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地衛反擊 第四百一十一章 萬靈初仙 文 / 小小英雄
第四百一十一章萬靈初仙
甘京。
相對於戍邊三關的浴血戰鬥,每年金秋例行的戰事並沒有太大影響後宋寧王都的這個都城,一切照舊,天霸王赴邊之後,朝堂上下更醉生夢死了,兩黨的爭鬥攻訌上升到見血程度,每天都有大臣或被彈劾或被罷黜或被殺頭。
直到年關切近,邊關戰報到,兩黨之間的爭鬥才息了。
「報!」八千里飛騎,直入京城。
帝殿上,宋寧景帝端坐,小黃門很快將天心派出的邊關使者領到大殿。天霸王的人便是囂張的黃門太監,也不敢怠慢。
「啟奏聖上,萬千之喜。都殿帥率軍奮戰,與比羝人周旋山地叢林兩月,擊潰比羝人二百萬大軍,並斬了比羝人南下主帥罕術,邊關無羔,金秋大捷,我皇洪福。」
「真的?」大殿兩堂外加一個殿上皇帝齊聲驚叫。良久,宋寧景帝歎道,「都殿帥真乃我王朝棟樑矣……」
「既然天霸王大人已經得勝,為何不班師回朝,」未待宋寧景帝說完,國師倏然插嘴問道。鑒於上次宋寧景帝金口亂開,這次,國師無論如何不讓皇帝有機會說下去了。
「稟國師大人,都殿帥有話,他說見關寧平原一片蒼涼,其心淒楚不忍,乃決定為聖上治理關寧地區一十二年,現在估計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諾,這是上奏的表章,都殿帥一併著小人帶來了。」邊關使者邊說邊摸向懷裡。
「什麼?」大殿上百官一震。關寧大平原耶,那裡可是比建州富庶百倍的地方,國庫看著它,多少官員看著它……兩個派系的小金庫也看著它。
「都殿帥大人說了,請聖上和堂上官們務必支持他出任關寧平原四百六十八城的軍政總官,期以十年,他會還聖上和朝廷一個蒼生富足的關寧大平原,而且都殿帥大人還說,誰要是阻止他的這個為國為民大業,他會……」
「他想幹什麼?」國師和忠王一系領袖兵部尚書陳奕喝道。
「三進三出。」
「他還真是飛上天去了。」兩系領袖怒笑。百官中,諫議大夫閃出,向殿上神色陰晴不定的宋寧景帝道,「聖上,天霸王膽大妄為,不得聖上詔令,便擅自接掌關寧軍政,此舉如同謀逆。聖上,此例不能開,開了,以後何人再遵皇令。」
「聖上,吾等彈劾天霸王大罪十宗:不遵禮法……」百官出列下跪。
「卿等平身。」宋寧景帝止住了百官的跪奏,側目國師和兵部,淡淡道,「你們都是朕的股肱,天霸王的事情就交給你們吧。你們的意思即是朕的意思,朕會在你們擬出的詔書上蓋上皇家玉璽大印。」
「這……謝聖上!」
「散朝!」
宋寧景帝退入後殿,大殿上兩系首領國師和兵部尚書陳面面相覷,皇上破天荒地將處治都殿帥天霸王的權利下放給他們,兩人平時都狠極毒極,但這時卻有無從下手之感。這裡面有很多講究的,天霸王剛打了一個大勝仗,哪來的罪。「還是先將他召回吧!」兩人相顧瞬間拿定了主意。
山遙遙,水迢迢。山遙謠,山賊逍遙;水迢迢,水盜逍遙。
此後一十二年,任國師一系和忠王一系想盡了辦法,都沒能將召回天心的詔書送到關寧。而一十二年來,派出的無數皇使骨肉化泥;暗藏皇詔欲潛往關寧平原的兩系高手更慘,不出甘京百里,便給打得魂飛魄散;便是軍隊護送皇詔使者,也從未成功過,軍隊沒事,但凡與詔書有關的傢伙,都給刺殺。
皇令送不到關寧大平原,天心泰若自然地監管關寧軍政。
兩系領袖國師和兵部陳氣得半死,也心驚若死。天霸王雖然沒有三進三出,但下手之狠與三進三出又有何區別。兩系勢力對上關寧以來,人手損失那個慘重,先是關寧平原幾百城的兩系人馬被清洗一空,而後是兩系這些年來投入的高級人手。鬧騰十二年,不僅沒損天霸王一根汗毛,反而人財盡失,反而關寧大平原成了後宋寧王朝、乃至神洲的全明星地區,以至隨著時間往後,關寧送往甘京的財富翻了幾十倍,朝廷上下都漸漸沒了對付天霸王的心思。
一十二年,政通人和,便足以打造一個盛世強國。何況這片地區是在天心的主導之下,發展自不待說。
首先是路,要想富先修路。與天心對上的比羝人很倒霉,二百萬南下的傢伙被俘虜了一百二十萬,這一百二十萬成了免費的鋪路大軍。換天心的話說,薪水早付他們了,那些他們曾經搶去的財富就是他們已經預支的薪水。現在管個大半飽的飯就行。以後,比羝人再打來,以同樣的方式優待。
其次是整頓百業,提倡百業平等,儒家不復獨大,千教爭鳴。這一項比較複雜,幹什麼都得填飽了肚子不是,天心為此跑了一趟旭日梁山和西大陸,當了一回高產糧種採購販賣商,並成立了農技部。之後理順稅種,整頓稅收,該留的留,該廢的廢。這一項是要殺人的,從梁山帶來的內能已經修煉到六階的一千天軍整整殺了一年,殺得奸商、大官僚、大地主、大士族服服帖帖。其間,以繳獲的不義之財在各城各鎮設基礎教育百科免費學堂和更高一級科學院、文學院,人文並舉,文武並重。
最後則是系統建設。
一十二年,關於關寧大平原幾百城的傳說太多太多。一十二年,關寧富甲天下,商人們生意做到了整個神洲各個國落,亦引來了神洲各個國落的商人;一十二年,關寧秣兵礪馬,在第八個年頭上出征,一路勢如破竹,歷時四年,收復了宋寧北方,並打到比羝國內,下三百城,比羝國乃滅,數國來朝;一十二年,關寧出現現代化跡象,首批八十萬台輔腦投入到關鍵部門使用,當然這些關鍵部門的人員都是初長成的習練了內能或者其他法訣、體內已流轉真元的年青人,服務對象是已建成或在建的水電站和電能塊生產應用基地。一十二年,關寧的各項成就輻散、影響了整個神洲。一十二年,天心亦即天霸王回京述職。
帝殿上,老了一茬的宋寧景帝和百官面對天心,都不知道該說什麼……這個人如今聲名之大,無可想像,簡直就跟天帝一般。功高震主用在他身上已經不合適了,什麼罪名的更是可笑,百官乃至皇帝的感覺都是,後宋寧這屆太小了。
「天卿辛苦了!」
「臣謝聖上這多年來包容,致臣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細細說來,聖上能用臣,才是神洲真正的英主。」
「呵呵,」宋寧景帝被一記馬屁拍到了心窩子裡,臉上出現笑容。「卿真乃我後宋寧福氣……」
「聖上謬讚,說到國家福氣,臣還有更大計劃!」
「計劃?」宋寧景帝不笑了,兩系官員更是驚駭莫名,「什麼計劃,卿且說來聽聽。」
「聖上,其實也就是將關寧模式推向全國。」
「卿說得明白,那朕已向卿交個底。關寧面貌,朕雖然沒有親睹,但這些年來,朕的情報從來沒有斷過。確實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變化,那裡的後宋寧子民的生活豐富得讓朕都嫉妒了,那裡的財富更讓神洲瘋狂,那裡的軍隊統一神州早就勝任。但是,朕想問卿,如此鬧騰下去,我儒門地位何在,我後宋寧宗室何在?」
「聖上,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儒門開始時,也並非神洲正統。如果儒門繼續奮發圖強,海納百川,取長補短,順時順勢修改宗義,何愁不能維繼正統地位。皇室亦是一樣,如能自強不息,為民福祇天下人又如何會棄皇室。」
「這……」宋寧景帝無言。
「放肆,祖宗法制豈能輕改,天霸王大人,儒門宗義,你懂多少?」新任禮部尚書孔宣閃出。
「某不用懂,某甚至無視任何宗義。太平時,某只有一個理念,為官者當保平民百姓有一個可以謀小康的環境;亂世時,為官者當保家國安寧,驅逐外敵,還我國恨。至於什麼宗義,它順民,某用之;它不順民,某棄之。」
「你……」
「孔大人想畢儒門高才。那某問孔大人,儒門宗義出現於何時?」
「這還用說,吾祖孔周億年前十國時代時所創,千年後,大秦武帝奉為治國教義,一直到今……」
「那大人可知,那時神洲或者說我宋寧境內有多少人?」
「這個……」
「某來告訴你吧。」天心輕蔑地道,「那時神洲人口不足一億,宋寧境內人口更是由於十國亂世不足千萬,這就是儒門宗術產生的背景。其後千年,雖休養生息,至秦武帝時,人口亦不過八千萬。治國如困海,治國之術就是那海堤。孔大人,儒術萬世不變,豈非以困八千萬人的海堤來困今之後宋寧王朝二十二億民眾。孔大人,困得住嗎?關寧在吾手裡,歷十年,成就超出神洲總和。某貌似記得關寧在爾等手裡,已歷萬年,可是某接手之時,關寧破敗,民不聊生,這就是你說的祖宗之法不可變嗎?那孔大人為什麼削了自己的足去繼續穿那不足十碼的嬰兒鞋,卻要穿現在的四十二碼鞋呢?」
「荒唐……」
「某看你才是荒唐。這世界,每多一個人,對國家來說,就多了一個人吃飯,穿衣,還有各種用度,國家就應該根據這個變化重新計量民生國策。孔大人如今之家族少說也有千人,用度少說也是當初第一代祖宗時的萬倍,孔大人如果堅持認為祖宗之制不可變,那就請用第一代祖宗的財政預算養現在的家吧。嘿嘿,某恐你子孫也會和黎民一樣,孫不聊生造你這個家長的反。」天心說到這裡,聲音轉厲。「什麼狗屁禮法,老子就不相信,你會為了維持祖制,宰了家裡因飢餓而做出各種不合法度的兒孫。相反,當國家的奉祿養不活你一家子時,你倒會因此首先背了那了儒門教義,幹出不名之事來。」
「你……血口噴人……」
「血口噴人,噴你嗎?也許。孔大人,要不要看我帶來的關寧卷宗和以前的卷宗,」天心邪笑道,「其中出現的相當一部分貪官,就是為了養活一家子人和維持為官的體面。這部分人嘛,本官沒有為難他們,只是收了他的官爵,遣散其子孫,有手有腳,有其關在家裡,不如出去謀生。第二部分貪官,相當聰明,他們將子孫放到各種巧立的官位上吃皇糧,一代復一代,這類貪官,老子要了他的命,驅逐了他的子孫。所以宰他,是他居然為了自己的家族,亂置崗位,亂插人員,擾亂國家官員選拔程序,說大一點無視國家的安危。第三類貪官,根本就是禽獸,**無度,將手伸到每一個他認為可以撈到好處的地方,不僅如此,他還讓他的家族專門從事這一行當。孔大人,你說這樣的官員落到某手裡,他會有一個什麼結局?孔大人,你說了,儒術萬代,法禮天下,但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
「這……」
「還有,儒術既一統,共尊皇命,為何歷朝歷代,朝堂之上總有無數派系,攻訌內訐,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到傷國家元氣、無視國家安危的地步!」
「你……」孔宣一時面如土色。
「說不出話來了,是不是?當年南嶺義軍揮師勤王,抗擊異族,是誰在後使了絆子,難道這亦合儒門忠義法度嗎?符合嗎?」天心一句緊似一句。「萬世不變,儒門置於朝堂之上,萬世不變,結果是天下平民血汗,養出一個不知廉恥、天理難容的朝綱。」
「你……」孔宣手指天心,轟然坐倒。
「聖上,國有國法,行有行觀。儒門千術並不適合立於廟堂之上,皇室要保萬世帝位,方法多著,根本不需要這儒術垃圾,沒得遺禍子孫。」天心沒理會面色青綠的禮部尚書,而是轉向宋寧景帝,清清淡淡地道。「即便要繼續用,也該引進千教思想改良它。」
天雷霹靂,嘩天而下。
天心說完轉身離開了帝殿,皇帝和百官需要時間消化他的這一通言語。
天心離開,宋寧景帝及兩黨百官青綠的臉色才慢慢好轉。百官「轟」的一聲全數跪倒,「聖上,萬萬不可拋棄治國教義,萬萬不可拋棄治國儒義呀!」
「唉……平身吧,眾卿,」宋寧景帝歎道,「吾儒門修身觀念雖正,但坐井觀天,夜郎自大,才有今日之辱。」
「聖上,待吾起兵捉拿這逆賊。」一名武官叩道。
「捉他,朕看你是透逗了。」宋寧景帝蒼白的臉上現出一絲曬笑,「天霸王做事,向來鬼神莫測。如今又有一個經營了十二年的關寧平原大本營。動手,說不得他正盼著呢。卿等,以後不想死,就少說這些無營養的話。」說到這裡,宋寧景帝轉向最前面的殿臣,「國師,你說是不是?」
「確乎如此,天霸王此人只宜智取,不宜力鬥。」國師撫鬚道,「他心中不存絲毫仁義,只有規則,他的規則。所以當年的禮部尚書才會因一語被他殺於殿上。」
「國師,什麼是他的規則?」一臣問道。
「笨蛋,從梁山到建州,從京師到關寧大平原,他的所作所為就是他的規則。」國師哼道。「你們都不研究都殿帥的嗎?哼……若非當年本國師見勢不對,將他招安,你們以為今日還有朝廷,還有這大殿供你們站立嗎?」
「呃……」百官暈。
「國師可知天霸王底細,」忠王一系領袖兵部陳問道。「這人明明有反意,但卻找不出絲毫跡象!」
「陳尚書怎地失了眼力,今日他已經攤牌。簡單說吧,如果朝廷不用他為權相,整頓朝綱,那接下來,他必截斷關寧財源,讓甘京自生自滅。唉,當年你我保他馳援邊關,大大失策了。如今,他坐擁關寧這個雄厚資本,氣粗著。」
「那國師大人,我們應該怎麼辦?」
「怎麼辦,涼辦!」國師瞪眼道,「面對一個刀槍不入的政敵,你說能怎麼辦。十二年前,老夫可以用都殿帥一職束縛他,讓他無所作為,是因為那個時候,整個神洲都姓儒。但十二年後,關寧已成氣候,聲名響譽整個神洲,人皆倣傚關寧模式以圖富強。關寧富足,萬國來朝的景象早就花了聖上的心,你這兵部陳還在問本國師怎麼辦?難怪我等不敵天霸王……」
「這麼說,聖上已經倒向了天霸王?」兵部陳沒理會國師的暗諷,咬牙道。
「嘿嘿,只要不壞了他皇室的統治帝位,聖上才什麼都不管呢。所謂帝殿百官,朝堂臣子,走馬觀花地換又如何!老陳,你我同殿為官,又鬥了一輩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嘿嘿,這儒門之外衣還真是很討厭,束縛了我們多年,脫掉又何妨。」
「我沒問題,有問題的只是禮部孔老頭,聖上要是任天霸王為相,只怕這老頭會氣死過去。」
「死就死吧!有此東西,當捨則捨,不懂這個道理,會失去更多。」
「國師說的是。不過,可能你我從此就要蟄伏了。」
梁山歷十八年,天心調任後宋寧王朝權相,統掌六部,儒門遂沒落,千教復甦,世間禮法重塑。而由於後宋寧王朝在儒門之後並沒有確立哪一種教義為治國教義,所以千教包括沒落的儒教都在力圖成為正統。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正統後遣症了,沒有人能看清天心的真正意圖,都爭這眼前的東西,連那遠離塵囂的道門也紛紛入世湊熱鬧。而佛門,自從所有承接香火的寺廟被責令納稅後,也開始了改頭換面。儒教崩落,舊禮法不再,民眾漸富,心思日廣,各種娛樂漸現,禮佛者除老一輩還虔誠外,少一代已經不再寄望這個安慰了,認為一切都在自己的雙手之上。
其實真正令道門和佛門積極入世的還是神洲大地如今遍地修建的基礎學堂和高級學堂。佛、道二家珍若寶貝的秘學並不比學堂裡的諸種基礎法訣和高級法訣妙到哪裡去。道家引以為豪的金丹訣甚至沒有學堂裡的千衍丹訣穩定,佛門的伏魔手段亦因為妖怪被納入法制律條而失去了用武之地。
諸種因素之下,令佛、道二家不得不重新定位自己。對抗,顯然無效。這些年來,沒少門派舉著斬妖伏魔的口號攻擊旭日梁山,結果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或者是風瀟瀟兮易水寒,道士和尚一去兮不復返。
總之,悲壯。但當道門在民間收不到弟子,佛門也度不到弟子的時候,就更悲壯了。
這世界,不是我不懂,而是變化太快。豈止道門佛門吃癟,就是神洲國度,特別是秦唐國落有三個國家,不棄儒制,少一代民眾大量流失,最後乾脆遷了全家移居後宋寧王朝。三代過後,這三個國家沒了。「不血滅國,自古罕之。」由是神洲國度皆大恐,遂改制以抗。
倏忽,一甲子六十載過去。
梁山歷七十八年,天心見後宋寧王朝實行三制的基礎已基本具備,遂更朝廷為公共事務部,更國號為華眾,是時宋寧景帝年一百一,老傢伙的觀念早變了,笑呵呵擔任了五年一任的第一任華眾王朝最高長官。他這一輩子相對於以前的皇帝,看到了太多的東西,甚至乘坐天心的青龍星艦游了太空一趟,用他的話說,值了。而且,貌似現在這最高長官比皇位更有趣,以後他要是來興致了,通過競爭,也可以坐回來的。
而完成了這些的天心麻煩也來了。以前萬靈天沒人理會,是因為萬靈天沒有資格,現在,萬靈前後百年下來,四塊大陸已經連通,人口翻了幾番,達到了空前的一千三百億。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一千三百億,竟有一成的修為達到初仙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