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七十四勝利之後的建康(二) 文 / 木林森

.    趙忱只當她是恪守大宋武將不能出任執政大臣的舊制,於是將自已打算改革官制、調整官員一五一十,全都說了一遍。

    周太后聽完之後,道:「官家,你所想得非常有道理,而且也非常有必要,只是對你姐夫的任命,還需要再仔細斟酌一下。」

    趙倩如在一邊也微微點頭,表示贊同。

    趙忱一怔,道:「為什麼?以姐夫的功勞和能力,做個樞密使是完全能夠勝任的,武將不能出任執政大臣,雖然是大宋祖制,但也是可以改變的。難道……」他頓了一頓,忽然有些明白,道:「難到母親、姐姐以為,我會對姐夫生出猜忌之心嗎?」

    周太后搖搖頭,和道:「官家,我相信你絕對沒有這個心思,但你如果一定要任命子昊為樞密使,只會讓他為難,難到你不記得當年狄襄武公的教訓了嗎?」

    趙忱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姐夫的功績,遠勝過狄襄武公,出任樞密使也是理所當然,而且請母親和姐姐放心,我決不會像仁宗皇帝那樣,只為一些無端的流言,就猜忌姐夫。」

    趙倩如輕輕歎了一囗氣,她當然相信趙忱現在是說的真心話,不過她也清楚,現在趙忱和楊炎的關係確實沒有出現一點猜忌的跡像,但這一方面是因為趙忱對楊炎硐實是全心信任,而另一方面也和楊炎一直保持著低調行事密不可分。因此楊炎現在雖然並沒有擔任什麼要職,但誰都知道,他能得到皇帝的絕對信任,而且對皇帝也有著不可底估的影響力。這其中大部份因素正是,楊炎的這種超然於朝廷之外的旁觀者身份,可進可退。

    對趙倩如來說,一個是丈夫,一個是弟弟,這兩人都是自已心中重要的人,自然也希望兩個人的關係能夠這樣永遠保持下去,而且楊炎的性格並不張揚,本身也並沒有太多的權力**,因此也正好可以做到這樣並不擔任要職,但以傍觀者的身份,在趙忱身邊出謀劃策,也不用捲入朝廷的各種事非之中,同時有需要的時候,還可以挺身而出,擔當大任。

    當建康府裡突然傳出一股要求皇帝重獎楊炎的風潮,趙倩如立刻敏銳的認為,在這股風潮的背後,一定有人指使,自然是有目地的針對楊炎。

    因為一但楊炎出任樞密使,那麼這種超然於朝廷之外的身份便再也沒有,必然會捲入到朝廷的種種事非之中,再想和趙忱保持這樣親密無間的關係,就不可能了。而且趙忱很有可能順水推舟,任命楊炎為樞密使了。因此趙倩如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去馬上查實誰在製造這股風潮,而是立刻進宮來見周太后,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楊炎出任樞密使。

    周太后也只極有政治頭腦的人,一聽之後,馬上就明白趙倩如的心意,她也贊同趙倩如的意見,正好這時趙忱來給周太后請安,自然也就談到這件事情上來。

    趙倩如道:「官家,你的心意我們都明白,但子昊終究是駙馬的身份,確實不適合做執政大臣。其實就像目前這樣也很好,你有什麼難解的事情,盡可以招他進宮商議,朝廷要對外用兵,也可以授予他兵權,領軍出征,為什麼非要讓他出任樞密使呢?現在大宋好不容易國泰民安,又何必為了一個虛名,弄得整個朝廷都不得安寧呢?」

    趙忱呆了一呆,也承認趙倩如說的有道理,道:「只是這樣是不是太委屈了姐夫,他為大宋立下了這麼大的戰功,卻得不到應該的封賞,而且姐夫心裡,會不會也認為朕對他有所虧待呢?」

    周太后笑道:「這個你就不用但心了,我看子昊並不是計較官位高低的人,何況他是你姐夫,這是任何官位都比不了的,只要你們之間永遠這樣君臣齊心,不生嫌疑,那就比什麼都好,也是大宋之幸。」

    趙忱又沉默了一會,道:「好吧,那就先這麼辦吧。不過陳相公要致仕,又該怎麼挽留他呢?」

    趙倩如見終於說動了趙忱,心裡也輕鬆下來,聽趙忱問起陳俊卿的事情,笑道:「官家為什麼不願讓陳相公致仕呢?朝廷有不少決議陳相公都是不贊成的嗎?他致仕之後,不是更好嗎?」

    她這麼一說,到是把趙忱給說怔了,仔細一想,趙倩如說的也對,無論是當初推行新法、還是現在對西夏用兵,陳俊卿在最初決議的時候都是不支持的,那麼為何自已一聽說陳俊卿要致仕,第一反應不是少了一個老給自己唱反調的老頭子,而是要盡心挽留他呢?

    想了好久,趙忱才道:「對於朝廷有些決議,陳相公雖然在一開始也反對,不過一但朝廷做出決定,他卻都會盡職盡責去完成,而且即使是反對,但卻不像有些官員那樣,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味反味,而且針對根據現實可能會出現的後果。因此這些反對的意件,也有利於朝廷在以後的施政中,加以避免。」

    趙倩如微微一笑,對周太后道:「太后,官家能夠認真這一點,果然是明白事理了,到是越來越像太祖皇帝了。」

    周太后也點頭微笑,十分欣慰道:「能夠虛心納諫,不因受到反對而怒遷於人,官家能夠做到這一步,哀家確實也放心了。」

    趙倩如接著道:「陳相公為人剛正嚴明,實為至誠君子,可稱忠貞賢良之臣。只是是非善惡太過分明,可使其諫於政,而不可執於政。」

    趙忱到有些不解,道:「陳相以經執政兩年,也未見其有大失。而且即是忠貞賢良之臣,為何不用執於政呢?」

    趙倩如道:「陳相為人,善惡太過分明,見惡者,往往欲除之而後快,易見其小而忘於大,然而執於政者,首先須心胸闊大,能容不堪容者,方可沉穩其心,徐徐圖之。故得其諫政,為君之幸也,若用其執政,則難有大成。陳相執政兩年,尚無大失,仍是因為我大宋剛剛復國,百廢待新,而且先前朝中有梁克家、洪適等人主和,因此才容得下新法、秋獮、對西夏用兵這些事情,如今主和者以去,只怕陳相難以再與其他人共事。而且我想陳相自己也清楚這一點,故此才主動要求致仕的。」

    趙忱點點頭,趙倩如說得沒有錯,陳俊卿確實是一個眼裡柔不得半粒砂子的人,道:「多謝姐姐指點,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然後三人又商量了一下其他的官員任命安排和新的制度,趙倩如才告別出宮,回府去了。

    笫二天,趙忱立刻宣佈了對楊炎的獎勵,晉陞楊炎為鎮寧、崇信軍兩鎮節度使,並將楊炎的食邑由三百戶提升到六百戶,派人直接報通給還在四川的楊炎,並讓楊炎在四川整編御前駐軍。

    然後趙忱又給楊炎的兒女賜名,現在楊炎己有二男二女,但都還沒取名。於是趙忱給趙倩如所生的長男賜名:楊載馳,並封為飛騎尉,林嫣紅所生的次男賜名:楊載驅,封為雲騎尉。

    這兩個名字是取自〔詩經小雅皇皇者華〕中「載馳載驅,周爰咨諏」一句。這是描敘國君外出,訪尋賢者的意思。「載馳載驅」既有國君架著高車出行之義,也暗含著國君是希望找到千里馬似的人材,來駕駛國家這輛大車的含義。

    而流蘇所生的長女被賜名楊舜華,封為涪陵縣主,趙倩如所生的次女賜名楊舜英,封為青石縣主。這兩個名字是取自〔詩經國風有女同車〕中「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和「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兩句,都是形容女子容貌美麗的句子。

    能夠得皇帝的賜名,對於大臣來說,是極大的榮謄,而且這四個名字取得到是都非常合適。而飛騎尉是從六品勳位,雲騎尉是正七品勳位,雖然都是虛銜,但楊炎的四個子女最大的也不過兩歲,小的才幾個月,就被受予這樣高的勳位,也算是十分難得。

    但楊炎到底沒有被受予實際的職務,顯然趙忱是接受了母親和姐姐的意見,不過用這種方式來彌補一下不能給楊炎升職的遺憾。

    隨後趙忱又下旨,接受了陳俊卿的辭呈,但只同意陳俊卿辭去宰相的職位,而改任陳俊卿為御史中丞。御史台為監察機關,負責糾察百官,肅正綱紀,遇大事則廷辯,小事則奏彈。而御史中丞為御史台之首,但只是監察百司,並不干涉政務。陳俊卿到正是適合這個職位。

    接下來趙忱又宣佈了一系列新的人事安排,任命韓彥直為尚書左樸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趙汝愚為尚書右樸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葉顒和周葵為參加政事,又調四川宣撫使王炎回建康,出任樞密使,由辛棄疾出任樞密副使。

    范成大為吏部尚書,陳良翰為戶部尚書,史彌遠為禮部尚書,葉衡為兵部尚書,王十朋為刑部尚書,汪應辰為工部尚書。張栻為簽書樞密院事,陳亮為左正言兼翰林學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