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十二章 孫承宗中招 文 / 師法自然

    孫承宗自那日與朱由校一番言語之後,回到家中,越想越覺的頭痛,你說這般事情讓人聽後總是那麼半信不信,孫承宗當時雖是被說的相信了,但是等安靜下來便想起了其中的不合理之處,心想明日得與皇上詳細談談,好解心中的疑惑。於是第二日早早的便爬起來在宮外候著進宮。

    當然朱由校並不是那麼好相與,於是此時的朱由校玩弄起花招,每次孫承宗提起此事,問東他就答西,總是不回答孫承宗的問題,偏偏朱由校又是皇上,皇上不想回答你,你能作甚?於是幾日下來,每日朱由校都和孫承宗談上一盞茶時間便讓孫承宗離開,幾日下來,孫承宗已是折磨的痛苦不堪。反倒是朱由校乘著這幾天時間呆在宮中每日領著一幫匠人敲敲打打的折騰個不停。如此過了幾日,孫承宗終於決定和皇上詳談一番。

    「皇上,微臣身為帝師,當行教導啟發皇上之責,然而皇上每日不讀聖賢之書,微臣深感自己愧對先皇遺命。還請皇上讓微臣為皇上講讀。」孫承宗見朱由校不答應自己,那好我就要給你講讀,看你怎麼說,反正你再拖我就再提講讀。

    朱由校這幾日在宮中也不是白忙活,自打和孫承宗說了那麼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話以後,他就決定搞些東西出來,只要東西有說服力,那孫承宗自然也會相信自己了。

    便說道:「朕今日不講這些事情,不過朕今日有件東西要讓愛卿看看,愛卿看完再說不遲。」說完便示意魏朝把東西搬上來。魏朝一見,馬上屁顛屁顛的跑去搬東西,魏朝這幾日都跟在朱由校身邊,見識了這東西是如何製造的,自然知道這東西的神奇。

    過了片刻,魏朝便領著幾個錦衣衛官員搬了個金屬疙瘩進來,往地上一放。

    孫承宗一看這東西上來了,便湊上去看,看了半天看不出什麼名堂來,只見這鐵疙瘩由一圈圈細細的銅絲纏繞而成,,每條銅絲周圍都用一張油紙隔開,外面放了幾塊黑黑的大黑石頭,固定在一個在銅絲圈周圍。

    孫承宗現下更是不知道朱由校要幹什麼,疑惑的看著朱由校。

    朱由校早就知道孫承宗應是這般表情,前幾日那些匠人還有魏朝也是這般表情,於是說道:「這是朕這幾日造的一個玩意,朕讓魏公公給孫愛卿介紹一下這個東西的奇妙之處。

    魏朝聽到朱由校要自己介紹這個東西,馬上拉著孫承宗到這東西前,說道:「這就是皇上看到天庭之人用的法寶後,自己回來慢慢造出來的,皇上說天庭之人都有法術,造出來的東西又是小巧好看,又是威力驚人,不過人間很多物質缺乏,只能造出這般模樣的東西來了。」

    魏朝這時示意幾個錦衣衛過來,拿起銅絲圈旁的一個把手搖了起來,然後又拿起兩條連在線圈上的銅絲,示意孫承宗拿住。

    孫承宗一聽是神仙法寶,一下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見魏朝給了自己兩條露出一截銅絲的黑色油紙包著的長線,想也沒想就接住。

    魏朝一見孫承宗兩手接住銅絲,立刻向那幾個錦衣衛使眼色,這幾個錦衣衛見到魏朝眼色,一臉笑色,便飛快的搖起來。

    孫承宗開始還不知什麼,一見這幾個錦衣衛突然搖了起來,還是一陣奇怪,突然手上傳來一絲劇痛,馬上大叫一聲:「啊。」

    然後嘩的一下把手中的銅絲扔掉,才發覺整個雙手已是毫無知覺,不由以一種恐怖的眼色看著這個東西。

    這東西厲害魏朝是知道的,其實自己也受了其的苦頭,這東西開始造好的時候眾人都覺沒什麼危險,沒想朱由校下令每人都要去拿下銅絲,結果人人都被狠狠的電了一下。

    魏朝有些得意的對著孫承宗說道:「皇上說這個東西在天庭叫做發電機,不過皇上說自己造的這發電機簡陋之極,威力趕不上天庭的億萬分之一。」說著說著把地上的兩根黑線撿起,放在一起輕輕碰了一下,只聽到喳的一聲,兩個銅絲之間閃出一道火花。

    要說開始孫承宗還不信朱由校之言,現在卻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古人一有無法解釋現象便歸為鬼神之說,今日親眼所見,還有什麼好說的。(有讀者說我把孫承宗寫的太傻了,聲明一下,這是不可能的,再過幾章就能見到他的厲害了。)

    這時孫承宗馬上跪下喊道:「皇上天神下凡,奉天之意管理凡間,臣定當為皇上肝腦塗地。」

    這時朱由校不由心中一陣得意,心想,自己肚子裡那麼多貨,隨便拿出一點來也把你們嚇死,這發電機麼,簡單,初中就學過,自己找來幾個工匠,折騰了幾天就搗鼓出來了,不過規模太小,威力不足,不過不要緊,還可以慢慢改進,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便說道:「現在愛卿知道朕為什麼不願學習四書五經了吧,朕在天庭一月,見了很多些凡間不曾有的東西,便用心學了些,如今想把這些東西造出來,何況朕並不是大字不識。」說著便示意魏朝把殿中的一堆書搬了過來,然後指著這些書說道:「今日愛卿從中任意選本書,朕可以念給愛卿聽。」

    這下殿中魏朝和孫承宗都傻了眼,魏朝是心中一陣慶幸自己平日沒有欺皇帝不識字,胡亂讀奏折,要不早就被皇帝拉出去砍了。孫承宗就更是傻眼,宮外大臣都知道現今皇上登基之前根本未讀過書,現在皇帝不但說自己已然字都認識,還是到過天庭,這是什麼啊,腦袋當機。

    朱由校見孫承宗沒有反應,便隨便拿起一本書,念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孫承宗一聽這是論語中的句子,才明白皇帝是真的認識字,馬上說道:「皇上天縱英才,微臣駑鈍,不能教諭皇上,還請皇上免了臣的帝師之職。」

    朱由校一見效果已是達到,便說道:「愛卿大可不必,朕自登基以前確實未有出宮講讀過,如今我辭愛卿,明日便有人說朕只顧玩樂,不學文理,不通國事了,再說朕知你才識過人,見多識廣,朕自小生在宮中,卻是未曾出過宮,今日留下愛卿便是想與愛卿聊聊我大明的天下是何般景象。故愛卿也不用有去意,朕現下要學的是愛卿的見聞,愛卿依然是朕的帝師。」

    孫承宗聽了朱由校之言便不再退辭,這時朱由校又問道:「剛才那東西,愛卿感覺如何?」

    孫承宗見朱由校問這個,便回道:「回皇上,如皇上所說這是天庭之物,這東西甚是神奇,神奇之極,不過凡間如何能夠製造天庭之物?」

    朱由校回道:「既然凡間能造,那便造得,朕還有見過些其他東西,以後還會造些其他之物。」然後又對魏朝說道:「這些日子,你到兵仗局仔細挑選些經驗豐富的匠人,集中到一起來,專門聽朕安排。順便到工部去找些懂火器的人,朕也要用。」

    說罷,又對著孫承宗說道:「不知孫愛卿懂不懂火器啊?」朱由校現在最關心的就是這個。

    孫承宗聽到皇上問自己關於火器的問題,便說道:「微臣對火器有些研究,不過臣未曾上過戰場,自是不知能否行的通。」

    朱由校聽到這番話是眼前一亮,心想這個孫承宗竟然已經領悟了實踐的真理,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自己前些日子召見徐光啟時倒是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徐光啟更本從未上過戰場,只是憑著自己對書本的理解來選兵練兵,如何能確保練出戰場上百戰百勝的精兵,看來自己還是太理想化了,軍隊靠的是鐵血一般的鍛煉才能出來,光是在校場上苦練是不行的。

    於是朱由校說道:「愛卿說來聽聽。」

    孫承宗現在當然知道皇帝是在考自己,當然拿出自己的本事來,要不就要被皇帝看扁了。於是說道:「臣認為火器作戰優點突出,缺點也是突出,為何我大明火器優於後金百倍,卻多次敗於後金之手,乃是我軍未能發揮火器之威力,卻讓後金髮揮了騎兵的威力,臣認為,火器作戰守城最能發揮火器威力,然用兵者當以主動為上策,固守堅城乃是下策,火器野戰時威力最小,由於我大明火器射程短,加之陳舊不堪使用,步、騎、炮配合不嚴密,仍然頂不住後金勁旅的馳突。臣多讀古代兵書,火器野戰當以車營作戰。」

    朱由校剛剛聽過孫承宗說要以實踐為主,心想自己根本不懂軍事,聽聽就好,重要的是要選中好將領,至於詳細之事不是我關心之列,自己能做的就是把大炮造好,讓它打的快、打的遠、打的狠。便說道:「孫愛卿說的對,朕未曾出過宮城,連外面是何般景象都不知曉,奈何去問戰爭之事。」這時一把叫過魏朝說道:「朕前幾日安排你寫的折子寫好了沒有?」

    魏朝馬上說道:「回皇上,寫好了一個,還有一個未寫。」

    朱由校馬上問道:「什麼寫好了?」

    「回皇上,《論太監劉謹》寫好了,那個『實踐』什麼的還沒有寫好。」魏朝這幾日想了很久都未想到如何寫這個『實踐』,腦袋都快想暴了。反倒是《論太監劉謹》好寫,只要把劉謹批判一番,在說上自己定當以劉謹為鑒,決不做劉謹這般的奸人。

    朱由校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魏朝肯定沒寫出《論實踐》來,於是說道:「你去把《論太監劉謹》掛在司禮監的門口,至於《論實踐》,你找孫愛卿談談,孫愛卿定能告訴你該如何寫。」

    孫承宗一聽傻眼了,什麼《論實踐》,根本就未聽過,還讓我幫魏朝,眼中已是一群嘎嘎的烏鴉飛過。馬上說道:「皇上,微臣並不知什麼《論實踐》,怎麼能幫魏公公呢。」

    朱由校暗想,本就該如此,實踐這詞如今還沒出現呢,於是說道:「那朕就提醒一下,你們仔細想想剛才孫愛卿與朕的話,就明白了。」

    魏朝本也是聰明之人,心中已是有點領悟,便說道:「皇上意思是不是,奴才要去好好的做事才對。」

    朱由校想了想,這般耍弄人還真是有些樂趣,不過還是再給點提示,要不老是答不出來就沒什麼意思了,便說道:『朕再給你些提示,紙上談兵知道吧,你往著紙上談兵反著想就對了。」

    朱由校見差不多了,又說道:「今日就到此好了,朕有些乏了,想去休息一下,跪安吧。」

    過了片刻,朱由校喚來魏朝說道:「你以前是跟著王公公的吧,朕登基以來這些日子都沒有去見過王公公了,聽聞王公公這幾日身體不適,今日朕就去看看王公公。你去備些禮品,過下就去。」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