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十六經略安西上 文 / 木林森

.    其實任氏眾人的一干行動,早就被大宋的探子所探知。並且轉報給安西路的經略安撫使辛棄疾。

    當初為了攻取西夏,大宋曾在西夏境內安插了不少探子,付責打探西夏國中的軍情大事。大宋收取西夏之地,諜報系統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而在這裡面,任氏也起了不少掩護幫助作用。

    大宋雖然收取了西夏全境,但畢竟根基尚不牢固,不僅要提防黨項貴族暗中行事,就是和任氏的關糸也變得微妙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之前建立的這一整個諜報糸統依然還是有用,必須繼續存在下去。因此除了被任氏己知道的那一部被撤消之外,其他部份基本全都保留了下來,並且在暗中不斷察訪安西路的民情民意,監視黨項貴族的行動,同時也密切關注任氏的動向。全力幫助辛棄疾,穩定安西路的局面,鞏固大宋的統治。

    大宋在西夏的諜報系統是由賴文政直接指揮,直接隸屬朝廷的職方司調動,這時以經是一個嚴密而又有效的情報組織,被任氏知曉的,僅僅只是其中一小部份,其他的絕大多數都深藏不露,遠非金國那種零散機構所能相比。因此任氏派人四處聯絡黨項貴族,自己整兵備戰,有意圖謀的情況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不料早己被宋朝的諜報所查知,只是為了不打草驚蛇,才沒有聲張。但辛棄疾和賴文政也聯名,立刻把打探到的這些情報傳回到建康,請朝廷決定行動。

    現在職方司主事的雖是周信,但仍然還是歸楊炎管理,楊炎收到這些情報之後,也不敢怠慢,立刻親自帶進宮去,面呈給趙忱。

    安南路的設置雖然才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但久辛棄疾到達西夏地區的時間算起,也差不多快有一年了。在這近一年的時間裡,辛棄疾做了大量詳實有效的工作,花費了無數的心血,總算是迅速穩定了安南路的局面。

    首先是在政治上,由於蒙古軍對西夏地區的掠奪,雖然造成了不小的傷害,但也極大的打擊了黨項貴族的勢力,加上大宋也在裡面推波助瀾,因此黨項貴族的勢力己被大大削弱,在短期內根本無法與大宋相對抗,再加上辛棄疾和賴文政又在其中拉隴分化支解,而黨項貴族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即然對抗不了,那就與大宋合作吧,也有不少黨項貴族見風轉舵,紛紛投效到大宋朝廷這邊來。

    大宋也釆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對投效過來的黨項貴族一率酌情授給一定的官職,提高他們的政治地位,並將他們的子孫招到建康府來,在國子監中學習漢族的文化知識,既表示恩待,也是扣為人質。而對不願投效的黨項貴族則盡力打壓,制衡。經過種種措施,終於將黨項貴族勢力牢牢控制住了。

    不過西夏雖然是一個黨項族與漢族混居的國家,但黨項族畢竟人少,雖然一直控制著西夏的政治局勢,其實在國民構結中,漢人以經佔到了九成以上,而西夏也以經逐漸轉變為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而且與中原王朝一樣,農耕王朝就避免不了土地兼併,到西夏亡滅的時候,土地兼併現像也十分嚴重,國內八成以上的土地,都被黨項貴族所控制,而農夫大部份都成為佃戶。

    因此在社會經濟上,辛棄疾重點放在恢復農業生產。也是拜蒙古兵所賜,虜走了大量黨項貴族,所以也空出了大批的無主土地,辛棄疾經建康朝廷允許,將這些土地都分發給無地的百姓,而且對漢人黨項人都一視同仁,公佈對待,使西夏百姓幾乎每一戶都分到了一塊土地。

    漢人本來對大宋的統制沒有什麼牴觸情緒,這一來更是人心歸附,而黨項人本來就是少數,分到土地之後,也心滿意足,雖然對大宋的統制還沒有什麼認同感,但牴觸情緒也基本沒有了,因此自然是人人喜悅,安心務農生產,而社會也迅速安定下來。

    而安西路本來不缺耕牛,黃河沿岸也有不少良田,只要社會局勢穩定,農耕生產就可以得到很快的恢復,經過了近一年的努力之後,安西路即將迎來併入大宋之後的第一個秋收。到了明年就可以基本做到自己自足,不需要朝廷再援助。

    安西路的一切發展變化,辛棄疾都在每一份奏章中詳細記錄說明,而且照這樣發展下來,再過兩年,朝廷就可在安西路收取稅賦,為大宋創造財富。趙忱每次見了,也不覺喜不自禁,因為只有安西路穩定下來,大宋才能夠集中全部的精力、財力,投入到將要進行的北伐之中。

    因此趙忱看到楊炎送來的情報之後,也不禁大吃一驚。如果安西路亂了,對大宋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立刻問楊炎道:「姐夫,那麼我們該怎麼辦,要不要立刻發兵,把任氏一網打盡,永絕後患。」但他馬上又搖了搖頭,道:「這樣不妥,現在任氏並未有實質性的舉動,如果我們冒然動手抓人,反而會引起安西路的動亂來。」

    楊炎微微一笑,道:「官家所見極是,無論怎樣,任家也是幫過我們大宋,如果我們無憑無據就發兵抄家,只會使朝廷失信於天下。」

    趙忱也點點頭,苦笑道:「是呀,這可真是投鼠忌器呀。但我們總不能就這樣坐視不管吧。」

    楊炎道:「官家請放心,其實這一次任氏圖謀不軌,對我大宋來說,也未必就是壞事?」

    趙忱怔了一怔,看著楊炎,在些迷惑不解,道:「難到說任氏圖謀不軌,反到是好事嗎?」

    楊炎笑道:「是啊,我大宋雖然收取西夏,但未必所有的人都會心服,由其是黨項貴族勢力,決不會就這麼甘心臣服,必然會在暗中尋找機會,占安西路獨立。而且還有昔曰金國潛伏在西夏的謀報人員,一定也會不斷破壞大宋的統制。但如果他們隱而不發,卻使我們雖然如芒在背,但也無能為力。而這次任氏圖謀反叛,其他另有用心的人必然也會不甘寂莫,而我們卻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將這些對我們大宋心懷不滿的人一網打盡,並把金國安插在安西路的潛伏人員一併連根拔起,同時還可以震懾住其他的黨項貴族,使他們不敢再輕易反叛。」

    趙忱略一沉吟,也點了點頭,道:「按姐夫所說,到是一個好機會,不過也十分危險,一但控制不當,讓反叛的人真的成了氣候,反到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楊炎道:「官家請儘管放心,安西路久戰之後,人心反亂思安,任氏在這個時候反叛,並不得人心。而且辛幼安在安西路施政得當,撫民之功也己初見成效,因此雖然算不上是人心歸附,但安西路的百姓也絕不會支持任氏。」

    趙忱點點頭,道:「其實朕到並不但心安西路的百姓,而是黨項貴族,如果他們與任氏聯手,只怕也不好對付。」

    楊炎道:「這一點官家到也不必多慮,任氏昔曰在西夏國中,就不容於黨項人之中,而現在黨項人更視任氏為聯合我大宋,才滅亡了西夏的罪魁禍首,恨之不及,又怎麼會再與任氏聯手。而且經此一戰之後,黨項貴族也元氣大傷,就算是想要反叛,恐怕也是有心無力,何況陛下不要忘了,在建康還有五十多名黨項的貴族子弟,有他們在建康,黨項貴族也必未敢有所行為。因此依臣看來,任氏舉旗之後,絕大多數黨項貴族都會持觀望態度,視任氏成敗而定,決不敢輕易表態,縱然有少數幾家響應任氏,也不足為慮。」

    趙忱又想了一想,道:「姐夫說得也有理,但任氏一族的實力也不算弱,而且在安西路擁有九州之地,正在安西路的中心位置,就算是只有他們一股勢力反叛,也不容小視。更何況我大宋必須等得到任氏先動手,才能予以反擊,任氏在反叛之時,必然準備充份然後行事,而如此一來,我大宋卻失先機,一但在開局就處於劣勢,又或是把平息反叛拖得久了,那麼其他黨項貴族縱然先前並無反意,只怕也會改變想法。因此必需要一個萬全之策才是。」

    楊炎道:「官家的但心也不無道理,不過臣以經想好了一計,可以逼使任氏不等準備充份,立刻就要動手反叛。」

    「哦!」趙忱來了興趣,忙問道:「姐夫有什麼妙計,可以逼反任氏嗎?」

    楊炎道:「朝廷只需要派遣一員大將,率軍進駐安西路,並且誇張兵力,只假說朝廷將從安西路出兵,進取金國的關中之地。而任氏如果得知這個消息,必會馬上作亂。同時我們又增強安西府的兵力,正好可以平叛。」

    趙忱一拍手,也大笑道:「妙計、妙計。如此一來,我大宋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將他們一舉產平,並震攝其他黨項貴族,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