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三七節 斯里蘭卡 文 / 清宵好夢

    「自帽山南放洋,好風向西北行三日,見翠藍山在海中。其山三四座,惟一山最高大,番名按篤蠻山。彼處之人巢居穴處,男女赤體,皆無寸絲,如獸畜之形。土不出米,惟食山芋、波羅蜜、芭蕉子之類,或海中捕魚蝦而食……」摘自馬歡日誌。

    翠藍山是後世的泥科巴群島,以後世王動的眼光來看,這些印度洋熱帶島嶼非常的美,但卻不符合大多數人的觀點,這裡沒有茶水,沒有米飯,為多數人不喜。到了這一帶的小國家,看多了番民的光屁股,如今大家看到赤身?體的男男女女都沒啥感覺了。王動有時看著這些在沙灘上捕小魚蝦的番民,就想到了?體沙灘,沒想到後世回歸自然也不過是復古而已。

    本來船隊在這裡只是補充淡水,但這裡有個好東西??紅薯。王動早就是交待過的,不管到什麼地方,只要船隊一停,自己這條船上所有人,都要上岸走走。方?中上去一走就發現了這個好東西,弄回來之後,自己只當是個吃食,結果就被王動發現了。王動看了大喜,馬上讓陳四去買了一大堆回來,或蒸或烤,弄的一幫人又是感歎不已,東家真是個神人呀,最牛的是,王動讓陳四把收來的紅薯切片曬乾,或是煮熟悉後曬乾,製成兩種紅薯干,東家還命陳四試著用這些紅薯干制酒,於是,陳四真的把他在島上能搜羅到的紅薯全買了過來,一時船上甲板上曬的全是紅薯干,人無入腳之處。

    此地還有一個掌故,這是費信說給馬歡聽的,當年佛祖曾到過此地,脫衣去洗澡,洗完澡後,衣服被偷,佛祖於是下子咒語,從此後,當地人身無寸褸,不能作衣。大家聽了只是一笑,佛祖能割肉喂鷹,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慈大悲心境,你「借」他衣服居然會下咒語,怎麼可能。

    過了泥科巴群島之後,一路西行,海上風和日麗,大家百無聊賴。人就是這樣的,一旦有暴風雨,又擔心緊張,可天天大太陽,海面風平浪靜又覺得沒了趣味。自從王動讓陳四搞出很多紅薯干之後,大家一時追捧,有事沒事弄些紅薯干吃著玩,開始大家也都吃的很爽,後來發現放的紅薯屁實在受不了,王動可是住在甲板上艙房裡,窗子一開,海風一吹,什麼味道都散了,甲板以下那可是個悶罐子,臭氣鬱積,一時人不敢入艙。有些吃多了的感覺到肚子不舒服,方郎中的本本上記下了長長一段,「此物食用過量,有腹脹、燒心、胃疼之症,疑具濕阻脾胃之效,氣滯食積者應慎食。」

    這天,王動去王景弘船上觀魚,王景弘得了龍魚之後,天天日子過的蠻有趣味。龍魚是食肉動物,王動早早就在島上撈了很多魚花過來,所謂的魚花也就是小魚苗,後世王動看過別人養龍魚,就是用小鯰魚、小青蛙、或是不值錢的小金魚來作魚食。在陳四收購了大量龍魚後,有段時間那龍魚越吃越瘦,王動就想到讓人去撈小魚花,結果很幸運的是,當地漢人有吃江魚仔這道小菜,就是抓寸長的小魚曬乾過油,這用來下稀飯或是送酒都是很爽的吃食,所以陳四很快就收了不少小魚花回來,活的就養著,死的就做成江魚仔。

    「靜之,這龍魚,氣勢不凡,還真是有些龍氣在噢。」

    「王大人,此魚大明朝不產,若是能帶回明朝,搞個斗魚大會,定然能奪魁首。」

    「斗魚大會,呵呵,不可,養著賞玩只是興趣,若斗魚,則會增奢靡之氣,玩物之志,切切不可。」

    「王某還想著讓大人獻幾尾龍魚給皇上,如此一來,那就算了。」

    「噢,呵呵,皇上那邊,自然還是獻上幾尾的,堂堂龍魚,做臣子豈可專美。」

    「大人可有準備,紅龍還是青龍。」

    「紅龍喜氣,我看還是紅龍好些。」

    「皇上得了這魚一般如何餵養。」

    「內府有專司。」

    「喂死了怎麼辦?」

    「這個,這個,怕是也要掉腦袋的。」

    王動不語了,王景弘也知道了王動的意思,不過這種稀罕的東西,獻還是要獻的,只是以後要是養死了,王大人也是要記得站出來幫著說兩句話。

    王景弘不知道這已經著了王動的道了,王大人這船上也就三五條龍魚,王動船上還有幾百條呢,這種魚放玻璃缸裡看著很美,如今幾百條放在木製的水箱裡,根本無法完全欣賞到魚優美的體態。王動船上那幫人早就吃膩看膩了,只是當初也是花買來的,丟了太可惜了,加上王動也發了話了,這東西弄回明朝,值大價錢!王動話,大家還是相信的。

    相傳佛陀涅?後,有兩顆佛牙舍利留存世間,一顆傳入錫蘭山(斯里蘭卡),一顆傳入當時的烏萇國,後由烏萇國傳到于闐。五世紀中,南朝高僧「法獻」游于闐,把佛牙帶到南齊首都建康(南京)上定林寺佛牙閣裡。

    錫蘭山國王宮的邊上,有個建築名為佛牙精舍,佛陀的佛牙舍利便供奉在那裡。永樂三年的時候,朱棣已經被人去請過佛牙,但沒有結果。永樂五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也去那進了香,佛牙為眾寶所拱,暉光赫奕,預示佛脈在錫蘭山累世相承,當地百姓敬禮不衰,可惜的是,國王阿烈苦柰兒,崇祀外道,不敬佛法,對國王不事佛教,當地番民雖有怨言,但卻不敢直洩。國王的暴虐凶悖,在鄭和眼裡絕對是褻慢佛牙。第一次鄭和到錫蘭山的時候,只是進一步永樂帝的友好信息,永樂帝也是想鄭和這個能臣過去探探水,結果還是沒能回佛牙。這次去,永樂帝還是有這個不能擺在桌面上的目的,迎取佛牙。傳世佛牙只兩顆,前朝有德高僧已經迎回一顆了,如果永樂這一朝還能迎回另一顆,那可是德昭千秋的盛事。

    這些事是臨到錫蘭山國前一天,鄭和講給王動聽的。關於佛牙舍利子這些東西,王動向來不信,後世有過一個笑話,發生在王動新馬泰游的時候,當時的新加坡新建了一個佛牙寺,寺裡面供著一顆據說是佛祖的佛牙舍利,王動那次旅行團到新加坡的時候,正好佛牙陳列對外開放,而佛牙寺卻好又在新加坡的唐人街(牛車水)處,所以導遊特別安排大家去看,結果王動一看就嚇了一跳,那個佛牙舍利有近兩寸長,這怎麼可能是人的牙齒。果然當天新加坡當地的報紙就有關於這個佛牙舍利的文章,有人偷偷拍了相片給動物學家看,動物學家看了之後認為是某種體形較大的食草動物的牙齒,絕對不可能是人的牙齒,結果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爭鳴,最牛x的是寺廟裡的主持居然回應,佛牙是真是假自在信徒心中。要知道,為了建這個佛牙寺,這幫葫蘆僧讓所謂的信眾捐了上千萬新幣(新幣:人民幣=5:1)。經過這個事件,所謂舍利子之類的東西,在王動眼裡都是笑話,只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找個理由,達到某種目的罷了。

    鄭和此次除了帶有中國敕制的錫蘭山國王金印和詔書以外,還有大量的永樂帝御賜的經文和黃金,目的也就是一個,想辦法弄回佛牙。鄭和的任務,這會也就是王動的任務。王動也知道鄭和最終是把佛牙給帶回去了,而且還有一次在錫蘭山國用了兵,下西洋唯一一次用兵,那次充分體現了鄭和的軍事指揮能力,以弱勝強,最終把國王等一干人抓回了明朝。但現在看來,彷彿鄭和一點把握都沒有。

    上岸之前,鄭和做了詳細的安排工作,王景弘這位下西洋的二把手,被留在了船上以防萬一,由鄭和和另一位叫王貴通的太監兩人為正副使下船與國王會面。不過在王動眼裡,明朝船隊上真正的明星不是鄭和,而是一塊「行香碑」,此碑的正面上方有一對飛龍浮雕,碑的四周雕刻著精緻的花邊,中間刻有中文、錫蘭山文(泰米爾文)和波斯文三種文字。碑大約有5尺高,寬1尺,厚半尺。中文的碑文寫著「大明皇帝遣太監鄭和、王貴通……比者遣詔諭諸番,海道口開,深賴慈佑,人舟安利,來往無虞,永惟大德,禮用報施……」王動目前的古文水平大致也就描到這麼多字,一看就知,上面的碑文是昨天現刻上去的。

    船隊到錫蘭山國一個名為別羅裡港口,錫蘭山國也有大臣在此恭迎,不過一幫人上岸之後,沒往人多的集市去,而是徑直沿著海邊往一處石頭山而去,那石頭山看上去光禿禿的,什麼也沒有,也沒看到有歡迎的人群,也沒看到有什麼建築,奇了怪了?

    注紅薯又稱山芋,據考證是明萬曆年間華僑自菲律賓引進,但馬歡著書確有山芋一說,可能此山芋非紅薯,本人於此先行引進。

    注迎取佛牙是發生在鄭和第二次還是第三次下西洋尚有爭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