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翔

大道小說網 三十六平定叛亂下 文 / 木林森

.    和畢再遇分兵之後,辛棄疾和從西涼府調來的一萬人匯合,暫時駐紮在安西府西南的賀蘭山的一個山谷中。畢再遇在黃河岸邊擊敗了任氏軍的主力人馬的大捷,和楊昌鵬攻下平西府的消息,是在五更時分傳到辛棄疾手中。

    第二天一早,辛棄疾就將這個消息傳遍全軍,宋軍得知以後,軍心大振,辛棄疾立刻下令,全軍開拔,去復奪安西府。

    這時安西府中有任純義帶領著一萬人馬駐守。任純義雖然是個大草包,但卻也是個一跟筋,又對林還進、釋安所說的什麼天象卦意深信不疑,認為平西府失守只不過是一時的小曲拆而己,等任得聰和任純理的大軍一到,就可以立刻擊敗宋軍,收復平西府。

    因此他見宋軍的人馬返回攻城,到是一點也不心慌,還不斷安憵士兵,說援軍馬上就會回來,那時裡應外合就可擊敗宋軍了。不過他的這一舉動到了把軍心暫時安定下來了。如果這時候辛棄疾知道他現在是這樣的想法,一定會感歎,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幸福啊。

    宋軍雖然有三萬人馬,而且也沒有大型攻城器具,攻城所用的器具只有普通的雲梯。而安西府本是原來西夏的第一堅城,現在城裡有一萬守軍雖然少了一些,但也免強夠守住城牆,如果按照正常的情況,宋軍想要攻下安西府,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宋軍的眾將對攻下安西府,都有些信心不足,但辛棄疾卻是胸有成竹,曉諭眾將,今天就可以收復安西府。然後立刻下令,將宋軍全部展開,分從四面,開始攻城。

    雖然眾將對辛棄疾的樂觀態度雖然依然是半信半疑,但軍令一下,也不敢違抗,立刻向安西府的城頭上發動了攻擊。而任純義也親自上城指揮。

    但宋軍剛攻了一會兒,城頭上的守軍忽然大亂了起來,只見無數身穿玄甲,手持利刃的武士從城內的一邊殺上了城頭。砍瓜切菜一般殺向任氏軍的士卒,個個都是勇猛無比,領頭的是一名身材高大,頭帶鐵箍的武士,手使一條九尺長的月牙杖,舞動如風,守軍中沒有一個人能擋得住他一擊,有好幾名守軍甚致都被他擊飛出去,其他武士在他的帶領下,只殺得守軍紛紛倒地,立刻大亂了起來。

    原來就在宋軍撤離安西府時,就早以經做好了復奪安西府的準備。賴文政留下趙草和朱雀兩人協助辛棄疾守城,辛棄疾命他們兩人帶領三百精銳宋軍,帶著盔甲武器,潛伏在城中,只等宋軍攻城的時候,突然殺出,裡應外合,好一舉收復安西府。正是因為有這樣一支伏兵,辛棄疾和畢再遇也才有十足的把握,能夠在短時間內,收復安西府。因此才敢大膽主動放棄安西府,誘敵出擊。

    其實這時殺上城來的宋軍的人數並不多,也就在二百人左右,只是現在守軍都正在全力迎擊著城外攻城的宋軍,沒有防備身後的襲擊,因此措手不及,被潛伏的宋軍們殺得在城頭上亂跑,城牆上的守衛立刻就露出了無數的空隙來。

    而攻城的宋軍趁機如潮水一般湧向城頭,加入了城上的戰團中。任氏軍本來就只是原來西夏的二流人馬,見越來越多的宋軍蹬上了城牆,不禁也心慌起來,那裡還敢戀戰下去,立刻紛紛尋路逃竄。

    到是任純義還是一跟筋跑到底,依然還在城牆上大聲招呼著士兵們奮力迎戰,打退宋軍。一個親兵將領過來勸他準備逃走,反而被任純義破口大罵了一通。不過有他這一帶頭,任氏軍也還有不少士兵堅持迎戰宋軍,到還沒有潰敗下去。

    但這時安西府的城門己被打開,原來是朱雀帶領著另外百餘名潛伏的宋軍趁著趙草纏住城牆上的敵軍,殺散了守城門的任氏軍,打開了城門,而在城外等候的宋軍立刻趁勢衝進了安西府城中。

    辛棄疾在城下也不禁哈哈大笑,對身邊的將領道:「諸位將軍,本帥說過,今天一定能夠重新收復安西府,並非虛言吧。」

    這時眾將也都十分佩服,道:「這都是經略相公神機妙算,巧妙安排,才輕易收復了安西府,我等佩服至致。」

    辛棄疾又笑道:「這一計可是畢總管想出來的,本帥可也不敢自居其功,來,我們都一起進城。」

    城門被攻破之後,雖然任純義還堅信自已能夠取勝,但其他的守軍也知道大勢已去,因此也不顧自己的主將,紛紛各自尋路逃走。等任純義明白過來的時侯,自己身邊只剩下幾個死心眼的親隨了。

    到了這時,任純義雖然還沒有對天意產生過懷疑,但也知道這一戰是翻盤無望了,這大概就是林先生和釋大師所說的曲折吧,不過這曲折也折得太大了一些。想通了這一點,任純義也才想起要逃走了。只可惜現在為時已晚了,逃跑的時機早己被他錯過,還沒等他走下城牆,就己被宋軍團團包圍住了。

    面對著閃爍著寒光的刀槍,任純義的抵抗意志立刻就如烈曰下的冰雪,迅速就溶化了。等宋兵上來把他綁住的時候,任純義心裡還在想著,這是不是也算是曲折呢?

    任氏叛亂雖然在一開始曾經攻陷了安西府,僅僅只進行了六天時間,不僅任氏的主力人馬在黃河岸邊被宋軍擊潰,就連安西府和平西府這兩座昔曰西夏最大的城市就被宋軍順利佔領。

    而那些任氏聯繫過的黨項貴族本來大多對這次叛亂持觀望態度,見任氏軍一開始就攻下了安西府,到是有不少黨項貴族也動了心,不過有些人還沉得住氣的,心裡雖然打算支持,但並未有實質性的行動,不過也給任氏寫信,表示了自己的祝賀和支持。也有不少開始聚集族人戰士,準備物資,打算起兵響應。

    不過有三個最心急,同時也是最反對大宋統治的黨項貴族立刻也舉旗造反,並且帶著各自的族人戰士,趕到安西府,準備加入任氏軍中。而誰也不曾想到,任氏的叛亂就像一個爆竹,雖然發出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但馬上就煙消灰散,寂靜無聲了。

    而宋軍的勝利,也再一次震懾了黨項的貴族,就憑現在宋軍駐守安西路的兵力,就足以迅速的平定任何的叛亂了。觀望的暗自慶幸,幸好自己沒有衝動,趕忙又給安撫使司寫信,表示了自己的祝賀和支持。和上一封信相比,只是排頭換了個稱呼,內容跟本沒有什麼變化。而聚集族人戰士的也立刻把隊伍遣散,而物資都送到安西府來,表示自己的心意。

    只有那三個以經舉旗造反的黨項貴族最為尷尬,隊伍還沒等到達安西府城下,卻沒想到城頭上就又以經改旗易幟了。只弄得自己現在想補救也來不及了。但沷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了,有一個黨項貴族只好叫手下人把自己綁上,進安西府城中去向宋軍請罪。而另外兩個則索性一條心跑到黑,打聽到任氏僅存的任得聰和任純理逃到了省嵬城,於是也趕去和他們合兵,繼續負隅頑抗。

    其實省嵬城並不是什麼險要的地方,而任氏的封地不只是平西府,還有靜州、懷州、鹽州、宥州、夏州五處,任何一處都比省嵬城強,只是任得聰和任純理兵敗之後,又聽說平西府被宋軍攻取,嚇得不敢再回任氏封地的任何地方,只好躲去了省嵬城。

    辛棄疾復奪了安西府之後,立刻首先寫信回建康府,向朝廷報告這次平亂的經過。並且也沒有急於進軍攻取省嵬城,因為任得聰和任純理以經翻不起多大浪來。現在宋軍雖然攻下了平西府,任氏的其他人也被抓獲,但那五州也都是由任氏的親信把守,如果他們也不服大宋,再和任得聰和任純理勾結起來,佔領州城死守,到也是大麻煩,因此必須盡快拿下其他五州才行。

    於是辛棄疾只命一員偏將,帶五千人馬去省嵬城,與任氏似殘兵對持,以防他們再跑了。然後命畢再遇和楊昌鵬各領一萬人馬,分頭去收取五州。同時又命人把任氏一家押回到安西府來看押,聽候朝廷的處置決定。

    不過辛棄疾的擔心實在有些多餘,事到如今,誰還不知道任氏的大勢己去,又有誰還敢抗據宋軍,因此畢再遇和楊昌鵬的人馬到處,守將紛紛開城投降。就算是幾個腦袋不開竅的人,還想著死守,但手下的將士們卻不願陪著他們白白送命,眾人集合起來,殺了守將,然後依然開城投降。畢再遇和楊昌鵬一路上根本就是兵不血刃,沒幾天的功夫,就將靜州、懷州、鹽州、宥州、夏州全部收復過來。

    五州全部收復,就意味著這次叛亂將徹底結束,於是辛棄疾再度下令,讓楊昌鵬率軍回銀州去駐守,由畢再遇率領兩萬人馬,攻擊省嵬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