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一卷 序幕 第二十章 亂搞炸藥 文 / 師法自然

    明朝當皇帝在開朝的時候是很辛苦的,據說朱元璋曾經在一天中收到過3000份奏折,但是到了明後期當皇帝就輕鬆多了,不但早朝不上了,就是很多國家事務也放權給內閣和皇帝的心腹組織司禮監處理,朱由校登基以後這些規矩也是沒有變,朱由校自己也不想變,朱由校有時候總是把國家比喻成一個企業,如果總裁什麼都過問,而總經理卻是沒什麼權利,那便是一個失敗的企業。因此朱由校這皇帝當的甚是輕鬆,每日早上7點起床(明朝開國時皇帝都是早上5點就起床了),吃早膳,然後去左順門辦公,再去文華殿講讀,不過孫承宗去了遼東自然是免了,再午膳,下午自由活動,晚上,嘿嘿,暫時沒有活動,9點睡覺。有了時間朱由校就開始到處跑,每日不是去反腐局,就是研究院。

    卻說自從朱由校給研究院的研究員講了次課以後,研究院的這些匠人可謂收穫不淺,雖然對於朱由校的化學和物理還要很多不理解之處,卻並不妨礙他們把這些技術應用起來。於是下面這些部門立刻充分運轉起來,冶煉的每日想著怎麼練出鋼來,做火藥的每日想著如何才能造出來的威力更大一點。朱由校見到大家都這麼積極自己也插不上手,說到這些基本知識朱由校還能和這些匠人說說,真要動手,那差距就不是一點點了,既然插不上手,朱由校也就樂得自在,何況自己對於煉鋼也是知道甚少,除了知道鋼就是比鐵多一點碳之外也是一竅不通。

    既然煉鋼朱由校動不上手,朱由校這幾天又跑去折騰火藥,要說火藥,這可是咱老祖宗搗鼓出來的好東西,朱由校現在最想幹的就是造出炸藥出來,雖然方法上對於二十一世紀的陳興這個化學專業研究生來說毫無問題,不過明朝工藝落後、設備簡單、原料缺乏卻是巨大問題。因此從原料獲取程度的難易和威力比值來說,最適合便是*炸藥。設備、原料這一切都難不倒朱由校,堂堂大明皇帝自然是要什麼有什麼。朱由校寫了個條子,那些稀罕物品碳酸鈉、濃硝酸、濃硫酸、甘油,便讓人到工部去領,至於實在弄不到的就只好自己動手合成。(如何製造就不寫了,免得有人說我騙點擊。)

    這幫工匠也是可憐,一上來便是造如此威力巨大的炸藥,至於傷亡那是必不可少,想當年炸藥之父諾貝爾也是死裡逃生才能造出這般炸藥,這幫工匠花了兩個星期時間在付出兩條胳膊,四張臉,十三根手指的代價後終於製造出了明朝的第一份炸藥。不過雖然炸藥造出來了,但是也只是實驗室生產,真正要大規模生產還需些時間,這方面就可以放手給那些匠人去研究了。

    轉眼之間半個月已過,朱由校登基已是一月有餘,孫承宗從遼東調查回京了,對於遼東經略這種封疆大吏的庭議自然是要在早朝上決定。

    方從哲下了轎子,剛好看到旁邊剛好同時到達宮門的楊漣,大步向楊漣走去,說道:「楊大人今天好心情啊。」

    楊漣見是自己的死對頭方從哲,便頭也不回的走開,說道:「希望朝會完後也能這麼好的心情啊!」

    方從哲聽完楊漣的話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心想,難道東林黨今天又有什麼大的行動麼。

    專司朝會禮儀的御史安排百官依照品級站好位置,然後依舊是一番程序。

    朱由校剛剛落座他的金鸞寶座,下面就響起百官的叩拜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校看到朝會開始,心想今日可是有些大動作。

    這時御史賈繼春站出列說道:「臣有本奏。」臣聽聞宮中噦鸞宮大火,孤苦伶仃的皇八妹井中溺死,先帝寵妃李選侍被燒死,新君剛剛登極,不應當違背先帝遺願,驅逐庶母(李選侍),致使先帝屍骨未寒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寵妃和愛女。」

    朱由校第一個出來發言的竟然不是朱由校所想的彈劾熊廷弼的,卻是彈劾朱由校自己的,心中不覺有些荒唐,賈繼春說的是前幾日宮中的大火,可是這母女兩人根本無事,如何來的母女皆死。定是有人故意散佈謠言,故意陷害自己。便說道:「愛卿何處聽來此消息,宮中雖有大火,卻是母女平安,愛卿身為御史定當以事實為本,如此毫無根據便隨意猜測,成何體統。」

    楊漣站在下面聽到又有人拿西李來說事,外間肯定是流傳著皇帝欺壓先帝寵妃的故事,今日正好乘此機會把這個說清楚。於是楊漣站出來說道:「整個移宮過程,微臣都有參加,臣寫有《鄭貴妃移宮及召對並李選侍移宮兩朝始末記》,內有詳細的過程,各位大臣都可以看看。臣可以證明皇上並無欺壓先帝寵妃和愛女之事。李選侍『自殺』,皇八妹投井的流言螢語是些別有用心的任編造的,臣擔心今日的流言傳到以後就被認為是事實,特意向各位大臣說明。」

    朱由校一聽有人給自己開脫,很是高興,說道:「楊愛卿寫的這個移宮始末記可是為朕洗脫了殘害先帝寵妃和愛女的罪名。志安社稷,於國有功。」接著說道:「李選侍因為以前虐待死聖母,自己都覺得有罪,每每派官女暗中監視,不讓聯與過去侍奉聖母的人交談,有人同朕交談,就被他們抓走。朕內心的苦衷,你們外廷之臣怎麼能完全瞭解?朕現在不給李選侍皇貴妃的封號。只是用來安慰聖母在天之靈,優厚地安頓李選傳和皇八妹,以遵從己故皇父的遺意,你們這些大臣應該理解到聯的用心所在吧。」朱由校說完狠狠的盯著賈繼春。

    這時賈繼春一看形勢不妙,今天觸怒了皇上,皇上定要遷罪於我,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再參楊漣一本,於是又上前說道:「給事中湯漣自皇帝登基以來內結太監王安,意圖與王安內外結合,王安掌權內廷,楊漣掌權內閣。」(明朝的御史是說什麼都沒有罪,頂多被免職,所以很多御史都是以敢言擅柬來表面自己的清高。)

    楊漣一聽這怎麼彈劾上自己了,馬上上前回道:「回皇上,微臣多次承蒙皇上稱讚,獨受忠直之名,微臣深恐不安的。當日,首先請陛下到文華殿接受群臣高呼萬歲的,是吏部尚書周家謨等人。陛下初出乾清官時,在左右護駕的是英國公張推賢和大學土劉一燝。臣不過盡微薄之力,豈敢貪天之功。宮禁已經肅清,社稷有何不安?聖上說臣志安社稷,臣是何人,豈敢享有如此殊榮。今臣身無病痛,不敢以病請假,皇上未問罪於臣,故臣又不敢以罪引咎。惟有希望皇上明白臣之心跡。」

    朱由校心中狂罵,先是彈劾朕,現在彈劾朕的心腹,這不是明擺著和我作對麼,今日不給些厲害瞧瞧,還真以為朕是好欺辱的,便說道:「楊愛卿不用過慮,朕相信愛卿,只是這賈繼春胡亂誣陷朝中大臣,如此下去,朝中還有誰敢為朕辦事,把這賈機春拉去午門之外仗責30,各位大臣當以其為鑒。」

    這時方從哲見皇上要仗責賈繼春,馬上出列說道:「皇上,太祖立下過規矩,朝廷上御史言之無罪,皇上還請三思啊!」

    朱由校聽方從哲所說,心想今日不能壞了規矩,這些御史本就是吃這碗飯的,便說道:「既然方愛卿求情,朕就饒了這回,不過處罰還是要的,那就革去御史一職。現下就趕出宮去。」

    眾位大臣看著宮中錦衣衛把賈繼春拉出了去,個個是心中一跳。

    朱由校一看大臣們的反應,想到今日的正事還沒有開始,便向孫承宗打眼色示意。

    孫承宗看到朱由校在向自己示意,馬上出列說道:「啟稟皇上,微臣奉命前往遼東視察遼東軍情,今日要向皇上稟報。熊廷弼自任遼東經略以來,兼程趕赴遼東,路遇逃者,諭令歸隊。斬逃將劉遇節、王捷、王文鼎,以祭死節士。誅貪將陳倫,劾罷總兵官李如楨,以李懷信代。整頓軍紀之後,又加固防線,督軍士造戰車,治火器,浚濠繕城,為守禦計。令嚴法行,數月守備大固。隨後,又建議請集兵十八萬,分佈靉陽、清河、撫順、柴河、三岔兒、鎮江諸要口,首尾相應,小警自為堵御,大敵互為應援。更挑精悍者為游徼,乘間掠零騎,擾耕牧,更番迭出,使敵疲於奔命,然後相機進剿,自此遼東穩固。」

    朱由校昨日就和孫承宗商量過,知道這熊廷弼卻是一個將才,不過在外性情暴躁,為人耿直,得罪了不少朝中大臣,不過其守衛政策卻是對的,我大明軍隊出外野戰根本就不是後金對手,唯有退守堅城才是上策,不過這又是有損天朝威儀。

    不過孫承宗回來以後卻是提出了一個問題,現下遼東看來無事,其實是後金正在調動兵力攻打蒙古諸部,所以現在遼東定然要乘機加強防禦,以備後金來攻。

    這時孫承宗又說道:「微臣有遼東經略給皇上上得奏折,還請皇上准奏。」

    朱由校馬上說道:「准奏。」

    孫承宗拿起熊廷弼的奏折念道:「臣任遼東經略以來,鞠躬盡瘁,然現下在朝廷討論遼東防務之人,皆是些不懂軍事的人。在冬季和春季之交,因為冰雪封蓋大地.因此後金進攻的次數減少,然而他們卻哄然認為敵軍疲勞缺乏糧草,馬上催戰,等致戰敗之後,卻又是然不敢再說。等到臣剛剛收拾完殘局,而以前那些情緒悲觀之人又重新哄然催促決戰了。自從遼東局勢發生危機以來,任用武臣、任用文官,哪一次不是給事中、御史們推薦的,又何嘗有一次見效,戰場上的事應當聽戰場的官員自主決定,怎麼能依據傳聞進行決策,白白擾亂人心,一不服從就彈劾。」

    這時殿下眾臣都不敢說話,這熊廷弼得奏折意思太明顯了,直直的指向現任內閣首輔方從哲。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