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七十八中都叛亂(三) 文 / 木林森
. 擊敗了叛軍之後,以經到了天明,完顏福壽和張鵠商議收拾殘局的事宜,也得到了皇后完顏瑞仙的全力支持。於是兩人首先以太子監國的名義下令,在中都城中實行軍管,一面清理昨夜的戰場,一面穩定中都城的秩序,又在城中中搜找叛軍的餘黨,同時招集留守在中都的其他沒有參與叛亂的官員,聲明完顏宗政等人的罪行。並且又派人出城去打探叛軍的動向。
那知這場叛亂還沒有結束,第二天探子來報,完顏宗政等人帶領著兩萬多大軍,又殺回向中都城而來。
原來在退出中都之後,完顏宗政帶領著叛軍趕奔大目府,想投靠駐守大同的白彥敬,那知就在半途中正好遇見了孛撒和白彥敬率領的接應人馬,兩下合兵共計二萬七千多人。於是完顏宗政和孛撒、白彥敬一商議,決定馬上再回轉中都,再一次進攻中都。
完顏福壽、張鵠、烏延托赤、翰勒明等人得知了這一個消息,也大吃一驚,想不到連孛撒和白彥敬這樣手握兵權的大將也參與的叛亂,而且現在居然又來攻打中都。眾人一商議,現在中都剛剛恢復秩序,人心不穩,而且城中軍馬損失大半,在這種情況下,不宜與叛軍決戰,因此眾人決定把所有的人馬都撤回中都來,憑借城牆守衛。同時又派人立刻趕到南境,通告完顏長之,請他立刻回兵來救援中都。
※※支持原創※《宋翔》於7k※支持正版※※
這時完顏長之正在鄧州佈置防備宋軍的反擊事宜,他也預料到楊炎絕不會就此罷手,一定會趁勢發劫反擊,甚致是再進行一次北伐,因此必須早做準備。
金軍的防線仍然分為東西兩線,東線以宿州、邳州也核心,西線以鄧州、唐州為核心,紹興十年(40年)岳飛北伐,就是以鄧、唐兩州為基礎,而在乾道三年(8年)大宋再次北伐,則是先取下了宿州才開始。因此只要能夠守住這兩塊戰線不動,也就不怕宋軍的反擊。不過現在己是十一月的隆冬季節,宋軍要進行北伐也是在來年二月以後,那麼這三個月的時間就將是金軍佈置防線的關建。
然而就在這時,完顏長之收到中都發來的告急,才知道在朝中發生了叛亂。看完告急之後,完顏長之的臉色大變,一張嘴,竟噴出了一囗鮮血。只嚇得僕散忠義、石抹燕山、蒲察定住等人手亡腳亂,慌成了一遍。
僕散忠義急忙要去請御醫來,這時完顏長之擺了擺手,道:「僕散愛卿,不必了,朕方才只是急火攻心,才吐了一口血,其實並無大礙,不必驚動御醫了。你們先則退下,朕休息一會兒也就好了,不過中都叛亂的事情一定要嚴守秘密,不能讓士兵和其他眾將知道。」
僕散忠義、石抹燕山、蒲察定住等人這才都點點頭,道:「臣等尊旨。」
其實完顏長之今年才四十歲,是正當壯年,而且功力精湛,精力過人。雖然這一段時間以來,軍務繁忙,但也絕不致於累得吐血。只是大金這一次北伐,只一次無奈之舉,從根本上說,就是賭上了大金的國運,成功則大金可以擺脫腹背受敵的困境,為日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失敗則意味著大金從此喪失了主動權,只能在宋蒙的夾擊之下苟延殘喘,不斷被削弱,直致亡國。
儘管金軍沒有遭受大規模的失利,但戰事的結果偏偏就是以大金北伐的失敗而告終,眼看著大金就要一步一步走向衰敗,怎麼能叫完顏長之不心急呢?這一段時間以來,他一直都在絞盡腦汁,希望能夠想出一條妙計,來扭轉目前的不利局面,挽回北伐的失敗。只可惜他思來想去,思考了好幾天,才沒能想出一個好辦法來。
完顏長之甚至都想過,也學學楊炎,來一次突襲式的遠征,也襲擊南宋的國都建康,來改變戰局,只可惜有一道長江橫亙在眼前,成為一條難以逾越的天險,也使金軍的突襲計劃根本就無法得以實現。因此也攪得完顏長之幾天都睡不安神,儘管他功力深厚,但也以心力交瘁。
而就在這時,又收到中都叛亂的消息,不亞於又給了完顏長之一記悶棍,他也不禁又急、又氣、又恨,急的是本來北伐就失敗,現在朝中又發生叛亂,真是屋漏又遭連夜雨,局勢越來越差,氣的是自己對孛撒、白彥敬等人這樣信任,不僅付以兵權,而且委以重任,想不到他們竟會背叛自己,恨的是完顏宗政這一幫人竟然如此不顧大局,在大金的危急時刻,在自己背後捅了一刀。一腔怒火又無從發洩,一時氣血翻滾、急火攻心,因此一口鮮血噴了出來。
不過吐血之後,完顏長之心裡到是輕鬆了一些,運功調息了一會兒,氣血也平息了下來,知道局勢發展到了現在這一步,著急也沒有用,事情還是要一步一步來解決。這才又開始重新思考下一步的打算。
首先中都必須要回救,雖然完顏長之嚴令中都叛亂的消息嚴格保密,不得洩漏,但紙終究是包不住火,事情遲早有一天會敗露。而且有不少士兵的家眷都在中都,一但消息傳來,軍心必會動搖,因此只有迅速平息中都的叛亂,才能立刻穩定住軍心。
而平亂的人選,也只有由自己領軍回去才能放心,而自己一走,南境只留下完顏陳和尚一個人,他能守得住整個南境嗎?要知道叛亂的消息馬上就會傳到南宋,以楊炎的能力,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就算是打算明年開春之後進行北伐,只怕也會提前立刻就開始。
就在第二天,完顏長之收到戰報,宋軍以經兵分兩路,進攻唐州。完顏長之苦笑了一聲,楊炎的反應果然快,這就以經開始動手了。
完顏長之立刻下令,命石抹燕山率兩萬人馬,去救援唐州。同時宣佈,自己返回南京坐鎮,然後又暗傳一道密令,調完顏陳和尚立刻趕到南京,和自己面議。
※※支持原創※《宋翔》於7k※支持正版※※
得知金國發生了內亂,趙忱也不禁又驚又喜,想不到在這個關建的時候金國居然就發生了叛亂,簡直就是天意要助大宋收復失地一樣。
而大宋的群臣同樣十分興奮,如果說先前還對北伐有所牴觸情緒的話,那麼現在這個時候,再也沒有人反對北伐,畢竟現在的大宋朝廷中,以經沒有了真正的主和派,區別只是急進和緩進罷了,而現在誰都知道,一個彩虹難逢的大好機會以經放在了大宋面前。
因此楊炎上本,建議朝廷立刻就開始進行北伐,不用等到開年之後再出兵的建議,也得中書省的一致通過。趙忱當殿下旨,命令由楊炎全面付責主持北伐的用兵事宜。
當然這樣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不可能只是樞密院一個機構能夠完成的了。整個大宋的官僚系統也全部開始行動起來。
不過打仗就是要花錢,因此趙忱首先下旨,將國庫和內庫中的錢全部拿出來,一共湊齊了九百多萬貫錢,一部份作為前期宋軍有功將士的獎勵封賞,一部份也作為北伐的第一批費用。然後又下旨,立刻開始在全國的範圍內重新徵收總經制錢,並且下令,在年前必須收齊一千萬貫錢,而這一筆錢除去填補國庫中必須保留的一部份備用資金以外,全部用於支付北伐的費用。
重新徵收總經制錢的法令傳下之後,並沒有在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受到強烈的抵制。原因到是頗為諷刺,並非是因為大宋的老百姓都支持朝廷進行北伐,收復失地。而是早以經習慣了朝廷另設名目,增設稅賦。儘管大宋歷代都在努力爭取減少稅收種類,但結果卻恰恰相反,是越減越累,也只有在趙忱實行了畝稅法之後,各種明名的雜稅才得到了一次比較徹底的清除。但也不是只有四五年的時間。因此朝廷重新徵收總經制錢,在百姓看來,實在是太正常了。
另外朝廷是否進行北伐,收不收復失地,對老百姓來說,根本並不重要,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的生活能不能繼續下去。不過也是拜趙忱繼位以來,一直推行減賦輕稅,休養生息的政策所賜,百姓這七八年來負擔要減輕了許多,只要是肯下苦功夫勤勞耕做的人家,不出大意外,都能夠或多或少有些積蓄,也能夠支付得起朝廷的增稅,不會有太大的牴觸情緒。
因此除去個別地區之外,大宋全境的大多數地區的總經制錢徵收工作都進行的比較順利,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雖然錢財還沒有運送到建康,從各地的反饋信息來看,年內收齊一千萬貫的目標完全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