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振大唐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九十四章 除倭首步 文 / 為的是

    我歎了口氣說道:「和尚只知弘揚頒戒,卻怎知其中的原委,望著不明所以的澄如和尚,我細細地解說道:「倭奴雖則坐井觀天野心勃勃,但卻實是未曾完全開化,只知崇尚武力,一力主張向外擴張,由此,倭奴國中的人們生活困苦苦不堪言。不過,這倭奴國倒是尊崇佛法,寺院享有免賦免役的特權!這樣一來,不堪倭奴天皇橫徵暴斂的人們紛紛逃進寺院,或自戒為僧,或連人帶產投靠寺院當僧祗戶。

    如此,寺院的勢力不斷擴展,倭奴天皇的利益則受到損害。倭奴國的朝廷急欲整頓教團,肅清僧尼偽濫的狀況,但政令屢頒,收效卻很小。因此,有人提議要向中國學習,嚴格受戒的條件和程序,進而使僧尼偽濫的情況杜根絕源。這個提議立刻得到朝廷的批准,這才派人赴我大唐招聘高僧前往傳戒!「

    對澄如和尚,我當然不能說明白,倭奴國之所以尊崇佛法,就是為了愚化萬民,使其成為自己治國理政的工具,以緩和國內矛盾。現在倭奴國的「弓矢之習」(後世名傳天下的武士道的最初基本雛形),就是融和了儒學、佛教禪宗和神道教的片面思想而形成的!

    澄如和尚聽得我言不由輕輕搖頭,臉色沉重起來。我眼見火候已成,索性進一步說道:「此去倭奴國路途漫漫,風險重重,鑒真大師秉著弘法聖念而往,但彼國天皇及整個朝廷尊崇鑒真大師的目的,卻是希望通過他把僧尼直接地控制起來。二者理念完全不同,久後必有矛盾,只不知結果如何!」這並不是我危言聳聽,我所知道的史書上記載著:

    鑒真甫至東瀛,即被天皇封辦傳燈**師」之位。宣佈「自今已後,授戒傳律,一任和尚。」隨後,又授予鑒真「大僧都」,規定東瀛僧徒非經其授戒不予承認!但不足半年,就因為我所說的這個矛盾,鑒真被天皇托詞免去了大僧都之任,尊之為大和尚。從此,鑒真擺脫了綱統眾僧、專事教化僧尼的行政之職。

    澄如和尚至此長吐了口氣,心裡再無疑惑。他當即說道:「既是如此。罪僧立時拜見師父他老人家,勸阻東行之事!」我聞言心中一跳,真是矯枉過正啊,我費了這麼多的唇舌,可不能枉動機心!

    我連忙說道:「鑒真大師發願東渡弘法。已是六載,即便身老眼恙,也矢志不移。如此仁心慈念,如何會為和尚的言詞所打動?如果和尚此時進言阻行,只怕不但於事無補,和尚也會因此不得隨行,甚至會被仗責還俗!雖然這麼一來,和尚得伴妻子,鑒真大師身邊卻少了個得力地人!」

    「陛下請勿如此再言。罪僧知錯了!但罪僧該怎麼做哪?難道要再仿五師兄的作為?」澄如和尚為難地說道。眼見我一付惑然的樣子,澄如和尚連忙解釋。原來,六年前。東南沿海海盜已然橫行。毫不遜於現在。台州、溫州、明州等海邊都遭受其害,由此海路理塞。公私幾乎斷行。在此形勢下,鑒真一行的動向格外引人注目。為了減少阻力,避免誤會為此,位在八弟子之四的道航提議:「今向他國,為傳戒法,人皆高德。如海等人學道未久,是否可以暫留國內,不預此行?」

    如海聽了道航的話,憤怒異常,當即裹頭入州,上採訪使街門誣告道:「有僧道航造舟入海,與海盜勾結。總共若干人,已備好乾糧,分佈在既濟、開方、大明寺,又有百名海盜已經入城。」採訪使得報,即發兵搜捕鑒真一行。經過推問,證明鑒真等清白無辜,但所造舟船被沒收入官,東瀛僧人被囚禁了四個月,奉旨送還本國。如海因誣告之罪,被斷還俗,決杖六十,送還新羅。但第一次東渡的計劃,終究是被他破壞了。

    澄如和尚作這般言語,自是無法可想的原故。我聽罷他的解說笑了笑道:「朕已有成竹在胸了!既可圓了鑒真大師的宏願,又可遏止住這卑劣倭奴地擴張妄想,使我大唐子民少受些刀兵之苦!」澄如和尚聞聽我的言語,雙眼一亮,再次拜倒道:「罪僧願隨時領遵陛下訓導,雖萬死不敢辭!」

    我連忙把他扶起來,心念一轉間,我說道:「嗯,從大局出發,為了全天下百姓的福祉,朕已特欽點吏部郎中令狐潮全權主理此事,並准許他可通權達變,不必理會一切凡俗章程,以便宜而行事。日後,只望和尚依照令狐郎中的指示而行!這枚斷玉可為信物,能嵌合為一者,即是朕的親信!」我想,以品性而論,在我地文臣軍將中,惟有令狐潮最是不拘泥成法,而經過我這段時間的接觸和觀察,令狐潮已經完全地效忠於我,所以他是處理東瀛事務最合適的人選。而我之所以把一枚上好地玉珮一折兩斷作為信物,也是謹慎的萬全之計。

    待澄如和尚恭敬地接過斷玉,我溫言叮囑道:「此事應當慎密,還望和尚心知肚明即可,便是鑒真大師當面詢問,也請和尚不要漏一絲口風!至於和尚的妻兒,朕自會好好令人照看!」澄如和尚點了點頭,恭然一禮,而後遵諭而去。這不能怪我陰恨毒辣,蓋因我所圖的是後世萬代子孫的禍福,為了這一目標的實現,我手段再是陰險,即便是背上一些罵名又何足道哉?!

    大丈夫處在世上,既要明辨是非,知當為與不當為,又要會通權達變,萬不可為了一時的虛名,給自己地後世子孫留下隱患!所謂「天予不取,反得其咎!」如今我機緣巧合,來到這大唐盛世之末,就應該趁著鼎盛還未沒落的國勢,輕悄悄地斬除倭寇之患!難道為了自己的一點虛名,放任狼心狗肺地倭奴肆虐自己地同胞子孫麼?!

    手機問:httpp電腦訪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