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二十三蒙古軍的進攻(上) 文 / 木林森

.    號角聲「嗚嗚」的吹響,飛起的塵土幾乎遮蔽了天空,無數人馬在塵土之中來回奔馳,隆隆的鐵蹄踏地之聲,從各個方向次第響起。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壓制著世間萬物。這駭人的聲勢是來自數萬名蒙古騎兵,他們擺成看似散亂,實則有規的陣形,以洶湧澎湃的姿態在黃河西岸一望無垠的曠野上來回湧動,向著西夏軍的陣勢,反覆的衝擊奔馳。

    戰士們的怒吼,戰馬的嘶鳴,以及離弦而出箭矢帶著尖銳的呼嘯聲,和中箭之後的慘叫和哀號,混雜在一起,無不撼動著天地人心。

    高逸和西壁賀駐馬在一個小土坡上,十分惱火的看著現在戰場上的情況,顯然目前的戰局對西夏軍相當不利。

    就在宋軍和西夏軍、金軍在黃河以東的土地上展開激烈的戰爭的時候,鐵木真也率領著蒙古大軍從阿剌海城出擊,沿著黃河西岸,向興慶府發動了進攻。而首先的攻擊目標就是婁博貝城和克夷門兩城。

    婁博貝城是白馬強鎮軍司的治所,克夷門城是右廂朝順軍司的治所,而付責在這裡阻擋蒙古軍的西夏大將高逸和西壁賀也以經到任,兩城合兵到也有七萬餘眾,兵力與蒙古軍大致相當,想收復阿剌海城到也有所不逮,但據城而守,擋住蒙古軍應該還是做得到的。

    高逸和西壁賀都是西夏軍方的重臣,資歷僅次於以經戰死的嵬名令公和正在翔慶軍抵擋宋軍的高山都。只是西夏數年來都沒有較大的戰事發生,因此兩人雖然是武將,但也少有機會展示自巳的能力,連獨立領軍作戰的時候都沒有。

    雖然李仁孝給他們的任務只是守住兩城,擋住蒙古軍就可以了,但現在兩人手上都有足夠的兵力,因此都不願一味消極防守,還想著怎樣能夠打擊一下蒙古軍,最好能夠迫使蒙古軍退兵,為自己建立功績。而且從大局上看,如果真能打退蒙古軍,西夏就可以全力對付宋軍的進攻,壓力也將大大降低。

    當然高逸和西壁賀雖然少經大戰,但也不是魯莽輕率,自以為事的人。也知道這種草原遊牧民族大多都是驍勇好戰,善於騎射,而且來去快速如風,行動飄忽難測,非常難以對付。不過兩人依然認為這幫草原韃子不過是一幫蠻夷之人,雖然嗜殺好戰,但畢竟頭腦簡單,因此不難智取。

    經過兩人商議之後,決定以婁博貝城和克夷門兩城互為犄角,雙方互為呼應,如果蒙古軍無論來攻那一城,守軍就依托城防佈陣,引誘蒙古軍主力前來決戰。而另一城立刻發兵來支援遇襲,然後裡應外合,擊破蒙古軍。就算還無法戰勝蒙古軍,那麼就退入城中堅守不戰,也可以完成國君交給自己的任務。而等待蒙古軍耐性全失,不得不撤兵時,再隨後追擊,也大有獲勝的機會。

    應該說,這到也不失為一種攻守兼備、穩健合理的戰術。因此商議決定之後,兩人立刻積極準備,與蒙古軍決戰。但令兩人沒有想到的是,蒙古軍並來進攻婁博貝城或是克夷門城。反而繞開堅城,在黃河西岸廣闊的土地上展開了掃蕩。

    原來奪取了阿剌海城之後,鐵木真深知蒙古軍缺乏必要的攻城士兵和經驗,以及各種攻堅各種器械。而此前巧取阿剌海城的計策也是可一而不可二。因此並不急於去強攻西夏的堅城。只是將大軍駐紮在克夷門城以北八十餘里的磴口附近,然後命者別、速不台和木華黎分別統領一萬蒙古騎軍,分兵三路,去掠奪城外的村野鄉鎮。

    因為平民百姓不可能全部都住在城裡,在黃河沿岸,因為有黃河灌溉之利,分佈著許多的村鎮,因此也居住著大量的西夏百姓,這時自然也都成為了蒙古軍掠奪的對像。

    者別、速不台和木華黎三人領軍出發之後,對城外的村野鄉鎮展開了無情而又慘酷的掃蕩,所到之處,任意燒燬房屋,踐踏莊稼,搶奪財富和糧食,擄掠人口,稍有反抗,就一率處死。遇到了小股的西夏軍,就毫不客氣的展開攻擊,而遇到大隊西夏人馬,就立刻避開。因為蒙古軍的速度極快,補養也就靠就地搶劫來解決,因此攪得西夏軍疲於奔命,也令高逸和西壁賀頭疼不己。

    十餘天的時間裡,黃河西岸的村鎮大部份都被蒙古軍洗劫一空,除去被殺死的老弱病殘之外,大量的壯年男子、婦女、兒童和財富都被蒙古軍掠到阿剌海城去暫時看押,等退兵的時候押回草原去。

    高逸和西壁賀曾率領大軍,去圍剿過兩次蒙古軍,但每一次都達蒙古軍洗劫的鄉村時,都晚到了一步,讓蒙古軍逃脫,只留下因為無法帶走,而屠殺殆盡的百姓屍體和還有熊熊燃燒的村舍房屋,以經被踐踏得一片狼藉的農田、果園。再就是僥倖從蒙古軍的鐵蹄下逃脫了性命的人,在親人的屍身邊發出撕心裂肺的號哭聲。

    看到這些蒙古軍暴行之後的情景,高逸和西壁賀心裡也都不好受。而他們手下的士兵有不少都是當地的人,死難的百姓中也不乏他們的親人、鄉親、朋友,更是人人義憤填膺,紛紛要求出戰,去攻擊蒙古軍。兩人又仔細商議了一次,終於決定主動出擊,直接去進攻紮在磴口的蒙古軍大營。

    不過高逸和西壁賀必竟都是持重的人,雖然憤慨蒙古軍的殘暴,但也沒有失去理智的亡目領早出擊。依然制定了一個詳細而穩妥的進攻計劃。這一次西夏一共出動六萬大軍,分為前後兩隊出戰。由高逸率領三萬騎兵為前隊,西壁賀率領三萬步軍隨後接應,兩隊相隔大約十里左右的距離,並且隨時保持聯糸。

    如果在進軍途中遇到了蒙古人馬,高逸就立刻率軍與他們交戰,因為西夏軍的前隊全是騎軍,如果蒙古軍逃走,也好追擊,而一但不敵蒙古軍,也好立刻撤回來與後隊匯合,一起對付蒙古軍。而如果蒙古放過前隊,直接攻擊後隊,那麼西壁賀就立刻在原地組織防禦,採取守勢,等候高逸率領前隊來援。

    兩人制定好了戰術計劃之後,又反覆斟酌了一下,覺得確實是萬無一失了,這才聚集了人馬,率軍出擊了。

    蒙古這次出動了六萬五千大軍來進攻西夏,其中還有一萬五千步軍。攻下阿剌海城之後,鐵木真留下了八干步軍和二千騎兵守衛阿剌海城,而這時又三千騎兵和五千步兵押送俘虜的百姓和搶掠來的財富回阿剌海城去。而且出擊的三支人馬中,只有哲別和速不台兩人率軍及時趕了回來,因此現在蒙古大營中一共只有三萬七千人馬。

    不過對於鐵木真來說,這以經足夠了。蒙古軍掠虜城外的村莊,一方面是掠奪糧食,財富和人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激怒西夏軍,讓西夏軍主動從城中出戰,好有野外與西夏軍對決的機會。現在戰機終於來了,鐵木真自然不能放過。而且通過先前的幾次戰鬥來看,西夏軍的戰鬥力比起蒙古以前的對手克烈部、乃蠻部都要差得多。因此鐵木真也自信,只要是在蒙古軍善長的野戰中,是絕對能夠打敗人數是自己一倍的對手。

    就這樣,雙方都決定出戰,新一輪的戰爭,馬上就要開始了。

    ※※支持原創※《宋翔》於※※※

    清晨時分,晨曦的光劍刺透輕薄的霧靄,將光明還於大地。廣闊的戈壁草原上,隨外可見起伏不定的丘陵或穿空突起的風化岩石。

    高逸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計劃,率領著三萬西夏騎軍由婁博貝城率先出發,斜穿過巴丹吉林沙漠的邊緣地區,向蒙古軍駐紮的磴口前進。

    婁博貝城與磴口之間大約有七十里的路程,雖然對騎軍來說,走完這個路程用不了半天的時間,但因為始終要保持與後隊的距離,因此必須控制前進的速度,同時高逸也不斷派人去和後隊聯繫,瞭解後隊的進度,有時還要停下來等一等。雖然走得慢了一些,但到也能夠保持西夏軍的體力。而且高逸也不斷派出探子,在左右前方去打探,是否有蒙古軍的動向。

    就這樣走走停停,一個上午過去了,西夏軍也走出了三十多里的路程。而越是靠近黃河岸邊,戈壁沙土也漸漸減少,草地、樹木也逐漸多了起來。這時以是正午,西夏軍雖然走得慢,但不少人的肚子卻以餓了,高逸正要下令全軍原地休息,吃過飯以後再繼續前進。

    只見前方塵土飛揚,一支蒙古騎軍出現在高逸左前方。全軍的人數大約在三千人左右。

    高逸一見,心中也大定,大家都是騎軍,自己有三萬人馬,怎麼也不可能輸給三千人馬吧。因此也不顧讓士兵們休息吃飯,立刻下令展開進攻。

    見西夏軍攻了上來,蒙古軍也不迎戰,而是拔轉馬頭,回身就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