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十九金國變法下 文 / 木林森

.    納闌明安知道,完顏長之可也不是仔糊弄的,雖然自己是完顏瑞仙的舅父,完顏陳和尚的岳丈,但如果不盡力職守,尋私舞弊,一但被他發現,一樣也不會放過自己。儘管不會要自己這條老命,但自己的政途從此就完了。自己好不容易才爬到執政大臣的位置,可還想多坐兩年。但同僚們也不能隨意得罪啊,有道是「花花轎子人抬人,人抬人高」自己雖說有皇帝撐腰,底下也得有一幫人捧吧,把底下的人都得罪光了,以後這日孑也不好過。

    所以納闌明安只覺得自己是上下都不能罪,被夾在當中受夾板氣,因此還是趕緊撂挑子走人,把這個燙手的山芋扔給別人。正好張鵠回來了,又是他最先提出改變稅制,把這個擔子扔給他抗,也是順理成章。

    完顏長之點點頭,道:「伯逸,難得舅父能這樣以大局為重,朕看你就責無傍貨,擔起這個重任來了。大金就靠你了。」

    張鵠慌忙道:「陛下何出此言,臣必為陛下,大金的江山盡心竭力,以報陛下。」

    完顏長之微笑道:「好,明天朕就下旨,成立三司條例司,由你來主持。伯逸,你剛回中都,該是十分勞累了,先回去休息,我與岳父、舅父還有些事情商議。」

    張鵠躬身道:「陛下,微臣告退了。」

    等張鵠退出了之後,完顏長之才道:「舅父,現在伯逸以經回來了,我看二表妹的婚事也該快些定下來了吧?」

    納闌明安略遲疑了一會兒,才道:「早些把二丫頭向婚事定下來,臣自然是願意,但張老太師的孝期未滿,伯逸又怎能完婚呢?」

    完顏福壽笑道:「明安,又不是要他們立刻完婚,而是先把名份定下,互換信物罷了。等張老太師的孝期之後,再周濟他們完婚。」轉頭對完顏長之道:「長之,你儘管放心,今夜我就去伯逸府上提親。」

    納闌明安見話說到這一步,也無法再拖延了。其實在一開始,完顏長之向他說明婚事的時候,納闌明安是十分願意和高興的。張鵠不僅年少有為,而且深得完顏長之的信任,一但這門親事做成,自己這兩個女婿一文一武,到是大有光彩。但現在的情況不對,自已剛剛脫身,把張鵠拉來墊背,一但結親成行,那怕只是訂親,自己必然就又被繞進去,趟這一灘渾水。女婿主持變革大計,自己這做岳父的脫得開干係嗎?但自己早己答應了這門親事,而且現在當著完顏長之的面也不容他推辭拖延,也只好就答應了下來。

    其實完顏長之早就看穿了納闌明安的脫身之計,只是當時並不說破,這時重提聯姻的事情,就是不能讓納闌明安置身於事外。畢竟自己身邊能夠信任的,就只有這麼幾個人。

    在這一點上,完顏福壽到是和女婿高度保持一致。他對納闌明安這種希望都方面不得罪的態度也頗有微辭。其實這兩個月來,完顏福壽麵臨的壓力絲毫也不比納闌明安差,但完顏福壽到底是久歷官場,知道目前大金的局勢並不容樂觀,不進必退,必須要做出一些積極的改變才行。因此他對變法的態度是絕對支持,只是在具體方法上勸告完顏長之盡量穩托一些。

    而納闌明安要左右逢源的想法雖然不算為錯,但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能適用,有的時候必須做出選擇,該豁出去的時候,一定要豁出去,不昔徹底得罪其中一方。如果不管是什麼情況,都一味的兩面討好,到頭來只會是兩頭都落空。而現在自己這一方的利益以經和完顏長之捆綁在一起了,是一榮具榮,一損具損。納闌明安還是有辦事的能力,而且也值得信任,只是性格過於圓滑,必須把他的退路徹底斬斷。因此完顏福壽才主動把說親的事情覽了下來。

    就在當天晚上,完顏福壽來到張鵠家裡,為納闌彩雲向張鵠提親。

    現在張鵠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而納闌明安的兩個女兒在女真貴族圈子裡也頗有名氣,因溈張鵠和完顏長之、完顏陳和尚關係都很好,因此在平時的聚會中,也見過她們姐妹幾面,無論是家世、品面和自己都十分相配。而且做成了,對自己的仕途也大有益處,而是又是皇帝指婚,當朝國丈親自上門來提親,這個面孑也不小,因此無論從那一方面來,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對完顏褔壽的提親,張鵠果然沒有異議,欣然從命。只是說明要稟告母親,才能正式答應下來。這一點到是合情合裡,完顏褔壽也沒有異議,相信張鵠的母親也不會反對,就這樣把親事定了下耒。

    ※※支持原創※《宋翔》於※支持正版※※

    笫二天,完顏長之下旨,在尚書省之外,成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並由張鵠、納闌明安主持。

    制置三司條例司,本是宋官署名。於宋神宗熙寧二年(0),啟用王安石變法時設置。付責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其實是一個在中書省之外,設立一個總管全國的財政機構。因為王安石的變法,主要就是改革財政。

    而在這個時候,大金朝廷也設置這樣一個機構,自然同樣也是為了稅制改革。有不少熟知這段歷史的金國大臣對此憂心從從。這種擔擾張鵠並不是不知道,這些大臣未必都是擁有大量田產,一心只為自己的私利考慮,也不乏擔心大金會走上北宋的老路。

    但張鵠對此毫不在意,因為對於這幫人來說,朝廷無論是做出什麼改變都會一味反對,只有是一成不變才是最好,想不到大金入主中原才五十餘年,不少大臣居然就以經完全喪失了進取之心,把漢人的迂腐之氣學了個十足。

    因此張鵠也放開手腳,大刀闊斧開始大幹一場。立刻擬了四項條例,一、在大金全國範圍內清查土地,是為了改革稅制,朝廷保證決不會無故強佔地;二、在清查土地時,首先由田主自報隱田挾戶,凡是主動坦白者,朝廷不追究責任,如果被朝廷查實,隱田一率充公,挾戶一率充為官奴,如果數額巨大,而又不主動坦者,朝廷必將嚴辦;三、查清土地戶籍之後,一率造冊歸檔,地方上存留一份,朝中存留一份,以備作為制定新稅賊傜役的依據。四、在清查土地的過程中,付責清查的人員必須盡職盡責,做到公平合理。如果徇私舞弊,隱瞞不實,或是虛報假帳者,朝廷一率嚴辦。

    這四項條例送到完顏長之的公案上之後,完顏長之連看都沒看,二話不說,就批了「准行」二個紅字。然後立刻頒布全國施行。

    現在大金上下都知道,皇上變革稅制的決心以定,是不會更改了之後。不過朝廷革新,也意味著大量新的機會又來了,如果見機及時,抓住機會,不怕一舉就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了。因此也有不少人立刻見風轉舵,搖身一變,開始為變革稅制鼓吹起來。一下子贊成變革的聲音也驟然響了起來。

    面對彷彿一夜之間擾多起來的支持者,張鵠到是還能沉得住氣,深知支持的人未必對自己都有利,而反對的人,也未必就對自己不利,在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千萬不能腦袋一熱就以為變革以經真得人心了。

    不過稅制改革的成敗,就在查清田產數量。而想要查清田產數量,關建就在俱體辦事的人是否付責,是否秉公。畢竟田產不是金銀財寶,都是大露天放著,又不能藏著蓋著,只要是認真清查,就沒有查不明白的道理。不過在人情事故,酒色財氣面前面,有多少人能夠堅持為官的操守,那就不好說了。當年王安石變法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底下辦事的人陽奉陰違,一些看來是利民益國的好法,都被俱體操作的人給辦壞了。

    張鵠的但心可不是沒有道理,那麼就只有另想辦法來對付了。正所謂是魚有魚路,蝦有蝦路,擁有大量土地的人也大多都是官宦之家,於是都紛紛發動自己的關係網絡,開始托人情,走門路,希望能對自己網開一路。而走不了上層路的人,則打點據體清查土地的清查人員,希望他們在清查土地的時候,能夠高高手,放一馬,或是少報一數隱藏的土地。還有少數強橫的家族,仗著自己根基深,後台硬,釆用強硬態度,據不持行,對清查人員百般阻撓,威脅恐嚇,死抗硬撐。

    在另一面,付責清查土地的官員也是一朝權在握,便把令來行,趁著現在手握大權,也藉機對大戶田主敲詐勒索,中飽私囊。而付責清查土地的官員為了提高自己的政績,以求陞遷,不惜誇大數額,無中生有,強行攤派。總之種種現像,都是應有盡有。

    對此張鵠也是早有心理準備,在派出人到全國清查土地的同時,也派出了大量的暗探,到各地去暗中打聽,付責清查土地的官員是否認真辦事,有無私弊。

    果然就在一個月之後,率先清查土地的河北、中京、西京等諸路都傳來了許多不好的現像,有的地方清查之後,土地竟還沒有過去備案的多,而有的地方竟然是過去的數倍,有的縣只有數千畝土地,而有的縣的土地竟高達幾十萬畝,比一個州還多,還有明明是一片慌土,卻硬被指成土地,明明是良田千畝,卻在案中無查。當然也有人強行抗拒清查,不惜動用私人武裝,保衛田莊,禁止清查人員進入等等信息,都通過暗訪人員,一一報回到張鵠的制置三司條例司。

    張鵠將這些信息做了一些篩選,將一些明顯不符合常理,和基本能夠確定無疑的事件上報給完顏長之,要求朝廷嚴懲。

    完顏長之接到張鵠的報告之後,也勃然大怒,想不到大金居然有這麼多貪官污吏和目無王法的犯上人等,因此立刻下旨,將張鵠上報的這人全都抓回中都,由完顏福壽主持,進行核實審查。因為張鵠提供的證據確鑿,不容抵賴,因此很快就查清楚了。這次一共抓住了八十七人,其中有九十八人是付責清查土地的官員,有徇私舞弊的行為,十九人是強行牴觸朝廷,抗拒清查的地方強豪,還有五人是宗室的遠支。

    完顏長之看了審迅之後,大筆一揮,批了十個字「立斬,詔令全國,引以為戒」。徇私舞弊的官員親屬充軍發配,牴觸朝廷的地方強豪財產充公,家屬全打為官奴。

    完顏福壽雖然覺得完顏長之的判決太過嚴重了一些,但也清楚,他決心以下,不容改變,因此也只有執行。

    不過張鵠對完顏長之的判決到是十分贊同,對於其中某些人來說,也許是罪不致死,但對變革的大局來說,卻是殺一敬百的立威手段。在戰國時期,秦孝公用商秧變法,曾一曰殺人七百,連渭水都被染紅了,但最終保障了變法的進行。儘管張鵠並不認同商鞅的做法,但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做法是極為有效的。

    對有些人來說,大道理是說不通的,只能拿刀子來逼他們。如果現在大金的局勢緩和,張鵠或許會釆用慢慢說服,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逐步改變,但現在大金確實等不起,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粗爆的方法來強制執行,也算是個有效的辦法。

    果然,就在處決了這一批人之後,大金再一次被震驚,無論是執行清查任務的官員,還是擁有大量土地的豪強,都感到不寒而立,朝廷中的反對聲音驟然而熄,畢竟沒有人敢拿自己的腦袋當兒戲,朝廷要查那就查吧,反正土地還是自己的,只是每年多交一些稅罷了,至於徭役,也能用錢來抵消,就當是破財消災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