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十一章 彈劾吧,東林黨 文 / 師法自然

    「微臣愚見,其一,李可灼是庸醫,當按庸醫殺人治罪。他有意輕用藥,方從哲明知其謬而引薦,輕用藥之罪固大,而輕薦庸醫之罪亦不小。」』

    「其二,洩藥之害大於「紅九」,崔文升之罪大於李可灼。崔文升為鄭貴紀心腹,他投藥之意即鄭氏之意,崔文升其罪不下於當年張差(梃擊案主角),而李可灼次之。當寸斬崔文升以謝九廟。」

    「其三,從張差「梃擊」東宮到李可灼「紅九」,是出於同一陰謀,都是為了謀害先皇,「張差之棍不靈,則投以麗色之劍,崔文升之洩不速,則促以李可灼之丸咽。因此,李可灼之藥,不合之崔文升不備。」

    「其四,崔文異、李可灼等人是有組織的「醫藥奸黨」,首輔方從哲大人是他們的後台。首輔對李可灼先是賞銀獎勵,後改寬大罰俸,繼而讓其養病調理。故首輔之罪應與崔、李二人相等。」

    給事中楊漣慷慨激昂的念著其的奏折,身後站滿了朝中大臣,徹史郭如楚、馮二元、劉宗周、焦源瀉、博宗龍、馬謹皋、李希孔、吏部主事呂維棋、工科右給事中惠世揚、吏科都給事中魏大中、光祿寺少卿高攀龍、禮部尚書孫慎行,以及南京太常寺少卿曹珍等四十餘人,個個神色堅毅。

    內閣首輔方從哲這時是臉色鐵青,只差當場暈倒了,這些日子以來彈劾自己的折子方從哲已是見了許多,自己早已有了心裡準備,前幾日聽聞東林黨的密謀要聚眾彈劾自己,沒想到今日竟有40多人站出來了,看來東林黨是想一次致自己於死地,不過自己已任內閣首輔七年有餘,朝中門生遍佈,豈是如此好扳倒的嗎。這時向刑部尚書黃克纘示了示意。

    黃克纘見了東林黨眾人彈劾方從哲早就想出來反駁,這番見了方從哲的眼神,立刻出列說道:「皇上,先帝平素就有弱疾,登基後又是因神宗皇帝仙逝哀痛不已,為國事勞累過度,以至醫藥無效而逝世。崔文升、李可灼等人進藥無效,但亦是臣子愛君之心也,有何之罪,再說方大人賞銀李可灼亦是皇上之意,方大人何罪之有?」

    其實當初方從哲賞銀給李可灼之前有詢問過朱由校的意見,這些大臣都不在場,並不知情,這下可好,本來想彈劾方從哲,如今被方從哲一把就卸到朱由校這裡了。

    朱由校高高的坐在高高金鸞殿上,看著下面群臣是唇槍舌戰,你來我往,煞是熱鬧。心中那是鬱悶,自從大早上爬起來上朝到現在,朱由校是一句話也插不上,只能看著這些大臣小丑般的演出,這時殿下的一眾大臣已是火藥味十足,個個不開口還好,一開口就是謀逆、造反、篡國。大臣們分成兩大陣營,以東林黨為主的要求處罰崔文升、李可灼連帶方從哲,另外一部以方從哲為首的浙黨,亓詩教為首的齊黨,當然是為方從哲辯護。

    朱由校一看形勢不對,本來昨日以為今日之分歧主要是在崔文升和李可灼,現在看來,其兩人已是配角,大家的目標都放到方從哲上來了。心想,這方從哲雖然與宮中鄭貴妃和西李有聯繫,倒也不是謀逆拭君之輩,今日看來就是黨爭了。黨爭之事,朱由校倒是知道一二,現下朝中勢力最大的當是內閣首輔方從哲所在的浙黨,但是東林黨也是勢力龐大,雙方已是鬥爭多年,今日藉著這紅丸案便互相鬥起來。黨爭這東西,朱由校是非常反對的,黨爭說來倒是有點民主的氣氛,可是這黨爭危害卻是十分巨大,官員整日忙於黨爭,根本就無心情處理公務,特別是黨爭時容易造成對方支持的我就反對這種情況,所以朱由校向在管理朝會秩序的御史示了示意,決定打斷大臣們的爭論。

    御史一見皇上示意便上前維持秩序,過了片刻大臣們安靜了下來,都看著朱由校,等著朱由校最後拍板。朱由校一看怎麼和開辯論會一樣,大家辯論完畢等著評委評分一樣。好在今日如何處理,昨日已經準備妥當,照著昨日想好的說便是了。那便是拖,自己現在雖然已是登基,但是帝位不甚穩固,這般情況下,隨便撤換內閣首輔那是不行,所以這個問題只能拖。便說道:「崔文升、李可灼之案事關先帝清譽,馬虎不得,便讓刑部會審好了,等調查清楚,再來決定不遲。」

    諸位大臣一看皇帝無意處理,一拖了事,知道今日再說亦是無用,便不再爭論,想兩黨爭執亦不是一天兩天,來日方長。

    這時朱由校又示意魏朝退朝。

    於是魏朝上前喊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說畢朱由校也不管大臣們反應就起身離開,看了朝中大臣的這般表演,已是煩躁不安,心早就飛走了,現下如何還能等,這就是皇帝的好處。

    朱由校一退朝便前往文華殿等孫承宗前來講讀,一進文華殿見裡面已經準備妥當,只等孫承宗前來。

    卻說孫承宗剛剛在早朝上見識了一番唇槍舌戰,心想自己今日還要給皇帝上課,皇帝一退朝,便有宮中太監來領著孫承宗前往文華殿。這孫承宗前幾日便聽聞眾顧命大臣意以自己為帝師,自己毫不相信,可是昨日做夢般的來了聖旨說是晉陞自己為詹事府少詹事,並要自己準備去文華殿講讀。天子老師,那是多麼榮耀的事情,而且和皇帝親近,地位顯赫。孫承宗多年來一直在翰林院不死不活的挨著,今日倒是搭上了朝廷黨爭的順風車,這些年來自己從不介入黨爭,今日倒是苦盡甘來。

    想著想著已經到了文華殿,孫承宗一見朱由校便向朱由校行禮。

    朱由校見孫承宗來了便說道:「朕今日請孫愛卿為朕講讀,不過朕有些要求,不知孫愛卿能否答應朕。」

    孫承宗心想你是皇上,還不是你說了算,便回道:「皇上,微臣為皇上講讀,定當盡心盡力,好讓皇上成為博聞廣記的萬古明君。」

    朱由校又說道:「我知孫愛卿知識淵博,不過朕想問愛卿準備教朕些什麼。」

    孫承宗一愣,自己昨日接到聖旨後還特意去查詢應該教皇帝些什麼東西。於是說道:「皇上,臣等當先給皇上講四書五經,以後再給皇上講治國之策。」(明朝皇室成員讀書特別奇怪,讀書和寫字不同的人教,讀書時,老師從四書五經中挑選一些警句讀一遍,然後學生跟著讀五遍)

    朱由校一聽都是些無用的東西,便說道:「朕不喜歡這些東西,朕要中興大明,學這些東西作甚,若愛卿只是教這般學問,真可以告訴愛卿,愛卿以後不用來了。」

    孫承宗一見朱由校竟然不想學這些基礎,以為朱由校眼高手低,便說道:「皇上,樓廈非一日之功,自當先打好基礎為先。」

    朱由校這些日子裝文盲已是有些厭煩,早就想表明自己不但不是文盲,而且可以說是現今世界上最博聞的科學家了,便說道:「朕有個秘密要告訴愛卿,這般秘密朕本當藏在朕的心中,今日愛卿為朕帝師,自當不隱瞞愛卿,待朕說完愛卿就知道朕為甚不學那四書五經了。」

    就在這一刻,朱由校決定說一個謊話,那是世上最荒唐、最不可信、最弊腳、最可笑的謊話。經過這個謊話後,朱由校便由一個只知玩樂、事事不通的無知皇帝變成一個英明神武、上通天意的真龍天子。朱由校便由一個被別人教的學童變成一個教別人的先知。

    朱由校見孫承宗一臉當機的樣子,心想,看看等下你還不當機重啟,於是說道:「愛卿相信鬼神之道嗎?」

    「臣相信。」古人最信鬼神之說,至於這些封建衛道士之一的孫承宗自然是不能免俗。

    「愛卿見過神仙麼?」朱由校決定要慢慢的把孫承宗引進一條胡同,而且這條胡同是死胡同。現在要做的就是一步步的把他的邏輯混亂,最後……。

    「臣沒有。」人人都說隔壁王五前些日子見過神仙,可是自己見過神仙的卻是一個沒有。孫承宗當然沒有見過神仙。

    「那愛卿怎麼知道世間有鬼神呢?」朱由校開始發力,這是一個邏輯錯誤了。

    「臣……,臣經常聽聞有人遇見鬼神。」孫承宗已經有點不知如何回答了,只能瞎說一個可憐的理由。

    「那這麼說,愛卿只是聽人風聞而已,那朕問你,天下有多少鬼神。」朱由校接著問,直到問倒為止。

    「這個,坊間風聞甚多,應該不在少數。」孫承宗回道。

    「那愛卿還是聽人之說了,那朕是真龍天子,愛卿信不信。」朱由校問道。

    「皇上當然是真龍天子了。」孫承宗立刻回道,開玩笑,這個問題要是猶豫,搞不好腦袋就沒了。

    「那朕是不是神仙?」朱由校說了半天,終於說到正題。

    「皇上是天上紫薇星下凡,當然是神仙。」孫承宗立刻回道。

    「那朕說朕見過神仙,愛卿信不信?」朱由校見功夫做的差不多了,於是不急不忙的說道。

    「回皇上,信。」孫承宗被問的反應不及,一口就答應下來。

    「朕就知道你會相信朕。」朱由校有些得意的說道。

    孫承宗馬上察覺到一絲不對勁,看到朱由校臉上一絲狡猾一閃而過,心中暗想,皇上定是有什麼詭計。

    朱由校又接著說道:「相信就好,朕前些日子,有一夜晚上熟睡之後,突然發現身處一個陌生環境,後來才知這個陌生地方就是天庭,然後朕在天庭住了一個月才回來,才發現一覺醒來僅僅過了幾個時辰而已。」

    朱由校說完看了孫承宗一看,只見此時孫承宗的下巴都快掉了下來,從他的眼神中可以輕鬆的看到他心中的驚訝、詫異。朱由校心想,要的就是這種效果,凡事不能說的太清楚,可以留給他遐想的餘地,他現在信也好,不信也好,等等自己耍些手段,自然就會相信自己了。

    孫承宗現下事心中亂成一團,朱由校說的這些要是平時聽人風聞,倒也無所謂,偏偏說這個的是皇帝,你說怎麼辦,相信嘛,總覺得有些不對勁,不相信嘛,那不是駁了皇上的意思,那就更不對了。心說現在怎麼辦,到底要怎麼和皇上說。

    朱由校又接著說道:「朕是真龍天子,紫薇下凡,見個神仙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朕今日與愛卿說此事,當然不是說這個。朕是要說,朕在仙界見到了些東西,那是凡間都見不到的。愛卿應該知道神仙都可以千里傳音、千里視物吧。」

    孫承宗馬上頓首道:「臣聽說過。」心想,這般故事坊間三歲小孩亦知,自己如何不知道呢。

    「可是愛卿知道神仙是如何千里傳音、千里視物的麼?」朱由校又賣起了關子。

    孫承宗馬上搖頭說道:「臣不知,還請皇上告訴微臣。」孫承宗此刻已是被朱由校充分調動起了興趣,想想孫承宗現下已是接近六十,在古代這已是長壽了,人都是越老越迷信,孫承宗自然也是。

    朱由校看孫承宗一臉好奇,便說道:「神仙靠的就是手中的法寶,千里傳音時用的是一種名為電話的法寶,朕親眼看見神仙是怎麼用那法寶的,只見按了幾下法寶便傳來其他神仙的聲音,端是神奇。」

    孫承宗現下已是驚訝的嘴巴都合不上了,開始有點相信朱由校的話了,心中還想繼續問些天庭之事,卻怕皇上怪罪。

    朱由校早就知道孫承宗現在的心思,人總是在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時方寸大亂,現在孫承宗就是這般情況。現在要做的就是讓他知道,自己是順天而行,依天意而動,自己那些特別的東西都是從神仙那得來的。作為一個皇帝,自己的生活瑣事是很難傳到民間的,所以自己要應付的只是這些朝中官員。

    於是朱由校說道:「這般事情還是不要和他人亂講,朕今日是信任愛卿才與愛卿說的,至於愛卿教書一事,朕覺得就不必要了,不過愛卿還是每日來文華殿,朕還是有許多事要與愛卿商議。」然後又接著說道:「今日愛卿就這般吧,先回去,明日再來給朕講讀。」於是便讓魏朝把孫承宗送出宮去。

    朱由校現在知孫承宗肯定是心中滿是疑問,今日就是不與他說,讓他回去憋個晚上,明日來了再與他慢慢講。

    卻說魏朝把孫承宗送出宮去,剛剛皇上和孫承宗說的魏朝都聽到了,這些日子來,魏朝也是覺得皇上和以前當皇太子之時甚是不同,沒想到竟是這般,不過這個有點難以相信吧。

    魏朝一進宮,朱由校就對著魏朝喊道:「魏公公,過來朕這裡,朕有事要你去辦,這事要隱秘些,朕不想人知道。」

    於是接著說道:「朕前些日子不是允了你為兵仗局的掌印太監嗎,今日朕要你去兵仗局找些匠人來,朕自有用處。」

    魏朝馬上回道:「皇上放心,奴才一定辦好這個差事。那奴才現在就去了。」說罷便去兵仗局辦差去了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