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十五章 宋應星來了 文 / 師法自然

    朱由校和眾人坐在聚福樓二樓臨窗的隔間中,除了朱由校神采飛揚,一直催著大家吃菜,剩下的幾個都是拘拘謹謹,雖然和皇帝吃飯傳出去那是多麼榮耀啊,但是真正和皇帝吃飯那可是壓力很大的事。特別這時宋應星已是知道朱由校的身份,更是坐立不安。這個就好像你在大街上碰到*,結果你還和他吃了頓飯,難以想像。

    朱由校看一桌人都是這麼拘謹,便說道:「吃啊,大家都吃啊,剛才姜公子不是要來喝酒的麼,現下怎麼坐著不動了。」

    姜日廣馬上說道:「吃飽了,陳公子,你慢慢吃。」馬上眾人也都說吃飽了。

    朱由校一看也是興趣頓失,便說道:「既然大家不吃了,那在下就說件事,在下這些日子每日都是苦思火器之事,不知各位看過大炮麼?」

    眾人中除了魏朝都搖頭,朱由校又接著說道:「大家都聽聞過海外紅夷,不知有人瞭解他們麼?」

    這個問題問了等於白問,這些人怎麼可能和外國人打交道呢。於是眾人又是一陣搖頭。

    朱由校又接著說:「那大家知道那海外紅夷的大炮比我大明的大炮要厲害上許多麼?」

    這時大家都開始議論起來,眾人中除了魏朝見過安民廠中的紅夷大炮外都沒見過,那裡相信那些番夷怎麼可能超過大明。

    朱由校又說道:「我知大家不信,不過不打緊,我準備出些錢興建一個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大炮。大家那個有興趣麼?」

    眾人一聽皇帝出錢,還是研究大炮,可是都是不怎麼在行,魏朝自然是不會去的,孫承宗也是不去的,李進忠要是說他要去,那朱由校肯定會把他拉去打個三十大板,剩下的就只有姜日廣和宋應星了。

    這時姜日廣說道:「在下對火器一竅不通,這個還是不用考慮我好了。」

    此時大家的眼睛都盯著宋應星了,宋應星此時是心中複雜萬分,要是答應朱由校了,以後再去考進士是不可能了,想了半天,終於決定答應朱由校,反正跟著皇帝那還有什麼好說的。便說道:「在下對火器倒是有點興趣。」

    朱由校一聽宋應星答應自是十分高興,說道:「朕這個研究中心,現下只是研究火炮,等過些日子朕還要造很多東西,宋公子先到這研究中心看看,如果覺得好便接著干,覺得不好朕再安排其他事情給公子。」朱由校一時高興也忘了現在還是微服私訪,連朕都說了出來。下面的人立刻跪下喊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時隔壁就傳來一句聲音:「那個王八羔子在裝皇上啊,也不撒泡尿看看,還他媽的皇上,老子還是太上皇呢!」說罷隔壁傳來一陣哄笑聲。

    眾人聽了只是一陣臉黑,這時朱由校才注意到自己說漏嘴了,見幾個錦衣衛要衝出去扁人,便說道:「算了,今天出來高興,不和他們一般見識。」

    然後有對魏朝說道:「既然有人願意挑起這個重擔,今日回宮以後,著人到安民廠附近找個大院子,再安排些軍士看守著,然後把前些日子讓你挑選的匠人到那裡去報道。朕明日要那裡去,你順便找人給內閣和工部說一下,說朕要在新設個研究院,名義上歸屬工部,不過朕要親自管理。至於品級按正七品好了。」

    然後又對著宋應星說道:「朕今日信任你,是因為朕覺得你肯定能做好這份差事,你明日到工部去報個到,工部的人會給你安排妥當的,然後會派人送你到研究院去。好吧,既然大家都不吃,今日就到此處,朕要回宮了。」

    說完又加上一句:「魏朝,你找人去喚徐光啟明日也去那研究院。」

    新開的研究院原是安民廠的一部分,後來閒置了下來,現在朱由校搞研究院正好派上用場,這是一個三進的大院子,大門朝著街上,還有一個後門可以直接進入安民廠,實在是非常理想的地址。門上的牌匾上的幾個大字『研究院』是朱由校昨日下午寫的,工人連夜趕工才趕了出來,上面的油漆還不是很乾。朱由校雖是有練幾天字,寫的雖然是還算工整,卻可以算是有史以來最爛的牌匾了。

    這研究院開的甚是突然,所以開張的時候可以說是簡陋之極,不但開張時沒有慶祝一番,裡面的桌椅也都是有點破爛,新的東西還沒有佈置好,反正裡面是亂七八糟的。朱由校坐在大堂之上,下面站著一些大臣,問道:「朕今日來這就是有件事要說,朕為什麼要設這個研究院呢,就是一個目的,能造出比那些海外紅夷還要好的大炮出來。所以你們要做的就是造大炮,你們要銀子,朕給;要人,朕給,只要你們能造出好的大炮來。好吧,你們還有什麼問題」

    這時徐光啟站了出來說道:「回皇上,那些海外紅夷的大炮比之我大明的要好上些,不如找些紅夷進京來給我大明造炮就好了。」

    朱由校早就知道徐光啟會這般說,便說道:「徐愛卿的意思朕明白,那就托徐愛卿去給朕找些造炮的紅夷來,現下京中造炮的能匠都在這研究院中了,要是能再找些人來就更好了,不過愛卿現下在通州訓練新軍,不如先推薦幾個通火器的人才給朕,朕定當好好重用。」

    「皇上求賢若渴,今日微臣便推薦一人,此人孫元化,字初陽,號火東,江蘇嘉定人,萬曆四十年舉人,曾師事微臣學習火器和數學。至於那些紅夷,微臣這就派人去澳門請些來,不過這經費問題皇上要為微臣解決啊。」徐光啟一見有機會便提出要錢。

    朱由校一看徐光啟死要錢也是沒有辦法,不過工部沒有錢,還好自己的內庫還要些銀子,便說道:「朕給你5萬兩銀子,你要給朕把人都給我弄過來,最好把那些紅夷多找些到京城來,還有上次說過的剩下的那些大炮也給朕弄來。」

    徐光啟一見搞到5萬兩銀子,那是高興,便說道:「皇上放心,微臣絕對把事情辦好。」

    朱由校現在突然想起他軍營中的事,便問道:「朕前些日子已經給戶部和兵部說過了,你現在軍中情況怎麼樣?」

    徐光啟馬上說道:「回皇上,自打皇上向戶部和兵部招呼過後,軍中的餉銀、器械、糧草馬上就都到位了,那些推脫不來的軍士還有將軍也都來營中報道了,現在軍中已有15000人,能戰之兵10000人,剩下5000人經過訓練後也可以作戰。不過現在軍中火器沒有到位,無法開始火器訓練。」

    「不過愛卿不要急,朕還可以給愛卿時間,至於火器朕會讓兵仗局還有軍器局給你一點。不過你可要給朕一隻能征善戰的百戰雄師。」朱由校心知練兵不能心急,還是要腳踏實地,穩步前進。

    徐光啟馬上回道:「回皇上,微臣一定辦到。」

    這時朱由校又轉頭對著宋應星說道:「宋愛卿有事可以和徐愛卿商量,徐愛卿朕也讓他在研究院掛個職。還有就是,朕要對這研究院定些規定,提些建議,這大炮製造,愛卿可以分成幾個部分,比如煉鐵、鑄造、火藥、瞄準。每個部分由一人領頭,這樣就可以加快進度了。」

    宋應星本也是聰明之人,立刻明白朱由校的意思,說道:「微臣明白,微臣會把這些匠人分為皇上所說的幾個小組,然後每組專門研究自己的這部分,然後微臣在中調協指揮。就如軍中作戰,刀兵、槍兵、火器兵各行其責,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沒個的優勢了。」

    朱由校聽宋應星所說便知道宋應星已是明白自己的意思,便說道:「明白就好,不過朕對你們要求很嚴,要求你們半年之內要有成果,畢竟朕給你們這麼多,半年還是沒有成績那就說明你們能力不行了。」

    「臣等自當努力,請皇上放心」宋應星和下面的一班匠人回道。

    朱由校接著有對徐光啟說道:「徐愛卿博學多聞,天文地理、農學軍事都有所涉獵,如今只讓愛卿選練新軍真是浪費了愛卿的能力,過些日子這研究院還要研究其他東西,不如徐愛卿說說應該研究些什麼?」

    徐光啟心想皇上這般說,倒是不知道要研究些什麼,自己對農業倒是有些興趣,便說道:「民以食為天,自本朝先祖以來,便十分重視農業,所以微臣以為當以農為主。」

    朱由校一聽,反正自己也不可能親自去搞研究,到旁邊瞧瞧邊鼓倒還是可以。便說道:「那愛卿這些日子準備一下,愛卿什麼時候準備好了,給朕上個折子,朕就給你錢讓你研究。」

    朱由校見到自己苦思多日的研究院終於成立了,雖然現在就只有一個研究項目,不過好歹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以後還可以慢慢添加研究項目,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明朝科學院,以後再建些大學,大學裡搞搞研究,作為研究院的補充,這樣一個完整的科研體系就大體上完工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