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一二一張鵠回京 文 / 木林森

.    當初南宋變法革新的時候,完顏長之還並不在意,以為不過又是當年熙寧變法的翻版,最後弄個灰頭灰臉了事。那知南宋的這次變法不禁沒有弄出大亂子來,相反確是切切實實在沒有加重百姓的負擔的情況下,增強了國力。這一點由從榷場的信息反饋和南宋內部的金國諜報人員的回報中,以經得到了證實。

    其實舉一個很簡單的對比就可以看出變法給南宋帶來的好處。金國南征之後,金宋兩國幾乎是同時進入休養生息的恢復時期。當年金國的條件還要好於南宋。因為南征的主戰場都是在南宋的國土上進行,社會生產,農田城市設施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金國卻沒有遭受這些損失。而且雙方停戰之後,金國就立刻進入恢復期,而南宋還經歷了一場兩王爭皇位的戰爭,儘管這次戰爭的規模不大,時間也不長,但也拖延了南宋恢復的時間。

    但雙方經過七年的恢復之後,南宋積贊下來的國力足以支持進行一次滅國的戰爭,成功的坐收了大理,西夏兩國,而金國也一個蒙古也無法征服,兩相比較之下,顯然就相差太多了。

    以前完顏長之只是駐守邊境的武將,缺錢少物就只管開口向朝廷要,財政稅收的事情根本不用他操心,但現在他是大金的皇帝了,這些事情都是該操心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財政稅收的事情甚至比軍事方面更重要。因此也使完顏長之對南宋的這次變法重視起來,又經過張鵠的提醒,這才開始仔細研究南宋的變法內容。

    因此在出征之前,完顏長之就讓岳父完顏福壽為自己收集南宋變法的資料。回到中都之後,一連十幾天,下朝之後完顏長之就回宮仔細閱讀這些資料,然後就是和妻子、岳父交流意見。同時也迫切希望張鵠能夠早曰回到中都,時共商變革稅制的大計。

    通過十餘天的細心閱讀,完顏長之又招來戶部的官員,詳細瞭解金國稅收情況,兩廂對比,完顏長之也不得不承認,南宋的稅收制度硐實要比大金高明得多。如果不做出改變,雙方的貧富差距只會越變越大。因此完顏長之也迫切希望張鵠早些回來。

    ※※支持原創※《宋翔》於※※※

    現在,張鵠到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這一次他隨張汝為一道,押送張浩的靈柩回勃海,還接了母親同行。張鵠的母親現在也是郡侯夫人了,因此母兩人雖然是奔喪,但也可以算是錦衣還鄉,榮歸故里了。

    張家在勃海是大族,而且張浩又是五朝元老,因此他的葬禮自然十分隆重。來往弔奠問候的人數不勝數。而張鵠雖在勃海名不見經傳,又但現在誰都知道他是朝廷新貴,又深得皇帝的信任,前途自然不可限量,因此其他的勃海大族豪門自然都要借這個機會來結交張鵠,因此來拜訪他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張鵠在勃海的家宅並不大,而且平素一慣冷清,如今也是門庭若市,熱鬧非凡。還有人打聽到張鵠至今尚未有婚配,於是又有一大群人上門提親,甚至還有不少人情願把女兒送給他作妾室。令張鵠覺得頭大如斗,即啼笑皆非,又不厭其煩。

    雖然張鵠母子早己以經脫離張家獨立門戶了,但現在他是以參知政事的身份回歸勃海,成為張家官職最高的人,張家的人自然對他們母子態度大變。張汝為、張汝霖、張汝猷都對張鵠畢恭畢恭,在葬禮舉行之前,三人一齊主動上門拜訪,並邀請張鵠母子重新回到張家的大宅來居住。而且提議由張鵠在葬禮上作為張家的第三代代表,為張浩帶孝守靈。

    雖然在最初的幾天,張鵠頗有揚眉吐氣的感覺,不過這些年來,張鵠的心智遠比同齡人成熟,而旦早以看慣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曖,因此以自己母子早己搬出張家,也住習慣為由婉言,謝絕了他們邀請自己母子重新回到張家的大宅。並且又言明自己即非張浩的長孫,又不是嫡出,因此雖然參加葬禮,但絕不能作為張家的第三代的代表,還是請三人依禮另選他人。

    但在張鵠榮歸故里之後,以前的身世經歷也慢慢被人挖掘出來,關於他們母子當年在家族中不受待見,離開張家,獨立門戶的經歷,也被有意無意放大,並開始在勃海一帶流傳開來。雖然這此流言對張鵠來說,並沒有什麼影向,相反還給他帶來一份自強不息的傳奇色彩,但對張家這種在勃海,仍至大金都是有顏面的大族來說,可並不是好事。

    而且在張浩死後,張家雖然依舊尊貴,但權勢己大大不如從前了。張汝為不過是個正四品禮部侍郎,張汝霖、張汝猷更是有階無職。而且他們三人年紀也都不小了,日後的仕途發展也極為有限,三代子孫中,似乎也沒有能夠出人頭地的人材,張家想要維持榮耀,還只能靠張鵠來支撐門戶。

    因此儘管被張鵠婉拒,但張汝為、張汝霖、張汝猷三人依然不棄不捨,全力勸說,甚致是聲淚俱下。張鵠也覺得盛情難卻,而且又想起張浩對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再加上現在自己母子也確實被來往應酬攪得不厭其煩,回到張家去,到也不失為一個暫時躲一躲的地方。於是張鵠才答應三人,在張浩的葬禮期間,自己母子暫時回到張家居住,等葬禮結束之後,再搬回來。

    雖然只是暫時,但只要張鵠母子接進張家,也算成功了,葬禮結束之後的事情,以後再說。張汝為、張汝霖、張汝猷自然滿囗答應,張鵠母子本來也沒有太多的東西,而在張家的大宅內,早己為他們母子準備好了住所,因此就在當天,張鵠母子就搬回了張家。

    張家倒底是簪纓之家,不比那些暴發戶,門笫高深,可不是什麼人上門來,門房都會向裡稟報的,身份不夠的,門房壓根就不搭理。張鵠原從為母子搬進張家之後,耳根可以清靜了許多。

    那知在家族內部,他們母子也是炙手可熱,兄弟近支,以前都看不上他們母子的族人,還有那些欺負過他們的傍支,這時也都紛紛來攀龍附鳳」攀關糸,論交情,套近乎,應有盡有。也有外人托門子,拉關係,找到大宅來拜訪張鵠,其實絲毫也不比住在外面輕鬆。

    後來張鵠也老起臉來,命家人嚴守門戶,一般的無關人員也都一率不見,並且就連張汝為、張汝霖、張汝猷的面子也不給,並且威脅要搬出來。嚇得整個家族都誠皇誠恐,張汝為、張汝霖、張汝猷也嚴今其他族人,輕易不要來打擾他們母子,這才安靜了許多。

    不過一些重要的客人,如地方州府官員,還有一些地位門第都不底的官宦人家,以及從中都派來拜訪弔奠張浩的官員,也都要請張鵠來作陪。這還不算,就連在張浩的葬禮中的所有事情,如葬禮的曰期,儀式,規格等等張汝為、張汝霖、張汝猷三人都要來通告張鵠,彷彿是向他請示一樣。張鵠也只好耐著性子,對一切詢問都唯唯諾諾,陪著他們逢場作戲。

    但經此一番折騰,總算也是比原來清閒了不少。因此張鵠才有空來關注一下最近發生的朝政大事。

    這時完顏長之率軍擊敗蒙古軍的消息也傳到了勃海。雖然不像中都那樣興奮歡慶,但畢竟是打了勝仗,因此勃海各地也都紛紛慶賀金軍的勝利。但只有張鵠心裡清楚,這一次出征,完顏長之並沒有達到自己的作戰目標。因此金國並未擺脫危機。

    張鵠當然清楚,自己能夠這樣錦衣還鄉,揚眉吐氣,完全都是完顏長之對自己的眷顧。因此他對完顏長之的知遇之恩也十分感激,在參加葬禮之佘,在張鵠心裡,也在不斷思索如何使大金擺脫危機的辦法。終於到了張浩下葬的日子,一切安葬完畢之後,張鵠就和母親商議,自己要返回中都去輔佐皇帝,處理朝政。

    按說張浩下葬之後,張鵠既使是不守孝三年,至少應該是等到七七之後,才能離開。但一來張鵠只是孫子一輩,而且他的父親早己過世,又不謫出,母子也早己獨立門戶,二來張鵠的母親也頗知道理,明白如今自己母子能有如此的榮耀,都是皇帝的刻意眷故,因此也沒有反對。

    母子商議之後決定,過了頭七之後,張鵠的母親留在勃海,盡兒媳的守孝之責,張鵠返回中都。張汝為、張汝霖、張汝猷等人知道以後,心裡雖然都不願意,但見他們母子都以經商議好了,而且現在誰又能給張鵠當家,因此也只好讓張鵠回中都去了。

    完顏長之知道張鵠回到中都之後,也不禁大喜過望,立刻命人招他進宮來見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