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七節 京城南京 文 / 清宵好夢
獅子山下的幾個小農莊又迎來了方圓幾十里的一個大戶人家,當年那個侍郎因為貪的點,又有人指點,這風水不錯,所以才在這置了個大院子,結果事實證明,院子真的是大,但風水卻並不大好。這院子空了些年頭,若不是王動不介意風光,怕是還要繼續空下去。
周圍的莊戶人家,對這位侍郎幾乎沒有任何印象,只知是朝庭裡的官,別的都不大清楚,其實這位侍郎在皇城附近還有屋子,那是方便他上班的,而遠在獅子山下的莊園則是他享受生活的地方。
離王動宅子最近的一個村字叫李家村,不過村子裡李姓人家已經不多了,一個大戶口人家到來,往往意味著更多的就業機會,大戶人家可能會收購你的地,會讓你有點現錢,同時還會把地放給你租種,你又有工作,當然,你可能要承擔年年上漲的地租的風險。不過王動在這只是買屋,卻沒有買地,還有王動只是買了些人,下人,這讓李家村的人有點奇怪,本村就有兩個十二歲的小女孩被買了進去。
就在這大戶人家入住的第二日,村裡在王動府上做帳房的李老實領著一幫家丁過來派米派肉,說是東家答謝前些日子大家幫著打掃院子。其實那會也是農閒,當時也是廖管家要回長沙了,把一些事就交待給了這個帳房先生,人還沒買齊,只是夠用,相對這個大莊園,這點人手,又以丫頭為主,肯定不能做什麼粗重的事,所以李老實也就喊村裡人來幫忙。
王動的這一舉動,倒收買了人心,大家覺得這個新來的老爺人善……
明代南京城內的佈局先要從大名鼎鼎的城牆開始說起,南京明城牆,以其佔地區域廣、堅固、雄偉而著稱於世。後人對此不僅有「高、堅甲於海內」之感慨,就連十六世紀中葉先後3次抵達南京的意大利人、傳教士利瑪竇也稱:「這座城市超過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南京明城牆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規模和氣勢,得益於中國數千年城垣建造發展史的深厚基礎,是中國冷兵器發展到巔峰狀態下開始向火兵器轉型時期的必然產物,更是明太祖朱元璋奴役百萬民眾的有力見證。後世的王動,最喜歡幹的事,就是在南京城牆下面散步,陰天最爽,或是春秋兩季傍晚的時候。在城牆上放風箏的感覺也是不錯,當然了,前提是和一個mm或是帶著小孩子去玩。
南京,地處雨水豐沛的江南,丘崗連綿,河灣如織,湖泊池塘星羅棋布。城牆擇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窪鬆軟;或平坦如砥。為防止高大的城牆下陷、開裂、傾倒,建造者根據工程的要求,採取了不同的科學處理方式。有的順山勢而建,城垣與山體岩石連結成整體;有的深挖基礎至原生土,上鋪巨石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窪地段,還打下10餘米長的木樁,上面鋪設圓木井字形木排,藉以達到轉駕城牆壓力的作用。用於南京城牆最大的條石,每塊重達千餘斤,城磚每塊一般重20餘斤,層層疊疊壘砌成高達12~24米、底寬8~27米、頂寬3~18米的牆體,其重量可想而知。如此沉重的負荷,城牆能夠屹立迄今,與牢固的基礎密不可分。在聚寶門那一段,更有埋了沈萬山聚寶盆傳說。據說當年修城牆修到這段的時候,白天築好晚上就垮,最後劉伯溫算到要借沈萬山家的聚寶盆埋入才可,於是令富商沈萬三獻寶,把聚寶盆植入其下,果然城牆穩如泰山。
南京明城牆在砌築中,對不同地段採取了不同質地牆體的處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材料。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崗岩的條石,作為城基、勒腳和部分城牆內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段全部用城磚壘砌;還有的地段以條石、城磚砌築牆面,中間填以片石、城磚、黃土混合夯築等。粘合牆體的材料十分堅固,據傳,在建築時以石磚累牆,以糯米汁加石灰等灰漿灌注而成,結合緊密,不可間刀。
環繞南京明城牆的護城河(唯有太平門向東一段城牆外側沒有開築護城河),是南京明城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護城河的水源,來自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經對城垣外側河道疏浚、開挖,引導河水入濠而成。寬闊的護城河水面,襯映高大堅固的南京城牆,使進犯之敵望而生畏。
整個南京城分為外郭,這倒大致是個菱形,外郭全長達180里,洪武年間開築城門16座。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築城磚,所以俗稱「土城頭」。
不過我們通常所說的,著名的南京城牆指的是京城,京城城牆全長33.676公里。其城垣形制獨特,為明初朱元璋、劉基等人所獨創。它一反《周禮》「匠人營國,方九里,營三門」、「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等傳統形制,放棄了中國古代都城自漢唐以來取方形或長方形的舊制,使京城城牆的形製成為後人所樂道的特例。因此,民間說南京城牆是「寶葫蘆」形;有專家稱南京城牆是「非方、非圓的不規則的多角不等邊的粽子形」、「呈宮扇形」等。後世王動知道,有研究成果表明:南京城牆可能依照天上南斗星與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在被人格化的南鬥鬥勺內,設市為民居,既符合當時的經濟條件和民心的向背,又保護了元末明初南京城最繁華的區域,更重要的是道家隱喻在南京城牆建築語言中的設計思想,滿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權「至高無上」、「永為人主」的**,體現了設計者的「天人合一」與「皇權神受」思想。很有意思,明朝似乎特別青睞北斗星,連明孝陵的佈局也呈北斗星型。
而此時的南京城裡,城東的皇城是政治區,城北是軍事區,手工業和商業所集中的區域及居民區仍在南唐至宋元以來舊金陵城的範圍內。這個區域東起大中橋,西至三山門(今水西門),南自聚寶門(今中華門),北抵北門橋(今珠江路北)。在這片地區,有10餘萬手工業工人聚居在城南的18個坊內。其中有三個「織錦坊」,都在聚寶門內的鎮淮橋附近一帶。在鎮淮橋的西南,分佈著「鞍轡坊」、「弓匠坊」、「箭匠坊」、「鐵作坊」、「銀作坊」、「氈匠坊」和三個「雜役坊」。此外,還有「習藝街」和「廣藝街」等,也是手工業者聚居的地方。
瀟湘記的位置在最熱鬧的太平街,此街經洪武門,自東向西,是南京城裡商家集中的一條街,商輔林立,樓台參差。而三湘客棧則是在秦淮河的文德橋畔,面對著秦淮河,佔盡了金粉要地。
這兩個地方是張晉湘精心選址的。酒店如開到秦淮河邊,生意自然是有,但總是沾著些脂粉氣,不能盡顯富貴本色,富貴不只是錢財,更有官階勳爵,並不是很多富貴之人,願意去花紅柳綠的地方聚酒,並不是很多人聚酒,都一定要有鶯鶯燕燕作陪,所以張晉湘把酒店選在了太平街,這條街是南京城最重要的一條街,幾乎所有的大事,都要經過這條街。而客棧就不一樣了,那會能出門的人,除了商人,就是學子,要不就是江湖人士,真正做官的人,自有官驛免費或是廉價居住。所以,他們大多數的顧客還是願意熱鬧,願意花那個銀子的,而三湘客棧就是佔了這麼一塊吸金之地,在秦淮河的脂粉窟裡喝完花酒,不想在那找個小姐眠宿的,到對岸的三湘客棧,那是首選。
而張科的府宅倒是離國子監不遠,從王動判斷,就是在後世的東南大學一代,這宅子不大也不小,基本上是兩層的木樓,只一個院子,兩排屋子,除了多三個客房以外,所有的房間都很好的用上了。按張晉湘的交待,商人,住處不要太過奢華,會有非議,那會惹事端的。
張科看到王動過來,便把家裡二樓最東面的屋子給了王動,結果王動上二樓一看,好地,下面就是河,還斜斜對著一座街,珍珠橋,哈哈,這倒是沒變,還真是珍珠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