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四六節 占城謀劃 三 文 / 清宵好夢

    「占城稻解大人聽過沒有?安南烏木聽過吧!」王動問解縉。

    「占城稻相傳宋朝時由占城國傳來,烏木質硬,是上好的木料。」解縉回。

    「解大人以為眾今上是守成之君,還是一代雄主?」王動問。

    這個問題問到瞭解縉靈魂的深處了,當初解縉也是懷著忠君愛國的思想,為洪武皇帝盡忠,也曾侃侃而談為建文帝盡忠,後來一想,自己少年得志後被朱元璋雪藏多年,到靖難之時,他終於看清了建文帝的本質,一個羸弱的君主,實難有所作為,因此投到了永樂帝門下。而永樂帝對他的信任和使用也是無以復加,以大學士身份參知政事,新書的總編纂官。雖然為漢王所構陷,如今又是恩寵不斷。

    「陛下雄才大略,直追洪武皇帝。」解縉神色凜然。

    「鄭大人使東洋的時候,可曾提及東洋水師。」王動問。

    「蚱蜢舟,不足為慮。」解縉回,「永樂二年四月,夷船一十一隻,來犯,是年,上命太監鄭和統督樓船水軍十萬詔諭海外諸番,日本首先納款,擒獻禮邊倭賊二十餘人,後蒸殺之,訂下《勘合條約》,上詔厚繼之,封建諸山,賜勘合百道與之期,十年一貢。」

    「日本有何物產進貢?」王動問。

    「硫磺,刀及紙扇。」

    「就靜之所知,日本國盛產白銀。」王動笑著回。

    「白銀?聞所未聞!」解縉有點吃驚,明朝可是剛賜了十多萬銅錢給日本的呀。

    「今上對外過於寬厚,其實不必。」王動說,「校之西北,東南物產豐饒,其民愚笨無知,守寶而不識,於其曝之荒野,不如有德者知之。古人尚知失鹿共逐,其時只知中原之大,不知東西洋之闊,如今大明朝富有四海,天下稱雄,為何不可放眼諸洋,稱霸海上。」

    「北蒙所依者,無非是地利,馬強兵壯,我朝火器一出,無與爭鋒,緊要之處築城設寨,城寨以直道想連,由南及北,由北及大漠,不懼其地利。」

    「直道,昔年有聞秦築直道,快馬一天一夜可由咸陽至西域。」解縉就是牛,有關歷史上的東西,一丁一點都不能糊弄他。

    解縉回去的時候,已經完全知道王動的意思了,整個一個小姚廣孝。

    王動回到馬府的時候,鄭和正在等他。

    「靜之,你找道士和醫官,原船隊已有專司,不必費心。」今日有人告訴鄭和王動托人在外找煉丹的道士和醫官。船上有有陰陽官,但這種是算命問卜用的,鄭各雖然不大信,但他知道有人心,手底下那麼兵士大多信這些,有時有個會說話的人,很容易安定軍心引導民意。而在船隊設醫官,本是鄭和的首創。

    「舅父,西洋儲國物產有異與我朝,應擇其優良,採辦帶回,為我朝所用。其民不識金石,若有懂丹石的道長想隨,方便尋寶,便宜行事。」王動回,「靜之所找道士醫官實為擇物。」

    「靜之想人所未想,去年在蘇祿國,其國出椰,白肉多汁,與我朝所出不同;蘇門答剌國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時,其臭如爛蒜;剖開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爪哇國有果如刺錘,剖開其肉黃白,如敗絮,苦甘苦,土人以之為寶。當時,吃也吃了,如靜之所言,倒是應該採辦些回來。」費信笑著插嘴。

    「舅父,物物相生相剋,西洋所出,大明所出,採擷亦要有所取捨。師傅曾言,東洋有島,水草豐美,有人登臨,船上碩鼠亦隨之上岸,多年後,遍地洞穴,後引入貓捕鼠,多年後,其貓成災,又專人捕貓。辟之綠色∷小說密佈,民眾喜食,於其生殖及塘涸之時,結集而捕之,若放之他鄉,民生而不識,久日必災。」

    「哈哈哈哈。靜之所慮之事頗多。」

    「靜之,今日入宮,皇上言及在占城、蘇祿、爪哇、暹羅等國乞地築城。一來為通商之事做準備,二來為出寶船出使備下糧草,此事已經與多國使節商議,某料問題不大。」

    「舅父,既然如此,靜之商號下有一處產水泥,以此築城,其堅硬如磐石。」王動裝傻。

    「啊!噢!」鄭和根本沒想到王動會這樣回,他本來是在問下王動對這事的看法的,自從上次王動向鄭和吹風之後,姚廣孝也吹風,還把王動推了出來,結果今日上朝居然皇上也提了這事,他馬上感覺到有點問題。

    「靜之,這水泥為何物?」費信問。

    「此物似齏粉,遇水則硬如石,摻之如沙石灰等,用以建築好過糯漿,亦可塗在磚石表層,附之若石。此物,用來築城修路為最佳。」

    「噢,那倒是個好東西。」

    費信走後,鄭和又把王動拉到了書房,王動據實相告,海外多物產,諸多地域為無主之地,大明朝人丁眾多,可移民拓疆。有寶地其主昏庸,亦可自取。皇上把此次取消永不征討之國名目,只宣友好鄰邦,其意深遠,且北定之前必求南安,舅父應該有所準備。

    事後,鄭和空出了兩條糧船,裝上了水泥家用之物等,而永樂帝也派人通知遠在交趾的黃福入占城談購地築城一事,考慮到鄭和的船隊一定會在占城落腳,又命黃福準備好糧草,送到占城接應鄭和。

    占城國一直以來是大明朝的屬國,如同安南一樣,除了短時間迷失方向以外,只要清醒過來,都會去抱中國的大腿。永樂初年時,安南征占城,已經給占城沉重的打擊,兩州相割,雖然一度曾向大明朝求援,但那會永樂也是糊里糊塗的,路途又遠,這一來一去,已經割地求和了。等安南變成交趾後,占城國又開始向大明朝討要占洞、古壘兩州,而這時,永樂帝和他手下的大臣們集體失語了。都是吃到肚子裡的肉了,哪有吐出來的道理,結果,這個占城國的使者非常著急,雖然他也知道,根本是要不回來的,但總要回去覆命呀,結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今日禮部又是大宴各國使節,這些天來,天天小宴三日大宴,又賞又賜,還發零用錢讓他們在南京吃喝嫖賭,這些人大多已經沉迷在大明朝天國的豪奢之中。來的使節中,有的是皇親國戚,他們已經徹底的做了大明國的屬臣了,只恨此身不生在大明朝,而另一幫有些學識的使節,除了驚慕大明朝的富庶之外,對永樂這種招待也有些奇怪。

    特別是所謂的「永不征討國」變為「友好鄰邦」,這一變化,讓很多國家大吃一驚,當然了,首當其衝的是日本的使節,因為這次明朝推出兩個擋箭牌,第一個是日本,有歲賜有封賞,但時有賊寇犯邊,另一個是原安南,多有扶持,居然欺君瞞上劫殺明朝使臣。這些話算是這七八天來唯一的一點不和協音符,弄的各國使節都莫名其妙,但看著禮部官員的臉色,卻也是笑瞇瞇的。不料下一個話題,讓大家都不知東南西北了,考慮到大明朝出使東西洋,路途遙遠,所費頗多,特別是途中補給水糧,修船修器不便,故此,向各國租買地修碼頭築倉庫,以呼應鄭和大人的船隊,同時方便通商之事。

    要說鄭和大人的船隊,這幫人是見識過的,本國的船最大的,其大小也只有鄭和大人寶船的三分之一,更多的國家都沒有碼頭能讓寶船停泊,要說到補充水糧,那會這也算是國際慣例了,真要說修船,那這些國家還真沒有這個本事。當然這些個使節各自水平不一樣,所考慮的問題也都不一樣,但也都知道,這並不是修個碼頭,築個城那麼簡單。

    大明朝的物產,大明朝的技術,當然隨之而來的,可能還有大明朝的人,大明朝的軍隊。不過有一點非常好的是,這幫使臣在南京城裡的感覺是,大明朝樣樣都好,與之相比,國內的都城,真是星辰日月差太遠了,不過還好,這幫人都沒學過天文,要是星辰日月讓王動來解釋,那遠方的星辰大小光亮絕對是超過眼前的日月。以至於,幾乎所有的使臣都覺得,大明朝此議實出所需,按著鄭和下西洋的舉動來看,文明之師,和平之師,還真沒說錯。上朝天國,要攻取西洋小國,易如反掌,放在這裡議來議去,還要給租買,太客氣了。

    結果,讓占城使者心驚肉跳的事情發生了,儲多國家都是表示,可以劃塊地給大明國,少數國家表示,這事要回去與國王商議。這位使者,到了南京後,基本上沒敢大聲說過話,要求寫成國書遞了上去後,石沉大海。平日時鴻臚寺的官員,禮部的官員,招待的那叫一個熱情周道,弄的他根本不好意思開口,結果,地沒要回,這會還要遞個消息告訴國王再劃塊地出來。鬱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