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二卷 天變 第四十章 朝會(下) 文 / 師法自然

    徐光啟看了看身邊的大臣們的表情,知道這些人那裡捨得京城的繁華到那辛苦的地方去,心思不由的飄到遠處……

    卻是想起了前幾日收到的自己的大弟子孫元化的那封信,信中多是感謝恩師之類的話,不過其中一處雖是輕輕的描過,不過徐光啟倒是看出了些門道,那便是這個選練水軍的差事,當時徐光啟倒是沒怎麼記在心上,不過此時倒是突然有了些想法,孫元化是自己的第一個門生,這麼些年來一直跟隨自己,雖然孫元化對火器的研究很是投入,不過自己才是知道,這個戰艦其實才是孫元化心中的最愛,不過那時朝廷有海禁這個發令,孫元化卻是沒有機會為朝廷奉獻,如今是個好機會,也許這個經略是沒有希望,不過當個巡撫應該還是有些可能的,那裡才是更好發揮他的才華的地方。

    便是上前說道:「皇上,所謂舉賢不避親,微臣斗膽推薦臣的門生孫元化擔當登萊巡撫一職!」

    「孫元化,哦,就是前些日子朕從研究院中選派到遼東去的那個吧,不過這個可是選練水軍,他有這般經驗麼?」朱由校對孫元化還是有些印象的,不過那也僅僅是在研究院中而已,至於現在這個水軍的人選可是不能有所馬虎,海軍可是朱由校最最在意的地方。

    徐光啟也是知道這般是有些不大現實,雖然那些短視之人看不出這個巡撫的厲害,可是朝中也不都是些尸位素餐之輩,這個位子肯定也是競爭很是激烈的,便是說道:「皇上,當初微臣也是未曾上過戰場便是練那通州的新軍,孫元化擔任這個登萊巡撫何嘗不可?」

    朱由校以前都是挺佩服徐光啟的,因為徐光啟卻是思想進步的很,大大的超出了同時代的那些封建文人的水平,不過就是有一點不好,太是會擴張他的那個天主教了,每每都是拚命的向朱由校推薦他的那些天主教的教友和弟子,這點朱由校卻是有些不滿意,雖然朱由校對於這些天主教徒和前面的那些明朝皇帝一樣沒有什麼特大的反感,不過卻是總是有些彆扭。

    於是便是不理會徐光啟,對著殿中的大臣問道:「各位臣工,可是還有合適的人選麼,經略人選朕中選一個,朕看就孫承宗愛卿兼任好了,現在這個平遼水師剛剛建立自然要有人在京師負責調動,至於登萊和青島巡撫各位臣工推選好了。」

    殿中的大臣又是一番低頭竊語,顯然是見到徐光啟先是開了口,不大敢和徐光啟去爭這個登萊巡撫的位子,至於青島更是聽都未聽過的地方,這些官員更是不大願意去,當然願意去的可是都沒有資格站在殿中了。而眾人眼紅的平遼水師經略卻是由皇上親口指定,更是沒有人出列了,這樣一來朱由校倒是有些尷尬,本想用其他大臣們的話來擋住徐光啟,沒想到竟然是這般情景。

    於是便是向著孫承宗說道:「孫承宗,朕可是定了你這平遼水師經略的職位,這巡撫的人選也是推上幾個,加上徐愛卿推選孫元化,朕在其中挑選兩個。」

    孫承宗本來就是閃電當上這個內閣大學士,在朝中也是沒有什麼勢力,就算有也是些翰林院的文官,這般武將類的職務自然也是難以推選出什麼人選出來,便是說道:「皇上,此次是去選練水軍,自然是要選些熟悉海戰的將領,至於兩地的巡撫微臣看來孫元化便是很好的人選,微臣再是推選一人,邵武知縣袁崇煥現在朝覲在都,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用於任這巡撫綽綽有餘。」

    袁崇煥!朱由校聽到那是心中一喜,雖然這個袁崇煥自己是仰慕已久,不過自己倒是不覺的現在的袁崇煥就能如歷史上那般厲害,所以也是沒有故意挖掘出來,想讓其多多鍛煉幾年,不過現今竟然送上門來,那就不客氣了,讓他去當個巡撫,估計幾年後便是一代名將了,嘿嘿!

    不過朱由校倒是沒有大驚失色之類的,每天這麼多牛人都在身邊晃悠,早就有了免疫力,於是又是說道:「還有那個臣工要推選人選?」

    殿中更是一片寂靜,朱由校不由的一陣惱火,這個還是庭議麼,原來方從哲在的時候,浙東和東林黨是爭的不亦樂乎,現在可好,倒是沒有人發言了,倒是成了內閣的新聞發佈會了,這樣一來內閣的權利就是太大了,麻煩,看來建立一個完整的官員選調機制是當務之急了。不過好似也不是一日之功,現在還是先解決了這個水師的問題再說。

    便是說道:「既然沒有推選了,那便這二人吧,孫元化任青島巡撫,袁崇煥任登萊巡撫。如此各位臣工沒有異議吧!此事由孫承宗愛卿負責。好了,還有什麼事情要奏麼?」

    朱由校看著一件事情終是辦妥,雖然是有些不如意,不過這個水師倒是建立起來了,再裝備上些新式的戰船和火炮,這樣一來便是能稱霸海上吧!最好是建立一隻無敵的艦隊,把大明發展成一個日不落帝國。心中想著想著倒是有了些憧憬,不過朱由校還是明白的,那個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完成的,在此之前明朝雖是有些水師,不過一來都是些不能出遠海的小船,更不要想什麼大炮艦了,那個鄭和下西洋時龐大的無敵艦隊已是絲毫看不到了蹤影,從自己開始,才是剛剛提議建立一個具有些攻擊性的水師,那些無敵的艦隊還是幾年以後再想吧!

    正當朱由校是在想入非非的時候,反腐局的楊漣可是站了出來,高聲喊道:「啟稟皇上,微臣有本要奏!」

    朱由校一看原來是楊漣,立刻明白了楊漣的意思,自己早就是說了要楊漣在朝會上把那些官員都是給拉出來給示示眾,看來這些日子反腐局可是有了些收穫來著,今日是要響應自己號召了,便是回道:「准奏!」

    作為一個能言善道的給事中,楊漣顯然是十分熟捻朝會的這些規矩,如今更是底氣十足,於是高聲說道:「皇上,反腐局自打成立以來,便是積極的調查京中官員的各些情況,現今已是對京中的大部分六品以上官員建立了清廉檔案,同時對具有重大**行為的官員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調查過程中徵調了錦衣衛、東廠、刑部、大理寺和六部官員協同進行調查,終於在最近幾日裡,清理出第一批貪腐官員。臣乞令宣讀!」

    「准!」朱由校想也是未想便是答應。

    楊漣又是說道:「此些人等如下,現今已是轉交給大理寺審理,原工部侍郎周應秋,御史崔呈秀,吏部主事李夔龍,兵部職方司郎中曹欽程………………。以上官員除周應秋由皇上親自赦免,並罰沒家產,以帶罪之身在反腐局中任一小吏,其餘都是由大理寺審理!」

    正當楊漣說的高興之時,殿中也是混亂一片,好些官員有的自己名字被直接點到,有些卻是好友被點到,一時殿中儘是嗡嗡的亂響聲,好似進了蜂房般。

    朱由校一皺眉頭,這時殿中負責禮儀的御史立刻是一陣忙活,過了片刻便是安靜了下了,朱由校便是轉頭向著刑部尚書黃克纘說道:「黃克纘,這個案件應該是如何辦理啊?」

    黃克纘立刻是回道:「回皇上,依照慣例,這些官員當由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審理,再由皇上選派一個公、候負責督察。」

    朱由校一聽原是這般,便是說道:「那這些官員便是按照慣例由三法司(審理,朕再是派上英國公張維賢負責督察辦案,結果一月後頒布!」

    這時英國公張維賢便是上前回道:「臣尊旨,微臣這次定當秉公辦理!」

    「張愛卿,朕是信得過的,朕可不希望有人能做漏網之魚,張愛卿只要本著坦白從寬,隱瞞從嚴的規矩便是可以了,對於那些心存僥倖之人,發現一律罪加一等。」朱由校心想這也是殺雞了,不殺狠點,那裡能嚇倒那些猴子。

    這時朱由校又是說道:「楊愛卿這般的工作做的很好,如今應當再是加強調查,決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另外還需記住,朕不希望愛卿錯辦好人,朕還是相信朝中的各位臣工還是清廉的,如果一時是走錯了一步,便是把銀子交到反腐局好了,交到反腐局的銀子便是不算是貪墨的銀子了。」

    這個廉政帳戶的辦法雖然在後世可不是什麼好的剷除**的方法,不過朱由校此番的目的倒也不是靠著這個就搞定**,換句話便是用這個法子給朝中的百官吃上個定心丸,減少這個反**時的阻力而已。因為朱由校深知明朝的官員那裡有不**的,如果打擊面太廣,搞得朝野不寧,也是要傷及朝廷的根基的,在這個問題上,朱由校倒是有很深的體會,也許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能夠徹底的解決大明的很多問題,但是周圍的環境能允許朱由校這般做麼。因此對朱由校來說,現在的目標是那些數量巨大的巨貪,至於這些小數量的倒是第二階段的任務了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