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十九進駐靈州 文 / 木林森

.    宋軍三路出兵,進攻西夏,消息傳到興慶府之後,西夏的群臣不禁都大吃一驚,因為原來預計宋軍最快也要等到十月以後才會發起進攻,萬沒有想到宋軍足足提前了一個月就動手了。而且涼州、西壽保泰軍司,西安州等的邊境城地都相繼失守,現在宋軍己經可以長驅直入,深入西夏境內了。

    因此李仁孝連忙招集文武大臣,商議應對的辦法。西夏群臣商議之後,認為現在宋軍大軍壓境,不能再繼續進攻任得敬了,應該集中兵力,全力對付宋軍,盡量多爭取時間,然後在向金國求救,等侍金國發兵來支援。

    商議確定之後,李仁孝急忙下詔,命令西夏軍放棄進攻靈州和靜塞軍司,立刻集中人馬,在黃河峽口至靜州一線佈防,抵抗宋軍的進攻。然後又命浪訛進忠再次出使金國,請求金國出兵救援。

    詔令發出之後,李仁孝的心裡也稍稍安定了一些,認為這樣基本可以暫時阻擋宋軍的進攻,只要金國發來了援軍,西夏也就有救了。但就這時,西夏朝廷又收到了北方的告急,北方草原的蒙古部落也向西夏發動了進攻,出動了大軍七萬餘人,不僅打敗了黑水鎮燕軍司的守軍,而且還奪取了阿剌海城,正準備沿黃河南下。

    這個消息才真正讓西夏朝廷大為震驚。因為宋朝的進攻,基本還在西夏君臣的意料之中,因此也有心理準備,而且也有幾套應對的方案,雖然宋軍出兵的時間要比想像中的提前了一些,但也能夠及時有所反應。而在這個時候,蒙古突然從北方發動了進攻,確實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而且這次蒙古竟然出動了六七萬大軍,可也不是個小數目。

    而且宋朝和蒙古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從南北進攻西夏,不能不讓人想到他們會不會是早有預謀的。但現在西夏也沒有時間去探究宋朝和蒙古之間研究是怎樣聯絡上的,雙方之間又達成了怎樣的協議,而一個關建的問題擺在了西夏君臣的面前,那就是以目前西夏的力量,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抵抗宋朝和蒙古的同時進攻,直到金國的援軍趕來。這一次西夏君臣心裡誰也沒有底了。

    但現在也不能對蒙古大軍不聞不問,李仁孝又招集文武大臣,進行緊急商議。決定在白馬強鎮軍司和右廂朝順軍司阻擋蒙古軍。白馬強鎮軍司設在婁博貝城,右廂朝順軍司設在克夷門城,均在黃河西岸,其中右廂朝順軍司位於賀蘭山北端的黃河邊,而白馬強鎮軍司位於賀蘭山西北六十里處,都是蒙古軍從阿剌海城進攻興慶府的必經之路,兩個軍司各有兩萬守軍,並且也都有十分堅實的城牆,糧草,軍需物資也都十分充足,在這裡阻擋蒙古軍,也是十分合適的地點。

    商議決定之後,李仁孝仍然不放心,又委任大將西壁賀與高逸兩人,帶領三萬人馬,去增援兩地,阻擋蒙古軍的進攻。同時又派人去緊急知通正在趕奔金國途中的浪訛進忠,告訴他現在國內面臨的局勢,務必要請金國盡快發兵來救援西夏。

    ※※支持原創※《宋翔》於※※※

    宋軍擊敗了邊境的西夏軍,奪取了西壽保泰軍司和西安州之後,楊炎與高震分兵兩路,繼續趁勝進軍。楊炎的中路軍約為八萬五千人馬,沿黃河東岸,向靈州進軍。高震的東路軍約為七千三萬人馬,率軍沿殺牛嶺向東,渡過葫蘆河,向靜塞軍司進軍。

    正在靜塞軍司與任得聰對持的衛慕延平接到了興慶府的命令,立刻放棄了靜塞軍司,退守到峽口關駐關。同時進攻靈州的高山都也撤軍到翔慶軍,在黃河東岸組織防線,準備迎戰宋軍。而金軍的主將納合班也同樣率軍從靈州城下撤離,退守到鹽州。

    由於西夏軍不戰而退,因此兩路宋軍的進軍都十分順利,高震的大軍一路東進,相繼攻取了割踏寨,賞移口等地。到了靜塞軍司所在的韋州。而楊炎率領著中路軍一路上也沒有受到多大的阻礙,連續攻取了沙陀、理應、鳴沙等地之後,沿靈州川北上,到了靈州。而這時,離宋軍正式進攻西夏還不到二十天的時間。第一階的作戰目標以經完成了大半。

    宋軍剛一出兵,就解了靈州和韋州之圍,任氏一族的危機也從此解除,宋軍到了靈州城下之後,任得敬立刻帶領著自己的親族出城,隆重歡迎楊炎和宋軍的眾將進城。同時也備下了牛羊美酒,犒賞宋軍的全部人馬。

    當初任得敬去興州與大宋議和時,途經宋軍大營,與楊炎有過一面之識,不過當時他以為楊炎只一個普通的武將,雖然有個駙馬的身份,但當時主持和談的並不是楊炎,因此也沒有和楊炎深交。等到西夏和宋朝議和成功之後,任得敬才開始仔細打聽宋朝的情況,這才知道楊炎在宋朝的地位可非同一般,對大宋的皇帝都有著相當的影響力,而且當年進攻西夏的方略,基本都是楊炎一手策化的,因此對楊炎的看法也大大改觀了。

    而這一次,楊炎是進攻西夏的宋軍主帥,又親自為靈州解圍,任得敬自然更是對楊炎千恩萬謝,將他們一行人請到靈州城中,然後設下盛宴,招待宋軍的主要將領。

    酒過三巡之後,任得敬起身到各席向列席的宋軍眾將一一敬灑。走了一圈之後,任得敬又回到與楊炎單設的一個小閣內,向楊炎敬酒,並再三致謝。

    楊炎笑道:「任相國太客氣了,在下不過是奉命行事,並不足為謝。」

    任得敬忙道:「那裡,那裡,大宋不遠萬里,出動大軍只為救援我任得敬,雖然是大宋皇帝的聖德,但駙馬和大宋的眾在將軍不辭勞苦,以身涉險,任某也深銘肺腹,此舉不過是略表心意,實在是不誠敬意,不誠敬意啊!」

    兩人飲了一杯之後,任得敬又道:「不知駙馬領軍到此,下一步相作何打算呢?」

    楊炎微微一笑,道:「那就看相國的意思了,我大宋此次出兵,只為貴國國君聽信妄臣讒言,無端加害相國,故此才發兵來援救相國,希望相國能夠與國君重歸舊好,如今靈州之圍以解,如果相國認為以經足夠了,那麼在下就立刻撤軍。」

    任得敬忙道:「不,不,現在我國國君身邊還有許多妄臣,正所謂『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在妄臣未能清除乾淨之前,駙馬現在千萬不可撤軍。」

    楊炎又一笑,道:「那就一切如相國如願。」

    任得敬也呵呵笑了,舉起酒杯,道:「來,任某再敬駙馬一杯。」

    其實任得敬當然不會相信,宋朝出兵,真的是完全為了救援自己。因此想試探一下,這一次宋朝的目地是什麼?是打算徹底滅掉西夏,將西夏國土併入大宋;還是打算只是多佔一些土地,多獲得一些賠償歲幣。

    對於任得敬來說,最理想的結果自然是宋軍打敗國君的軍隊,趕走金軍,再迫使國君與宋朝議和,割讓一些土地給大宋,每年多向大宋進貢一些東西。然後自己依然可以借助大宋的力量繼續當西夏的相國,並且把持西夏的朝政。而如果讓宋朝吞併了西夏,自己也將一無所有了,現在擁有的一切權力和地位也都不復存在了。因此他絕不希望出現這樣的結果。

    但任得敬心裡也清楚,如果宋朝真的打算吞併西夏,自己恐怕也沒多少有阻止的能力。即使是有,任得敬也不能施展,因為現在自己和宋朝以經緊緊捆綁在起了,失去了宋朝的支持,自己根本就無法在西夏立足。遠的不說,就是現在靈州之圍雖然以經解了,但只要宋軍一撤,西夏和金軍就會馬上再殺回來,自己根本就無力抵抗。

    不過任得敬也想過,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那麼自己也只能盡量爭取一個好的結果。宋朝佔領了西夏之後,總需要有當地人來幫助他們統治這裡。自己曾是西夏的相國,在西夏國中也有相當的基礎,又一直傾向於宋朝,自然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如果再運作運作,走走門路,說不定可以像以前的劉豫那樣,在西夏當個兒皇帝也不錯,雖然是個傀儡,但說起來也是皇帝啊。退一萬步來說,就算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就盡快轉移財產,致少可以保證下半輩子做一個富家翁。

    因此盡早瞭解宋軍的最終目地,自己也好早一些有所準備,好為自己和任氏一族謀取最大的利益。但楊炎雖然看起來年輕,但行事卻也老道得很,不僅說得模稜兩可,商水不漏,反而一記推手,把事情都推到了自己身上。而任得敬又不敢說得太過直白,因此只好舉杯敬酒。

    而楊炎在沒有完全控制任得敬之前,也不打算將這次進攻西夏的戰略目地過早透露出來,也樂得這樣含含糊糊,也舉杯相賀。這個接風宴到也盡歡而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