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三十四向楊炎問計 文 / 木林森

.    金國將要出兵三十萬增援西夏,皇帝完顏允恭將御架親征的消息,也立刻由大宋在金國設立的諜報系統傳回了建康。因此大宋朝廷也立刻為此展開了討論,商議如何應對金軍的出兵。

    雖然大宋朝廷對於金國將會干涉西夏的戰事早有思想準備,也制定了好幾套應對的措施。但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整個朝廷上下還是都大吃一驚。因為按楊炎當初預料,金軍出兵很有可能會等到來年春暖花開之後,但那知金國的反應之及時,動作之迅速,都遠遠超過了這個預計。而且三十萬大軍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以目前宋軍在西夏的兵力是否足以應付,真是未必可知。

    其實自從大宋出兵進攻西夏之後,幾乎就是勢如破竹一般,連戰連勝,戰事一直都進行得十分順利,由其是奪取了大宋當年數代都夢寐以求的河套地區,因此趙忱也十分放心。而且在朝中反對的聲音也漸漸平息下來,隨著每一份捷報傳回建康,群臣們都精神大振,然後紛紛讚揚趙忱英明,當初力主對西夏出兵是一個英明的決策。

    但金國出兵的消息傳到建康之後,朝廷上下也都緊張起來,沒有人在稱讚趙忱的英明決策,當初反對出兵西夏的官員這時也都蠢蠢欲動,雖然還不敢明目張膽反對進攻西夏,但多數人都以金軍勢大,恐怕宋軍難以抵抗,因此有人以經建議還是暫時撤軍為好。而當初力主對西夏用兵的官員,如王炎則認為戰事進行到這一步,絕對不能退縮了,大宋應該向西夏派出援軍,以增加楊炎的兵力,就在西夏與金國決戰。

    趙忱有些躊躇不決,不知是該如何取捨才好。從他心裡來說,是絕不希望就此撤軍的,因為一但撤軍,那麼之前大宋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了,以後也再難以找到這麼好的滅夏良機,但繼續留在西夏,與金軍決戰,趙忱心裡也沒有底。他現在己不是剛剛繼位的懵懂少年,十分清楚以目前大宋的力量,還沒有完全做好與金國決戰的準備。

    而為這場戰爭設立的都督府同樣對與金軍決戰沒有把握,因此也提不出什麼好的參考意見來。最後還是尚書左樸射韓彥直建議,立刻命人以八百里加急將這個消息傳到西夏前線,向楊炎詢問。看一看楊炎是什麼想法。畢竟他才是前線的指揮官,

    這一點趙忱其實早就想到了,但現在楊炎身在數千里之遠的西夏。雖然為了這場戰爭,大宋專程修建了一條從建康通往蘭州的驛道,使公文傳遞的迅速大大加快了。但建康的公文傳到楊炎手中,然後楊炎再把答覆朝廷的奏章送回來。這一去一來至少也要十五六天的時間,就算朝廷可以根據楊炎的答覆做出決定,不需要再次詢問,但等到朝廷的詔令再次下到前線,只怕一個月的時間都過去了。到了那時,恐怕想撤軍都來不及了。

    韓彥直自然也想到了這一層,因此道:「陛下,依臣之見,可以在朝廷的公文中加上「前線的戰事,楊駙馬可以自行便宜行事」之句,一但楊駙馬認為必需撤軍,那麼就可以無需等到朝廷再下令,就可以自行安排撤軍。這樣一來,也就不會誤事了。」

    趙忱聽了之後也覺得只能如此,同時他也相信楊炎會做出正確的選擇來,於是點點頭,道:「韓卿所言極是,但如果楊駙馬認為可以在西夏與金軍一戰,但需要朝廷派兵增援,等公文回復到建康時,是否也遲了呢?」

    韓彥直一聽,覺得皇帝說得也對,自古道救兵如救火,如果楊炎那裡真的需要援軍,等公文傳回建康之後再發援軍,少說也要耽誤近二十天的時間,說不定決定勝負的關建就在這二十天的時間裡。

    因此韓彥直想了一想,道:「那麼就再下一道詔書給趙汝愚和劉珙,如果前線真的需要援軍,就先暫時從四川調遣,然後朝廷立刻先調集五六萬大軍派去,前線如果需要援軍,則正好來得極,如果楊炎決定撤軍,那麼大軍行進,必然遲緩,公文到了楊炎手中,大軍只怕還在湖北境內,因此只需要把行軍的路線告?楊炎,讓他立刻派人阻止大軍進川,也就是了。」

    趙忱這才露出笑容,道:「韓卿果然是持重之臣,能夠如此面面俱到,實在是難得。好,朕立刻就下詔,依韓卿所言去辦吧!」

    第二天,韓彥直立刻以中書省的名議,用八百里加急,給楊炎和趙汝愚、劉珙各發出一份公文。然後立刻調遣人馬,由曹勳統領,立刻進川去增援宋軍。

    消息傳遞不便,一直都是戰場上的一大難題。所謂八百里加急,其實都達不到八百里,一天能夠達到五六百里,以算很不錯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在進攻西夏之前,大宋特意修建了一條建康通往蘭州的專用驛道,每隔六十里設立一個驛站,每個驛站有二十人看守,並養馬十二匹。一但有緊急文件,則層層傳遞,一刻不停。同時還制定了一套嚴格的傳遞制度,並且規定,兩個驛站之間傳遞,必需在一個時辰之內跑完,公文自開始傳遞起,在每一個驛站都會領取一份到達的日期時間,那個驛站超過了傳遞時間,必將重罰。相反如果能夠提前一定的時間,還有獎賞。

    因此在這種獎罰措秩下,驛卒們都不敢有所怠慢,基本都能保證一天八百里的速度,有時一天甚致可以跑出一千多里去。使消息傳遞的速度也大大提高。從建康到蘭州的公文以前至少需要七八天時間,而現在只用四五天就可以傳到了。

    而在興州主持全局的趙汝愚和劉珙首先接到了朝廷的詔書,得知金國將出動三十萬大軍援救西夏,兩人也意識到事實的嚴重,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趕到前線和楊炎見一面,無論是繼續留在西夏,還是退軍,都要當面商議對策。

    因此兩人將公事交待了一下之後,立刻啟程,先到蘭州見到了辛棄疾,說明了來意。辛棄疾同樣也明白事件緊急,因此一面命人先通知楊炎,一面調遣了三千宋軍,自己親自統帶,保護兩人進入西夏。到達會州時,接到了楊炎的回書,請他們三人到韋州見面詳談

    好在他們經過的地方都以被宋軍佔領,一路上也沒有什麼意外發生。十分順利的到達了韋州。這時楊炎、高震,楊昌鵬三人都以經在韋州等候了。

    這時金軍以經發兵了,先鋒人馬以經到達了銀州邊緣。因此雙方見面之後,趙汝愚也顧不得客套,直接問道:「子昊,現在金國出動大軍三十萬,來援助西夏,依你之見,應該如何應對?」

    其實楊炎早己經得知了金軍的動向、兵力,而且也早就做好了應對的方案,聽趙汝愚問起,胸有成竹道:「眼前西夏以經指日可破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退軍。相公放心,在下以經早有定計,管教這一次金軍有來無回。」

    雖然還沒有聽到楊炎有什麼定計,但見楊炎說得這麼有把握,趙汝愚等人對他的用兵才能也有十足的信心,因此也安心了不少。

    趙汝愚當然也不希望大宋就此撤軍,他當了一年多的宰相,對大宋的以經有了相當的認識,清楚一但撤軍,不僅僅是這次進攻西夏的一番心血都白費了,更重要的是給了那些主和派大臣以口實,日後再想用兵北伐,困難也將大大增加。而相反如果楊炎真能擊敗金軍,不光是能夠收取西夏,同時也將極大的鼓舞大宋的士氣民心,在也沒有人敢輕易反對北伐了。

    因此趙汝愚道:「那麼不知現在子昊還需要那些幫助,汝愚必然會盡己所能,全力支持子昊,就算是汝愚力不能及,也必會為子昊在朝出盡力爭取,全力保障子昊這一次能夠戰勝金軍。」

    楊炎點點頭,道:「我軍以經攻佔了西夏不少地方,如今都要分兵把守,因此兵力太過分散。因此我想把韋州以西的所有地方都移交給後方管理,請相公和宣撫回去之後盡快抽調人馬,與我軍完成交接。」

    趙汝愚也點了點頭,道:「此事好辦,我回去之後立刻安排人手,交接之事就全由幼安來付責吧!」

    辛棄疾本來就是做為安撫西夏地方的行政長官的人選,以前因為戰事未明,才一直留在蘭州。現在即然宋軍以經攻佔了大片土地,也應該開始建立大宋的統治體繫了。

    份咐完了辛棄疾,趙汝愚又道:「除此之外,子昊還有什麼要求呢?」

    楊炎道:「如今糧草物資到是不差,只是現在以是十一月天氣,氣溫寒冷,士兵們的衣甲都十分單薄,因此要盡快將棉衣、毛氈送來,好讓士兵們能夠度過寒冬,現在這裡隨時都可能會下雪,因此這件事也非常緊急,絕不能有所拖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