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二二節 印尼爪哇 文 / 清宵好夢
王動做了很多工作,扎扎實實的做生意賺錢,賺了錢也回饋社會,比如辦學,救災,他的生意也確確實實方面了大家的生活,他出書是為了強調貿易可以富國。雖然永樂帝也覺得,「無農不穩,不商不富」有點道理,但對於商業能不能創造財富,明朝人有根深蒂固的觀念。所以此次王動得了皇上的許可到西洋做生意,沒有什麼明的白紙黑字的旨意。鄭和其實是得了口諭的,他知道皇上的意思,想借王動這個人去西洋賺點錢,他需要錢,另外一個,王動的組織能力生意能力,也能夠更好的展示大明朝的國威國力。
太祖皇帝說了,「惟不通商,惟止通貢」,這種「朝貢貿易」的做法是,各國派使以官方名義向明朝貢獻方物,明朝則給對方以賞賜的方式,頒發其所需各種物品。朝貢使者所帶進貢以外的多餘物品,這些才可以與民貿易,進行互市。不過還有個限制,這種互市僅限於入貢的船舶,非入貢者不許其互市。明朝在太祖皇帝的時候便對各國都發放稱為「勘合」的執照,而且以此限制進行朝貢的次數,故又稱為勘合貿易。
王動的努力得到的回報是,以後朝貢那些不提了,那些使者帶來的多餘的可以互市的物品,只能與以王動為首的商人集團進行交易。另外,本來鄭和船隊所到之處,宣揚明朝國威,邀請各國前往明朝貿易,他們同時就地也進行大量交易,用所載貨物換取當地特產。當然了,這種貿易本不是出於商業目的,所以往往得不償失,勞民傷財。王動加入後就不一樣了,就地貿易也是有,但已經變成了採購和自主貿易的性質。
鄭和對王動基本上是不表態,對於下西洋的事務,很多東西鄭和會問問王動,主要是王動的有些觀點,很實用,給鄭和的感覺是,王動這人的諸多做法,既要面子又要裡子,道義也是有實惠更不少。
龍牙門事件發生後,鄭和批評了王動,周鼎和朱真,特別是朱真,因為朱真是第二次出使西洋。上次出使西洋,在爪哇島,東西王之爭,都已經鬧到殺了鄭和的人,鄭和還是忍住了,把所謂的兇手帶回了南京,這一舉動得在國內國外都得到一致的好評。西洋諸國看到鄭和的船隊都怕,如果動武會給當地留下如同元蒙時期大國霸王的印象。
在龍牙門居然為了幾個棄民,不惜動武,而對象是在當地有幾百年歷史的三佛齊國的子孫,鄭和覺得這幾位都太衝動了。不過王動可不像周鼎和朱真,王動馬上就軟軟的頂了回去,「以大明天威,尚且有人不敬,可見西洋諸國表裡不一,若不能懲戒一二,他日不是陳祖義,陳因陀,王羅摩」。鄭和知道王動的意思,西洋諸國,看到鄭和的艦隊時,恭順無比,艦隊一走,有的地方對當地漢人又虐如奴隸。
爪哇國的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了,鄭和還是很擔心,他擔心的是永樂的對外策略,當初東西兩王都是入朝進貢稱臣,後來兩王相爭,西王得勝,誤殺明朝兵士之後,又賠錢又道歉,還綁了人送去南京,這次回來有罪詔,賠錢的數目也定下了。那些個兇手,明朝雖然不殺,但事關國是,這個西王一定不會在意幾條人命。皇上還過超然了,超然像個泥菩薩了,有時,適當用武還是有必要的。
滿者伯夷王維克拉馬法哈納在等明朝鄭和大人的到來,他也苦,好不容易把東王給滅了,做了老大,現在也有了好幾個屬國,但上面還有天王老子壓著,好在,這個天王老子離的遠。維氏早在永樂二年就上表進貢,永樂賜了鍍金鍍銀的印簽好幾個,維氏要用,他下面的屬國也要用。維氏也是鬱悶,看了使臣去了大明朝的回來後,問及那裡的風土人情,個個都不敢細表,結果鄭和的船一來,這才知道,什麼叫天上和地上。那鍍金的印簽製作之精美那就不用多說了,反正,爪哇國是沒這個本事做的出來。
「杜板番名賭斑,地名也。此處約千餘家,以二頭目為主。其間多有中國廣東及漳州人流居此地。雞、羊、魚、菜甚賤。海灘有一小池,甘淡可飲,曰是聖水,傳言大元時命將史弼、高興征伐?婆,經月不得登岸,船中之水已盡,軍士失措。其二將拜天祝曰:「奉命伐蠻,天若與之則泉生;不與則泉無。」禱畢,奮力插輪海灘,泉水隨槍插處湧出,水味甘淡,眾飲而得全生。此天賜之助也,至今存焉……」摘自馬歡日誌
王動很喜歡印尼這個地方,風景美,巴厘巴旦島,可是全世界出名的旅遊點。還有一點就是,印尼人口眾多,很能生,資源豐富,到處是寶藏。當然這些來自後世的印象,等王動真的到了爪哇國,有點失望。
風景是美,但還是一種原始的美,最多也就是個木棚子,沒有五六星級或是乾淨的休憩之外,人口多那是後世,這會這裡的人大多還是信佛教和印度教,穆斯林不多,所以人口問題(穆斯林可以娶幾個老婆,不限制生育,這才使得東南亞有些國家人口眾多)這會還是很少,有個千戶的地方,已經是大城市了,這裡沒有城沒有廓,木屋擠在一起就是城,多些攤販就是市,反正也習慣了,這幾個國家都這樣,從城的角度來說,爪哇要比暹羅遜多了,資源問題,這裡應該很多,爪哇人現在還很少利用礦物,所以還有等王動來開發呀。
爪哇的國王在杜板親自恭迎鄭和,他心裡清楚的很,這位大人可以隨時決定爪哇明天是晴是雨,所以一定要捧好。
鄭和到了杜板之後,在這修了個清真寺,王動開始沒搞清楚怎麼回事,後來一問候顯才知,這裡的國王維氏有意把靈魂交給真主,所以鄭和決定投其所好。鄭和本人也是個穆斯林,做這種事也是功德所在,用宗教教化百姓是好手段,當然鄭和願意國王也願意。而王動的意思是,不只是要建廟,還發送經文。
「爪哇國人三歲帶刀,個個好鬥,送給經文,可化其惡虐習性。」這是王動原話,聽得幾位大人有點不知所以然,這人好鬥干卿何事,我朝經典又豈是這些番民能領悟的,王動笑而不語。
「於杜板投東行半日許,至新村,番名曰革兒昔。原系沙灘之地,蓋因中國之人來此創居,遂名新村,至今村主廣東人也。約有千餘家,各處番人多到此處買賣。其金子諸般寶石一應番貨多有賣者,民甚殷富。自新村投南船行二十餘里,到蘇魯馬益,番名蘇兒把牙。其港口流出淡水,自此大船難進,用小船行二十餘里始至其地……」摘自馬歡日記。
吳朝乾等人在新村趕上了大部隊,何玉把海上的戰事一匯報,聽得眾人個個稱快,何玉倒沒居功,也把鄭政推到了前台,說他提議把炮移到船舷一側,對獲勝至關重要,吳朝干的千里眼也是小立一功,當下個個都有封賞。
新村也是漢人多,一聽得明朝的使臣又過來了,獻酒獻瓜果的不少,弄的鄭和和爪哇國王維氏都很有面子。紮下行帳之後,吳朝干和鄭政被王勸喊了過去。
「志法?表字志法,不像是個儒生。」王動問鄭政。
「鄭政私下以為墨家法學為王者之道,故取此表字。」
「呵呵,居然還有個法家的弟子。」王動笑了,看了看陳澤。陳澤是個四不像,跟著王動時間長了,什麼家都沒有了。
「來,志法,說說韓非、申不害和商鞅言論有何異同。」王動彷彿突然來了興趣,要知道,王動自成名之後,很少參加什麼詩會詞會,更不會對什麼釋道儒,或是先秦諸子發表什麼意見,沒辦法,他實在是不懂,但這個別人不知道,呵呵。
王動其實是深受刺激的,上回在京城搞廚藝比賽的時候,他已經夠低調了,但免不了還是會介紹到他,結果別人介紹他的時候,很多人不知,當時楚王哈哈大笑,然後對著禮部的主事說「不識東家丘」。他也不知這個東家丘是什麼東東,後來回家問綠柳,綠柳根本沒當回事,張嘴就來,「東家丘指的是聖人孔丘,其西鄰不知孔聖人,每每言及,以東家丘代稱」,弄的王動很沒面子。
看著今天王動居然有興趣問這些,陳澤和張浩也來了興致,畢竟聽王動教誨的機會不多呀,特別是理論方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