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七章 大明朝什麼最貴 文 / 師法自然

    「二十一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朱由校一搖一搖躺在一張靠背椅上,嘴中一直念著黎叔的經典對白,自從新生之後已是一個多星期,時間還真是快,現在皇位穩固,當是要作為一下,可惜手下一群蟹兵蝦將,拍馬屁撈銀子個個是能手,要是想讓他們提點治國良策,個個就啞巴了,想想那些回到異時空的好漢,那個不是一招手一群能臣幹吏衝到跟前。現在自己倒好,一招手一群貪官庸吏都來了,看著就是窩火,要是靠這些人,還治理個什麼國家,可憐自己一肚子主意卻沒有人去實行。

    想罷,便叫來身邊隨身太監魏朝,這魏朝是大太監王安的心腹,八歲時因聰明伶俐便被選入內書堂讀書,文采書法都是不錯,王安特意安排魏朝專門負責照顧朱由校,本來朱由校知道明朝有個大太監名為魏忠賢就決定不用姓魏的太監了,可是也不好駁了王安的面子,便對其仔細盤問了一番,這魏朝倒也沒什麼不良記錄,便留在身邊照顧起居。

    說道:「魏朝啊,不知宮中還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麼?」朱由校見想不出什麼治國良策,便想到處逛逛,散散心。

    要說自古宮中掌權的太監那個不是從溜鬚拍馬開始的,這魏朝也不能免俗,何況迎奉上意、取悅皇帝本就是太監的本分,總不能要求太監出來掌管政務、治理國家。這魏朝也是知道朱由校十分愛玩,以前沒當皇上,管教甚嚴,現在上無人約束,定是虎歸山林,一發不可收拾了。

    於是說道:「皇上,這宮中玩樂之物甚多,騎馬射箭、蹴鞠、彈棋投物等等,不知皇上中意那個。」

    朱由校一聽都玩過沒什麼新意,突然想到宮中有兵帳局,專門生產鳥銃火槍大炮之類的火器,以前未登基前,不能在宮中走動,今日有了自由,定要去看看,何況朱由校還未見過火槍,而陳興雖知道火槍如何,卻很想親手去放上幾槍。便說道:「聽聞宮中兵帳局產些火器,打起來聲音震天,很是熱鬧,今日就去那看看。」

    這魏朝一聽皇上想去打火槍,便說道:「奴才這就派人先去兵帳局安排一下事宜。皇上還請稍候。」說完便找了個太監跑去通知兵帳局。

    過了片刻,朱由校便領著一眾太監和錦衣衛來到二十四監之一的兵帳局。

    朱由校拿起眼前的鳥銃,看了看旁邊的兵帳局太監,問道:「這個鳥銃叫什麼來著?」

    那兵帳局太監知道這是表現機會立刻上前說道:「皇上,此銃名為『密魯銃』,乃是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火器專家趙世禎在魯密國(今土耳其)貢入的鳥槍基礎上,創製了比鳥嘴銃射程更遠的火繩機槍,稱之為」魯密銃」。」

    「銃全重8斤,長5∼7尺(1.5米),裝藥4錢,鉛彈重3錢,火繩機的板機安在槍托內,撥之則落於火門,火燃之後,自行昂起。槍托尾部有鋼刃,敵人逼近時,即倒轉來作斬馬刀用。這銃射程遠,威力大,乃是我大明主要裝備的火槍。」

    朱由校聽完才知,原來是從國外學來的,又是舶來品,應該叫做洋槍才對嘛,朱由校本就看不上這些落後火器,一聽不是國貨,更是一陣失望,想想陳興那個時代,飛機大炮都有了,現下還在用這種破爛貨,轉念一想,能有這個已經不錯了,估計大清連這個還都沒有。不過還是得改進改進,就憑這些打打鳥還可以,上得戰場去那還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現下不管了,還是先打上幾槍過過癮。長這麼大還沒打過槍呢!

    朱由校拿起鳥銃,對著遠處得靶子瞄了一瞄,旁邊得魏朝馬上過去點燃火繩,待燃盡,只聽轟的一聲,耳中一陣耳鳴,朱由校讓人過去取了靶子過來,靶子一拿來,上面竟然沒有一絲彈片,竟然完全脫靶,朱由校臉上一紅,命兵帳局的工匠又是裝上彈藥,這會倒是認真瞄了瞄,打了一發,還是不中,心中不免一急,又來了一發,竟然還是不中。一干太監錦衣衛個個臉色凝重,想笑卻不敢笑出來。朱由校一想看來還是工藝落後,三發都沒打中一發,得改進工藝,這等落後火槍如何上陣殺敵。

    於是說道:「誰是掌管太監?」

    說罷,那管事太監立刻跪了出來,這太監剛才一見朱由校幾發未中就知形勢不妙,朱由校話音剛落便說道:「皇上,奴才乃是兵仗局的掌印太監,掌管兵帳局。」

    朱由校又說道:「朕讓你掌管兵帳局,督造火器,今日朕親自來檢查汝等,沒想隨便拿出來的火槍便是如此沒有準頭,想你定是督管不嚴。朕今日就免了你的職,回去聽任發落。兵帳局暫且由朕近侍魏朝暫領好了,交接事宜朕會讓王安安排。」說畢,這太監還是一陣叫冤,可是還未叫上幾句便有錦衣衛官員把其拖了出去。

    朱由校也是知這與這太監無甚關係,但是今日丟了面子,自不能如此放過他,這廝明知自己不懂火槍,還讓人將靶子放那麼遠,乃是存心想讓自己出醜。自己借題發揮,有幾大好處。一是宮中建立威信,讓這些奴才知道誰才是宮中的主人,二是藉機提攜身邊之人掌管宮中事務,好把實權抓在自己手中,三是安撫王公公和身邊之人,這魏朝剛剛跟自己幾天便得了二十四監之一兵帳局太監這麼大的官職,等於告訴身邊眾人,只要好生跟著自己,好處定然很多,還有一個大原因就是,這兵帳局製作火器,自己當然要直接控制,未來也好搞點小發明、小改進,何況自己計劃中火器可是最重要的一環。

    這太監也甚是可憐,沒犯絲毫過錯便被免了職,還扣上督導不嚴這麼大一頂帽子,想來歷代宮廷也就是這般,個人的榮華富貴只在皇帝一念之間,同樣,再怎麼大的宦官,倒台也只是瞬間之事。

    再說這事一過,朱由校又打起鳥銃來,這回朱由校學聰明許多,找了個射擊技巧高明的錦衣衛過來指導一番,掌握了射擊要領,連續幾槍都射中靶心,想來那太監真是冤,本來這鳥銃能射一百五十多米遠,要是技藝高超的熟練射手,一百米也可以輕易射中,為了取悅皇上,這靶子只放了三十幾米,沒想朱由校一來便親自上陣,如此之近還是一發未中。也算是命中注定,怨不得別人。

    朱由校射了幾發後,這打槍的癮也滿足了,就想到這廠房車間裡去瞅瞅,改進火器對朱由校乃是目前僅僅能做的幾個救國良策之一。今番來了,當然要看個究竟。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實地看看怎麼能夠做到心中有數。

    於是便要太監領著去工廠看看,誰知被告之,這火器製造並不在紫禁城中,乃是在北京城東的安民廠中生產,要看的話還要出宮。朱由校一想,也是正常,這火器製造也就是槍炮廠,放在現代可是高噪音、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工業企業,要是在紫禁城的話,皇帝那還睡得著覺。可是皇帝出宮甚是複雜,所以一眾太監錦衣衛都拚命勸皇上去了這個念頭。

    可是朱由校今日起了這個念頭便不願放棄,眾人見朱由校堅持,又想起剛才那兵帳司太監的可憐遭遇,便不敢再勸。(古代皇帝出宮可是一件大麻煩事,整個錦衣衛還有各個警衛機構都要行動起來,還有就是皇帝出行的禮儀也很是重要,反正就是兩個字,麻煩,我不想寫這些便一切從簡)於是一眾人便殺往城東的安民廠。

    朱由校一到這安民廠,便見這安民廠倚著一條河,遠遠看去房屋連天,下面立刻有人給他介紹,這安民廠專管火銃、大炮、火藥等製造,廠中有匠人數千人,都是京中的匠戶,父傳子,子傳孫,世代在安民廠製造火銃、大炮、火藥。

    進得這安民廠去,朱由校只見裡面房屋甚是整齊,一間一間的房子還剎是好看,有一點現代廠房的氣息。這時旁邊的太監立刻介紹道:「這安民廠共有匠人五千多人,每50人一組,由一人負責,各組任務不同,有的造火銃、大炮,有的造鉛子、鐵彈,有的造火藥。朱由校一聽火藥便來了精神,原來陳興(這名字沒有認真取,現在覺得很難聽,嗚嗚)讀書時,本科學得生物化學,後來學的是生物醫藥工程,可以說是生物、化學、醫藥都有涉及。火藥在化學中乃是入門級內容,自然是手到擒來。立刻說要去看看火藥如何造的。

    可是這些太監一聽皇上要去看火藥製作,都嚇得面容失色,想這火藥製作在當時已是十分安全,可是安民廠中火藥作卻還是事故頻發(有記錄的大災難就有,崇禎十一年六月二日,安民廠災,壞城垣,傷萬餘人),皇上是萬斤之體怎能去如此凶險之地,紛紛上前勸阻。

    朱由校見太監又是阻攔很是不高興,不過也知火藥危險,便有點猶豫,想了片刻說道:「今日朕就不去了,你們這幾日給朕遞上份題本來,詳細介紹一下你安民廠中的情況,誰要敢胡亂敷衍,朕定當不饒。那今日不去火藥作,朕去看看你們造好的大炮,總該無事吧。」朱由校也知這個改革必須慢慢來,今日就是去了也是開開眼,作用不大,何況自己雖然對火藥有些瞭解,那也是紙上談兵,鑒於現在的生產力,自己的那些火藥知識估計能派上用場的也不多,還是先要他來份報告,瞭解一下大概情況,再來改革也是不錯。不過大炮還是要去看看,怎麼造就不看了,看看是啥模樣就心滿意足了。

    一眾太監聽得朱由校棄了去火藥作的念頭,心中一輕,又聞要去看火炮,眉頭不禁又緊了起來,不過大炮沒甚危險,皇上喜歡看就去看好了,萬一皇上高興自己也好陞官發財。便領著朱由校去看大炮。

    朱由校來到這安民廠中存放大炮的所在,看著面前一排大炮,心中甚是高興,這些大炮個個龐大無比,動不動就是上千斤,估計鑄門大炮花費甚多。

    旁邊的太監開始給朱由校一一介紹眼前的這些大炮。

    「皇上,這乃是大將軍炮,身用生鐵鑄造,長三五尺,重五百斤,有多道加強箍,分大、中、小三種,發射7斤、3斤和1斤的鉛彈,用一輛車運載。車輪前高後低,可在車上直接發射,具有較大威力。」

    「皇上,這乃是滅虜炮,淨鐵打造,管長2尺,重95斤,有5道箍,射1斤鉛彈。用滅虜車載行,每車3門。」說罷又給朱由校指了指倉庫角落裡的滅虜車。

    朱由校是見過火炮威力的人,想在二十一世紀,大炮可是那時中國的看家本領,這大炮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主要就是兩個,一個是射程,一個是威力。剩下還有射速等等。

    於是問道:「這些大炮都能打多遠?威力如何?」

    這太監一看朱由校問的問題甚是專業,知道今日想矇混過關那是不行。還好自己有些瞭解,要不也就是落上和兵帳局掌印太監一樣的下場。今日回答好些,些許能得皇上喜歡。

    便說道:「皇上,這大將軍炮能射3里,滅虜炮能及1里。至於威力,我大明火炮威力主要是看其所用彈藥決定。我大明軍火炮發射的彈丸有三種:實心彈、霰彈、開花彈。」

    「先說實心彈,這種炮彈內部沒有火藥,由鐵或者鉛鑄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塊磨成球體,主要用於攻城洞穿城牆工事,射程遠,但是對人員殺傷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擊中其他物體,使之碎裂飛濺,造成間接人員殺傷。」

    「再次就是霰彈,這是野戰火炮的大威力彈種,由數斤鉛鐵小丸構成,也有裝填碎石的,射擊時一打一大片,以殺傷人員為主,但是霰彈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射程近,有效殺傷約在三百米內(一說五百米內)。」

    「還有一種就是開花彈,這是爆炸性彈丸的別稱,內部裝有火藥,因其炸開時彈片四射,猶如花朵綻放而得名。炮射開花彈威力最大,可是製造複雜,花費頗多,可是也是軍中最愛。現在安民廠得彈藥生產以開花彈為主,也有生產其他幾種。」

    朱由校一聽,哇,看來老祖宗不能小看,已經發展到不同炮種,不同彈藥了,大有潛力啊。轉念一想,這些部隊裝備的沒有什麼好看的,我目標又不是他們,我目標當然是走在時代前列,研發更加先進的火炮。便隨口問道:「就這麼些麼?還有甚更好的火炮,今天朕高興,等下朕當好好打賞你。」

    這太監一聽朱由校要打賞,就知皇上喜歡火炮,今日要是哄高興了,估計好處還有不少,轉念想到庫中還有幾門大炮,甚是先進,估計皇上看了定會高興。

    於是說道:「皇上,前些日子,兩廣佈政史送來幾門大炮,說是澳門紅夷進獻天朝的,奴才看其甚是不錯,不過這些日子還沒來得及研究,不過奴才看其比我大明的大炮要先進許多,皇上可要看看。」

    朱由校一聽澳門紅夷,心想,不就是葡萄牙人嘛,什麼紅夷,可能中國泱泱大國思想做崇,海外的就都是紅夷,不過西方現在科技應該比明朝先進一些,西方1500年開始飛速進步,可是咱這中央之國,還在原地踏步,現在過了這麼久了不落後都不可能。看來自己肩上的擔子不小啊。

    想罷,便讓太監領著去看紅夷大炮。

    朱由校一看到紅夷大炮,嚇了一大跳,這大炮還真是大,長兩丈多(6米)。心想看這個頭就知道威力巨大,不過看樣子至少幾千斤,守守城還可以,野戰是不行的。不過還是不錯,拉到山海關去,看他滿清怎麼入關。

    這時那太監又介紹道:「此炮長兩丈,重三千斤,能射十里,洞石穿金,聲震數十里。一炮下去,能殺千人。」

    朱由校見這炮甚是兇猛,但一聽能殺千人,便知道在吹牛,也不理他,便問道:「我大明能造此炮嗎?」

    這太監一聽便跪了下去,說道:「奴才無能,這大炮鑄造甚是複雜,安民廠不能造。不過給奴才些時間,奴才定當造出比這還好的大炮來。」

    朱由校問道:「多久能造出來?」

    那太監想了想,回道:「皇上,三年之內必能造出來。」

    朱由校一聽要三年,立馬很不高興,知道三年之期也是怕自己才說的,不過仿造大炮倒是好主意,想二十一世紀中國不也是在仿製老毛子的武器上走出了一條光明大道。不過這武器知道,要人才才行,不過現下最缺的就是人才,便問道:

    「你廠中有什麼武器設計人員麼?」

    那太監回道:「皇上,奴才製造火器,乃是按照工部圖紙製造,圖紙上有規定如何製造,所以廠中無需設計。」

    朱由校一聽更是失望,五千多人,怎麼沒什麼能夠搞設計的,想想那些匠人,時代為匠,地位底下,沒讀過書,進行先進的火炮設計怎麼能指望他們,看來還是得從工部下手。不過這安民廠與工部應該接觸密切,定然知道誰懂火器,算了,還是老樣子,上個題本,仔細交代。

    便說道:「今日朕就不要你仿造大炮了,朕要你們安民廠中管事的寫一份章子,把你們對火器製造的看法給朕好好寫一些,不懂的話就去找人問,只要在章子上註明是他人主意便可,寫的好的朕通通有賞,若是別人代筆,朕就賞他薦人有功,要是敢虛假了事,定當不輕饒。今日朕很高興,剛才給朕講解的賞他十兩銀子。朕今日就不再巡視了,不過以後朕還要來,幹得好的朕還會賞。」

    朱由校今日也算是心滿意足,雖然沒有抓到什麼人才,不過凡事不能急,俗話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治國大計總算是開始了第一步。想罷,便命令眾人擺駕回宮。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