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我在洪荒

大道小說網 道德經道家典著 21---40 文 / 子非魚TAO

    《老子道德經》第廿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白話譯文:

    最大的德行願景,就是順從著自然大道。

    自然大道究是何物呢?有無虛實,恍惚難辨!

    恍恍惚惚中,自然大道顯現了意象;

    恍恍惚惚中,那意象逐漸轉為具體的形物了;

    自然大道是何等深遠而幽冥,卻隱含著精誠的動力,

    自然大道的精誠是真切的,這裡有其確信不移的地方。

    從古到今,人們用了許多名言概念去建構這世界,它總離不開自然大道。

    就是經由自然大道,才能審閱人間大眾各種事物。

    我何以能夠知道人間大眾各種事物的情狀呢?就憑這自然大道。

    藥方:

    具體的形物要分辨清楚,但要超越它,真實的圖像要明白,但要空卻它。

    自然大道是無名、無形、無情、無象的,只是個自然而已!

    順從著自然大道,就不必強調自覺的德行,精誠自可以不移,真正的精誠

    不是勉強,而是自然。

    回得自然大道,一切清楚明白,人間事物,整整齊齊,一個走不了!

    《老子道德經》第廿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

    窪則盈,敝則新,

    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白話譯文:

    彎曲正所以能伸直,

    低窪正所以能滿盈,

    破舊正所以換新,

    少了正所以能得到,

    多了正所以造成迷惑。

    因此,聖人懷抱著整體的道來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

    不自我表現,因此反而明白;

    不自以為是,因此反而彰顯;

    不自我誇耀,因此反而功勞長存;

    不自驕自滿,因此反而得以生長。

    古來所說曲折才得周全這樣的話,那裡是虛飾的話而已呢?

    實在說來,是應該像這樣的周全才能歸返於道啊!

    藥方:

    理直不一定要氣壯,做起來儘管有些曲折,但卻可能是較為周全的。

    要能藏,但不是遮掩;而只是讓自己在安靜的情境下,默運造化,好好生長。

    不必擔心走錯路,走錯路,就多認得一條路,好好記得這條路,以後可能也有用。

    法律對了,道理不一定對;道理對了,人情不一定對;人情對了,還是要

    求道理對,求法律對。真人情,不是世俗,而是人的真情實感。

    《老子道德經》第廿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白話譯文:

    默然無語,自然天成,

    暴風刮不了一整個早上,急雨下不了一整天。

    是誰使得它們這樣子的呢?是天地

    天地尚且不能讓暴風急雨持續長久,更何況人呢?(人怎可能讓苛政暴刑長久呢?)

    因此之故,順從於自然大道的,它就和同於自然大道;

    依循著天真本性的,它就和同於天真本性;

    一旦失去了自然大道、天真本性,它也就這樣失去了自己。

    生命和同於自然大道的人,自然大道也樂與相伴;

    生命和同於天真本性的人,天真本性也樂與相伴;

    生命失去其自己的人,那自然大道、天真本性也就不願與它相伴。

    自己守的信諾不足,自然大道、天真本性也就不信任它!

    藥方:

    與其相信話語的確認,不足相信一切會默運造化、自然天成!

    暴風急雨,就讓它過去吧!過去了,天地澄明,平坦太平!

    即使是錯的,包容它,就可能長出對的;即使是對的,強調它,卻可能變成錯的。

    內在的確認,相信自然天成,也就會自然天成!大自然有一獨特的偉力在焉!

    《老子道德經》第廿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自誇者不長。

    其於道也,曰:余食贅行。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白話譯文:

    墊著腳跟,會站不穩,

    張大布伐,反而難行!

    自我表現,反而沒得明白;

    自以為是,反而沒得彰顯;

    自我誇耀,反而沒有功勞;

    自驕自滿,反而沒得生長。

    像這樣子對於道,可以說是吃過頭,剩下的飯;做過頭,累贅的行止,

    就事來說,會令人心生厭惡,因此有道之士,不願意這樣做。

    藥方:

    腳踏實地,一步步的往前走,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只是個閒逸,可也。

    忘記自己的功業,忘記自己的欲求,這樣才是個真幸福的人,上蒼才得幫助你!

    生長,只是個生長,不必老安在自己,自然可也。

    不要勉強,勉強會造成傷害;寧可順成天地!

    《老子道德經》第廿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白話譯文:

    有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之前即已存在。

    無聲無息的、無邊無際的,?然獨立,永不遷動;

    週而復始,運行不已,它可以做為一切天地萬物的母親。

    我們不知何以名狀它,約定叫它做道;勉強地形容它,說它是廣大無邊;

    廣大無邊而運行不盡,運行不盡而玄遠無際,玄遠無際而又返回本源。

    這麼說來,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這麼說來,總體之本源的道是創生不已的、普遍而高明的天是

    寬廣無涯的,具體而厚實的地是涵藏無盡的,虛靈明覺的人也一

    樣具有自強不息的創生可能。)

    整個大宇長宙中有這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學習地的厚實涵藏,進而學習天的高明寬廣,進而學習道

    的本源創生,最後則是傚法學習自然生成。

    藥方:

    留意發展的向度,用圓環式的思考去替代單線式的思考,想想恆久的可能。

    人之為人,是因為天地萬有一切都可以在一剎那間被納到心中,除非你自己看小了自己。

    具體的生長,普遍的發展,脈絡的安排,自自然然地,如如無礙!

    《老子道德經》第廿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白話譯文:

    穩重是輕易的根本,寧靜是躁動的主宰;

    因此治國的聖人終日離不開承載衣物糧食的車子,

    即使是華美豐盛蔚為大觀,但平居之時,仍要超然物外,

    怎麼可以讓那萬乘之君,輕率地治理國家呢?

    輕率就會失去了根本,躁動則會失去了主宰。

    藥方:

    穩重才能生長,不要陷溺在浮動的情緒中,要握住方向。

    不要以為那是沉重的負擔,而要愛惜你已有那麼樣的負重能力。

    很難下決定,這叫謹慎,能謹慎,表示自己有敬畏的精神。

    不要輕率行動,否則失去根本,一切危矣!寧靜、深思!

    《老子道德經》第廿七章

    善行無轍跡,

    善言無瑕謫,

    善數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白話譯文:

    善於行事的人,無為自然,不留痕跡。

    善於言說的人,沉默寡言,言語無過。

    善於謀畫的人,無心為機,不用計算。

    善於閉合的人,不用關鍵也打不開。

    善於結納的人,不用繩索也解不開。

    如此說來,聖人用常道的善來救人,因此從沒有棄絕人;

    用常道的善來救物,因此從來沒有棄絕物;這就叫做承襲常道之明。

    這樣子看來,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師;

    而不善之人則是善人所引以為借監的。

    人們要是不懂得去尊貴他的老師,不去愛惜他所該因以為借鑒的;

    這樣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才智,其實卻是大大的迷惑,這道理可真精微玄妙得很啊!

    藥方:

    平常就好,好只是平常,平平常常,不用多所計算?自然天成。

    平常地好,像日月運行一樣,沒有偏私,卻長久不息!

    不要嫌那些向你頂禮的人,說他們低下;沒有他們的低下,那有你的尊貴呢!

    真正的智慧是不為外物所迷,總在自己的腔子裡做主;進一步做主是無主之主,只是自然。

    《老子道德經》第廿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

    為天下?,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白話譯文:

    要司理那向外的雄心,就得固守那內在的母性,像是天下的?谷一般;

    像是天下的?谷,真常本性永不分離,回復歸返於嬰兒的自然狀態。

    要司理那彰顯於外的光明,就得持守那涵藏於內的晦黯,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

    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真常本性也就不會有什麼偏差,回復歸反於沒

    有終極的真實之境。

    要司理人間的榮華富貴,就得記守受辱時的情境,謙卑地像是天下的山谷一般。

    能謙卑的像是天下山谷一般,這樣子真常本性才得充足,才能回復歸返真樸本源。

    真樸本源發散為天下萬物,聖人體會運用這個道理,如此才能成為百官之長;

    如此說來,最完善的制度,就是不要陷入支離割裂之中。

    藥方:

    得意時,須有失意時之意態;失意時,卻不必落寞,而要平常心。

    大豪傑之為大豪傑,就在於能放得下,能回到最原初的柔軟狀態。

    放開了權、利、名、位,才能有經、義、實、地,才能生長。

    操作最好的制度,要有跨出制度的器量!跨出制度,不是不守制度,而是

    一心向著真樸本源。

    《老子道德經》第廿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或吹,

    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白話譯文:

    想要去握取天下,大有為地來治理它,依我看來,那是辦不到的事!

    天下就像是一神聖而奧妙的器物一般,不可以大有為,不可以緊抓不放。

    大有為就敗亂了天下,緊抓不放卻往往失去了治國先機。

    如此說來,就像是人一樣,有時走在前,有時跟在後;

    有時?氣為暖,有時吹氣為涼;

    有時體健剛強,有時身骨羸弱;

    有時厚實堪載,有時挫折頹廢。

    因此之故,聖人(做事)不過分,(生活)不奢華,(態度)不傲慢!

    藥方:

    做事要認真,但不要執著;要用心,但不要擔心!一方面說,好在有我,

    一方說,可以沒有我。

    緊抓不放的人,只能做小事;做大事的人,要能放,但放而不放,不放而

    放,要有清明的智慧觀法。

    做事不過分,生活不奢華,態度不傲慢!人能如此,不成功也成功!

    一時之間的成敗利害,不要去管他,老管著他,他就糾纏著你!能忘,才

    是大英雄、大豪傑!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白話譯文:

    用自然大道來輔佐人主的人,就不會以兵力強取天下,

    以兵力強取天下,很快就會引發報復!

    戰爭所在之處,遍地荊棘!

    大戰之後,凶悍連年。

    善於用兵的,速求結束,不敢逞強豪取!

    速求結束,不敢自負;

    速求結束,不敢誇耀;

    速求結束,不敢驕慢!

    速求結束,用兵乃不得已;

    速求結束,用兵切勿逞強。

    任何事物,一旦逞強,勢必衰頹老死,這就不合自然大道。

    不合自然大道必然就會很快消逝滅亡!

    藥方:

    暴力必然引來暴力,只有柔性才能化解暴力。

    不得已要用到戰爭,但要速求結束,不要逞強!成功了要哀矜而勿喜!

    過頭的,就會老逝!等待吧!可以不要用霹靂手段,就不要用!

    殘忍的戰爭,要有一分慈忍的精神!怒目金剛手段要是低眉菩薩心腸!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

    言以喪禮處之,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白話譯文:

    再好的兵器,還是不吉祥的東西。人們多半不喜歡它,因此有道之士不願用兵。

    有道君子平常以左為貴,而用兵則以右為貴。

    兵,是不吉祥的東西,不屬有道君子的東西。

    不得已要用兵,當以恬淡為上。

    用兵得勝也不須讚美,若是喜歡讚美用兵,我們說這是以殺人為樂。

    那以殺人為樂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天下人認同的。

    自古以來,吉祥之事以左為尚,凶危之事則以右為尚。同這道理,偏將軍

    危害少些,因此,居於左;上將軍危害大些,故居於右。

    顯然的是說:以喪禮來處理這樣的事,戰爭殺人眾多,當以悲哀之心,悌

    泣之。因此,打了勝仗當以喪禮來處理。

    藥方:

    涉及於勝敗的事,要用恬淡的心情去處理;涉及於生長的事情,要用心去

    沾溉它!

    自然大道是生命的源動力,心靈則是土地,要去耕耘它、種植它!在

    這裡,你會發現自然大道。

    哀兵必勝,勝兵當哀,勝的不是讓對方敗了,哀的反倒是這樣的勝拜,這

    是要讓自己死去活來,好自生長。

    打敗對方,你贏了!可能這樣你就輸了!輸在哪裡?輸在你贏!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二章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白話譯文:

    大道,恆常變通,是不可名言表述的,像是未雕琢的原木一般!

    它精微幽深,天下間沒有誰能支配它的!

    在上位的侯王們要是能守此自然大道,萬物將會如其萬物,自然生長!

    就如同天地乾坤、陰陽之氣,和合相感,自然降下了甘露,不必去命令人

    民,而它已自然均平!

    人們經由名言去建制這個世界,名言既已構成,那重要的是要能夠知其所

    止;能夠知其所止,這樣才能免除危險!

    大道之流佈於天下,就好像山川深谷的水必然流歸大海一般!

    藥方:

    心靈的治療不能老在端倪上用工夫,要回到本源,回歸之法,便得剝落語言的執著!

    不要強求溝通,要體會靜默!靜默中有真樸的愛,大道之愛!

    知其所止,不是在現象上去止住,而是用理想去轉移!猛然煞車是會翻車

    的,要懂得轉個彎,才能活下去!

    放下它!放不下,那就放著!放著,用遺忘的方式放著!讓它回到記憶的海洋中!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白話譯文:

    能識別清楚他人,算是聰智,能回到自身好自瞭解,算是明白。

    勝過別人,叫做有力,勝過自己,才是真正強者。

    知足的人,算是富有;奮力實踐,必然已確立了志向。

    不離大道之所,才能長久;身雖死,精神長存,這叫長壽。

    藥方:

    真正的智慧是自照照人,明白了自己,因而清楚了別人,是以自身為——&網——展開的。

    強者是不隨自家的軀殼起念的,強者是咬著牙,和血吞!更重要的是放下!

    知足者富、自尊者貴,能知此,就能立得了志,立得了志,就能奮力向前!

    情境具有生長的力量,也可能會成為毀損的力量,要好好經營它!有了好

    情境,心靈主體又順適可成。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

    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

    常無慾,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白話譯文:

    大道如水,源泉滾滾,盈滿而溢,或左或右,無所不在!

    天地萬物,依恃大道而生長,永不分離。

    功業既成,卻不佔為己有,覆育長養萬物,而不去宰控它。

    大道常理,無所貪求,可說是精微奧秘!

    萬有事物,歸於其中,卻不去控制它,可說是包容廣大。

    正因為它不認為自己如何的包容廣大,因而才真成了包容廣大。

    藥方:

    能放下,就能不執著,能不執著,就可以無邊際,就可以包容廣大!

    不要在末節上競爭,要在本源上生長,這叫參贊天地之道。

    具體的生長一點點,比起在理念上說的天花亂墜要好得多!

    面對渺小,才能識得其重大;能識得重大,就不為所謂的偉大所迷惑!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五章

    執大象,下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言,淡兮其無味。

    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白話譯文:

    執守大道,天下都來歸附!

    往歸於道,無所傷害,便能安順、平坦、通泰!

    悅耳的音聲與可口的食物,過客之人,暫止於此,過了也又過了!

    大道顯發為言語,往往平淡無味。

    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清;用卻怎麼用也用不完!

    藥方:

    要選擇的是自然、平坦,而不是勝利;要選擇的就是通達,而不是熱烈!

    過客所要的,往往和住戶不同;想想你是歸人,還是過客,還是…………

    大道理一定平凡無奇,但平凡無奇可不一定是大道理!

    不必多所揣度,要如理實在;是怎樣就怎樣,還它個明白!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將欲廢之,必固舉之;

    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勝剛,弱勝強。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白話譯文:

    將要收縮歙合的,勢必先申展擴張;

    將要刪削減弱的,勢必先加意增強;

    將要丟擲廢棄的,勢必先支持薦舉;

    將要劫掠奪取的,勢必先出讓給予;這就叫做隱微奧秘的真理

    陰柔勝過陽剛,柔弱勝過剛強。

    總要處在自然大道之中,如同魚不能脫離淵深之水,如同國家銳利的武器

    不可以輕易示人,以免為人所奪!

    藥方:

    大自然有一種物極必反的道理,不必太用心、太刻意,讓世事交給老天爺吧!

    對於隱微之明、奧秘之理,默首體會,自有一番心地!

    柔性的顛覆比起剛性的鬥爭有趣多了,因為這樣的顛覆是一種生長。

    武備!武備!做為一種裝備,一種準備!有備無患!不可以輕易示人!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夫亦將無慾,無慾以靜,天下將自定。

    白話譯文:

    自然大道,原本平常,不為什麼目的,而自如其如的生長著。

    當政的侯王若能執守這自然大道,天下萬物將回到自身,自然化成。

    自然化成生出了貪慾渴求,我將憑依不可名狀的本源之道去鎮伏它。

    如此一來,便可以無貪無求;無貪無求而回到寧靜,天下將因之自然安定!

    藥方:

    不要老算計功利、不要老想著目的,無目的、當下自然,便是灑落,這就

    成個自然豪傑!

    不須去管理,讓他們自己想出一套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你只須看看就可以了!

    一切計議便會生出貪慾渴求,這時須要的不是去壓抑它,而是讓大道顯現

    ,這樣的鎮伏是自然鎮伏,這才有效!

    無貪無求,就是至福;真正的德從此處立起,這是通於自然大道的,這叫

    道德,道生之、德蓄之!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白話譯文:

    至上之德,不執著此德,正因如此,擁有這德性。

    俗下之德,執持不失此德,正因如此,丟失了這德性。

    至上之德,自然無為而且也不為什目的而為;

    俗下之德,勉力有為而且是為了目的而為;

    至上之仁,純只感通之為,不為什目的而為;

    至上之義,勉力為之,這是為了目的而為。

    至上之禮,勉力為之,卻沒得恰當回應,就拉著臂膀而勉強將就他。

    如此看來,失去了大道之源,而後只好強調內在德性;失去了內在德性,

    而後只好強調感通之仁;

    失去了感通之仁,而後只好強調正義法則;失去了正義法則,而後只好強

    調禮儀規範。

    那強調禮儀規範的,正可見忠誠、信實已然澆薄,禍亂災害,已然開始!

    預先測度未來,只見得大道的表象,這是人們愚昧之始啊!

    因此,大丈夫寧可居處忠信之厚,不願居處禮文之薄!

    寧可居處純樸之實,不願居處浮泛之華,因此寧可去華薄,而取厚實!

    藥方:

    道是有人起個頭,帶著你走,這人是誰,是你胸中的主。

    德是依正直的心來做,直入本源,不必?礙!

    仁是彼此真誠相感、相應,融合為一體。

    義是自我要求完善,做成規則,戮力為之。

    回得本源,一切自在、自然!純樸的力量最大!

    《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

    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

    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

    故致數譽無譽,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白話譯文:

    溯其源頭,古早以前能得大道整體之全的:

    天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清明,

    地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寧靜,

    神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靈感,

    谷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盈滿,

    萬物得此整體之道,因之而生長,

    侯王得此整體之道,因而能以正道治國。

    就此往前推論來說,天若不清明,將恐分裂;

    地若不寧靜,將恐崩廢,

    神若不靈通,將恐消歇,

    谷若不盈滿,將恐枯竭,

    萬物不得生長,將恐絕滅,

    侯王不得高貴正位,將恐頹蹶。

    如此說來,貴以賤為根本、高以下為基礎,

    因而侯王自稱為孤、寡、不谷,這豈不是以賤為本嗎?不是嗎!

    由此看來,最高的榮譽,那是無譽之譽;修道之人,不願別人稱譽它??

    如玉,而寧可無譽的珞珞如石一般!

    藥方:

    一是一切的本源,也是當下的——&網——,想著一,一件一件的去做完

    它,不必掛心!

    你高貴嗎?正因為有所謂的低賤襯托出來的,想到這裡,你怎能不對

    所謂的低賤默首道謝呢?

    最高的榮譽不必須索、貪求,寧可無什榮譽,因為自然大道本來是平平常

    常,那有什麼榮譽!

    你不夠好,人家說你好,這要慚愧!你很好,人家說你不好,卻要坦然!

    《老子道德經》第四○章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

    白話譯文:

    正反往復,自然大道,行動不息,

    柔弱溫順,自然大道,運用無窮,

    天下有千萬個分別的事物,它生起於人們有形有象的執著分別,

    這有形有象的執著分別則又生起於無形無象的渾淪為一。

    藥方:

    將一條線?圈成一個圓,原先的兩端就成為同一個點!想想:這就叫道理!

    管人家說你、笑你脆弱,你明白自己是在生長就好了!須知:此時生長最

    安全,最有空間!

    沒有經驗,正充滿了可能性,誰說一定要是老經驗的好!

    無可以是沒有,可以是可能,更可以是無窮無盡,有個無真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