉帶、鍍金長槍等物品。然後又宣佈一次賞下錢十萬貫,犒賞這次遠征軍的將士。並單獨賞給楊炎錢三萬貫,絹、綢各五百匹,田地二百畝。又教楊炎將這次遠征的經過詳細寫成札子,交由樞密院議論功。

    從宮中出來。曹勳等人都十分興奮,不住議論宮中的情景。辛棄疾卻有些遺憾,因為趙慎一直沒問恢復大計的事情,他準備了一夜的辛苦都白廢了。

    勤見了趙慎之後,楊炎等一行人又回到軍營中,寫札子的事情自然交給辛棄疾去辦。兩天以後,札子寫好,連同這次遠征陣亡的將士名單一併交給了樞密院去。

    而這時趙慎所賜的錢、絹、綢等物也發了下來。楊炎自己只留下土地,立即托人將絹,綢等物拆成銅錢,加上賞給自己的三萬貫和賞給全軍的十萬貫一起分發給士兵們。死者和終主殘疾的拿雙份,活下來的拿單份,每人如此。

    湯思退府。

    這時湯思退正坐在府內的一個小湖邊的一棵柳樹下,架桿垂釣。

    因為張浚病重,以不能理事。趙慎在無奈之下只好任命湯思退以尚書左樸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而這時另一為副宰相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虞允文這時正宣撫四川,現在湯思退朝中論權勢以無人能及。他也己是年過六旬的老人了,這時好不容易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但卻毫無喜悅之色,雖然坐在湖邊,雙眉緊鎖,似乎心事重重,好幾次魚以上鉤,都沒有發現。

    前一段時間,因為無力阻止大宋北伐。湯思退頗受主和派大臣的誹議。現在宋軍北伐失利撒軍,主和派大臣大多都認為是機會難得,錢端禮、尹穡、王之望等人紛紛來訪,勸湯思退出面,上書皇帝與金國議和。但湯思退這時卻不至可否,遲遲不動。令他們十分不滿。

    其實湯思退自己心裡自有想法,他並不是不願議和,只不過他知道趙慎與趙構不同,趙構是一心一意和金國議和,甚至不昔一切代價。而趙慎從心裡來說,不是到迫不得以的時候,是不願意和金國議和的。現在北伐失利,最堅決的主戰大臣張浚又病重辭職,這的確實是一個好時機,而且太上皇趙構也主張議和,太上皇對趙慎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但是他這時還摸不請金國的意思,因此湯思退絕不敢輕易提出來議和。如果金國一意攻打大宋,哪麼就不可能和金國議和。如果再發生金國撕毀盟約的事情,那麼這個責任自己可是擔不起的。

    這時一個家人來到他的身邊,道:「相公,盧仲賢和孫造來了。」

    湯思退眉毛一挑,立刻道:「帶他們到書房去,我在書房等他們。」

    家人答應一聲,立刻去了。

    盧仲賢四十多歲年紀,白面短鬚,身體稍胖,身穿長袍。孫造還不到三十五歲,身材稍高,雙目有神,太陽突微凸起,一看便知是內功精湛的高手。這兩人都是湯思退的得力心腹干辦。盧仲賢的官職是朝奉大夫,工部郎中,孫造的官職是武翼郎。一文一武都是小官。這一次是湯思退得知金國左帥紇石列志寧派人暗中到了臨安,就立即派這兩人與他連絡。

    紹興議和之後,宋金兩國有二十多年相安無事,互遣使臣來往。因此宋金之間的一些大臣私下都有一些連繫。而且即使是在宋金兩國交戰的情況下,雙方也都刻意的保持了一些這種連繫,以備不測之用。這到並非什麼通敵叛國的事情。

    見兩人進來,湯思退立刻起身。盧仲賢和孫造拱手施禮道:「參見相公。」

    湯思退擺擺手叫道兩人的字道:「不必多禮。事情怎麼樣了。」

    兩人對視一眼,盧仲賢面露喜色,道:「相公,金國願意與我們議和。」

    湯思退長出了一口氣,以手加額道:「太好了,太好了。快說說,詳細情況如何。」

    盧仲賢道:「昨天,我與和金國左帥紇石列志寧派來的人接頭,交談。他說金國也不願和我們大宋繼續打下去,只要我們在土地和歲幣上願意做出一些讓步,可以與我們議和。」

    湯思退點點頭道:「他有沒有說具體有那些條件呢?」

    盧仲賢搖了搖頭道:「他沒有具體說。只說我們所佔的土地必須歸還,而且還必須割讓一些土地,每年重新交納歲幣。如果我大宋有意議和,可以派遣使臣去汴梁,和紇石列志寧商談議具體議和大計。」

    這一點湯思退到明白,畢竟議和是一個雙方討價討還價的過程,在沒有十足的把握下,誰也不願將自己的底牌過早暴露。不過著這次金國舉動是真是假呢?湯思退背著雙手不停在書房中來回踱步,心裡在仔細思考著。盧仲賢和孫造見他正在思考,也不敢打擾,都在一邊靜靜站著。

    突然湯思退停了下來,道:「你覺得這次金人與我大宋議和,究竟有多大的成意呢?」

    盧仲賢當然知道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但也不能不答,想了一想,道:「目前我大宋和金國國力大至相當,短時間,誰也不可能滅掉誰。如果冒然開戰,不僅與我大宋不利,但對於金也不利。這樣看來,如果金國能得些土地、歲幣的好處,也就不必在與我大宋交戰了,又何樂而不為呢?因此仲賢以為這番議和,金國應是真意。此乃仲賢之淺見,還請相公定奪。」

    湯思退捋了捋己經花白的鬍鬚,點了點頭。這些情況剛才他也都考慮到了,現在盧仲賢這公一說更堅定了他的想法。同時也對盧仲賢的見識頗為滿意。他停下腳步,道:「很好,這一次你們兩人做得都很不錯,我決不會虧待你們。」兩人聽了,笑上都露出了笑容。

    湯思退又道:「你敢不敢做使臣去與金國議和。」

    盧仲賢心中一動,他現在只是一個從六品的朝奉大夫,工部郎中。而且自己的命運完全是和湯思退掛上鉤的,他知道湯思退是一力主和的。假如自巳能與金國我和成功這件大事,哪麼自已在湯思退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大大不同,到那時,自已的官職起碼可以升到六部待郎一級,今後或為一路制置使,或是執掌朝政也不是不可能的。

    想到這裡,他一拱手道:「仲賢願為相公效力。」

    湯思退微微一手,伸手相托道:「好,明日我更去面見皇上,向皇上推薦,以你為使臣,與金國議和。」又轉頭又孫造道:「,這議和之事用不著你,日後有機會我定會薦舉你到地方上去做個團練使,你放心好了。」

    孫造心中大喜,拱手道:「多謝相公。」

    等到兩人走後,湯思退猛的一陣咳嗽,一個家人端著一支瓷碗進來,道:「相公,該吃藥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