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五十四議和(一) 文 / 木林森

.    「什麼?要和金人議和?」趙忱顯然大為吃驚,雙眼盯著楊炎,幾乎不敢相信這活是從楊炎嘴裡說出來的連一邊的趙倩如也都大為驚訝,只有以經知道內情的趙月如不動聲色。

    趙忱沿長江乘船東下,抵達建康。李顯忠和楊炎迎接趙忱一行進城。建康城中本有行宮,而且都以弳打掃乾淨,可以直接入住。因為趙忱決定釆納辛棄疾的意件,定都在建康,因此天臨府的文武大臣幾乎也都隨趙忱來到了建康。只是各大臣的家眷暫時還留在天臨府裡,只等建康安定好之後再陸續遷來。周太后也暫時留在天臨府,楊沂中和趙倩如也跟隨趙忱一起來到建康,在天臨府的楊府裡由楊朝亮照應。

    安定下來之後,趙忱立刻招楊炎和趙月如、趙倩如進宮,商議目前的對策,卻沒想到楊炎竟會提出,與金軍議和。

    其實這也是楊炎、趙月如和光衍經過多番啇議,才得出的結果。楊炎先前制定的,把金軍困死在江南的計劃,由於趙愷的介於,使局勢也變得異常複雜起來,其中變數太多。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能夠和金國達成比較平等條件的議和,暫時實現南北罷兵才是最好的結果。

    楊炎苦笑道:「小忱,我也不願意與金人議和,只是現在的局面你應該也清楚,我們不可能和金軍、鄧王兩方面同時開戰,只能夠選擇先與其中一方講和。」

    趙忱沉默了一會兒,才道:「那麼我們就不能先和鄧王講和嗎,共同對付金軍?其實也不用鄧王出兵,只靠我們就足以消滅金軍了。古人云:兄弟鬩於牆,外御其晦。不管怎樣,鄧王也是我大宋的人,等消滅了金軍之後,再談其他的也不遲啊!」

    趙月如忽然道:「正因為鄧王是宋人,因此我們與鄧王之間絕對沒有講和的可能。」

    趙忱怔了怔,道:「六娘,這是為什麼呢?」

    趙月如淡淡道:「如果戰勝金軍之後,十哥會和鄧王共存下去嗎?」

    趙忱張了張嘴,沒有說話。他雖然年輕,但也知道到了這一步,自己和趙愷之間以經沒有半點挽回的餘地了。只能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絕對沒有第三條路可走的。

    趙月如接著道:「現在鄧王雖然收復了臨安,但勢力仍然遠遠的小於我們,如果沒有金軍牽制,鄧王根本無法和我們相抗衡。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鄧王絕不會任由我們去消滅金軍而坐視不管,就算是與他講和成功了,他也決不會尊守和約,只要看準了機會,就會在我們背後動手。」

    這時趙倩如才發言道:「小忱,你姐夫和六娘都說得沒有錯,攘外必先安內,現在我們要做的首先是統一大宋,不能使大宋分裂。只要我們大宋內部團結安定了,以後還有的是機會消滅金軍,收復失地。」

    趙忱想了一想,有些遲疑道:「但我在繼位的時候,以經明確承諾,將與金人一戰到底,現在卻要與金人議和,朝中的大臣會怎麼看我們嗎?後世子孫又會如何看我們。」

    趙倩如道:「這一點你到不用但心,陳相公、韓樞密都是有見識的人,他們應該會明白,現在的局勢下,和金人議和也是迫不得己的選擇。何況在先前那樣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不還是和金人奮戰嗎?他們會體諒你的。」

    楊炎道:「其實與外邦議和古來就有,漢朝曾將公主下嫁給匈奴,唐高祖也曾向突厥稱臣,但都是用議和換來休養生息,韜光養晦,集攢力量的時間,才有後來漢武帝擊敗匈奴,唐太宗擊敗突厥,使我漢族名聲揚威於塞外,顯漢唐盛世。可見議和並非不可取。只是到我大宋澶淵之盟以後,卻是把議和當作抵禦外族進攻的辦法,只要議和成功,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不思進取。至於南渡之後,太上皇更是待敵則恃歡好於金帛之間,立國則借形勢於山湖之險,望實俱喪,莫此為甚。可見誤大宋者,並非議和,而是不思進取之心。我們現在雖然和金人暫時議和,只要我們從此之後臥薪嘗膽,勵精圖治,整兵備戰,日後收復失地,乃至燕雲十六州,後世子孫自然會稱頌你為聖明賢君,不用因你曾與金人議和為恥。」

    聽到這裡,趙忱才有些緩和過來,點點頭,道:「姐夫這麼說,我就明白了。」

    楊炎接著道:「還有一點,我們就算與金人議和,但也絕不能以割地、稱臣、納幣為條件,只是讓金人退出大宋國境既可。」

    趙忱怔了一怔,才道:「如果不用割地、稱臣、納幣為條件,金人會與我們議和嗎?」因為大宋歷代以來,但凡對外議和,莫不是以納幣、割地為條件的,南渡之後,甚至向金稱臣二十餘年,這也以經成為大宋議和的定式,因此趙忱乍一聽說不用割地、稱臣、納幣,那還叫什麼議和。

    楊炎笑道:「小忱放心吧,現在金人受困於江南,內無糧草,外無救軍,只怕是議和之心更甚於我大宋,還會講什麼條件,只要能夠平安過江,退回北方去就可以了。我看過不了多久,金人就會派人來試探我們是否有意議和。」

    趙忱點點頭,忽然又問道:「如果金人一定要以割地、稱臣、納幣為條件,方才准許議和,我們又該如何辦才好。」

    楊炎神色一凜,道:「如果金人果真如此,那麼我大宋也絕不能妥協,盡可玉石俱焚,也絕不可答應金國的這些條件。」

    趙忱這才露出笑容,道:「好吧,那就如姐夫所言,暫時與金人議和,等我們安定了大宋內部,系精糧足之時,再去進攻金人,收復失地。」頓了一頓,忽然又皺著眉頭道:「就算陳相公,韓樞密那裡好說,但其他人怎麼辦?比如辛幼安,是他勸我定都建康的,這來建康的一路上,他對我幾乎言必稱恢復,我也曾向他承諾,必會以收復失地為任,如果他知道朕與金人議和,會不會對我失望呢?」

    楊炎搖搖頭,道:「我們與金人議和,不是為了苛安一隅,而是為了爭取集攢力量的時間。辛幼安是有大見識的人,且精通古今之事,相信他會明白這一點,只要善加解釋,必然會明白你的一片苦心。不過議和之事我們先不要主動提出來,等金軍派來使者之後再說。」

    果然就在三天以後,金軍派來了大宋的降臣李耀來到建康,試探建康朝廷是否有議和意向的態度。

    李耀的到來,立刻使建康的朝野上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支持也有反對。趙忱對此不置可否,交給執政大臣們去討論。

    果然如趙倩如所料,陳俊卿和韓彥直雖然主戰,但卻是持重的人,也清楚目前的局勢,認為只要條件合適,現在到是不妨與金國暫時議和,以求兩國罷兵,好集中全力對付趙愷。劉珙雖然有些不甘心,但形勢如此,也不得不同意議和。而梁克家和洪適本來就主張議和,因此也更是不反對。

    但兩者的區別在於陳俊卿、韓彥直、劉珙等人堅持認為議和的條件只能接受交納歲幣,其他割地、稱臣絕不能接受,而且歲幣的數量不能超過紹興議和。而梁克家和洪適則主張,為了達到讓金軍盡快退兵的目地,適當割讓一些土地也能接受,而稱臣一項,只要不太過份,也不妨可以答應。

    史浩因為一時摸不清趙忱的態度,只好不作表態。不過這幾個月來他一慣如此,因此其他人也沒有理他。

    趙忱仔細聽從兩派的意見之後,這才做出了自己的決定。第一讓大臣們明確,這一次議和只是權宜之計,並非與金國真議和,日後大宋整兵北伐之時,任何人都不得以與金國有議和之約為借囗,阻止北伐。第二,議和只能保證讓金軍平安返回北方,而不能接受金國的任何條件,割地、稱臣、納幣均不許,否則寧可與金軍決一死戰,玉石俱焚,也絕不答應議和。

    陳俊卿和韓彥直到是沒想到皇帝的態度比自己還要強硬,不過兩人到也覺得頗為欣慰,趙忱到也不像前幾任皇帝那樣軟弱。由其是第一條,以前朝廷爭論是否北伐吋,往往就有不少大臣以與金國有議和之約為借囗,加以阻撓。甚至連自己加強戰備都會有人說怕惹怒金國而阻止。現在皇帝明確提出,議和只是權宜之計,也為曰後省了不少麻煩。

    而梁克家和洪適雖然對皇帝的這番表態不算太滿意,但畢竟皇帝以經答應了議和,和以前相比,這以經是一個不小的改變了,至於其他的事情,可以以後慢慢再說。

    決定之後,建康朝廷立刻有人轉告給李耀,大宋有意與金國議和。李耀聽後也十分高興,立刻帶著這個好消息回到了鎮江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