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回永樂時代

大道小說網 第七章 殖民帝國 第九節 錫蘭茶場 二 文 / 清宵好夢

.    城到錫蘭山時接受作訓時,就被告知,今後到異國他|9護好自己的僱主之外,另一個是要接受龍城駐外商會和外事兩大衙門的指示做事。他到了錫蘭山國時,這兩大衙門並沒有給他什麼任務,而是讓他好好的幫著江淼把茶場建起來。

    顧城很奇怪,建茶場跟他沒有任何關係,如果說要有,那就是把茶場納入據點之中,或是把據點建設與茶場結合起來。等那幾位戰友過來之後,個個也都是說,就是這麼幹,問有什麼經驗,經驗有,用好醫護兵和傳令兵。

    他手下的士兵看物資的看物資,護著人的護著人。茶場有點樣子的時候,他要的人也來了,一百人。這一百人不都是給他的,他看到了五人作訓時的最後一位也過來了。那位是個番人,不過漢語說的不錯,文化課比顧城還好。這位名叫巴郎的少尉是陪同一個商人過來的,這個商人也是種樹的,種的是橡膠樹。顧城來自暹羅,知道橡膠這種東西。這種樹割下來的膠水可以用在造船上面,真正大用的還是在龍城,用樹膠製成的車輪和鞋非常好用。

    巴郎這次只是陪著那商人過來錫蘭山實地考察,這商人一定是要過來投資,關鍵是到哪裡圈地。

    巴郎走後沒幾天,龍城駐在錫蘭山的武官,那位少校大人親自押著一批物資過來看望顧城,同時還來的還有新的任命狀。顧城從少尉升中尉了,手下的人有近八十人,這下他心裡有底了。整個天龍山區,凱迪據點的軍士可以打退周圍所有潛在的對手了。

    根據商會與江家和軍隊的協議,人頭費不用給,但在據點消耗的物資,希望江家能補貼一點。江開始心裡沒底,最後定了個數字軍士5人左右以下,每年二百兩銀子,100右五百兩銀子。江對這個沒什麼概念,可細一想,真要自己從湖廣帶護衛過來一人四兩銀子,怕是做不到,所以這錢還是值得的。雖說這些軍士不用江淼出錢,但人家這麼保護著自己,江淼哪裡過意的去,所以每月還是給顧城一點菜錢。

    等顧城的士兵武裝起來之後,江淼才發現,原先的五百兩銀子只夠塞牙縫的,龍城士兵的裝備都是他沒見過的,單單那佩刀就不止四兩銀子。江家人中也有身手好的,對付那些士兵,一對一士兵不是對手,真要是出事,行軍打仗可不是兩人對決。士兵哪裡要跟你動手了,一槍就能把你放倒了。龍城士兵的槍要比江淼見過的鳥銃強多了,在開茶園的時候,他見過,百多斤的野獵,一槍打在頭上那豬就不動了。

    羅摩喜一直弄不清楚錫蘭山前國王怎麼會被大明朝的軍隊以少擊多給打敗的,看到了顧城手上的軍人之後,他才弄清楚,自己的族兵跟大明朝的軍隊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有意思的是,那唐人手下的軍士平時不舞刀弄槍,也不練箭,只是跑步。想反的,顧城還請了羅摩喜村寨裡最好的刀手和箭手來教士兵身手。

    在錫蘭山國,地盤與族兵多少直接相關,今天大家都是族長在一起議事,改天可能你就要進貢財物牛羊過去,成為附庸的小部族。前三個引進唐人勢力的部族有兩個已經做大,雖然只半年時間,另一個在是做珠寶生意的,圈下地之後就開始挖山淘河,那個部族是有錢了,可與周邊部落的關係卻惡化了。

    羅摩喜很高興,唐人過來只是種茶,很簡單,現在雖然青山被的光禿禿的,但茶樹一長出來,又是綠的,凱迪山神會原諒他們的。

    唐人招來的士兵太多了,雖說這茶很精貴,這麼多士兵過來,羅摩喜心裡不安。好在這些軍士很好處,一點都不跋扈。只是守著花園的一畝三分地,如果能弄點軍械過來。

    而且羅摩喜也發現了。當問到這些事地時候。江淼這位年青地唐人大老爺推說讓他去找那個年青官校顧城。顧城就好打交道多了。因為顧城會說他們錫蘭山地話。

    開山開茶園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好在人手足夠地多。在大明朝。茶園要用種子先育苗。到了這裡。就不管了。每**多放了些種子。能發芽出苗後再來疏剪管理。從種子下地到出苗。要有一段時間。這時間。江家人有忙不完地事。除了把這茶園收拾地賞心悅目。另外就是積肥。燒草木是一個。山上砍下來地樹和草。都集中起來焚燒。燒出來地草木灰那可以用來積肥。挖坑埋草是一個。還有就是收集糞便。只到這時。江家人才發現。牛糞在錫蘭山國是好東西。這時他們才發現。為什麼錫蘭山這個國家到處都有種怪味。當然。這會他們已經適應了。那怪味就是牛屎味。他們真地是用牛屎調稀了地水來四處灑。而且還塗在身上。

    江家積地肥料也可以供給山民使用。這是羅摩喜從來沒想到過地東西。錫蘭山地山民們有個習慣。那就是燒芭。他們知道。燒完了田間地草和留在地裡地茬之後。來年地肥。收成更好。知道這個草木灰好用。但沒想過要這樣主動去積肥。

    而且江家人花樣不少。整天折騰著那幫山民在茶園裡。不是修渠就是除草。那田城、水溝被頗有積極性地山民整地三面光。一根草都看不見。四四方方像個砌出來地。讓人不解地是。江家人還在茶園栽花種果樹。江家人做慣了茶葉地生意。他們知道。對於很多不大懂茶地人來說。花茶地價錢能賣地更高。在大明朝。花制茶技術日益完善。且可用於制茶地花品種繁多。江家掌握地技術可選用地就有桂花、菋莉、玫瑰、薔薇、蘭蒽、桔花、子、木香、梅花九種之多。

    下西洋地生意一起。在大明朝國內。他們又開始使用香料來熏衣茶。當然這是江家絕密地工藝。

    江家在錫蘭山茶場地投入佔了外事生意地一半收成。這是江家家主給江地承諾。要人沒了就這麼多。要錢有。五年後。錫蘭山國要有十萬斤茶葉地規模。這是他們下給江淼地指標。開始江淼心裡沒底。可到了錫蘭山之後覺得問題不大。在得到羅摩喜地大力支持之後。十萬斤看來要求低了。

    茶園一直在整飭,江家來的人則由顧城的手下護著,開始在

    區到處走動。看看這裡有什麼花草樹適合茶園栽種\是看能不能找到原生的茶樹之類的東西。在大明朝,江家人就在雲貴一帶去找過野生的茶樹,每回只要有新的發現,都會給生意上帶來極大的推動。現在各大茶區玩的都是炒制的工藝,新品種茶的開發已經越來越難。若是能發現新的野生茶樹,那可就發大了。

    江家的茶葉生意能做到番國去,與王動有莫大的關係,這也是江家為什麼要到國外建基地的重要原因。中國的茶葉發展到明朝,這會大量在喝的是綠茶。綠茶不適合長時間的存放,這給出口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王動到這個世上之後,馬上就提出紅茶一說,綠茶是沒經過存放發^道個大概,這個說給陳澤聽,陳澤知道的就比他多多了,再傳到江家,那就不同了。

    現在我們來看看中國的茶葉分類和發展。

    最早中國人喝的是什麼茶?大多人以為是從直接嚼茶樹的嫩葉開始的。然後才開始是有煮茶,這個煮茶不是煮水泡茶,而是直接把茶葉放水裡煮。再後來就不一樣了,有的在茶葉煮時放點別的料進去,於是就有了「涼拌茶」,還有了茗粥,不懂這種茗粥裡有沒有放米。

    唐宋時種茶喝茶,從秦漢時的四川,發展到了全中國,那會茶葉都是以茶餅茶團的形式出現,也是煮著喝。散葉喝的也有,但並不是主流。大致那會制茶葉是這樣玩,採回後,先浸泡水中,挑選勻整芽葉進行蒸青,蒸後冷水清洗,然後小搾去水,大搾去茶汁,去汁後置瓦盆內兌水研細,再入龍鳳(龍團鳳餅)模壓餅、烘乾。

    到了大明朝,洪武皇帝老朱連喝茶也要管。91年他下詔,廢龍團興散茶,這下子,使得蒸青散茶大為盛行。這也就是後世,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茶葉。不過還有點不同,那會的茶葉是蒸出來的,不是炒出來的。蒸與炒的差別就在於,茶的原香味的保留程度不同,炒青技術用乾熱法保留了茶葉優良香氣。

    江家的茶葉生意做的好有多個原因,其中之一便是他們在茶葉炒制方面的技術有獨道之處。高溫殺青、揉捻、復炒、烘焙至干的技術,別家還在嘗試,他們已經有了自家整套的工藝在裡面。這一點使得他們每年各季節茶葉可摘的時候,他們敢大量的吃進茶葉,因為他們家的炒制工藝,保證了茶的品質,也保證了銷路。根本不怕壓貨,真的壓貨,他們也有辦法解決。這個辦法就是王動跟陳澤提到的,發酵問題。

    發酵問題決定了茶葉的口味和儲存時間。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從確保茶葉香氣和滋味的角度入手,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去引起茶葉氣味和口味的變化。慢慢大家發現,不同的工藝炒製出來的茶,在色香味形方面都有不同,因此茶葉有了新的分類,這種分類可以簡單的以顏色來分,綠茶、白茶、黃茶。

    綠茶不用多說,最為常見,也是最各類最多一種。而白茶就不同了,古代的白茶是指白葉茶樹採摘而成的茶,到了大明朝,白茶有了新的意思,指的是不炒不揉的白茶,所謂的白是指茶表面密佈白色的茸毫,銀白色澤的絨毛,也就是後世的「銀針」。黃茶通常都是在綠茶炒制時工藝不當火候不好而出的次品,如炒青殺青溫度低,蒸青殺青時間長,或殺青後未及時攤涼及時揉捻,或揉捻後未及時烘乾炒干,堆積過久,使葉子變黃,產生黃葉黃湯,類似後來出現的黃茶。

    江家人的本事在哪,人家能敢收各種各樣的茶葉回來,他們敢在很多地方開炒制茶葉的作坊,就是發現一個特殊的秘密,那就是黃茶雖然是炒制壞了的綠茶,但卻比綠茶耐久。王動說的那個話,點到了關鍵上面。陳澤沒聽出什麼道道,江家人一聽,馬上就知道,茶葉生意又有新的變革了。

    事實上,後世,在王動所處的世界,茶葉分類有六種:綠茶、黃茶、白茶、紅茶、青茶、黑茶。其中紅茶和黑茶都是明後期才有的,主要也就是出口用多,都是重度發酵而制,青茶間於紅茶與綠茶之間,有傳北宋便有,但大多數人認為是出現在紅茶之後。

    得了王動的提示,已經有了黃茶的江家還在摸索這個紅茶的時候,江家決定大力發展外貿的生意,在紅茶沒有很好的被開發出來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生產基地移到國外。這樣,茶葉能在番國種,又能在番國賣,那不是更容易賺錢。既然錫蘭山適合種茶,那就去試試,既然陳澤開口想邀,既然商會這麼支持,那就投錢投人。

    江家在茶園上忙的時候,顧城的手下也沒停下來,這天龍山區是被他們摸清了,哪裡野豬多,哪裡山雞多,哪有能採到最好的蘑菇都列在了月報裡,源源不斷的送到了龍城外使館。由於每十天顧城的傳命兵就要出山去,開始只是慣例通訊。後來幫著山民們帶山貨和買些日用品,最後這成了據點的慣例。每回都有山民過來要求幫忙,這反成了據點的一項收入。

    在龍城衙門,商會和外事兩大機構都有一幅錫蘭山的地圖,細細一看,這個地圖要比江淼見過的還要詳盡,商會的地圖上標注了很多。比如,在天龍山,「茶」標在了山腰,「稻」標在了山腳,另一幅地圖上,凱迪山寨所在山上已經標上了「茶」。外事的那個地圖就不一樣了,凱迪山寨上標有羅摩喜,一千三百戶,族兵三百,凱迪兵站,顧城,士兵八十六。

    龍城可不是到簡單到錫蘭山國來發展經濟的,這裡的錢,龍城要賺,這裡的資源龍城也要利用好。但這種利用不是簡單的把那裡的寶石挖出來,運走,而是要帶著錫蘭山國的貧苦百姓一起玩。事實上,真正得到好處的是那些貴族和酋長。在東南亞一帶,龍城或者說王動的殖民戰略就是這樣的。勞動力、資源和市場我都要,但會拿出一些與你們當地部分人分享。(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