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十九章 改進大炮 文 / 師法自然

    朱由校的天帝托夢詔書詔布天下後,民間的各種議論之聲開始統一口徑,各種亂七八糟的謠言不攻自破,老百姓開始紛紛拍起皇帝的馬屁了,各地天降詳兆的奏折是源源不斷的送往京師,欽天監更是拿出了天文證據,一時之間朱由校的民間形象一舉從不學無術的文盲皇帝變成了無所不能的光輝形象。

    朱由校對面前的宋應星說道:「宋愛卿,朕這回來是給愛卿慶祝一番的,愛卿升任工部研究院院正可是正七品,如今愛卿還沒有擺宴慶祝慶祝呢,今天朕就是來喝喜酒的。」

    宋應星馬上一臉苦色的說道:「皇上,微臣現下是窮的一錢銀子都沒有,這俸祿還沒有發下來,怎麼請得起皇上。」

    朱由校現在才想起來,明朝得俸祿很低,所以官員的收入大多是灰色收入,便說道:「那朕今天就賞你20兩銀子,這樣就可以請朕喝酒了。」

    宋應星馬上說道:「微臣謝主隆恩。」

    朱由校又說道:「今日就饒了愛卿,朕今日來是來看看你們工作怎麼樣了。」

    宋應星一聽皇上過問工作,馬上正色說道:「微臣如皇上所說,把匠人分成了冶煉、鑄造、火藥、彈藥幾個部分,每個部分都由工部過來的火器專家負責,微臣現在倒是沒什麼事情。」

    朱由校見已經安排妥當了,便說:「朕要去看看,愛卿帶路。」

    宋應星帶著朱由校進入一個房間,裡面十幾個人正翻書的翻書,畫圖的畫圖,忙的不亦樂乎,一見朱由校進來,便一起跪下,喊道:「草民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現在很是討厭古代的禮節,動不動就下拜,但是也是毫無辦法,只好說道:「平身吧,朕今日來看看你們的工作,你們把大明的冶煉技術給朕大概說一下。朕想聽聽。」

    這時從中站出一個人來,應該是其中的領班,拿起手中的圖紙說道:「凡鐵分生、熟:小爐未炒則生,既炒則熟。生熟相和,煉成則鋼。凡鐵爐用鹽做造,和泥砌成。其爐多傍山穴為之,或用巨木圍之。凡鐵爐載土二干余斤,或用硬木柴,或用煤炭,或用木炭,南北各從利便。扇爐風箱必用四人、六人帶拽。土化成鐵以後,從爐腰孔流出…………」

    朱由校一聽還是這些炒鐵,灌鋼之類的,現在那裡看的上這般落後的工藝,中途打斷道:「朕倒是知道些這冶煉之道,今日與你們說說,你們好生記著。」

    於是安排宋應星拿來筆墨,準備開始開始他人生中的第一課,說道:「你們好生記著,朕就講一遍,自古以來,便有炒鐵、灌鋼。但是眾位知道什麼是鐵,什麼是鋼麼?朕今日就給你們講講。有人見過純粹的鐵麼?純淨的鐵是銀白色具有金屬光澤的金屬,有良好延展性,能被磁鐵吸引。」朱由校一看眾人暈頭轉向的,也不管,接著說道:「那什麼是鋼呢?這裡就要說道一種東西碳,原來是碳的含量支配著鐵的韌度和硬度。要增強這些性質,碳的含量應該在千分之二到十五之間,於是製成了鋼。鋼的硬度、韌度一般都比鑄鐵或熟鐵強。」

    朱由校看著下面的人全都大大的張著嘴,心想,罪過罪過,這不是對牛彈琴麼,罷了,今天先回去先編點教材,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都來一本,來些簡單的就好,就憑中國人的聰明好學,只要能播下這個種子,自是能長成參天大樹。

    看來今天是教不了什麼了,便有些惱怒的說道:「算了,今天朕講的太複雜,算了不講了,回宮。」

    朱由校一走,留下一群人傻傻的站著,心中都在想,看來詔書上說的是真的。

    卻說朱由校回了宮,便下了決心要搞些教材出來,坐在房中苦思冥想,先是花了一個時辰就著元素週期表把簡化化學課本弄出來,再花了半個時辰就著牛頓三大運動定律把物理編了出來,至於生物、地理先放在一邊。寫這個書當然不是朱由校親自動手,朱由校口述,魏朝動筆。朱由校又是令人去印了幾百本,第二日又去了安民廠的研究院,這回朱由校有備而來,召集全體研究院的人員,準備開講,一通化學講了一上午,聽的眾人是暈頭暈腦,物理又是講了一下午。

    自打朱由校這課一講,連著幾日這些研究人員也不研究了,每日拿著課本看個不停,還互相研討。

    研究員甲:「那個氫是什麼東西,怎麼還點的著?」

    研究院乙:「皇上說的還能錯,皇上說能點的著就是點的著。不過皇上說的一斤石頭和一斤棉花一起落地有些蹊蹺。」

    研究員甲:「有什麼蹊蹺的,皇上不是演示給咱們看了麼。看來皇上乃是天神下凡,這些東西定是天庭的,咱們得認真點學,搞不好學好了能升到天庭當神仙。」

    朱由校給研究院上了次課以後,這幾日可是辛苦得很,那天編的課本太簡單,現在自然要努力完善一下,每日自是花了大量時間在寫書,偶爾有些時間也是忙著跑到研究院去指導指導那些學生。因此老百姓都給朱由校起了個外號「工匠皇帝」。

    當然朱由校的課也是沒有白講,至少就有人學的很好,那便是研究院的院正宋應星,宋應星自讀書以來便是什麼書都讀,涉獵極廣。自從聽了朱由校課後,那是久旱逢甘露,每次朱由校一來研究院便拉著朱由校問個不停,朱由校也是有問必答,這般開小灶,宋應星的水平自然是飛速進展,幾日下來便把這些基本東西弄了個明白。朱由校一看大家積極性都很高,又教了些實驗方法給大家,這些人更是積極萬分。想這研究院由皇帝支持,其中的人都是工部中出名的能工巧匠,加上充足的銀子,一下午便做好了許多實驗器材,比如動量守恆,自由落體實驗都是精巧的很,絲毫不比現代的差。

    正當朱由校在忙碌著他的教育大計的時候,這時朝廷又發生了一起關鍵事件。

    朱由校指著桌子上的一堆折子說道:「這些折子都是彈劾誰的?」

    「回皇上,是彈劾遼東經略熊廷弼的。」魏朝回道。

    「這熊廷弼是朝中那派的?是不是浙黨的?」朱由校問著魏朝。

    魏朝回道:「回皇上,這熊廷弼,字飛百,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漢)人。萬曆三十六年(1608)以監察御史巡按遼東。與巡撫楊鎬之議不和。不久督學於南直隸,以嚴明聲聞。四十七年,在與後金軍的薩爾滸之戰中,經略楊鎬指揮的大軍慘敗,戰後經廷議,以熊廷弼代楊鎬為遼東經略。其不是浙黨的人。」

    「哦!那就是東林黨的了」朱由校想當然的認為。

    魏朝又回道:「回皇上,也不是東林黨的。」

    朱由校不禁奇怪了,怎麼這麼多折子彈劾他,難道是那種脾氣特牛,不結黨的直臣。馬上說道:「都是彈劾些什麼?」

    魏朝說道:「姚宗文巡視遼東還朝,上疏說遼東的國土日益縮小,彈劾熊廷弼死不採納眾將的建議,獨自炫耀自己的智慧,軍隊和戰馬得不到訓練,也不部署將領,人心離散。御史顧慥上疏彈劾:熊廷弼出關一年多,漫不經心,沒有成熟的計劃。蒲河失守,隱瞞消息不上奏實情。武裝的士兵,只供他充當挖溝的勞力。利用上方寶劍,逞能逞威。御史馮三元彈勁熊廷弼犯有不謀劃邊防的罪狀八條,有欺君之罪三條。」

    朱由校一聽這些情況,都是浙黨的人彈劾熊廷弼,心想這方從哲能縱橫朝野靠的就是這般蝦兵蟹將在前衝鋒陷陣。今番連熊廷弼這封疆大吏也要動了,心想以前萬曆薩爾滸之戰中,經略楊鎬指揮的大軍慘敗,戰後,經廷議,以熊廷弼代楊鎬為遼東經略。這楊鎬以前便是浙黨的,看來這回又是想把這個位子給弄回來。今天那能這麼容易讓你得逞。

    魏朝又說道:「熊廷弼上疏要求調查實情:遼東官軍覆沒,臣開始時只率領老弱兵卒數千人,倉促出關。行至杏山時,鐵嶺又失陷,朝廷大臣都說遼東守不住。但現在遼東地方安定太平,整個朝廷的情緒也安定下來,這不是不操練、不佈署就能做到的。如果說我擁有十萬大軍,卻不能舉旗決戰,確實能構成臣的罪過。何是在今天的形勢下要求速戰,豈能輕易決定,用令箭催戰導致總兵官張承蔭喪命,派人騎馬陣前督戰則導致楊鎬三路大軍覆沒。臣怎麼敢復蹈前轍呢!」

    朱由校聽完說道:「既然這熊廷弼要求朕派人去調查實情,朕就派個人去,傳旨給內閣,朕準備派朕的帝師孫承宗前往遼東視察遼東防衛,所有關於彈劾熊廷弼的奏折暫且壓下,待到朕的帝師回來在做決定。」

    朱由校心想這次是一次機會,藉著熊廷弼一案可是大大的打擊方從哲,自己再示意楊漣利用這個機會彈劾彈劾方從哲,再把內閣首輔葉向高招進京,這樣就可以一舉將浙黨把持朝政的形勢扭轉過來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