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鄭和船的大小 文 / 清宵好夢
據史料記載,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中,最大的寶船長44丈4尺,寬18丈,載重量800噸。它的鐵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舉動。按照今天的測量方法來看,這艘寶船長將近138米,寬56米。一些學者認為如此巨型的木帆船在中國明代不可能出現。另外,有專家認為,明永樂年間,朱棣施政辦公的大殿---奉天殿(太和殿),是當時最大的木結構實體。其大小也不過寬63.96米,深37.20米,高35.05米。而大號寶船上僅船樓的面積就大大超過了它,從封建的宗法禮儀上講,作為宦官的鄭和乘坐似乎有僭越之嫌。不過以我的觀點來看,朱棣的大殿不能簡單與整個船比,要比也只能和主帥的船艙比,那樣的話,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再怎麼大的船艙都不可能超過大殿的大小。且也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宮殿的營造法式是有嚴格的等級界限,而艦船則被視為海上的移動城池,屬於軍事設施的一種,兩者並不具備可比性。
對此,有專家認為,大號寶船是存在的,但沒有出海。鄭明認為,大號寶船並不是一種實用的船隻,它不應該是下西洋船隊中的一員。那麼大號寶船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呢?他推測,大號寶船不被鄭和使用,但作為皇帝御用的可能性很大。他這個說法我覺得有一定道理,但也只是一說,凡有書載都知寶船是「長44丈4尺,闊18丈」,雖說出海的船以二千料的為主,但這種寶船,要顯示大明的威儀,既然有,斷然不可能只是放在家裡看的。
學術界對大號寶船「長44丈4尺,闊18丈」的尺度仍存質疑。有學者認為,鄭和寶船的長寬比例不協調。「長44丈4尺,闊18丈」,長寬比大致為2.4666︰1,比例之小使「寶船」看上去簡直就是一個方盒子,現存的中外船舶絕沒有腰身如此之「粗」的,這也使人對寶船的形狀產生懷疑。
根據史料《南船紀》(明·南京工部營繕司主事沈?著)、《三寶太監下西洋記》(明·羅懋登著)記載以及泉州等地出土的船體實物來看,中國古代海軍艦船的長寬比在2.5∼2.8之間,多屬於寬短型。
寶船究竟有多大?這還有賴於實物考證。也有專家和文獻說明,從木船的角度來看,這個比例是非常合理的,畢竟木船輕,不可能像現代的鐵船那樣狹長,那種狹長的型的木船,在海上經不起風吹的。即使是這個比例在船甲板船壁的厚度上,也要驚人的過到三十多厘米才能頂得住水浪的拍打。
南京中保村明代寶船廠遺址是目前國內已知唯一的明代官辦造船基地遺址。1957年,有村民曾在南京寶船廠遺址發掘出一根長11.07米的舵桿;1965年,又在遺址地撈出了一段長2.21米的絞關木,據專家考證,兩米多長的絞關木,需要五六個人一起操作,能夠絞起500公斤左右重的鐵錨。2003年到2004年間,物館在對中保村明代寶船廠遺址第六作塘考古發掘時,又發現兩根長度分別為10.1米和11米的木舵桿。但這些尚不足以精確推算出造船廠船隻的準確規模,只能印證史料記載的明代海船的巨大規模。另外,南京寶船廠作塘深度為6米,而鄭和的船多為尖底船,據此有人認為,寶船不可能是在此地所制。同樣的,也有資料顯示,以前中國有過大型的平底海船,但這些技術和資料都已經不傳。故些,現在也只是的推測,沒有定論。
具體尺寸按照英國學者米爾斯推算,寶船排水量3100噸,可載重2500噸。根據中國學者唐志拔計算寶船排水量應該達到5000∼10000噸,而根據1985年集美航專、大連海運學院、武漢水運工程學院合作,按照造船原理和中國式木帆船營造法式將寶船復原後,核算最大好寶船滿載排水量約22848噸,取之方型係數0.43,可載重9824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