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三節 占城路上 文 / 清宵好夢
永樂帝征夷將軍朱能出師未捷身先死,於是朱棣臨陣提撥了左將軍張輔,而另一位副將右將軍沐晟則沒能轉正。要論張輔和沐晟,這兩人無論家世還自身能力,都是非常出眾的。
張輔,字文弼,看到沒有表字,歷史上張輔還算是個文人,但更出名的是他的武功。建文元年(1399年),24歲的張輔隨父張玉參加靖難之役,張玉不必多說了,燕王手下排第一的將軍,第二年張玉戰死後,張輔嗣升指揮同知,這裡有安慰獎的意思,在當時燕王朱棣的眼中,張玉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張輔襲了他老子的官位,但後來在戰場上的表現就完全是他自己的自由發揮了。張輔先後參與夾河、稿城、彰德、靈璧諸地之戰,為朱棣奪得帝位屢立戰功。建文四年,封信安伯,祿千宕,予世襲,永樂三年封新城候,加祿三百宕。其實按著朱棣的意思,還要再封高的爵位,因為張輔還是朱棣的大舅子,他妹妹是皇妃,因為這一點,朱棣手下有人進言,不可因此而厚待張輔,進言的有兩人,一是丘福,此人覺得靖難第一將應該是他,而不是死了的張玉;而另一人則是朱能,朱能喊張輔為小弟,不想他成為出差椽子,故此勸他年少務必不可居功自傲。
沐晟這個人論家世,那要比張輔顯赫的多,主要是他的老子的後台老闆是張輔老子後台老闆的老子。他是沐英的兒子,沐英就不用多說了,朱元璋的義子呀,打小父母雙亡,由朱元璋夫婦撫養大的,且深得馬皇后的喜歡,後來賜他恢復本姓(就像鄭和住的宅子叫馬府一樣)。沐英是文武全才,老朱當年的意思是讓自己的兒子鎮守明朝各個重要的位置,沐英這個義子被派鎮守雲南,這一守就是守了兩百多年,南明最後一個皇帝遠逃緬甸時,身邊都有沐家子弟守著。不過搞笑的是,沐晟的老子沐英居然因為建文帝的老子(朱元璋立的太子朱標)去世而過度悲傷,隨之而去給難過死了。四年之後,他的兒子卻為搶了建文帝的江山的朱棣效命,想來他們只是定位於服務朱家人,並沒有規定哪個是正統。沐晟其實是沐英的三個兒子中的老二,他大哥死後無子,他世襲了黔國公的位置。
所以相對而言,張輔和朱棣的關係似乎更近一點,更像是自家人。事實證明,朱棣的眼光是很準的。張輔入南安之後,完全是一派儒將的作風,不是一味的猛搞。事事以攻心為上,先是將討伐檄文順水而下,列舉胡氏的罪狀,又鼓動忠於陳姓國王的地方勢力起兵打擊胡氏,這些舉措大大削弱了胡氏將士的士氣,且把胡氏的軍隊拖入了人民戰爭的沼澤之中。特別是後來在面對安南戰象的時候,張輔的火牛陣力克龐然大物,而取得全勝。
不過這會,新城候征夷將軍交趾總兵官張輔與工部尚書交趾布政司兼按察司使黃福正和占城國王一起把酒言歡。張輔這人看上去不似個將軍,為人儒雅,說話溫文有禮,而黃福這人看上去丰姿修整,不拘言笑,還是裝出來的,有點古板,兩人若是換身衣服,還真能讓人把身份完全掉換過來,文臣扮武將更像些,而武將反倒似個文人。
占城國王見過張輔這位年青的將軍(33歲),很難想像是這位將軍打敗了號稱有七百萬軍隊的安南人,這個七百萬當然太過誇張了,胡氏把安南國戶口本上的人幾乎都充作兵源,才編出這麼一個嚇人的數字,但這又有什麼用,一年不到的時候,灰飛煙滅。上次張輔借道,將戰俘由新洲港交由鄭和的艦隊帶回國時,他們就見過面,不過這次,國王感興趣的是黃福。
黃福,字如錫,洪武年間,由太學生歷任金吾前衛經歷,位小但心懷國是,上書論國家大計,得到了太祖的賞識,越級升為工部右侍郎。建文時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於是他很自然的榮登成祖列出「逆臣錄」,上榜奸黨二十九人,黃福是其中之一。不過燕王入南京後,黃福還是迎接並歸附。當時第一軟包兼奸臣李景隆指責黃福是奸黨,黃福說:「臣固然應該死,但被看為奸黨,則臣心中不服」。永樂聽了這話後立刻把黃福的名字從逆臣錄中剔了出來,且給他恢復了官職,不久,他任為工部尚書。
安南平定後,在其地設置郡縣,永樂帝命黃福以尚書銜掌交趾布政司、按察司事務。這時的安南正可以說是百廢待興,四方初定,軍旅未息,事務繁雜。黃福因事制宜,非常有條理,編製戶籍、制定賦稅、興辦學校、設置駐軍,他多次召見當地父老宣諭德治之意,告誡屬吏不要侵擾人民,很快的,交趾行省境內就安靜了下來。
六月初一永樂在南京發佈詔書,收安南為交趾,並任命了一批主事的官員,黃福等人領旨南下,到交趾後四個月,「一切治之以靜,上下安然」。這讓占城國王佩服不已,當然心裡也有隱憂。對於安南人,占城國王太瞭解了,那是什麼樣的一幫暴民呀,自從立國後就沒安穩過。國內內鬥,內鬥稍安就喜歡四處挑釁,就這樣的一個國家,居然會被漢人這麼幾下就制服了。唉!世道變了。
占城國王到過南京見過朱元璋,懂明朝的文化,所以酒宴上,大家還能談的來。從開始的今天天氣之類沒有營養的話題,慢慢轉入了酒令杯戰之中,席上坐的大多是有點墨水的,所以還能玩的起來。當然了,其實大家都在等,只是聚在一起等而已,等鄭和大人的到來。
新洲港距占城約有百里,作為占城國唯一的通商和外交口岸,占城與新洲港之間的路還算是不錯的,兩頭大象並行,不是問題。這一路的風景,讓王動有在桂林遊玩的感覺,鄭和、王景弘、候顯還有幾位將軍被安排坐到大象上面去了,而王動這種角色,只能坐在馬上隨行,不過在王動的眼裡,這種坐在馬上慢慢悠悠的行進,感覺更好。
十二月的占城已經進入了雨季,不過還好不是江南那種接連下個不停的大雨,而是陣雨。且明顯能看到,在他們上路之前,這路上下過雨。十二月的南京城已經很冷了,九月他們在太倉時,已經感覺到了氣候的變化,王動到台灣去時,擔心海上風大,棉衣都帶上了,但這會在占城國,那叫一個爽,感覺像是春天。
極目遠眺,蒼翠遠山似畫,閉目聆聽,鳥語婉轉如歌。更讓王動心醉不已的是,這一路兩旁看到的不是芒果就是木瓜,到處都是果樹,初次到占城的人還在指指點點,而王動卻是恨不得馬上跳下來去採摘大塊朵頤。浪費,不識貨。
占城的那兩寨主和國王的侄子還是蠻知趣,行了不到一個半時辰,使停下來休息一番,這一停,就讓人體會到身處果園的好處了。馬上佔城的士兵爬上了椰樹砍下了椰子,摘了芒果,木瓜,番石榴等水果獻了上來,山餚野果,倒也怡然。
兩寨主語言不通,只能陪笑,而國王的侄子說話調子雖然有點怪,但基本上還是能交流,加上那個隨著鄭和一起回來的使臣,所以一幫人基本上也能算是有說有笑,只不過慢個半拍而已。
王動只是遠遠的看著,他對這個不感興趣,他一路走一路看,讓他奇怪的是,這一路上,沒怎麼看到有什麼水田。這怎麼回事,占城稻這麼有名,宋朝時就是聞名全中國了,怎麼到了占城,一點都沒有江南那種處處看到稻田的感覺,難道這不是水稻的主產區?還是這會占城人已經學著中國人開梯田,把稻子種到山上去了?還是占城拉被元蒙統治之後,主食改吃牛羊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