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十章 面試成績60分 文 / 師法自然

    徐光啟立刻回道:「皇上,微臣無能,自通州軍營成立以來,微臣就缺少餉銀、器械、糧草,軍中軍營破敗那也是迫不得已。至於其中緣故,還請皇上容臣細細道來。」

    「臣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監察御史的身份,著手管理練兵事務。最先朝廷打算從各省簽派兵員六萬人,交由微臣訓練。然朝廷簽派之兵,連二萬之數都遠未湊齊。最終劃歸微臣訓練者,僅七千餘人。依臣的本意,打算選練精壯二萬人,配備將領數十員,就在京營左右建立營房,一面造器,一面練兵,一年之後可用。萬一情況緊急,這二萬人還可協助京營之兵守衛都城。實現此項計劃,至少需要百餘萬兩銀子。然而朝廷拿不出來。」

    朱由校一聽,不得了,一百萬兩銀子,堆一起那得多少,難怪那些朝廷中人會推諉,現下朝中一年歲入僅三百八十萬兩白銀,這廝一下就要一百萬兩,怎麼可能。就憑六部那些鼠目寸光的官員,當然不會看到練新兵帶來的好處,想那後世中國保持世界第一兵力,可是軍隊裝備卻甚是落後,再想那後世美國就一百多萬部隊還全世界稱雄,可是說,軍隊存在的價值是以其作戰能力存在為基礎的,前些日子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看來今後還得大裁軍才對。

    徐光啟說著說著一臉憤然之色,顯然已是進入狀態,又接著說道:「現下臣督練新軍,有三難,第一難,沒有錢。臣在兵部、戶部、工部三大衙門之間奔走一個多月,只領到八千多兩銀子。各部都敷衍了事,根本就無給錢之意。第二難,沒有器械。武器,僅鳥銃堪用;火炮,就連營中作號炮都不夠;此外,不少人所持乃鈍刀、木棒而已。第三難,兵員素質太差。「半雜老弱,身無完衣,面有饑色。」如此情況,要想禦寇,實在是「驅無辜於鋒鏑,輕大事於一擲,至危至險,不卜可知」。儘管如此,微臣還是認認真真地做了臣能做的事。到前些日子總算將分駐通州、昌平的兩營士兵篩選了一遍,進行了器械、隊列等訓練」。

    朱由校一聽怎麼才八千兩銀子,這些銀子能做些什麼,心中一陣歎息,看來現在大明危機叢叢,已是一病入膏肓的病人,不動點手術是活不下來了。

    徐光啟接著說道:「微臣軍中事務十分煩雜,軍中本來要派些將領過來,可是卻一個未到任。臣不得不事事親自參與,就以篩選來說,逐名點選,核其年貌,衡其勇力,包括士兵身上有何疤記都要登記在冊,防止冒名頂替。經過篩選和訓練,在到位五千七百多人中,只有近兩千人可以扛武器上戰場打仗。其他三四千人,當時只能做飯養馬干雜活,需要下大功夫訓練才成。以器械論,配發的裝備僅頭盔、鋼刀可用。為彌補裝備不足,只得買一千多根雜木棍。而火器「炸裂極多」,根本不能用。」

    徐光啟一口氣說了一大堆,平時這番牢騷都無處發洩,這下可好,一發全給皇帝說了,慢慢觀察朱由校的臉色,朱由校聽完,就覺得高興,他練新軍越是困難,就越得求咱,就得聽我的,在這社會裡,這些官員個個都是皇權的堅決維護者,作為皇帝,我什麼都不用做,便可以讓他照我意見行事,不過那是表層上的服從。所謂令行禁止,如果我完全以他意見為主,這還沒有什麼麻煩,可是我還有那麼多主意要實行,他陽奉陰違怎麼辦。

    於是朱由校說道:「徐愛卿的話朕都明白,朕對選練新軍很感興趣,自會讓人給各部傳話,讓六部好生配合你。朕今天很高興,以後徐愛卿有事就給朕上個折子,朕會讓通政司把愛卿的折子直接送到朕這裡來。」

    又接著說道:「今日回去,愛卿給朕重新上個折子來。詳細介紹一下愛卿操練新軍的方法,加上把所需的各色物品列個單子給朕。朕要好生看看。」

    說完又看了看徐光啟,見徐光啟現在真是笑容綻放,說道:「徐愛卿回去後,朕會升愛卿的官,這樣給朕辦起事來也會方便些。」

    徐光啟見事情都說的差不多了,就算還有其他事今日也一下解決不了,重要的就是今日回去好好寫個折子,把自己的觀點都寫進去,這樣才行。

    於是說道:「微臣這就回去好好準備,明日就把折子送過來。」徐光啟怕朱由校只是一時喜歡,過些日子便忘記了,所謂打鐵乘熱,明日就送來。

    說畢朱由校便讓魏朝把徐光啟送出了宮。

    朱由校見徐光啟一走便想,今日可算是逮到一個,面試成績不錯,各方面都好,就是有個不好,只能面試成績60分。

    原來朱由校早就知道這徐光啟年紀太大,今日一看更是滿臉皺痕,心想自己才十五歲,估計再過幾年這徐光啟就要掛了,看來還是要早些把他的剩餘價值給剝削了。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尋找些年輕干將在前衝鋒陷陣,像徐光啟這般的就在幕後謀劃指揮。

    可是這些年輕干將如何來,難道落入俗套,建學校,那是自然要得,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學校這東西建起來麻煩,一要找老師,難啊,這年頭也就自己勉強可以去教教新式學校。其他的不是誤人子弟麼,二要錢,新式學校少了不頂用,多了那得多少錢,自己負擔的起嗎?

    要麼就是先從國內挑些精通西學的來用用,這個徐光啟就是一個,想想這個倒比較現實。不用錢,不用培養週期,見效快。可是這個又有問題,這種人畢竟有限,何況人家為什麼要來,總得有個借口,難道說現今皇上喜歡西學,有意者請到吏部登記,擇日面試,面試合格者,月薪五兩銀子,包吃住,家屬包工作,詳情請到各地縣衙門公告欄仔細觀看。

    看來還是得兩方面一起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這時魏朝進來向朱由校說道:「啟稟皇上,剛才皇上與徐光啟大人面議的時候,內閣方從哲大人送來一份折子,說是一定要皇上知道。

    朱由校一聽是內閣首輔送來的,定是些要緊事,便說道:「念給朕聽。」

    人總是有惰性的,自從朱由校習慣聽魏朝念折子以後,現在可謂是喜歡上這樣了,省事省力,除了容易被這些太監曲解意思之外倒是沒有什麼壞處。

    於是魏朝打開折子開始念道:

    「吾皇自登基以來,國泰民安,民得其所,臣等負先帝遺命,盡心輔佐皇上……」

    朱由校一聽又是這麼文縐縐的,最最討厭這個,有什麼事簡單一點,那得節約多少時間,於是一把打斷魏朝,說道:「念點關鍵的,這些大臣每次都是這麼囉嗦,以後匯報之前,你先把大意給朕說一遍,朕再問你詳細的,明白了沒有?接著念。」

    魏朝現在可是無言以對,皇上現在這番給了自己這麼大的權利,別看這個事情小,其實學問大著呢,同樣一個折子,要是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來,那就是不同的效果。弄得好是為皇上分憂,節約皇上時間,弄得不好那就是蒙蔽聖聽,皇上保不準那天就把自己給砍了。

    便跪下喊道:「皇上,奴才定當為皇上分憂,奴才謝皇上知遇大恩。」

    朱由校本意是偷懶加上不願意聽那些拗口的文言文,沒想魏朝就突然下跪謝恩,不由一蒙,又想到,這就是表忠心了,自己這幾日就想想提醒提醒魏朝,怕他這皇上跟前第一紅人走入邪途,現下正是好機會。

    於是說道:「你跟了朕這些日子,朕對你怎麼樣。」

    魏朝說道:「皇上對奴才恩寵有佳,奴才的一切都是皇上給的。」

    朱由校又說道:「朕今日是要告訴你,權利伴隨著金錢,但是同樣伴,不過朕可以告訴你,朕很欣賞你的才能,你的前途一片光明。不過朕今日要提醒你要以史為鑒,朕喜歡別人把東西寫在折子上,朕今日要你寫的就是《論太監劉謹》。你回去好好想想,怎麼寫都可以,什麼時候交都可以。接著念吧,別誤了正事。」

    魏朝一聽劉謹立刻嚇了一大跳,看來皇上意思是自己要以劉謹為鑒,頭上都冒出了冷汗。不過還是先工作再說,晚上回去好好寫,定要給皇上說清楚自己不是劉謹這般人。

    於是說道:「首輔大人的意思是要給皇上挑選帝師,人選首輔大人已經和其他顧命大臣以及朝中大臣商量好了,翰林院左庶子孫承宗將出任帝師,過些日子就要在文華殿講讀了。」

    朱由校聽完才知道,原來是要自己讀書了,苦命啊,又要讀書了,不過也無所謂,反正一天也就那麼一點時間,何況自己學富五車,知識淵博,不爽就難倒這老師,心中幻想那個孫承宗被自己問及地球是圓的時的表情,不過要是練練毛筆字還是有點興趣的,要不以後批改奏折時上面都是些蝌蚪文,那些大臣們還不都得笑死。

    朱由校看看魏朝說道:「老樣子,查資料。」

    魏朝這幾日下來業務已是精通,速度更是比上次快了許多,過了片刻就捧進來幾本冊子,朱由校一看魏朝已是一個合格得秘書了,心想,二十一世紀那些大人物秘書要麼是靚麗無比的美女,要麼就是學歷特高的帥哥,想自己這般配個太監秘書的定是絕無僅有。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明嘉慶四十一年(1563年)出生,北直隸保定高陽(今屬河北)人。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尤喜兵法。萬曆三十二年(1604),孫承宗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

    這麼簡單,朱由校不由詫異,這時魏朝說道:「冊中有錦衣衛官員對其的描述,奴才覺得皇上一定喜歡,這孫承宗,非常擅長車營作戰,同時對邊關事務很是熟悉,奴才看皇上這些日子對火器作戰很是感興趣,便著重這點,其餘的文章好之類的自然無需再說,首輔推薦的人選定是文章出類拔萃。」

    朱由校一聽車營,這可是好東西,明朝軍中裝備火器,守城時自是優勢佔盡,可是野戰時便結成車營陣,不管,面試一番,要是是人才,又揀到一個,這回還是自己送上門來的,不要白不要。

    於是對魏朝說道:「喚人去給內閣傳個話,就說朕自登基以來倍感學識薄淺,早就想學習學習,要孫大人明日就進宮來講讀吧。」

    當皇帝說累也累,說輕鬆也輕鬆,朱由校自登基以來基本上沒什麼事做,內閣和那些顧命大臣早就把事情辦的妥妥當當,這些日子又無甚大事,也不須皇上過目,只好每日閒逛。對於以前朱由校來說,閒暇時自然是去騎馬、射箭、彈棋、鬥雞、鬥蟋蟀之類的,當然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就是做木匠活。可是現下朱由校已是具備先進思想的青年,早就看不上這些娛樂了。至於前任朱由校和現任都想做的——寵幸宮女,卻因為光宗剛剛死去沒多久,不能進行。朱由校要為光宗守孝100天,這些日子就不能喀嚓喀嚓了。

    過了片刻,魏朝就過來說道:「回皇上,奴才剛才派人去內閣傳話了,內閣首輔方大人派人回話,明日要上早朝,上完早朝孫帝師便會去文華殿講讀。」(明朝初期每日都上早朝,到了明後期就荒廢了,特別到神宗基本上20年沒上過早朝)

    接著魏朝說道:「皇上,這是內閣剛送過來的折子,都是勸薦皇上的,方大人特意囑咐奴才給一定要告訴皇上。」

    於是念道:「御史郭如楚初七日專門上疏諒言:皇上為政之韌,首先必須慎起居,少嗜欲,保身體。御史黃彥士上疏諒言:保養之道,最好莫過於每天讀書,接宮妾之時少,按賢士之日多,以養心則義理明。」

    朱由校一聽就不樂意,這些御史還真是麻煩,每天不停的上疏,不過也沒有辦法,這是人家職業。打斷魏朝說道:「這些就不用念了,剩下的是什麼?」

    魏朝一聽便拿起最後一堆折子,說道:「皇上,這些都是明日早朝上要商議的事情。就是御史彈劾崔文升和李可灼一案。」

    朱由校一聽便明白,這些日子因為這事已經和大臣商議了幾次,每次都是意見不一結束,不過據說有關紅丸案的奏章共有800多件,朝中因為此事已是爭論不休,自己前些日子一直不表態,現下估計得拿出個結果來才能堵住朝廷大臣得嘴。

    這個問題上很難處理,要是治他二人之罪,那必然要牽涉到鄭貴妃等人,要是不治罪,大臣又是不依。本想一拖了事,現在還是逃不過啊。

    算了,帝王之道,平衡之道,折個中,治個小罪完事。

    其實依朱由校看來,光宗架崩本就是意料之中之事,光宗一直以來身體就不大好,又好女色(自古好色皇帝那個不是早死),至於崔文升和李可灼應該是無罪的,不過政治就是這樣,就算這次不死這一輩子估計也就完蛋了。不過從這點朱由校倒是有了點體會,以前看古裝戲時,總是以為皇帝死了那些給他醫治的太醫估計都得陪葬,現在看來,誤解,連這般有殺皇帝嫌疑的都不用死。看來明朝並不是像大家印象中的那般**黑暗墮落。

    朱由校一見事情辦的差不多了,說道:「今日就這樣,朕要回宮休息了,你先去給朕辦個事,越快越好。你去內閣跑一趟,給方首輔傳個話,就說朕覺得內閣事務繁忙,大臣們推幾個大臣到內閣來,這樣也好減輕內閣的工作壓力。」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