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五 進攻海南6 文 / 木林森

.    楊炎聽完,立刻道:「孟姑娘,多謝你告訴我這些事情,你先回去,就按徐海所說,先和他暗中聯合,破壞孟橫的連盟計劃,程元州的事情也不要聲張,等我到了廣州之後,自會安排。\」

    孟蘭君答應一聲,告辭走了。

    孟蘭君剛走,董原就急匆匆進來,道:「制置大人,外面有一個自稱是摩尼教的人,要求見大人。」

    楊炎到有些意外,道:「領他進來吧。」

    董原出去,過了一會兒,帶著一個人進來,楊炎一見,來人竟是五散人中的賴文政,到是有些奇怪,暗想道他來見我做什麼,難道是代表鍾子昂,來找我有事嗎,不過還是客氣道:「原來是賴先生,不知賴先生見我,有什ど事情嗎?」

    賴文政苦笑了一聲,上前一步,一揖到地道:「我此來是向大人投誠,願大人不計前嫌,以留在下,在下願以死報之。」

    這一下楊炎可是吃了一驚,他知道,賴文政的武功雖然一般,但素有機謀,在摩尼教中可是舉足輕重的人,摩尼教的許多計劃、安排都是出自賴文政,可以說他就是鍾子昂的智囊,從一定程度上說,他的作用比法王,光明使都大,想不到他竟跑到自己面前,居然還說要向自己投降。

    這時趙倩如己開口問道:「不知賴先生今日為何想要來向駙馬投降呢?」

    賴文政看了看趙倩如,又向她施了一禮,道:「這位大概就是永寧公主,實不相瞞,如今摩尼教大勢巳去,鍾子昂不聽我良言相勸,執意要退守海南,區區一座弧島,不過是彈丸之地,如何能擋得住楊駙馬的大軍,困守孤島乃是自尋死路,在下豈能這麼白白送死呢?楊駙馬乃當世豪傑,在下願投麾下,效犬馬之勞。如果不收留在下,那麼在下只願再做一個普通良民,了此殘身。」

    楊炎點點頭,沉思了一會,道:「不知先生勸鍾教主什麼良言,他不聽從。」

    賴文政看了看楊炎,道:「在下建議,放棄所有的地方,化整為零,保存有生力量,然後先潛入南洋諸國躲僻幾年,等風頭過了之後,再回到中土重新招收信徒,積聚力量,等到時機成熟,再舉大旗,重新起事。如此二十年時間就可捲土重來,如果有好的時機,也許只用十五年就行了。」

    這一下楊炎可大吃一驚,他處心積慮,甚至是故意網開一面,把摩尼教放到海南島上,就是怕摩尼教潛入到暗中去,想不到賴文政以經向鍾子昂提出這個計劃了,幸好鍾子昂沒有採納。否則可就真拿他們沒有辦法了。

    賴文政道:「如今楊駙馬以將摩尼教餘眾趕到海南,此時動手,自然是手到擒來了。」

    楊炎也不禁大笑起來,道:「好,賴先生你就先留下來,暫時住在雷州,等我攻下海南之後,再給你另行安排。」

    賴文政道:「在下願為楊駙馬進攻海南,盡犬馬之勞。」

    楊炎笑道:「賴先生,並非我不相信你,只是你與鍾子昂有舊主之宜,讓你為我出謀對付鍾子昂豈不陷先生於不義,因此先生暫時住在雷州,等我攻下海南之後自有用先生之處。」

    賴文政怔了一怔,又對楊炎躬身一揖,道:「文政多謝大人。」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來,道:「這是海南全境地圖,獻給大人,算在下為大人所盡一份力量。」

    賴文政走了以後,趙倩如問楊炎道:「你認為他是真心來投降嗎?」

    楊炎笑道:「我看是真的,他是個聰明人,應該看得出目前的形勢,而且他本是茶商,又不是摩尼教的信徒,加入摩尼教,不過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罷了,而且就算他是詐降也無所謂,如果我們平滅了摩尼教,他也無處可去,到那時假的也會變成真了。賴文政也是個難得的人材,打完摩尼教,去廣州平定海盜,一定有用得著他的地方。」

    「教主,宋軍又退下去了。」

    鍾子昂點點頭,其實不用趙草提醒,他己經都看見了,宋軍的戰船正在後退,岸上留下了百餘俱宋軍的屍體,這一次摩尼教年又打退了宋軍的進攻。

    宋軍的蹬陸海南的進攻以經進行了五天,其中有數次都以經蹬上了陸地,但經過摩尼教眾人的奮力抵抗,都一一擊退回去。只有在第一天裡,摩尼教償試過用戰船與宋軍在海面上對抗,但用普通海船改造的戰船無論是質量,結構、速度都無法和宋軍的戰船相比,再加上武器、戰術、人員素質的落後,在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裡,摩尼教出動的近四十艘戰船,竟只剩三艘逃了回來,其餘全部被宋軍擊沉,從那以後,摩尼教軍就完全放棄了海面,只是牢牢的守住岸邊的陣地。

    現在摩尼教軍還有六七萬人,左使鐘石,五散人中的齊聞天、黃昆、傅山,還有白虎都死於臨安之行,五行旗中厚土旗使陳峒和烈火旗使聞復,地門門主孫立,雷門門主張行江都死於征戰,賴文政下落不明,教中剩餘的首領中只有光明在使還留在臨安,繼續潛伏,靈王蕭汀蘭身受重傷,至今也沒有全愈,留在瓊州靜養之外,其餘的人這時也都集中在這裡,防守宋軍。

    今天的天氣非常好,如果是平時,從這裡放眼看去,可以看清對岸的房屋和建築,但此時宋軍的船隊一字排開,只怕在數百條船。除了隱約可見戰船背後起伏的山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