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十六章 皇帝也會給錢急死 文 / 師法自然

    「吏部尚書周家謨上疏:現今天下民困極矣。自始神祖時礦稅剝削,皮骨僅存。繼以征派日益繁多,百姓立竭。近來又有司貪墨之吏亂立名目,任意科派,重扣輕出,表裡為奸,反覆滋擾,掠奪商貿,詐騙百姓,禍國殃民。」魏朝又在念著內閣送來的折子。

    朱由校聽完心想,說的還真是有道理,自己這些日子好話聽太多了,還以為明朝還是欣欣向榮的盛事,今日一聽,才明白這才是真正的大明。

    這時魏朝又接著念道:「工科給事中惠世揚上疏:皇上登極以來,災異示警,朝廷未能決戰於原野,終日言兵而兵不足;終日言餉而餉不繼,終日言將而將不足,武備不修。遼難一日未平,加派一日不已,不肖有司因之為利,見年為逾年之征,地不論肥沃還是貧瘠,糧不論久近,年不論豐歉,丁不論存亡,概立科條,肆意徵收,就如材薪盡而火滅,摘取果實而枝葉隨之,是不可為寒心哉。」

    朱由校聽了已是臉色一黑再黑,這麼說來亡國指日可待。

    魏朝又說道:「湖廣道御史方震孺上疏:百姓之日窮也,以天下貪吏多,而懲貪之法弛也。」

    朱由校一聽還是有些道理,封建社會的法律,主要是用於對付人民群眾的,對於封建官吏本身往往是徒具形式,根本不能起到應有的約束作用。看來自己得重新建立一個反**機構,**問題是個大麻煩,自古到今都有之,看來得砍些頭來震懾一些這些**分子。

    這時魏朝拿起手上的最後的一堆折子,念道:「山東道御史申廷詫上奏:四方荒歉,請貸民租。江西撫、按官奏報:該省大水為災。漕運戶部侍郎王紀上疏:江北水患異常,民不堪命,請加以撫恤,以護社會穩定。

    朱由校聽完問道:「完了。「

    魏朝說道:「回皇上,今日的折子念完了。」

    「內閣的票擬上怎麼說?」朱由校接著問道。

    魏朝說道:「內閣方大人說:遼事不平,加派難以避免。」

    朱由校一聽也知朝中也是無法,這遼東形勢越來越壞,戶部有沒有銀子,便說道:「朕囑咐戶部上的戶部歲入的折子送來了沒有?」

    魏朝說道:「送來了,奴才給皇上唸唸。」

    朱由校說道:「算了,你把折子中關於遼東的念一下好了,朕對這個感興趣。」

    魏朝翻了翻折子,然後說道:「回皇上,國家每年收入不足三百六七十萬兩銀子,九邊年例舊餉計三百**十萬兩。文武官員俸祿等項四十萬兩,尚不計在內。自遼戰以來,兵馬錢糧俱增。僅遼東一地,自萬曆四十六年四月至四十八年七月兩年間,即用去的銀八百餘萬兩。戶部已是入不敷出,苦不堪言。」

    朱由校一聽,還是銀子啊,這邊有官員說老百姓賦稅太重已是苦不堪言,這樣下去就要造反了,還有說遭水災要免除賦役,可是到了戶部卻是國庫空虛。這要我皇帝怎麼辦,那邊都行不通,那裡去變銀子?朱由校聽得已是頭痛不已。便問道:「現下戶部還有多少銀子?」

    魏朝又是翻了翻,說道:「戶部說庫中現銀只有80幾萬兩銀子了,不過現下正是徵稅時期,過些日子就能多一點。」

    朱由校想這財政政策無非兩種,開源、節流。現下開源好像不大現實,節流也是不大現實,兩難啊。不過想想後世的那些強大國家都是工業強國,現在明朝還只能算是個農業國家,稅收當然不行,所以強國先要強工業。不過這些都是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見效,這段時間怎麼變出銀子來那可是頭痛的事情,不過還好自己內庫還有些銀子,1100萬兩,哈哈,還是要多謝爺爺、爹爹留下了些銀子,要不就真玩不轉了。

    「去把內閣首輔方從哲找來,朕有話要和他說。」既然自己與方從哲的意見相佐,自然要請來好好商議一番,如是直接駁了方從哲的票擬,那便是對其的極大不信任了。這可是違反朝廷慣例的。(明朝內閣到後期還是有很大權利的,奏折上來之前要經過內閣票擬,再給皇上批紅,再回到內閣,然後再詔告天下,內閣有時候會把皇帝的聖旨封還,所以皇帝一般與內閣意見不同時,都會商討一番。)

    過了片刻,魏朝便領著方從哲進來,朱由校辦公的地點是左順門,左順門外便是內閣辦公場所。

    方從哲已是從魏朝那瞭解到情況,於是一進來便上前說道:「皇上這番招微臣前來可是為了『遼餉』之事?」

    朱由校便說道:「朕看愛卿意見是:遼事不平,征派在所難免。」

    方從哲馬上回道:「皇上,微臣也是沒有辦法,現下遼東局勢複雜,每年光餉銀便讓戶部入不敷出,如不加派,便連九邊的餉銀也保證不了了。」

    朱由校當然明白方從哲的意思,便說道:「朕也知現下朝廷邊關告急,這軍餉是越來越高,可是愛卿也知現在各地天災不斷,百姓生活已是困苦,如何還加得上征派『遼餉』。」

    方從哲想到這些日子朝廷為這遼餉問題也是爭論不休,可是自己也是沒什麼辦法,自神宗皇帝時便加派了『遼餉』,現在戶部有沒有銀子,不加派怎麼辦,要是遼東將士餉銀都拿不到,如何能保家衛國呢?可是現在皇上找來自己,意思很明顯,便是想免了『遼餉』,算了,皇上都發話了,還有什麼好說的。

    於是說道:「回皇上,那就免了『遼餉』吧,不過這銀子從何而來啊?皇上還是要想些辦法。」方從哲一看免了『遼餉』,便打起皇帝內庫得主意。

    朱由校一聽方從哲答應,心想今日不出點血是不行了,便說道:「百姓貧困,朕自當節儉持國,朕就從內庫拿出100萬兩銀子給戶部,不過朕還有一事,朕要清吏治。這些貪官污吏,背著朕胡作非為,朕要砍些人頭,讓他們知道,朕在盯著他們。愛卿回去準備一下,朕要在內閣建個反腐局。」

    方從哲一聽什麼反腐局,便想起了昨日皇帝新建的研究院,看來皇帝喜歡搞些新東西,不過聽這名字估計就是整頓吏治的機構,便說道:「回皇上,整頓吏治刑部已有機構,為何還要新設這反腐局。」

    朱由校心想,要是以前那些機構能解決問題,那我還搞這反腐局做什麼,便說道:「現下官吏貪贓枉法,且多是權高位重。刑部那能解決問題,且刑部專斷百姓之案,這反腐局就專斷官吏之案。」

    方從哲又說道:「回皇上,如此聽來甚好,可是這反腐局倒是如何運作,品級多少?還望皇上告知臣下,微臣也好回去仔細策劃。」

    朱由校心想這反腐局可是後世的東西,你當然不知,不過這反腐局有無用處,自己也不甚肯定,想後世這反腐局也是有的,可是貪官還是層出不窮。看來,根治**的根源還是要從制度和道德方面出手,不過現在那有這麼容易建立那些東西,還是先播個種子,再好生培養這反腐局,指望他以後枝繁葉茂,滿樹果實了。

    便說道:「朕也是只有這個想法,先把這反腐局建立起來,愛卿先去刑部找些人,再給朕找些年輕有為的充實到裡面去。至於主管人選先讓兵科給事中楊漣暫管好了。至於如何運作,朕會仔細和楊漣談談。」

    方從哲一聽是楊漣負責,腦袋都要炸了,這楊漣乃是現在東林黨中的頭號領袖人物,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卻非常活躍,專門與方從哲作對。看來皇上對自己可是不滿的很啊,明知道楊漣是東林黨人還是重用,現在這楊漣當上了這反腐局的主管,那可是把握了百官的命門,現在朝中那個沒有些貪污**行為。

    於是馬上說道:「皇上,這反腐局斷百官之案,非同小可,微臣覺得這人選還得仔細挑選,由內閣和六部推選而出,如今皇上於朝中之事不甚熟悉,如此草率決定人選甚是不妥。」

    朱由校聽到方從哲所說就知道這黨爭之事可是無處不到,連這等事也是要爭論,便說道:「這楊漣是先皇指定的顧命大臣,朕自當重用,朕意已決,愛卿照辦就是了。」

    方從哲一聽皇上已是主意一定,也沒有辦法,只好答應,心想這次和東林黨的鬥爭又是輸了一步,最近這東林黨越來越猖獗,自己看來要尋思些辦法才對,要不自己這首輔之位就保不住了,而且皇上最近還降旨著前任首輔葉向高進京,擺明就是要節制自己。

    便說道:「既然皇上已經決定,那老臣回去便著人去辦。」

    朱由校見方從哲走了,心中一陣得意,這幾日倒是順的很,連續做了幾件事情,走出了堅實的第一步,等等把楊漣找來談談,這楊漣為人正直,自己選他那是有道理的,忠誠,正直,簡直就是鐵腕反腐的最佳人選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