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三十四整編禁軍 文 / 木林森

.    李顯忠回到建康之後,和楊沂中辦理了交接的事宜,然後正式在殿前司上任。而這時趙忱也下旨,開始正式對三衙禁軍的編制進行改制。

    楊炎所上提出的兵制改革計劃以經提交給樞密使院審議。兩位樞密使韓彥直和劉珙都仔細看過,認為楊炎提出的有關於三衙禁軍的編制改制,和大宋目前兵力配製分佈的各項主張大體上都是非常合理,只是在局部進行了一些修改和補充。

    由其足對楊炎將大宋目前邊防設立十支御前駐軍和五大防區的規化,兩人都非常贊同,不過在五大防區的御前兵馬都總管的設制上,韓彥直認為不應長設。在目前宋金兩國基本無戰事的情況下,離建康府較近的兩淮、湖北地區均可以不設,或是不全設,等到金軍有意南侵,或是大宋將行北伐的時候,再行設制。從而可以進一步避免武將擁兵自重的情況發生。

    而劉珙又建議,將三衙禁軍的職務名稱,改為主管殿前司公事,主管待衛馬軍司公事和主管待衛步軍司公事。而以前的殿前司都指揮使,待衛馬軍司都指揮使和待衛步軍司都指揮使的名稱則受於五大防區的御前兵馬都總管兼任。這樣一來,五大防區的御前兵馬都總管無論是在形勢和名義上,就都不屬於地方駐軍,而是算作正式的三衙禁軍編制派駐,一但有戰事發生,就出任地方駐守參戰,無戰事發生或者戰事結束,就可以轉任其他地方,或是回到建康三衙禁軍中任職,也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同時,樞密院也正式為各軍軍職核定了品級。御前兵馬都總管為正三品,等同於安撫使或招撫使,御前駐軍都統制為正四品,普通都統制和兵馬都總管為正五品,統制為正六品,統領為從六品,正將為正七品,副將為從七品,準備將為正八品。

    以前大宋為了防止武將擁兵自重,經常釆用「更戍法」,即不斷將過防軍隊更換防守地區,使主將不能常兵。這樣的做法固然可以有效地防止了武將的割據和叛變,但因為士軍來回調動太頻繁,不僅在來回的道路上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也造成了邊防的軍隊不穩定。因此也極大的損傷了宋軍的戰鬥力。

    而現在邊防實行十支御前駐軍改制之後,可以將邊防的基本兵力和守將穩定下來,而只調換防五大防區的主將,不僅同樣能夠控制武將擁兵自重,又避免了許多的麻煩。而且以前軍職都沒有品級,可大可小,才出現同樣為御前駐軍,兵力卻相差數倍的奇怪現像。因此制定了統一的品級標淮,也有利於軍隊的晉陞劃定。因此這些議建也都得到了中書省的通過。

    趙忱又將這些意見與楊炎商議。楊炎也認為非常合理,可以完全照辦。因此在李顯忠正式接手殿前司之後,趙忱也立刻下旨,任命李顯忠為主管殿前司公事,改命陳敏為主管待衛馬軍司公事,戚方為主管待衛步軍司公事。並由楊炎出任殿前司都指揮使。而在建康閒居的曹勳和高震也分別被任命為待衛馬軍司都指揮使和待衛步軍司都指揮使。

    就在這時,傳來了金軍在邊境增兵的消息。原來金軍北還之後,因為國力疲憊,供應不了大量的邊厲駐軍,而且大宋同樣也無力再戰,因此全部邊防駐軍削減到只有十三萬。不過一年之後,兩方的國力都有所恢復,邊防駐軍自然也逐步增加,以達到邊防真正的需要。

    雖然金國在邊境曾兵,並不一定就是有意要南侵,但大宋也不能不防。因此趙忱立刻下旨,命楊炎、李顯忠、陳敏、戚方等人立刻著手開始付責重新整編三衙禁軍的各項事宜。

    在軍隊的編制上,南渡以後,大宋是實行將級編製,即一將為三千人。二將或三將組成一軍,軍的首領為統制,副職為統領。但楊炎認為這樣的編制,使兵力組成太過單一。因此建議改為正將、副將兩種編制,正將編製為兩千人,副將為編製一千人。

    俱體編製組成,為每十人一伍,設伍長一人;每十伍為一隊,設隊長一名,每五隊為一營,營首領為準備將。兩營為一個副將編製,四營為一個正將編製。每一軍的人數為五千至八千人,按若干正、副將編製組成,設統制一名。其中一軍人數在六千以下,設一名統領,人數在六千人以上,設兩名統領。

    這樣層層管理,命令可以逐層下達,也有利於指揮。而且在戰時,統制陣亡,由第一統領暫時接任指揮,統領也陣亡,則由第一正將接任指揮,然後依次類推,可以保證在戰場上作戰時將令可以層層下達,各自指揮。

    按照重新整編之後的兵力佈置,殿前司的總兵力為九萬六千人,分為前、後、左、右、中、選鋒、催鋒、勝捷、驍捷、游奕、踏白、捧日、拱聖十二軍,每軍八千人。其中捧日、拱聖兩軍是駐紮在建康城內,責任維護城市的沾安和皇宮安全。

    馬軍司的兵力總數為三萬,為全騎兵編製,分為驍騎、忠銳、威邊、飛騎、威遠、克戎六軍,其中驍騎軍為七千人,前身就是選鋒軍,包括五千輕騎和兩千俱甲騎兵。忠銳、威邊、飛騎軍勻為六千,都員輕騎兵。威遠軍三千,是全俱甲騎兵。克戎軍兩千人,即是象軍,目前有戰象四百八十多頭。

    步軍司的總兵力為五萬人,分為前、後、左、右、中、雄武、效順、常寧、勁勇九軍,其中,前、後、左、右、中軍為六千人,雄武、效順、常寧、勁勇軍為五千人。

    並且在禁軍中另設兩萬五千水軍,名議上隸屬於殿前司之下,由李寶出任水軍都統制,兼任主管殿前司副公事。其中一萬水軍駐守襄陽,一萬五千水軍留守建康。

    當然還有驚燕軍,也是劃歸在殿前司的之下。兩名統制由韓照靜和張文珠但任。復國之後,趙倩如以經很少過問驚燕軍的軍務,現在懷了身孕,更是不能管事了。倒是趙月如,卻還念念不忘,沒事總往驚燕軍跑,當然女兵們也非常歡迎自己昔日的主將。

    在大宋復國一年多的時間了,三衙禁軍基本恢復了原來的編制,如果按照新的編制規定,三支禁軍都存在著兵力不足,一些新成立的番號跟本就沒有士系。其中步軍司差額最大,差了一倍有餘,而馬軍司雖然人數差額不大,但因為重新編制之後,改為全騎兵編製,因此所有步軍都要改編到其他軍中去。留下來的,只有一萬五千多人了。而且戰馬數量也只有一萬八千多匹,數量都嚴重不足,需要補充。

    而現有的禁軍中,大約一半是金軍南侵之前的老兵,基本素質都不錯。另一部份是從原來的御前駐軍中補充進來,這批士兵也是大宋的精兵,也都能夠達到要求。還有就是抵抗金軍時,招募的新軍。本身的素質雖然差一些,但經過了戰場洗禮之後,也有了顯著提高,但還是存在也稂莠不齊,和一些老弱殘兵,因此也需要重新清理一遍。

    補充的禁軍首先還是從廂軍和地方鄉軍中挑選。因為這些士兵都受過一些軍事訓練,有一定的素質,訓練軍也快一些。只有還不夠的時候,才向民間招募。當然無論是挑選還是招募,都將嚴格把關,絕不能將不會格的人招入禁軍中來。

    對於士兵的訓練和考核主要分基本身體素質和技能素質兩類,前者是指奔跑,負重、跳躍、爬坡一類身體機能,後者是指刺擊、劈砍、射箭還有騎馬攻擊、射箭、躍壕一類技能。這些標準,在〔武經總要〕中都有詳細的達標規定,只是在大多數時間裡,大宋都沒有嚴格按明這些規定來執行,才致使軍隊的素質每況愈下。

    這一次朝廷顯然是要用真格了,楊炎、李顯忠等人都親自督促,一面加強嚴格按這些標準來挑選士兵。在考核的時候都會親自到場監督。不過對達不到要求士兵也不是一次就否決掉,而是依然留給他們一次機會,繼續訓練兩個月,如果不能達標者,一率清除出禁軍中。

    而對於新招募的士兵,也嚴格執行這些標準。不過禁軍的待遇很好,遠遠高於廂軍,一個士兵的收入足以養活全家人。因此許多人都會想盡辦法,進入禁軍。為了防止主招人員有私,對每一名新招募的士兵都要記尋主招官的名字,一但發現有新兵達不到要求,就追查主招官的責任。在這樣一來,也責任明確,一般的情況下,主招官都不敢輕易徇私舞弊了。

    閒散了一年時間的楊炎也終於又開始忙碌起來,每天為了處理軍中的事務,也又開始過著早出晚歸的日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