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六節 獅子山下 文 / 清宵好夢

    永樂帝已經聽人說了王動出的書了,當然也可以這樣說,已經知道了,長沙府有個瀟湘書局,出了些書,這些書與聖訓在違,更是與祖訓有悖,然又覺得有些道理,這書現在還是在私底下議論,紀綱已經有密報過來,瀟湘書局和谷王沒有關係,與楚王也沒有關係,但這兩位王爺器重王動,倒是實情。另外錦衣衛也有王動詳細的生意資料送了上來。正是這個資料,讓永樂帝有點心動了,王動此人看來真是個人才呀。

    僅商道一途,三湘商會,瀟湘書局,潭州煤爐,縱橫製器,泥灰場,油坊,瀟湘學堂,同樣的買賣,很多人做過,王動出手,點指成金,多個行業,多個地域,僅半年而已,陶朱公也不過如此。別的永樂帝沒有直接認識,但谷王送來的煤爐,如今宮裡已經是離不開了。他本人可是直接讓內府採辦了一些送王公大臣的,後來也是有人謝表,紀綱的折子則是說,潭州的煤爐整個大明朝都在用,以長沙府一地之產,整個大明朝都在用,有的地方光東西運過去就要一個月,這煤爐出來也就一季而已,居然能以這種速度和範圍在大明朝灑開,非常驚人。縱橫製器已經成了兵器局督標的商家,且火炮一事,可能要承個大部。瀟湘書局,印的書雖然沒有大儒出來品評,沒有朝庭定論,但這二版印刷已經足證其銷量不錯。泥灰場弄的東西,永樂沒看明白,後問了找了工部的人過來一問才知,是個泥漿子,燒石而成,再磨成粉,遇水成石頭,非常神奇。油坊則報是做菜籽油的,這個有點怪。學堂不提,永樂早就知道了,他奇怪的是,歷來匠師視技為命,怎會輕易授人。當然永樂不會知道,王動是從瀟湘記內部培訓開始起的,這個培訓的好處就在於,老師和學生,大家都算是自己人。

    政道,錦衣衛的密報表明,王動表明不想入仕,長沙知府,岳州知府,谷王和楚王似乎都有舉薦他入仕的意思,而且,王動與谷王和楚王有來往,但種種跡象表明,這種來往只限於生意,最讓錦衣衛關注的是谷王在岳麓山谷的潭州煤爐,採礦,制鐵,制爐全都有,且守衛森嚴。如果說王動不想為朝庭出力,但他又捐了個監生,難道只是為了行事方便。

    永樂召來了紀綱:「端是一個煤爐場,紀愛卿奏來如同是個要塞,卻為何故。」

    紀綱回:「臣也是好奇,才讓手上去探個明白,谷王靖難首功,臣心裡也是雪亮。」

    永樂沒讓他繼續廢話;「探出什麼沒?」

    紀綱臉色一緊:「回皇上,除了攤子大了些,別的好像沒什麼。」

    永樂看了他一眼:「知道了。」

    大家都清楚,紀綱和永樂,一個是希望裡面在制兵器,另一個是不希望這事與政治有關係。紀綱這個錦衣衛最喜歡的就是有謀反大案,這會才能顯示出錦衣衛的重要性,才有他表演的舞台,更重要的是,斂財。

    是日,焦玉入宮面聖,永樂帝在御書房見了他,焦玉把他這段時間的湖廣之行說了一下,然後報奏了槍炮局的選址,人力,物力的籌備情況,這些倒是永樂帝最有興趣的東西。

    「焦愛卿辛苦了,只是此事非愛卿莫屬。若人手不夠,朕命楊成助你。」

    「謝皇上,得靜之相助,足亦。」可不敢讓這個太監來插一腳……

    王動的宅子從王動的角度來看,占的地還真不錯,離獅子山不遠,這個地方王動太熟悉了,後世的他就住在南京的下關區,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此時的獅子山雖然在南京城內,但離中心區域還很遠外。沒有自行車,沒有巴士,也沒有的士,更沒有地鐵,出門主要是走,強點的就是騎馬,但京城不是個個都可以騎馬亂跑的。

    獅子山面臨大江,從江北遙望此山,「吳檣遠眺,看隔江螺髻離離」,也就是說山的形狀猶如水上的青螺或美人的髮髻,綠樹成蔭,峰林疊翠,所有俗稱之為青螺山或北山。後來東晉元帝司馬睿初渡長江到此,見山嶺綿延,遠接石頭,真江上之要塞,像長城邊上的盧龍寨,故賜名盧龍山,這個名字沿用了1000多年。直到朱元障在盧龍山上指揮伏兵8萬,打敗了陳友諒40萬軍隊,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礎。他稱帝后,為紀念這次決定性勝利,又一次駕臨盧龍山,下詔在山頂建造一座閱江樓,並親自撰寫了《閱江樓記》,其中有「一山突兀,凌煙霞而侵漢表,遠觀近視,實體狻猊之狀,故賜名日獅子山」

    王動很吃驚的發現,此時的獅子山比後世的要大,有幾座小山,後世只是一個小山包,且上面的閱江樓也是近年才修建的,不過他沒上去過,只是遠眺,現在王動出了自家宅院不用走多遠就能看到那閱江樓,樓不似後世那麼高大,只兩層。下關碼頭離獅子山並不遠,也就是說,離王動家很近。

    王動一路過來沒坐轎騎馬而行,中上倒是看到了一個道觀,沒看到靜海寺,他知道靜海寺據傳永樂修的,但也可能更久遠。靜海寺因為《南京條約》使得只要讀過小學的人都知道有這麼個廟。王動問了問張科,結果張科不知。

    自打從廖掌櫃變成廖管家之後,他這個角色一直扮演的不錯。王動對他在婚慶時的表現就十分滿意,到了南京之後,看到這個府宅,更滿意了,王動儼然有種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問了廖管家才知,廖管家基本沒怎麼動,只是添了些傢俱,買了些下人,還有就是重新刷了漆。

    這邊一停下來,安置好,已經是入夜了,晚飯開了個大食堂,王動和楊剛等一起吃的。吃完後,一起去了王動的書房,廖管家給王動準備了三個書房,一個在王動獨院,一個在外面大院,還一個是書房兼密室,安排在劉秀珠的小院裡,這個密室原來就有的。飯後三人是在大院書房,這個書房很大,有點會議室的感覺。

    「材棟不在,明日你我一起去大公子府上,他前些天列了個單子,讓解大人出面請人吃飯,到時你我一起去,這個飯局估計是在三日之後,藉著解大人的面子,在這多結交些官人。」

    「呵呵,跟著去就行了,靜之在,我聽就行了。」楊剛笑了,他去也就是打個下手,記人,記名字,記官銜,備著以後送禮用。

    「龍山的泥灰場進展如何,幾時一起過去看看。」王動問楊剛。

    「應該差不多了吧,肖勇此人可堪一用。」楊剛回王動。

    「龍山往南,有地名句容,此處有茅山,山上的道觀,聲望很大,泥灰場要開山取後,日久會有非議,這等事,又以這些神佛最為難纏,凡事要謹慎。」王動說這話,讓楊剛非常的吃驚,這就叫少年老成,楊剛還從沒想過這事,沒想到王動想的這麼遠,看的這麼遠。

    「靜之深謀遠慮。」楊剛這話是心裡話。

    「呵呵,這麼說見外了,行大事,一定要方方面面都要算計。肖勇只是做事,他不懂,我們就要教他,我等也不去想,不去籌謀,那就不對了。」王動停了下,「你說龍山那個姜姓的已經同意與泥灰場合作?」

    「族長怎會不同意,地是姜姓族產,買地的錢,按著地契的一成送了他,姜姓子弟還可過來打短工,老兒天天在家數銀子呢。」

    「子成,你年過三十了吧,這回到南京,在京城裡找一個吧。」王動把話題一轉,這下讓楊剛弄的個臉通紅,根本沒想到王動會說這個。

    王動看著楊剛的樣子,哈哈大笑,「我可是讓廖管家給你安排了個小院,你不成家,一人佔個院子那怎麼行。」

    看著楊剛的窘樣,王動接著說,「這宅子裡院子多房子多,廖管家這可是分了四人房,兩人房,和單人房的,你和材棟可是小院噢。」……

    長沙府王宅裡的人留下幾個看園子,其他的人都過來了,這邊新請的下人今日是第一次看到府裡的老爺太太,看著廖管家的樣子,以為過來的是大戶人家,有老有小,三五代都會有,誰知道,廖管家居然是這府裡年紀最大的一個。讓這些下人們開心的是,今日老爺晚上點了個兵將,然後就是太太打賞,兩位夫人,也不知那個是大那個是小,反正,唱到名字,個個上去領錢。一捏紅包包,下人足足有一錢銀子,使喚的兩錢,請的帳房先生給了一兩。夫人還發了話,前些日子過來幫過忙的村裡人,明日讓管家買隻雞或是割刀肉送去。

    帳房先生是這邊上村子裡老先生,廖管家在買下人的時候,就先是從周邊地方開始賣,最後才去了人肉市場。村子裡姑娘就是這老先生介紹的,都是軍戶,兒子死了,只有老父母和幾個女兒在家,老的老,小的小,揭不開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