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當個皇帝高興一回

第三卷 烏雲 第四十章 變更爵位 文 / 師法自然

    新書停更了,大家不喜歡,我也不願意寫!最近工作方面的事情非常不順利,心情鬱悶,不想寫什麼複雜的東西,準備寫個高興的東西,名字還是高興一回系列!yy也好,虛浮也好,人不就是這個樣子的麼!

    這幾天沒有時間上網,因此幾天沒有更新,連著解禁四章!

    徐光啟和朱由校平起平坐本就是十分彆扭,剛剛坐著也是半邊屁股靠在椅子上,聽了朱由校的吩咐,卻是立刻站了起來,說道:「據微臣所知,在西方的那些夷國,如果一般人要成為貴族,必須先成為騎士,只有被授予騎士稱號的人,才能被納入貴族的等級。而大致上,貴族等級可以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5個等級。」

    「停!」朱由校一把打斷徐光啟,「徐愛卿,你稍微等一下!」

    朱由校又是叫魏朝到身邊,耳語一番,魏朝聽完便是急忙幾個疾步跨出門去,徐光啟這邊剛剛開個頭,便被朱由校打斷,一時間倒是覺得坐立不安,環顧坐下的眾人,個個是面無表情,不過徐光啟卻是明白眾人心中都是些什麼打算,徐光啟加入那些夷人的天主教,在當初那個自以為是中央大國的明朝來說,是朝中眾多文官無法接受的事情,以前徐光啟官職不算太大,眾人倒是沒什麼意見,可如今徐光啟位居內閣大學士,特別受朱由校重視,而徐光啟上任一來,大量重用那些與天主教接觸的官員,其中最最明顯的便是通州新軍的李之藻和平遼水師的孫元化,其勢力已經迅速遍及大明的眾多角落,朝中的勢力迅速攀升,一舉成為朝中僅次於東林黨的第二大勢力,而屋中的眾人除了一些中間派,大半是東林黨的人員,當然徐光啟與東林黨中之間的衝突是一個洋務派和傳統保皇派的衝突,而不是在浙黨倒台之前的那些地方狹隘主義和利益集團主義,因此兩者之間的衝突朱由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朱由校看眾人都是默默無言,便是笑著說道:「各位愛卿,朕不是對徐愛卿的話有什麼意見,不過是讓魏朝那些東西給大家瞧瞧!」

    朱由校話音剛落,魏朝便是領著幾個錦衣衛將一個黑黑的,類似屏風的東西搬了進來,廠中的人都是一陣納悶,唯有宋應星是心領神會,忙著低聲和旁邊的楊漣解釋這個東西的用處。

    朱由校見宋應星在那邊私語,便是笑著說道:「宋愛卿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個東西好了!」

    宋應星一愣,隨後便是起身,正想走到那個黑板面前,又是想到這個禮節問題,朱由校心領神會,便是說道:「以後這些地方的禮節要簡化,朕會重新釐定宮中的禮儀的,像是這種場合,大家不要太過顧及!」

    宋應星便是走到那個黑板前面,拿起旁邊的一個小太監手中的白色粉筆,在黑板上寫上吾皇萬歲四字,說道:「皇上說,每次朝會或者商談之時,都是光是聽著眾位大臣心中述說,頂多是看些圖畫解說,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有時皇上有些東西想知道的更直觀些卻是沒有辦法,於是皇上特別令微臣製作了這個黑板,以後各位解說胸中的看法的時候,便是可以將心中所想寫在這個黑板上,而且這個黑板可以重複使用!」說完便是拿起一個太監手中的抹布將吾皇萬歲幾字擦拭而去。

    魏朝卻是覺得心猛的一縮,這個宋應星也是太大膽了吧,剛剛那四字也是隨便能擦掉的麼!偷偷看了朱由校一眼卻是沒有任何反應,心中才是稍微放心些。

    「徐愛卿你接著剛剛的說,把那個西方夷人的貴族制度寫到這個,寫的簡單明瞭一些,不要以為朕是在考你們的文采!」朱由校心中非常懼怕徐光啟一時性起,在黑板上寫上八股文,那就要傻眼了。

    還好徐光啟接受過西方的那些知識,比之大明其他的官員是開明了不知道多少,也是明白朱由校的意思,便是在黑板上寫上『公侯伯子男』五字!說道:「這五個便是西方夷人的貴族制度,相比我大明的公侯伯的爵位制度多了子和男爵兩個級別,當然西方夷人無法與我大明相比,微臣不過是藉著這個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微臣有個愚見,一,爵位等級拉開,二,爵位的數量固定,三,爵位每一代降低等級,四,爵位榮譽為主,俸祿為次,五,取消封王制度,各個封王重新釐定爵位!」徐光啟在開始寫了幾個蹩腳的字後,顯然是有些熟練,邊說邊將這些看法寫在黑板上。

    朱由校在一旁聽了倒是爽快的很,本來以為徐光啟準備搬出那些歐洲的貴族制度出來應付自己,現在看來徐光啟是個聰明之人,已經在準備給自己廢除封王的事情擦屁股了。

    「徐愛卿的提議很好,各位愛卿還有什麼意見也可以說,想說什麼便是自己寫到黑板上好了!」這個模式好,可以很好的互動,當然需要自己這個老大在一旁鎮住場子,要不商議上幾下估計就要開打了。

    屋中眾人都是互相掃視了一番,這時孫承宗站了起來,說道:「徐大人的意見有些甚是不錯,不過有些微臣卻是有些不敢苟同,第一條,爵位等級拉開,古時貴族等級就有公侯伯子男之分,而為什麼西方夷人也如此稱呼,也是我大明為了便於稱呼才如此翻譯的,這點臣不反對也不支持,第二條,爵位數量固定,敢問徐大人決定這個數量多少呢?」

    徐光啟那裡敢說出具體的數字,何況也沒有辦法知道這個數字是多少,便是回道:「這個數字當然需再商議!」

    孫承宗卻是不追擊,接著說道:「爵位每一代降低,那就是說先祖賜的開國公都要降低爵位了,那先祖御賜的鐵卷怎麼處理,難道那些為我大明的開國大功臣也要慢慢降為平民一個麼?」

    徐光啟對這個問題有些研究,於是針鋒相對的回道:「如果皇上取消封王制度,就是先祖的子子孫孫也要變為平民,奈何這些功臣的後代呢?」

    孫承宗當然知道按照徐光啟的說法,自己就不好追究這條的毛病了,要是追著問的話,一說到取消封王制度這一條便是要捋朱由校的虎鬚了,這個徐光啟還真是狡猾,既然沒有辦法追問,孫承宗便是說道:「那我便說說取消封王制度好了,自大明開國以來,皇親國戚是如同滾雪球一般,數量越來越大,微臣有從宗人府瞭解過這個數字,皇親大約在三十萬左右,這些都是領取大明的祿米的,其中各地的封王已經有數十個,大小封地遍佈我大明境內,每年各地的道府都要往這些封王府中運送各些俸銀糧食,此些佔去我大明的歲入很大的一部分,要是光光如此還是一般,而且這些封王往往有各種生財的手段,如先前造反的福王,便有茶引,鹽引,每年光是這些的收入便是數十萬兩白銀,還有這些封王往往利用其在朝中的勢力,壟斷很多貿易,獲取非常之大的利益,之外加上魚肉百姓之類的事情更是多不勝數,因此皇上廢除各地的封王,微臣是萬分同意的。」孫承宗自然明白朱由校的行為已是生米煮成熟飯,更何況這個也不是什麼壞事,便是狠狠的一陣吹捧。

    朱由校聽了也很是高興,便是說道:「其實,廢除封王沒有經過內閣和朝廷,而是朕直接動手,似乎不大和朝廷的慣例,也有錦衣衛干政的嫌疑,各位肯定對朕抱怨萬分吧,其實這個事情很簡單,其實這個也算是朕的家事,與朝廷的事務其實不相干的,對麼?」

    眾人心想什麼家事國事,大明的事情不都是你皇上的家事麼,不過卻是紛紛附和朱由校的話。

    孫承宗其實和徐光啟的私交不錯,不過自從成為內閣大學士後,孫承宗也慢慢的由東林黨的邊緣人物,變成了東林黨的旗幟人物,因此和徐光啟頂頂梁子是經常的,此次也是慣例出來反駁幾句,一看沒有什麼破綻,便是說道:「其實徐大人的意見都是不錯,不過微臣還要補充一下,微臣以為這個爵位制度必須擴大,不但官員,研究院的研究員,軍隊的軍官都可以擁有爵位!」

    朱由校心中暗道孫承宗還是有些魄力的,本來以為東林黨這個保守的保皇黨會對自己的爵位改革制度百般反對,現在看來東林黨己經在朱由校的不斷灌輸下,思想明顯比以前開放了許多,可謂是與時俱進了。

    「這個算是第六條,還有意見麼?」朱由校對著眾人問道。

    徐光啟是想說的都說了,孫承宗已經硬生生的擠了一條出來,而坐下的眾人見到兩個大佬在這邊爭鬥,加上自己也沒有什麼好主意,都是沉默不語。

    朱由校對著魏朝一示意,說道:「各位沒有什麼意見了麼,那朕便說說朕的意見好了,魏朝給朕寫下來,第七條,爵位要考試獲得,當然考試很多種,功勳也可以折合成績,反正就是要評價!第八條,取消公侯伯爵不許干政的制度,具有爵位的不過是身份地位高些而已,享受俸銀之外和他人沒有任何區別!朕的看法便是如此,綜合上面的,共八條,各位愛卿對每條表決,有八人讚成便通過,不過朕有最終否決權!」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