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晚宋

卷五 山東(下) 第三十章 琉求試航(上) 文 / 高月

    第三十章琉求試航(上)

    船隊在大海上已經航行了五日,起初李思業經不住海浪顛簸,吐得昏天黑地,整日裡昏昏沉沉躺在床上,直到二日後,他才慢慢適應過來,這兩日他已經像清明時分的爬蟲,興奮得可以滿船亂跑了。

    這日清晨,他又照例來甲板上欣賞日出,起初天際邊是一條淡灰色的雲帶,漸漸地,雲帶變薄、變亮、變紅,突然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剎那間在海面上放射出萬道金光。

    迎著朝陽,李思業和眾親兵一起禁不住歡呼起來,他興奮地對晁雄和劉整道:「所有日出中,我看這大海的日出是最美的!」

    「不!大將軍沒去過泰山,要知道,泰山的日出才是最美的。」

    李思業回頭,卻見是試船的果毅都尉吳良才,笑笑道:「泰山?你可是泰安州人?」

    吳良才上前幾步,半跪行禮道:「末將確實是泰安州人。」

    李思業見他身材魁梧高大,竟比自己還要高出半個頭,又看了看晁雄,心中暗讚道:「山東果然不愧是出漢子的地方,先是晁氏七雄,現在又來一個吳良才,這山東的水土竟是如此養人麼?」

    又見吳良才在自己的盯視下,略略有些侷促不安,李思業突然記起織布工場一行,尋思道::「難道他就是那紡織工場女人的丈夫不成?」

    微微一笑問道:「你娘子可在益都紡織工場裡幹活?」

    吳良才早得到家書,知道妻子得到重用,竟當上工場長,家境變富裕倒是其次,他卻知道,李思業絕對是看在軍屬的面上才提拔妻子,說到底,還是因為自己的緣故。

    心下感動,他大聲回道:「大將軍之恩,屬下無以為報,當為大將軍效死!」

    李思業笑笑扶起他道:「我聞梁秀命你驅趕商人,你始終未讓士兵動手,而是用計誘走了商人,這很好!」

    他又突然逼視著吳良才的眼睛道:「若有一天,敵人驅千萬百姓來作肉盾攻城,你又無計可施,那你是戰還是棄城而走?」

    吳良才沒想到李思業會突然提起此種事,他從未想過,腦筋竟沒有轉過彎來,腦海中一片茫然,耳邊又聽他問劉整道:「還有你!若是你,你是戰還是撤?」

    劉整後退兩步,左膝跪下道:「末將是戰!「

    李思業心中一鬆,又追問道:「為何?」

    「敵人若是不論百姓死活,我就是不打,他們也活不了,與其讓敵人進城屠殺,還不如決一死戰!再者,為將者若有婦人之仁,那還打什麼仗,回家哄老婆抱孩子去吧!」

    李思業回頭又問吳良才道:「那你呢?」

    「我戰!」吳良才心一橫,咬牙說出這兩個字。

    「你們起來,記住自己今天的話。」李思業只淡淡一笑,負著手向船頭走去。

    眾人面面相視,皆不明白主公為何突然問出這麼一番沒頭沒尾的話來。

    李思業凝視著西方,他說那些話,並非無的放矢,而是他心中所憂慮,齊魯營得到重要情報,蒙古時局發生了變化,蒙哥已派使者前往金帳汗國,不用說,必是尋求軍事援助,他又從蕭百越的口中得知,遠在歐州的拔都帶走了大部分蒙軍的精銳,拔都是蒙哥的堅定支持者,蒙哥決定北伐,他豈會袖手旁觀,自己雖然大力支持北蒙,但它到底能支撐到幾時,卻是個未知數。

    一旦蒙哥拿下北蒙,又獲得拔都的兵力,金國危矣!而自己,還有多少時間可以準備?

    來萊州前,他召集軍機處緊急會商此事,內閣一致決定加緊戰備,積蓄財力。

    先是重拾荒廢的鹽政,控制鹽源,實行鹽專賣,除每年進貢給金國朝廷的十萬石定額鹽外,其他鹽每斗加價一百文賣出,且嚴禁私人曬鹽。

    其次是稅制調整,將目前田稅的三十稅一,改為五畝免稅,五畝以上的征十稅一;對從事工商業的百姓開徵個人所得稅,月五貫以下收入免稅,五貫以上徵收一成稅,由工商業主代扣代繳;對於一般難以明確收入的工商業主本人,則看其產業規模每月按三十貫、五十貫、一百貫、五百貫、一千貫五種收入標準徵稅。

    最後是削減各項開支,加大銅銀產量,將財力集中向軍事傾斜,包括徵兵、練兵、武器裝備研究、製造。

    李思業望著海面,又想起蒙古人攻城的殘暴,不禁長長歎了口氣,他暗暗忖道:「若再給我五年,山東的基礎便已打好。」

    李思業想著,突然桅桿上鈴聲大作,眺望兵大聲喊道:「左前方有情況!」

    不及細想,李思業和眾親兵一齊撲向左弦,目力所至,卻是一片茫茫大海,什麼也看不見,但各船上的鈴聲都此起彼伏,顯然都發現了情況,又過了片刻,劉整突然大叫道:「我看見了,在那裡!」

    李思業順他手指方向望去,果然在極遠之處,他也隱隱看到了十幾個小黑點,彷彿針尖般大小。

    「晁虎!你保護大將軍,我來指揮船隊。」劉整大喊一聲,撒腿跑回船長室。

    旗手在桅桿上打著旗語,指揮著戰艦,幾十艘護航戰艦迅速減慢速度,呈菱形編隊,拱衛在四艘大船的前後左右。

    「或許是幾個小島」李思業暗暗想道,這一帶已經台州外海,他知道這裡島嶼眾多,從舟山群島一直往南,密密麻麻的礁石、島嶼分佈千里。

    可很快,李思業便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已經看清楚,那不是島,確確實實是船,並沒有航行,只是靜靜地停泊在海面上。

    「難道是海盜?」一個念頭從李思業心裡冒起,他猛地扭頭,卻見吳良才神情自若,並沒有將它們放在眼裡的樣子。

    「吳將軍,難道你知道?」

    吳良才躬身答道:「稟報大將軍,這是一夥海盜,專門打劫落單的船隻,我們每次去琉求的船都會碰見它們,只有一次,追過我們一艘運甘蔗的船,不過它們都是千料級的小船,追不上我們,所以也不用理它們。」

    李思業又盯著它們,確實沒有追來,船漸行漸遠,漸漸地將它們拋到視線之外。

    鈴聲再一次響起,解除警報,船隊又恢復了正常的編隊.

    劉整心中生了個強烈的念頭,使他一刻也坐不住,尋到李思業便大聲叫嚷。

    「大將軍,我認為這是個練兵的機會。」劉整激動得渾身顫抖道:「我水軍最缺乏的就是實戰經驗,這群海盜豈不是最好的對手。」

    「那我問你,他們是誰?有多少船?有多少人?」見劉整的臉臊得通紅,李思業冷笑道:「你什麼都不知道,又憑什麼去和人家打,想打?可以,但你要先想好後再向我匯報。」說罷,不再理他,轉身返回了船艙,李思業心中微微動怒,身為水軍主將卻如此沉不住氣,儼如一莽夫。他為自己的任命略略有些後悔,難道自己真被後世的史載所誤導嗎?或者,他還年輕,第一次擔任此重職,故有些失態,想到這,李思業怒氣稍平,推開窗,向東北面望去,那群黑點已經看不見了。

    一群海盜在琉求島北部猖獗,他理應出手剿滅,但李思業心中卻突然生了個念頭:留這幫海盜留著騷擾宋國的商路,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船隊又航行兩日,終於抵達了大琉求島。

    琉求,即今日的台灣,一直孤懸於海外,漢唐稱夷州、宋稱琉求,島上森林茂密、毒蟲出沒,再加上生活用品運輸不便,故不受官府重視,歷朝歷代一直便為荒蕪之地,南宋時歸福建路晉江縣管轄,但無論哪任知縣都不曾踏上琉求島一步。

    蒲家建國計劃流產後,琉求被李思業所得,得利於蒲家的早期開發,此時它已成為山東的甘蔗種植基地和產糧基地,現在移民一萬餘戶以及駐軍共八千人。對於琉求島上的異動,南宋地方官員並非沒有察覺,但所有送到臨安的奏折都似石沉大海,都被丁大全扣了下來,李思業每年送他一萬兩黃金,買的就是他的沉默。

    琉求的北部有一個深水天然良港,可舶萬料大船,蒲家在這裡修建了一個十分簡陋碼頭,琉求的開發,就圍著這個碼頭,在幾十里的範圍內呈半圓放射狀分佈,最外圍是幾萬頃的糧田和蔗田。在中心部位則修了一座城鎮,近萬戶人家,李思業在此設縣,縣名平安,也沒有城牆,縣由大片民居聚集而成,兩條老街貫穿其中,平安縣居民以種植甘蔗和狩獵為生,李思業為收買人心,不但免他們的一切稅賦,就連鹽、油及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由山東免費配給,一些沿街且有點頭腦的人家也紛紛開了店,每月隨船去山東辦貨。

    百姓農閒之餘又進山搞些皮毛、藥材、山貨賣給官府,,所以只要不是太懶惰,這裡的生活水平都是中上,雖也有些不便,但比那宋國的苛捐雜稅卻要強了很多,既不愁衣食,又民風尚勇,所以也無偷雞摸狗人存在,故治安極好。前幾個月,啟蒙堂又在縣裡辦了幾所官學,就近收孩童入學,但若父母捨得的,也可將孩子送去山東念官學,每年回來兩趟,諸般費用皆免。

    軍隊又在百姓中建立民團,大部份男子農閒時都須隨軍隊操練,所以一般都弓箭嫻熟,漸漸地軍民打成一片,相處融洽,再無宋**隊擾民的困惱。如此一來,原先想著姑且住幾年再回福建的百姓,竟都捨不得走了,紛紛或寫信或傳話告訴家鄉親友:『此間樂,不思閩』。

    軍營建在平安縣與港口之間,佔地極大,可容數萬名士兵生活,駐紮的軍隊二年一輪換,平時以訓練和屯田為主,當李思業他們船隊抵達的這一天,正是軍隊一年一度比武大會的最後一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