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六章 商業帝國 第八七節 格什姆島 文 / 清宵好夢

    租下這個格什姆島之後,王動這邊馬上開始著手準備在格什姆島開市,老朋友畢烏丁也是得了邀請,讓他也準備一批貨過來,貨源不足也不關係,拿點樣品來也可。

    誰都不知道格什姆島上這個大市會是什麼樣,消息已經放出去了。海上泊的來自東方的船帶來了大量的貨品,大家都看到了。過幾天,東方人會在格什姆島開個大市,到時會邀請在王城和阿巴斯的商家一起報名參加,這次這個大市由忽魯莫廝、龍城、蘇門達剌、中國、舊港和佐法爾國一起舉辦。不用多說,畢烏丁這一路迎送有了成果。

    格什姆島原先有兩個小碼頭,這兩個碼頭上泊的也都是些小漁船,島上有三個小村莊,滿打滿算也不到一百戶人家。這天來從阿巴斯過來了五條小船,除了幾個唐人以外,其他都是忽魯莫廝人,而且有幾位還是當地的官員和教會的長老。這些人一上岸便把村子裡的長老全都召集了起來,第一通知他們這島已經租給了東方人,以後會東方人會在這裡進行管理,別的照舊不會有什麼變化,有一事值得大家高興的是,東方人會在這島上修個大清真寺。

    布這個事就是在一個小小的清真寺裡面,三十四號人擠在一個大大空空的房間裡面,這個大房間開了不少窗,門也多,倒不熱,島上海風吹吹,挺涼快的。第一個消息讓坐在底下的人交頭接耳,臉上有焦慮的表情,第二個消息底下聲音更大,個個臉上有喜色。

    這會隨著當地人上岸的是馬歡、哈三、廖氏父子和巴裡亞汗。除廖氏父子外,另三人都是穆斯林。巴裡亞汗是畢烏丁地人,這三人與當地人交流沒有任何問題。他們馬上就公佈了一個大好消息,東方人會在島上開個集市,要搭檯子,準備淡水和食物,這些將出錢請當地人來弄。只要出力的,每人一天可得一百個底那兒,這個價錢真的讓底下中「嗡」的一下吵開了。這個價錢很高,高的連阿巴斯過來的官員都想把自己的僕人送過來,這算是唐人給當地人的禮物。

    本以為島上的居民會有什麼牴觸。阿巴斯那邊還帶了十多個士兵過來,沒想到,沒什麼波動,好像大家根本無所謂什麼東方人。

    第二天起。格什姆島上的五十多戶漁民都得了好處了,只要有船地全都被徵用,一船一船的從唐人的大船上往島上拉貨。島上一處林子邊,很多樹被砍了下來。準備搭檯子用。廖柱也開出了一個長長的單子,讓村民們去準備些食品。東方人地大船上也下來了一個營的士兵,在集市附近紮了營帳,通宵的篝火點了起來。

    第三天,畢烏丁從佐法爾發過來的船到了,整個大市地準備工作進入到了尾聲時,王動等人當晚也到島上來看了一下。

    隔天天剛亮,一艘艘的小漁船洗的乾乾淨淨,放上了圓凳。全都排了號,整隊整隊的從格什姆島往阿巴斯而去。

    格什姆島的碼頭搭了一個拱門,這個拱門就是兩棵椰子樹,齊著地面砍下來,植在了碼頭處,樹上葉子還隨風在飄。樹上枯黃的老椰子已經被摘了,這會掛著的都是青青的椰果。兩樹間掛了一個橫幅,橫幅上用三種文字(中文,阿拉伯語和拉丁文)寫著「歡迎各地朋友」。

    再往裡走,就看到了一道拱門,也都是椰子樹,不過被拉彎了下來,樹冠處交接在一起,一道接著一道。在這光禿禿的島上倒是弄出了一段林蔭路。走在這椰子道底下。海風習習,涼爽地很。涼風中。一串串的五顏六色的紙風車自那頭頂掛下,在風中飛轉。

    這條林蔭道地盡頭是一個特大地營帳。人還沒進到這營帳裡。就感覺到了撲面而來地涼意。冰。唐人在那營帳裡放了大量地冰。

    進到那四方地大營帳裡。三面是長桌。桌布用地是蘇門達剌布。腳底下是波斯地毯。桌上放地是飲料和食品。這些就算了。最讓人眼紅地是裝那些食品地瓷器和玻璃器皿。任何一個進來地客人都只盯著那些器皿。賣櫝還珠地事。這會百分之一百大多數人會幹。

    呵呵。這就造成了一個讓廖柱意外地場面。本以為他精心準備地食品會讓來地人大流口水。結果。來地人都聚在器皿區。那裡整疊壘地高高地青瓷碟。玻璃盤。排地整整齊齊地高腳杯。還有龍城出地可以照見人地餐刀和湯匙。

    營帳另一側椰林邊上。兩地排木棚。這些棚子都用大大地標牌三種文字寫上了名字。「瓷器」、「玻璃製品」「調味品」「面料」等等。

    圖勒姆是格什姆島上地位長老地兒子。現年三十五歲。有五個孩子。最大地已經十七歲了。如果讓廖管家來判斷。圖勒姆看上去像是五十歲地樣子。他是個漁民。全家就他一人打魚。卻要養活一家子人。這附近地漁民太多了。生活很辛苦。島上地事。他早早就聽父親講了。一百個底那兒讓他心頭一熱。這是他一個禮拜打漁收入地總和。聽到這個數字。他就一個想法。東方人真有錢。但對接下來東方人要管理這個島又有點擔心。不知會發生什麼事情。

    這幾天圖勒姆一家人幾乎都去幫忙了。他駕漁船。他三個兒子不是在幫著上下貨。就是在集市上幫著砍樹搭檯子。老婆和兩個女兒幫著剪紙風車。洗碗擦碟。這幾天。全家地話題都是唐人。

    「唐人的鋸很好用,眨下眼睛,椰子樹就倒了。」

    「唐人的紙真美,像山上的野花一樣。」

    「唐人的那個盆子真美,鎮上要一千個底那兒。」

    「那個不算,那個杯子才好看,從來沒見過呢。」

    「唐人的船才大呢。上面可有跑馬呢!」

    「哈桑,今天唐人讓你摘了多少個椰子?」圖勒姆問他二兒子。

    「兩個底那兒一個,他們給了我一堆錢。」哈桑不識數,要說唐人真地慷慨,這些椰子在島上是不值錢的,樹上多的是,

    「今天他們讓我開椰子,唐人有神奇的桶,從那桶裡倒出的椰子水,很冷。從來沒有喝過這麼冷的椰子噢!」他們樹子裡一幫小伙子都被喊去幫忙,開椰子然後把汁水全倒在了一個大桶裡,那桶是雙層的,夾層是冰。

    「巴拉欣他爹。唐人要是天天在這裡就好了。今天,唐人有箱貨掉到水裡,巴拉欣下水去撈,唐人給了他五十個底那兒。」圖勒姆的大兒子巴拉欣在碼頭著幫著上下貨。今天得了這意外的收入,讓他的媽媽心裡非常高興。圖勒姆地老婆算過,唐人在這裡五天,他們一定人能賺上兩千底那兒,這些錢,可以添張新的漁網,可以給家裡人都做套新衣。

    一天的集市讓阿拉伯人開了眼界,三船的貨品直接交易完,還定下了大量地合約。其實船上還有很多貨,商隊並不想在此地一次賣完了,還要去好幾個地方呢。畢烏丁也是賺的嘴都合不攏了,他只是放了樣品過來了,也簽下了兩萬金幣的合約。

    忽魯莫廝過來的官員被這個大市給雷了一下,清醒之後就在想。要是收稅地話,今天的交易能收多少稅。轉念一想,唐人送了他最精美的餐具,那餐具瓷器玻璃杯刀叉都有,這可是值上萬底那兒的東西。稅務官收的稅錢要上交的,唐人送他的禮物可是放在他自己家裡的,而且這種大市在佐法爾國也以開,不一定要在這裡呀。一想到佐法爾,這個稅務官就想到了畢烏丁。這可是佐法爾最大的商人。聽說他就是過來拉東方人去佐法爾地。東方人若是去了佐法爾,他可就一點好處都沒有了。

    王動對這種交易會能達到的交易量一點都不吃驚。當初中國廣交會剛開的時候,一年兩次的廣交會能佔全國外貿易交易量的40%,多麼嚇人。所以當廖掌櫃嘴巴都合不攏的時候,王動並沒有在意,他被劉鷹手下一個營長地發現給吸引住了。

    司馬雙龍如果已經提了營長了,這會駐在島上的一營士兵就是他的手下,大市前慢慢有貨品送上了島,他們負責上島守衛。當晚紮下帳篷之後,便砍了些灌木過來點篝火。傍晚,幾個小番孩一直跟在他們邊上,這種場面他們見的多了,一般的他們會散些果脯肉乾給孩子們吃。等他們點篝火的時候,找不到什麼枯草枯枝做火引,點了老半天沒點起來。結果有個小番孩,拿了個樹枝過來,一點就著了。細細一看,那樹枝上醮了油,什麼油他們沒見過。於是便用點吃食哄那小孩子開口,語言不通,不過那個小番孩還是弄懂了他們的意思,於是就帶著他們到了山邊的一眼泉水邊。

    那泉水不起眼,泉邊上沒有植物,但只要走近了便能聞到刺鼻的怪味,小番孩拿來地樹枝就是醮了這泉水。這泉水顯然不能喝,但卻能燒。

    這種油燒了沒有煙,對於司馬雙龍這個斥候營長來說軍事價值很大。有時往往是因為看到了生火地煙,燒青木綠葉的煙,隱蔽地軍事行動被暴露了。有了這種油的話,那安全多了。

    開市的那天,在準備燒烤食品的時候,當地的番人也用這油來引火,司馬雙龍便把這事告訴了馬歡,讓馬歡去打聽一下,這油到底是怎麼回事。馬歡回來告訴他,這油當地叫石腦油,味道重,而且很容易熏壞了眼睛,不過燒起來很旺。那油有怪味,當地人只用來做火引,露天燒可以,自己開灶的話,還是不會就這個做燃料。

    當晚大市結束的時候,王動照例要接見一下擔當守衛任務的這些官兵,今天的這個官兵也露了臉,上午在大家都發完言,大市開始的時候,有一排士兵安排對空放槍,王動的意思是聽個響熱鬧一下,結果這個舉動把所有的番人都震住了。王動在接見官兵的時候,司馬雙龍壯著膽子提了個要求,能不能用裝鯨油的桶裝些石腦油回去。於是,這石腦油進入了王動的視野。

    這石腦油是什麼呢,顯然不是石油,但聞那味道,卻像是汽油柴油等的一種複雜的混合物。王動的物理知識裡沒有這種東西,天然的汽油柴油是不可能存在的。煤焦油也是干餾出來的,那這個是什麼。海灣這一帶多石油資源是不假,從這個油的可燃和氣味來說,一定是與石油有關。

    這個石腦油是什麼東西沒有關係,島上有這種油,無疑是一個重大發現,看來那八千件瓷器租這個島,王動賺大了。

    當晚王動讓士兵們留了下來,第二天船上派了些人手過來,和士兵一起把這個島仔細打探一下。結果,得到的消息讓人振奮,這種泉島上居然有十多處。有了這個東西,別的不說,從軍事角度上說,這種油的價值太大了,賺到了。另外,島上石鹽不用多說,早就知道了,還有褚土。最意外的是,這島上居然有溶洞。最大一個溶洞裡面藏個幾萬人都問題,搞笑的是,當地人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大溶洞。

    看來怎麼開發這個島,還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註:石腦油一詞源自波斯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