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五十節 太倉基地二 文 / 清宵好夢

    晚上王動趕回船廠的時候,鄭和一幫人果然在那裡議事,他沒通報,只是在外面等,和他一起的還有張浩和楊剛。不過,沒過多一會,蔣武過來找他,還帶了個人來,馬歡,他回了信後,在家裡準備了一下,緊趕慢趕,今日天黑才到太倉,好不容易才找到浣江的貨倉,沒想到裡鐵將軍把門鎖,沒看到一人,倉庫空了,人放假回家去了,主事的幾人都和王動聚在一起晚飯。散席一回去,發現有人在那守著,蔣武馬上帶他過來找王動。

    史載馬歡是浙江紹興人,是個回回,通曉阿拉伯文,1413年,也就是鄭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時候,他以通事的身份參加,也就是個翻譯,不過此人寫下了本書,《瀛涯勝覽》這本書是研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資料,王動對於馬歡的瞭解僅限於此。

    「宗道辛苦了。」王動安慰。

    「不敢,家族以宗道有此良機為幸,只是匆忙了些,不曾有所準備,還不知大人有何差遣。」馬歡很奇怪王動怎麼會知道自己的表字的,他今年才十七,這字號卻是取了沒多長時間,只有相交的幾個好友才知。

    「別叫我大人,叫我靜之便可,差遣說不上,此次隨鄭和大人下西洋,我等言語不通,聽聞宗道精通番話,特聘宗道隨行。」王動笑語盈盈,正等著馬歡回話,有個小校過來能話,鄭和大人命王動進見。

    王動、張浩,帶著楊剛,蔣武和馬歡一起進動裡面。只見得室內巨燭如晝,鄭和坐在中間,邊上還有三位太監,另一位是王動認識的費信,還有幾位武將。

    接下來,鄭和為他們相互引見。王景弘,副使太監內宮監太監,候顯,副使太監司禮監少監,楊真,副使太監,王衡,都指揮,唐敬,都指揮僉事,周鼎,都指揮僉事,朱真,大寧都指揮。

    這幫人裡,王動有個認識的,那就是都指揮僉事周鼎,此人是神機營的,因為他轄下的神機營有大明朝目前最好的槍炮,而這些,因為時間太短,槍炮司一時也造不出這麼多武器彈藥,所以沒辦法直接裝備原來鄭和轄下的軍隊,永樂私底下也想讓這些兵器去實戰一下,於是他直接把讓周鼎從神機營抽調部隊過來。周鼎想都沒想,先是找會水的,再找祖籍南方的,硬是湊了一千五百人過來,槍兵炮兵都有。

    當然,王動不認識的人,不代表王動不知道他們,也不代表他們不知道王動。雖然王動成名的時候,他們還還在海上,不過,接下來讓王動吃驚的時,這幫人居然個個都知道他的名字。

    「靜之職掌的槍炮可是大明朝的利器!」周鼎還怕別人不知道他,特別補充了一下。

    「哈哈哈,周大人,王某一到京城就聽說了,李候爺捂著藏首,焦伯爺也是,某家想去靶場看下都不上。」朱真大笑。

    「靜之,那手槍我是看到了,什麼時候送我一支。」唐敬問。

    「手槍我就不要了,我要炮!」王衡也來打趣。

    「呵呵,諸位大人,要槍要炮得問李候爺,靜之一介小民……」王動陪著笑,話還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靜之好手段,還說什麼一介小民,皇上的御案上都放著靜之的大作。」候顯出聲了。

    「不敢,不敢!」王動頭有點大,本想低調一下的,看來不行呀。

    「諸位!」鄭和發話了,「下西洋滋事體大,還有賴諸位協力而為,今日只是大家過來認識一下,相識相知,大家一起把皇上交付的差事辦好。」

    「鄭大人,聽聞張浩公子為大人親外甥!」王景弘問。

    「王大人倒是消息靈通,某家也是回了京城才知,昔年失散的姐姐還在,今日站在這裡的,浩然便是某家的親外甥,王動便是某家的外甥女婿。」鄭和微笑著說,這個笑容是發自內心的。

    「恭喜大人!」「恭喜大人!」頓時停下恭賀聲一片,看著他們的眼神也有點不一樣了。

    「舅父,此次下西洋,浩然特獻上萬里石塘(南中國海)詳圖,以供眾位大人參謀。」張浩雙手捧上一幅絹圖。

    「噢!浩然從何處覓得此圖?」一幫人都很吃驚。

    「浩然不敢專功,此圖實乃靜之師傅所繪。」

    歷史上南中國海的島嶼暗礁在東漢便有記載,到三國時基本上已經形成共識了,而在唐宋年間,很多島嶼雖然沒有命名,但已經散見於多種海圖上了,元朝時,因為蒙古人多次對東南洋島國的征討,南海諸島的地理位置的記載更為詳細,但也都是零碎的散見於各種文章和海圖中,並沒有一個專門的海圖繪的是南沙諸島。

    張浩呈上之後,幾位大人相互傳看,王動則在一邊補充:「此圖實線為島,虛線為礁,著點著為暗礁和淺灘。」

    王動這句補充更是讓在座的幾位大人驚掉了下巴。

    「靜之之師真神人也!」個個驚呼,居然能這麼詳盡。

    「家師有言,此某非其一人之功,實乃華夏千年積累所得,家師只是集先人諸多成果於一圖而已。」

    「令師還有什麼寶貝,靜之,不要藏著,一併獻上!」說這話的是周鼎,他早就知道王動有很多傳自師傅的寶貝。

    馬歡是個回回,只要是個回回,那麼聖城就是他們心中的夢。馬歡在這點上與鄭和有相似之處,那就是打小就為去聖城做準備。他的準備工作很簡單,學好外語。會稽是江浙繁華的所在,來往的商人很多,其中不乏穆斯林,他家裡也是收羅了可能收到的各種阿拉伯文的書籍供他學習。終於,有一次,他的伯父請到了一位清真寺的長老,此人精通阿拉伯語,本來跟著商隊四處募捐,準備湊足了錢回去修個寺廟,到了會稽後,正好生病,於是就被馬歡的伯父請了過來。相約在馬家講《可蘭經》一年,然後離去時,馬家幫他募金兩千兩,這位長老在馬家整整兩年,眾多子弟中,得其教誨者不少,獨馬歡一人學得阿拉伯語。此後馬歡更是抓住可能機會與經過會稽的懂阿拉伯語的人交流,到杭州的清真寺裡去求學時候,他認識了一個杭州人郭崇禮,也是個回回,此人也是精通阿拉伯語,且長於航海,本來他們早就約定,多年後有點積蓄,一起下西洋朝聖,不曾想到,如今天大一個餅砸到了他的面前。

    對於王動,馬歡知道一點點,那就是王動的書這要感謝鄭春,此人打理著瀟湘書局,如今大賣特賣王動的書。書商的鼻子要比王動敏銳很多,王動動身去京城的時候,鄭春已經通過種種途徑得知,王動的主張及言論,為皇上默許。有了這個判斷,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趕快完成第三次印刷,第四次印刷。

    同時把王動離開長沙時,交給他的書稿付印。這次出的書更有意思了。王動摘抄了《劍橋中國史》中關於漢唐宋的內容,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矛盾等多個方面,來探討一個國家的新立、繁榮、昌盛、衰退和滅亡,這種視野是先人從來沒有過的,不再怨天尤人,而是從國家內部外部來看找出原因,書名《國之興亡》。

    同時付印的還有,《地理與物產》,此書王動托他師傅之名,介紹大明朝的疆域,各地的地形地勢河流湖泊,這書是王動在長沙時與陳澤,還有喜歡旅遊的樂封(在瀟湘學堂講地理學)一起聊天後寫出來的。王動對中國的地理還是較熟悉的,問題是他不知道明朝時的地名與後世的地名是不是一樣。至於物產,王動從動物植物和礦產開始說起,他要讓大明朝的人知道,中國有多大,是什麼樣子,都有些什麼東西,有些平時老百姓不大清楚的東西,到底有何用怎麼用。比如黑油(石油),從蒙古人攻城開始談起,告訴大家這個東西來自地底,可以燃燒。

    《銀鈔通論》這算是貨幣銀行學的書,這書是為大明朝特備的,從貝錢開始談起,銅錢,金銀,以及飛票,銀票,寶鈔。王動出這書的目的是想告訴永樂及他手下的那麼大臣,寶鈔印多印少都會有壞處的。鑄幣的成色固然重要,但數量和種類也同樣重要。王動知道大明朝此時的銅、銀和金這些貴重金屬,目前還沒有富礦被發掘。銅板,銀子和金子,還在充當貨幣的職能,一旦王動發力之後,外國的銅銀和金輸入,那就會對明朝的經濟有很多的影響了。遠的不講,日本的銀礦早就在了王動的計劃之中,然後還有南非的金礦,利比亞的銅礦,墨西哥的銀礦,智利的銅礦,更別說還有一個澳大利亞。

    不過更驚人的書這些都不算,《資源論》一書講的是國家的發展和強大要素。讓鄭春吃驚的,書中不再談禮談樂,王動的理由是,這些不用談了,這方面中國已經太發達了,如今要談的是看的見的國力。國力是怎麼來的,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對內是人,財,物這三樣,對外就是武力,以前是兵強馬壯,如今是船堅炮利。內部的發展王動不想多談別的,簡單化,就是從人財物三方面來談。有一定數量的人口,有各種各樣的人才,經濟發達,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一個國家的發展的需要,國家擁有各種各樣的自然資源,這三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如今的世界,地廣人稀,而更大的是海,海外有更多的人財物,只有在海上取得了主動,為自己國家的發展準備好足夠人財物的資源,才能保證一國的長治久安,永遠的繁榮。對外不用多說,只談東西洋小國就行了,大明寶船一出,四夷鹹服,不是靠的你的文化。其所懼者,天朝寶船天兵也。

    這幾本書,王動是有目的的,他要為下西洋造勢,要為下西洋正名,更要讓永樂明白,下西洋不只是去宣國威,不只是行賞納貢,而重要的是要拿來,拿什麼,怎麼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