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瞬間百年

大道小說網 第五章:約翰內斯堡的華工 文 / 犀利

.    月30日,約翰內斯堡

    走在「黃金城」寬敞的街道上,馬銳清楚地感覺到這座年輕的城市到處表現出來的生機與活力,雖然約堡現在還沒有正式建市,而被趕出城鎮的黑人和華工們留下的簡易棚屋使得每條街道都顯得凌亂不堪,可那些經營礦山冶金機械的商店和穿梭往來的馬車無不顯示出約堡蘊藏的無限商機。

    現在正值南非的初秋,位於瓦爾河上游高地的約堡海拔將近因而這裡的氣候不像開普敦那樣炎熱,馬銳在城鎮北部的商業中心區找到了一家裁縫店,做了一套樣式簡潔的西裝套在身上以後才顯得不那麼醒目—剛踏進城鎮時他那看起來就很清涼的打扮和髮型引來不少人的注目,兩名布爾族巡警仔細檢查了他的護照又盤問了半天才放他走人。

    馬銳在商店、銀行、旅館最集中的埃洛夫大街看中了一棟二層小樓,不過目前沒有現成的人手供他開分店,所以他只能先委託一家本地公司按自己的要求對它進行初步的裝修—相對於總店的營業面積來講,這座佔地僅100平米左右的建築確實有些寒磣,買下它也是無奈的選擇,自從20多年前那個叫喬治。哈里森的傢伙幸運地發現這條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礦脈以後,蜂擁而至的淘金者們使這座小鎮成為了世界上變化最快的城市,無數歐洲移民的遷入使得約堡的地價緊隨著人口的急速增長而水漲船高,馬銳買下這棟二層小樓足足花了4000英鎊,快趕上開普敦和伊麗莎白港兩家店的總和了。

    到鎮上的德蘭士瓦自治辦公室辦理餐廳的相關手續時,馬銳體會到了咖啡館老闆口中華人所受的歧視,這使他不得不再一次拿出自己的護照和投資證明—從這一點上他體會到自己在香港加入英國國籍是多麼的明智。

    等那些一付撲克臉的布爾人官員給自己辦理完相關的房契轉讓和店舖名稱等手續後,馬銳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對應聘「銳氏」約堡分店店員的年輕人進行了簡單的面試,他們當中除了一些本地黑人以外一大半是華人女孩,她們大都是華人礦工的家屬,布爾自治當局禁止任何亞洲人在德蘭士瓦經商,她們平時只能靠給白人打零工或洗衣服來貼補些家用,一份體面而收入不菲的工作對她們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因而前來應聘的人數遠遠出乎了馬銳的意料,而在「銳氏」正式開業之前,這些非白人是不被允許進入鬧市區的,馬銳只能在郊區的一家中餐廳裡對未來的店員們進行了一番初步培訓,後續工作得等他回到開普敦之後從總店挑選幾名白人店員來主持,其實他本來是想委派蘭加小姐過來擔任分店經理的,可她混血兒的身份注定她不可能穿越整個南非到達約堡。

    鑒於約堡的特殊形勢和語言環境,馬銳要求他的店員們必須同時會說英語和阿非利卡語,這一點難不倒已經在這裡居住生活了三年左右的姑娘們,而開放的商業環境也使她們的性格不像國內那麼保守,馬銳跟幾個相當健談的廣東女孩簡單瞭解了一下約堡的華工情況,令他吃驚的是他們的數量居然有好幾千人,大部分是最近三四年內來到這裡做工的,一個香山籍的女孩是最早到達約堡的礦工家屬之一,她告訴馬銳自從光緒三十年黑死病大規模暴發之後,英國人為了解決戰爭和疫病雙重打擊造成的礦工短缺問題,想到了從清國招募勞工的辦法,為了管理華工事宜,大清朝還向約堡派駐了一位南非總領事,「劉大人也是我們香山人!」小姑娘不無自豪地說。

    馬銳跟他們簡單簽訂了用工協議,約好「銳氏」約堡分店開業的時間大概在一個月以後,馬銳買了幾色禮物去拜訪了「杜省(德蘭士瓦省的訛稱)華僑聯會所」—赴南非勞工自行成立的類似於工會的社團組織,就能否從總人數超過6000人的華工中僱傭一部分人到自己的農場做工向社團的幾位當家進行了一番試探,他的提議得到了眾人的讚賞和一致認同,相對於礦山惡劣的工作環境,馬銳提出的薪金待遇使他們很感興趣,雖然在他的農場做工收入要比礦山略低一些,但同樣黃皮膚黑眼睛的老闆應該不會像白人們那樣歧視和壓迫這些苦哈哈們,不過他們表示馬銳的想法可能無法實現,根據大清朝和英國人簽訂的《中英勞工協定》,這些華工和金礦的合同要到明年才會期滿,到時他們將被直接遣送回國,英國人和布爾人已經明確表示不會跟他們續約,原因是勤勞的清國人霸佔了大多數本地黑人土著的工作機會—這個理由實在有些諷刺。

    雖然那些赫雷羅人和本地土著同樣能滿足農場的需求,可當馬銳得知招募華工的目的可能終究無法如願後不免有些沮喪,一個坐在旁邊始終不發一聲的老頭一句話提醒了他:「你不妨去我大清領事館碰下運氣,劉大人為人和善仗義,或許能幫上你的忙也不一定。」

    馬銳決定不放棄這最後的希望,事實上沒來聯會所以前他就想去會會這位孫先生的同鄉,不過他也有些擔心,那位劉大人會不會像自己接觸過的清朝官員一樣的迂腐貪婪,或是擺出一付老學究樣子板著臉冷冰冰地甩出一句「數典忘祖、崇洋媚外」再派手下把自己丟出門來。

    站在「大清國駐南非總領事館」的小破樓兒前馬銳微微愣了會神,英漢雙語的門牌和房前飄揚的三角龍旗顯示他沒找錯地方,可這座比自己剛買的樓房矮小得多的建築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國家的外事機構,馬銳猜想這位劉大人充其量也就相當於專門管理這些華工的高級包工頭,否則的話大清朝的領事館也不會設在這座比公廁大不了多少的破房子裡,何況約堡現在連城市都稱不上。

    遞進名片後馬銳有些忐忑地等著領事大人的召見,他並不指望這位劉大人會賞臉見一位英籍華商,以至於通報的衛兵叫他進去時讓他小小地愣了一下。

    和劉葆林的會面打消了馬銳的顧慮,當劉葆林面色和善地用廣東話跟他交談時馬銳省起了自己無意中忽視的一個問題:他的護照顯示他是香港人,可他不會說廣東話。

    馬銳只好半真半假地用英語告訴劉葆林自己祖籍直隸並在北方長大,而這位劉大人和英語同樣流利的官話使他們可以毫不費力地交談,雖然劉葆林也穿著殭屍服一樣的長袍馬褂,可他對西方文化的瞭解程度使馬銳確信這位大人肯定有過不同於尋常清朝官員的經歷,按捺不住心頭的好奇馬銳旁敲側擊地求證了一番,劉葆林對面前的年輕華商絲毫沒有輕視之意,逐句回答了他的問題,一番長談後馬銳確定了自己的猜測,這位四十六歲的外交官是清朝第四批留**童之一,早在光緒元年年方12歲的劉葆林就赴美留學,先後擔任過清朝駐紐約領事館和駐美使館翻譯,還當過權勢一時無兩的李鴻章李大中堂的家庭教師,一度成為北洋的重要人物之一—這一點從他擔任過的職務上可以看得出來,直隸候補道、洋務局總辦、北洋大臣洋務文案……直到李老大去世後才淡出北洋的權力中樞。

    等馬銳的委婉地提出想在約堡招募華工的請求後劉大人陷入了沉思,他知道一心創業的年輕人是被華僑聯會所小小地利用了一把,事實上這個社團正在為華工會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跟自治當局進行交涉,前幾天他們通過劉葆林向布爾人提出了他們的要求:

    允許華人移民加入南非籍;

    准許華工在德省購買不動產和經商;

    要求相應的自由活動範圍和飲酒、聚會等權利;

    嚴禁白人礦主對華工肆意辱罵毆打等等。

    雖然布爾人軍管政府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揚。史末茲將軍對華人在德省的遭遇表示了同情,這位精通法律的布爾人政治家也贊同摒棄白人和有色人種之間的所有分歧,可他畢竟不能代表大多數布爾人的想法,所以華僑聯會所的要求理所當然地遭到了自治政府的拒絕,他正在考慮如何委婉地把這個結果通知他們,而不會導致那些華工們藉詞聚眾鬧事,去年因為某個礦主鞭打不肯加班的華工,引發了整個德省地區的華人大罷工,為此他受到了外務部的嚴辭申斥,英國南非總督米爾納也發電報來表達了對此事的不滿—允許礦主鞭打懲戒華工的命令正是這位勳爵親自簽發的。

    馬銳的到來使他看到了用比較溫和的方法避免這場潛在危機的可能,「馬老闆,你需要招募多少工人呢?」

    「回大人,在下需要招募300名工人,這只是第一批,從下月起每隔三個月需要招收同等數量的工人,到明年年中總共約需2000人左右。」馬銳怕嚇到這位劉大人,因此說得有些保守,實際上按他的計劃至少需要從大溫特胡克山的農場到未來的工廠和實驗室。

    「啊!這麼多。」一直形容淡定的劉葆林不由得驚呼出聲,他下意識地看了看屋角的座鐘,已經是下午4點,雖然今天是可英國人的傳統不是過了中午12點就不許再亂開玩笑了麼?

    看劉葆林目光閃爍不敢相信自己的話,馬銳從西裝口袋裡拿出地契放在桌上,劉大人只是掃了兩眼就確定馬銳不是在開玩笑,60英畝的農場表明他的財力確實能養活這麼多人。

    劉葆林手捻鬍鬚陷入沉思,馬銳只是微笑也不去打擾他,雖然這位劉大人自嘲說他的總領事有名無實,布爾人甚至不允許他去華人做工的金礦視察—從這一點上馬銳覺得他連個高級包工頭都算不上,可好歹他也是大清朝在南非的全權代表,有他出面的話布爾人總不會拒絕得那麼乾脆,大家不妨坐下來談談條件,雖然猜不出這位在官場上摔打多年的大人內心的真實想法,可馬銳知道自己的提議肯定觸動了他的某根神經,不然他大可以端茶打發自己走人而不用裝出一付為難的表情。

    幾分鐘後劉葆林抬起頭直視著馬銳侃侃而言:「既然馬老闆也願為我大清同胞盡一份心力,劉某也願盡力促成此善舉,雖然此事牽涉甚廣,但德省的官員們應該不會反對,他們正想找理由和華工們解除合同以便給那些安撫那些到處惹事的黑人,既然工人們願意到你的農場做工,相信大清外務部也不會造成太大的阻力,問題的關鍵是沒有總督的特許令他們將無法到達南開普省,依劉某的意思,你可以和聯會所的華工們聯名向德省提出書面申請,劉某再以大清領事的名義給米爾納總督發一封電報請他同意這些人的遷移,不知馬老闆意下如何?」

    馬銳從椅子上站起來向劉葆林抱拳致謝:「多謝大人成全!」

    「不必客氣,劉某也是想為我眾多飽受欺凌的同胞做些實事,唉,國勢積弱,做百姓的不免受池魚之災,劉某是心有餘力不足啊!」劉葆林長歎一聲。

    「弱國無外交,此非個人之過,大人不必過於自責。」

    「弱國無外交,弱國無外交!小老闆一語成箴,劉某今日受教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