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三章 金陵煙雨 第五一節 鄭和團隊 文 / 清宵好夢

    靖難之役之後,出身於北軍的新貴,在軍隊中迅速取代了洪武、建文時期遺留下來的老臣,雖然建文號令南方諸軍勤王時,很多地方諸侯都在觀望,但永樂繼位後,還是對他們有一點點的懷疑態度,而這些部隊中,針插水潑,最難搞定,最可能保持原有獨立性、最不容易被習於騎射的北軍官兵取代的,就是習慣南方環境、熟習水戰技術的水軍了。

    大明朝一定要有水軍,怎麼處置原有的這些水軍一直是個問題,王動不清楚鄭和為什麼要將十萬水師去日本,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號稱十萬,其實也就一兩萬。知道日本歷史的都清楚,日本這個國家,南北朝時代,大的戰役也就一兩萬人在打,水師更是可憐,鄭和的"十萬"嚇都能嚇死他們,別說真的打仗了。

    安南之役明朝動用了三十萬部隊,號稱"八十萬",不過這裡沒水軍什麼事,細心一點的人會發現,第一次下西洋,受命於聞安南之變以後,出發於定策進攻安南之時,歸國於攻陷安南之際。永樂四年大軍出發的同時,朱棣還讓鄭和傳話,命占城阻遏安南。占城既是鄭和船隊出洋的第一站,又是船隊歸國的最後一站,鄭和回國的時候,大量的戰俘也是在占城上船,由鄭和帶回的,其中還包括上百個被閹割的了安南小太監。

    鄭和這兩百多條船中,除了最大號的寶船以外,馬船,座船和戰船,以及八櫓、六櫓都是軍艦,而他的隨行人員中,除了太監以外,就是官兵,沒有禮部和鴻臚寺的官員,也就是說,永樂讓太監帶著軍隊去宣國威,兩萬六七千人,最少也有一萬多的部隊,另一萬多人呢?全都是做後勤或是思想工作的嗎?

    王動在猜永樂使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用意,宣國威是一,建文帝是一,一個安定的南方也是一個理由,永樂自己本身有幾成征伐西洋的意思,要說沒有,這艦隊和收安南為交趾那算什麼。這對於王動來說非常重要,王動本身的棋局已經一步一步布開了,而這裡最大的變數就是永樂帝,千古一帝,這種人是沒那麼容易讓你看透的,雖然王動有多個明史學者專家的研究打底,但他還是不敢打包票,畢竟這一錯,賭上的可是滾滾的人頭。很多局外人以為是必然的東西,放到歷史長河中去體驗,可能還真就是一些偶然因素觸發的。

    京城只是整個下西洋活動中的一個點,大量的準備工作是在劉家港做的,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陪同那幫外國使節逛蘇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京城的時候,永樂就讓他們見識了一下大明朝京城的宏大氣度,到了蘇州,永樂又特別指示,一定要這些番蠻見識一下,蘇州的富庶。老大發了話,底下一定會好好的照辦,吃好喝好玩好,還有送好。

    劉家港這幫官員中,周鼎也是個大忙人,這次隨鄭和出使西洋,他帶來兵將,雖然說都會水,但與水兵還是不一樣。這幾日,王景弘也是調了船給他,船載著這些神機營的槍炮手,天天出海,讓他們先適應一下。王動聽到這個消息,連忙讓周鼎把他帶來的人也一起捎上。

    王動這幾天主要就是忙著和鄭和使團裡的大大小小的官員打交道,在鄭和和周鼎的帶領下,慢慢摸清他們的底細。

    王景弘,福建人,成年後閹割入宮(王動懷疑是自閹),燕王南下時,負責糧草一事,有軍功。他是繼鄭和之後的內宮監太監,鄭和是第一任,他是第二任,可見他的能力和永樂對他的器重。不過他能下西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去勢前是個出色的船夫,對沿海的航線,羅盤的使用等等非常在行。王動發現,王景弘這人做事非常嚴謹,是個出色的領航員。整個船隊的指揮和調派,基本是以他為主。

    候顯是個的外交官,永樂剛上台的時候,為了得到周圍國家的承認,四處派出使節,這些使節都是以太監為主,其中,鄭和王景弘去日本、下西洋,李達去西域,海童去了北方,而候顯接到的任務就是出使西番,永樂元年候顯走了幾萬里的陸路去西藏,四年後,他帶著烏斯的聖僧哈立麻一起回到京城,整整四年,足見路途之艱辛,候顯本人也因此坐上了司禮監太監的位置。他這次跟著鄭和下西洋,看來永樂至少是要把印度給穩定下來。

    武將中,王衡是跟著燕王南下的,官職也是最大,都指揮使,基本上,他算是軍事指揮上的老大,當然是除了鄭和之外,但問題是,此人是騎軍將領,下西洋,騎兵只有五千。朱真和唐敬都是水軍出身,朱真原是龍江左衛的指揮使,唐敬則是水軍右衛的指揮使,他們手上各有五千水師;周鼎的加入不必多說,他也是將了五千多的槍炮手過來的。還要提一下的是兩個千戶,林子宣,金吾衛千戶,哈只,寬河衛的千戶,雖然是他們兩個是千戶,但金吾衛和寬河衛是燕王南下的嫡系,他們兩個領的步卒也有五千之數。另外的就是錦衣衛,李實,指揮僉事,何義宗,指揮僉事,這兩人將著三千錦衣衛。也就是說,整個鄭和船隊中,真正可以作戰的部隊有兩萬三千人之多,而餘下的四千六百多人,才是真正的後勤人員。

    王動這些天主要忙應酬,混跡於這幫太監和軍人之間,然後就是繼續收羅和親近他想要的各種人才。太監們很好打發,但凡一男人去勢之後,少了一種**,一定會有別的**來代替,不然激素分泌,下班的時間,過盛的精力都沒的交待,所以他們總會有某些專著或是特別的愛好,當然這些愛好有的上得了檯面,有的上不了檯面,只要在這方面你能抓住了並能夠切入,那餘下的事情就好辦了。這點是王動多年機關工作的體會,在機關裡上班的時候,同事們並沒有發現他的人緣關係有多好,等到公佈他援藏的時候,各個處室明的暗的都來送他,那段日子,廳機關的飯店和邊上定點的飯店,天天不落,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八小時之外的時間,他總是和一幫處長混在一起打牌下棋,私底下是被稱作小兄弟的。

    蘇州玄妙觀,創建於西晉,到元朝時改名玄妙觀。唐時最盛,有殿宇30餘座,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道觀。王動去的時候山門、主殿(三清殿)、副殿(彌羅寶閣)及21座配殿還有,其中三清殿最有氣派,重簷歇山,巍峨壯麗,供著高大泥塑貼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兩旁是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稱三清。神像高大莊嚴,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傳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為唐吳道子繪像,唐玄宗題贊,顏真卿書,由宋代刻石高手張允迪摹刻,可稱『四絕『碑。

    王動到過觀前街,不過是在六百年之後,還去過那好幾回,但這道觀卻是一次沒進去過,主要是在觀前街走走看看吃吃喝喝。本來王動領著兩位夫人過去,一是訪古,二是後世的觀前街是蘇州的商業街步行街,他帶她們去購物。走到半路才想起來,後世熱鬧可這會是大明朝中啊,但已經在路上了,也就直接去了。誰知道,蘇州城裡自古便是這道觀香火第一,寒山寺雖有名,但因為位置在城外,還真去的人不是很多,這下算是讓王動蒙對了。

    因為香火旺自然店輔林立,攤販擁塞,多年的歷史積累也使得這觀前街已經小有規模,王動一看到這情景,馬上就想到,晚上和張浩說說,讓岳陽樓管事會的大秦把手上的事交給小秦,帶上黃鶴樓的掌櫃一起,到蘇州把這觀前街給弄過來。一起了這個念頭,馬上看東西的眼光角度全變了,當他知道綠柳身上帶了銀子之後,他就把兩位夫人放一邊,約好半個時辰在道觀前碰頭,自己一人踩點去了。

    蘇州的繁華真是沒的說,觀前街這居然有個寵物市場,鳥蟲魚都有,蟈蟈蟋蟀常見的不說,連獵隼這種中西亞貴族的寵物這都有,蘇州人真有錢呀。魚市也有,大大小小的瓷缸陶缸,有的缸裡養著蓮花下面是紅紅綠綠的小魚,有的只一兩條,反正有一點,這些個東西,還蠻有意思的,王動正在想著,做個透明的玻璃魚缸一定能發財,抬著看到了傻傻的蹲在那看魚的王景弘。

    這位公公正盯著一尾金魚發呆,"墨龍睛獅頭,背鰭高聳,尾長而大,全身烏黑似緞,珍品。"王景弘聽了一愣,側頭一看,王動和他一樣,呆呆的站在他邊上也死盯著那魚看。

    "靜之,懂金魚?"王景弘有點吃驚。

    "略知一二,金魚之變化主要是眼、頂與色,此魚獅頭龍睛,若是紅龍已經少有,墨龍更為罕見。"呵呵,這難不倒王動,小時候鄰居喜歡養金魚,此人開始是在缸裡養,後來整個陽台變作魚池,養的多了,到處送人,還拿去賣,王動上次碰到他的時候,這人已經辭職,到農村挖了幾畝魚塘專業養金魚去了。

    王景弘那表情,一看就是個癮大水平低的,屬於入門級的,也沒辦法,人家一個大太監,又住在宮裡頭,那地方可不是縱容個性和興趣的地方。餘下來的時間,就簡單了,王動把這魚市上的魚一一給王大人品評了一下。

    "此為草種魚之金鯽,草種魚體型似鯽,有背鰭,胸鰭呈三角形;這個是紫龍睛,屬龍種魚,體短,頭平而寬,眼突於眶外,似龍眼;鱗片圓而大,胸鰭長而尖呈三角形,尾鰭四葉;鄰之者為五花珍珠,為文種魚,體短而圓,頭平而窄,嘴尖,眼小,大尾,尾鰭叉多在四葉以上。體色恰為紅、白、紫、藍、黃五色雜斑等。珍珠魚又稱為珍珠鱗,其鱗粒粒如珠,故得名,珍珠魚有球型、橄欖型兩類,還有大尾和短尾之別。那是紅眼黃虎頭,蛋種魚,主要特徵是體短而肥,形如鴨蛋,無背鰭。有成雙的尾鰭和『臀』鰭。鰭的長、短和形狀差異較大。一般絨球、水泡、虎頭等的鰭短小而圓;丹鳳、翻鰓、紅頭等的鰭較長大。王大人看那隻,那只便是紅翻鰓!"

    王景弘在看,嘴張的大大的,看著聽著,人有點發呆。他沒想到,這金魚還有這麼多學問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