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十七經略安西下 文 / 木林森

.    因為現在安西路剛剛初步恢復,在這個時候,出兵的條件根本不成熟,如果要進取關中之地,也應該從利州路出樂,而不是安西路,因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消息絕對是假的。因此任氏一族見了,必然就會做賊心虛,認為出兵大宋突然向安西路增兵,其實就是為了對自己下手,那就必然不管是否以經準備充備,就會立刻起兵反叛。

    笑過之後,趙忱又道:「姐夫認為派誰領軍去安西路為好呢?」

    楊炎道:「臣以為畢再遇最合適。」

    趙忱一怔,道:「畢再遇?用得著調動他嗎?」

    趙忱這一問也是有道理的,畢再遇是目前大宋僅次於楊炎的第二名將,也是除了楊炎之外,大宋唯一有能力獨當一面的大將。現在出任淮南西路兵馬都總管,駐守豪州,幾乎就是建康的屏障。楊炎敢親自統領大軍,收取西夏,也正是因為有畢再遇坐鎮淮西,抵擋金軍,才可以沒有後顧之憂。

    而且在後來的江淮一線的戰事中,畢再遇率軍收復了鄧、蔡、穎、毫四州,也立下了不少戰為。因此無論是趙忱和楊炎在商談恢復大計、還是韓彥直、王炎的大臣,都認為在大宋曰後的北伐中,畢再遇同樣也會擔任重要的工作。

    在安西路平亂的事情雖然不容有失,但對方畢竟不是金國這樣的強敵,而且還有辛棄疾這樣文武雙全的幹材在安西府坐鎮,因此在趙忱看來,其實最多就出動安西路的兩支御前駐軍就可以了,實在不行,也就是把曹勳、高震中的一人調去那就滿不錯了。還用不著出動大宋軍方的第二號人物吧。

    楊炎卻點點頭,道:「不錯,這條事情非畢再遇不可?」

    ※※支持原創※《宋翔》於※支持正版※※

    建康朝廷下旨,任命畢再遇為安西路兵馬都總管,付責由安西路出兵,進取關中之地,由高震接替畢再遇,擔任淮南西路兵馬都總管。樞密院下達的任務和調令到了豪州之後,畢再遇立刻將公務與的高震做了交接,然後立刻整頓人馬,準備趕出安西路。

    就在他收拾停當,馬上就要啟程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說是外面有楊樞密求見。畢再遇微微一怔,不知道楊炎這個時候趕到這裡來找自己有什麼事情?急忙出來迎接,

    畢再遇和楊炎在未成名的時候就認識了,雖然兩人接觸不多,但都有恢復中原的志向,在金軍南侵的時候,兩人也一度並肩作戰,互相之間都很欣賞對方的能力,因此關糸不錯。

    兩人坐下之後,楊炎才道:「德卿兄,這次去安西路平亂這種小事,也要勞你大駕前往,你是否覺得是大材小用了。」

    在樞密院的調令中,還夾著一份密令,因此畢再遇對這次西行的實際任務也以經清楚了,因此笑道:「令行禁止,方為武人本色,而且既是為朝廷出力,又何分事情大小。子昊這麼說,也太小看我了?」

    楊炎也笑道:「實不相瞞,這次調德卿兄去安西路,就是我一力向皇上推薦的結果。實際上我自然知道單單是平定安西路的反叛亂,根本無需德卿兄親自出馬,只靠安西路的兩支御前駐軍就可以了。但我還是這樣做了,德卿兄可知道是為什麼嗎?」

    畢再遇聽楊炎這樣一說,也不禁鄭重起來,想了一想,拱手道:「還請子昊指點一二。」

    楊炎道:「德卿兄這次去安西路,名義上是由安西路出兵,進取關中之地,但出兵是假,預備平亂才是真。」

    畢再遇點點頭,道:「確實是如此,這裡面莫非還有什麼玄虛嗎?」

    楊炎笑道:「自然是另有玄虛,德卿兄想過沒有,一但你平亂成功之後,又當如何?」

    畢再遇身子一震,他也是身經百戰,精通兵法的人,經楊炎這麼稍一點拔,立刻就明白過來,一拍大腿,道:「平亂成功之後,假的自然也就可以變成真的了。子昊,你這好一招瞞天過海啊。」

    兩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約而同都大笑起來。

    笑了多時之後,兩人才算收住了笑聲,楊炎才道:「不瞞德卿兄,我以經謀劃周詳,日後我大宋北伐中原,收復失地,應當分三路齊頭並進,一路由海上進軍,於登州上岸,攻取山東之地。一路由江淮出兵,攻取宛洛,收復東京舊都。還有一路就是由西北出兵,進取關中之地。屆時再說動蒙古大軍由北面進攻,南北夾擊,又何愁金國不破。」

    畢再遇也拍桌大笑,道:「不錯,如此一來,我大宋收復失地,還於舊都,趨逐金虜,一雪前恥也就指曰可待了。」

    楊炎接著道:「海上一路,有李公佐可以擔任,江淮一線,我可以統領,那麼西北一方,就盡交給德卿兄了。德卿兄平定叛亂之後,就在安西駐紮,只能時機成熟,即可會集安西、川陝人馬,收取秦鳳、京兆、永興軍等諸路之地。因此西北大局,盡在德卿兄肩上了。」

    畢再遇也十分激動,他剛接到這個調令和任務的時候,雖然沒有怨言,但也覺得讓自己去平定叛亂,確實是有些牛刀殺雞。不過還以為是朝廷謹慎從事,也就釋然。沒想到楊炎卻是為了曰後的抗金大計,神不知鬼不覺就完成了大宋的東西兩線的佈局準備,同時交給自己一個這麼重要的任務,也是一個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如果日後大宋北伐,一定會是由楊炎來主持全局用兵,這一點連畢再遇自己也沒異議,認為沒有比楊炎更合適的人。但這麼一來,楊炎必然就會坐鎮江淮一線,才好統掌全局。而自己現鎮守江淮,雖然也是戰略要地,但在曰後北伐中,也只能和曹勳、高震等人一樣,成為楊炎部下一將,這樣自己能夠建立的功績,終究也是有限。

    雖然自從出道以來,畢再遇雖然一直屈居在楊炎之下,但他對楊炎素來佩服,同時也認為楊炎現在的地位完全是由他個人的努力取得,名副其實。這次楊炎統軍,收取西夏之地,更是建立了自大宋開國以來,還從未有過的功績,因此得以武將的身份,出任樞密副使。而畢再遇對楊炎的破格提升並不感到嫉妒,相反還是由衷敬佩,但在他心裡,總也希望能夠有個機會,能夠讓自己也有一個放開手腳,大展才學的機會。

    而駐守安西路就不同了,雖然安西路地處偏遠,關中地區的戰略地位也不及中原,而且在整個大局上,還是受楊炎節制,但在實際上,整個西南,都是由自己獨當一面,完全是獨立作戰,同時還是統領節制安西、利州兩線的人馬,在十二支御前駐軍中,佔去五支,同時所取得的功績也是自己獨自完成。這也正是畢再遇一直渴望的機會。因此心裡自然是激動萬分。

    畢再遇雖然和楊炎關糸不錯,但也知道,論私交,自己還是比不上曹勳、高震,何況在安西路還有楊炎的堂兄楊昌鵬駐守,而這樣的機會,楊炎並沒有給他們,反而向朝廷推薦了自己,自然也令畢再遇十分感激。因此概然道:「子昊請放心,我一定不負朝廷重望,為大宋穩守西北,進取關中。」

    楊炎也點點頭,道:「我也知道在大宋諸將中,唯有德卿兄才能勝任此責,相信德卿兄必然不會讓朝廷失望。」

    其實早在收取了西夏之後,楊炎就制定了三路北伐的大戰略計劃,而西北一線遠離建康,消息傳遞不便,朝廷無法遙控指揮,必須要有一員得力的大將坐鎮才行。同時楊炎還想到,一但擊敗了金國,大宋與蒙古的關糸會朝那個方向發展,還很難說,因此這員大將還有在未來防範蒙古的任務,因此必須是一各身經百戰,精通兵法,而且能夠獨當一面的人。

    楊炎自己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在三線之中,除去水路的那一支不算,東西兩線中自己只能指揮一線,而且也只可能是坐鎮東線,因為一來東線才是主戰場,自己在這裡,趙忱和朝中重臣才能放心。二來自己也好遙控掌握全局的形勢。

    那麼在目前大宋諸將中,除了楊炎本人之外,只有畢再遇才是最合適的人選,曹勳、高震等人,都還不俱備這個能力。不過大宋暫時還難以大舉北伐,而又不想引起金國的注意,才遲遲沒有舉動,而這一次趁著平亂的機會,來個瞞天過海,趁金國不注意,就完成了這一項重要的人事調動。因此楊炎才一力推薦畢再遇進駐安西路。

    趙忱先還不理解,等楊炎向他解釋清楚之後,也大為讚賞,並且也立刻下了調令。

    等畢再遇領軍進駐安西路之後,建康朝廷又下了一道命令,命范成大為使,出使金國,協商贖回失地的建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