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誌之輔佐劉備

第三卷 荊襄霸業 第二章 荊山書院 文 / 葉戀

    第二章荊山書院

    在荊州軍的大力宣傳下,大多數的難民都同意了遷往南方的方案.雖然路途遙遠,雖然背井離鄉,但在這烽火連天的亂世中,沒有什麼比生命得到保障,獲得屬於自己得以塊土地更重要的了.

    於是在荊州政府的良好組織下,從汝南到江夏,江陵的官道上出現了這樣的奇景,不斷有成群結隊,衣衫襤褸的百姓在官兵親切照顧下趕往江南,雖然每一個人都是風塵僕僕,但在他們的眼中可以看到一種東西在流動,那就是希望.

    由於荊州密探的煽動,加上徐州百姓一直懷念這劉備統治的時期,後來這樣的南遷熱潮更是導致了徐州和淮南兩地富戶的集體外逃,等在前線忙的焦頭爛額的曹操收到消息封鎖邊境,已經是為時晚矣.

    從建安四年七月到建安五年一月的六個月中,先後幾百萬人用各種方法逃到了荊州南部,他們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且由於他們飽受戰亂之苦,所以特別渴望能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園.正是由於他們的這種精神,蜀國只靠著這一代人就得到了四個絕不輸於中原的繁華州郡.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由於大量人口遷移,這個荊州政府的行政能力經受了一次嚴峻的考驗,幾乎所有人都忙的手忙腳亂,然而陸羽卻驚奇的發現在這種時候他竟然什麼事情都不需要作,在荊州政府那環環相扣,高速運轉的結構中,陸羽發現自己竟成了一個閒人.其實在陸羽改造的行政體系中,陸羽起到的只是幫助劉備決策的作用,其他的具體工作都被無限度下放了,可以說在大方向定下後陸羽在其中的精神作用遠大於他的實際作用.

    樂得清閒的陸羽帶著一批泥瓦匠跑道了城外的荊山上,開始了他對後世影響最深的一個計劃.

    不到一個月,荊山的從林掩映中出現了一所紅磚綠瓦的書院,一旁是傲然聳立的巍峨荊山,另一旁是清澈見底的白水潭.

    這是陸羽對這個時代文化結構改造的第一次嘗試,由於牽涉太大,陸羽對文化領域的改革一直抱著謹慎的態度,只看他之前的幾次改革都沒有觸及教育文化就可想而知.

    陸羽知道在這個時代,儒家思想文化具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幾乎所有的人才都深受他的熏陶,要想改變這種單一的取材模式,只能一步一步的來.

    而陸羽邁出的第一部,就是希望自上而下形成一種學習雜學的風氣,他將不久前根據自己瞭解的現代知識和遁甲天書寫成的幾本書拿出來,傳授給書院招收的學生,隨著一批一批的學生畢業,這種風氣就會流傳開來.

    一旦達到一定程度,他就會提出用考試這些知識來選拔官員.像如果要考工部的官員,就要考物理,化學,生物等幾門.

    其實古來為什麼如此多人苦讀那些聖人之言,為一字而窮經白首,下筆萬言,大部分的原因在於這些可以當上官.

    陸羽相信權利的誘惑一定會改變幾百年來已經漸漸有些僵硬的文化制度.

    由於陸羽把黃虛彥,司馬徽等荊襄名士都搬到了書院,所以書院招生的事情十分順利,三千個名額不出十天就報滿了,以至於一些從外地趕來得學子怏怏而歸.

    說起將黃虛彥,司馬徽等人請來還頗費了一番周折,這些所謂的大儒都是一個個自命隱士的人物,堯是陸羽費盡了唇舌,也沒讓他們眼皮抬一抬,最後陸羽不得不搬出自己寫的幾本教材,沒想到司馬徽等人大感興趣,一個勁向陸羽追問其中的問題。結果最後一個個都被勾到書院裡來了。

    陸羽給學生準備了十本教材,分別是《算術》,《幾何》,《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法律》,《營商》,《醫術》,《兵法》。

    這些書都是陸羽根據記憶勉強寫出來的,除了醫術和兵法來源於遁甲天書,還算頗有深度外,算術,幾何,物理,化學等根本只有初中水平,法律和商業更是幼稚,只是記錄了陸羽前世的所見所聞。

    此時的陸羽根本沒有想到這些被後世稱為「陸氏十策」的書給當時社會造成的巨大影響。

    由於陸羽在新野時就和工匠們一起研製出了活字印刷術,這項技術隨著新野的商隊飛快的傳遍了全國。所以當陸羽將教材發下去後,很多沒能進入書院的學子就將教材借去翻印,結果這些書的傳播一發不可收拾,數十天內,就被翻印了幾十萬本出現全國各地,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陸羽的名字。如果說以前陸羽只是很有名氣的話,那現在就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了。

    當然這一切,陸羽都不知道。他此時正在忙於制定荊山書院的校規。

    荊山學院需要學習三年才能畢業,第一年時十門課都要學,只有每一門都達到合格成績,才能通過。如果一個學生三年不能通過,他就將被勸退。

    第二年,學生可以選自己最喜歡的幾門來專修。而第三年學生必須在自己所選的專業上作出一定成績,取得老師的同意才能畢業。

    另外學院還有學生必須每天早起跑步練懆,晚上必須按時息燈睡覺等等規定。

    當然陸羽一心打造的書院不是個死板的地方,書院規定學生可以發表任何言論,而不用受老師的追究,即使是與老師觀點相悖的。

    書院還鼓勵同窗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辯論。書院中間有棵大槐樹,樹下幾乎每天聚集了喋喋不休的學子。

    正這種寬嚴結合的學風,奠定了荊山書院後來帝國最高學府的地位,成為了東大陸首屈一指的學府。

    忙碌了幾個月,書院的一切都步入了正常軌道,陸羽也終於可以抽出時間陪陪貂蟬了。

    對於這個自己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陸羽的心中充滿了愧疚和憐惜。

    清晨的陽光灑在窗邊,陸羽的手還留戀在那平原溪谷之間,挑逗著貂蟬身上敏感的地方,貂蟬不由櫻口微喘,嬰兒般的皮膚一片嫣紅。

    「羽郎,不要在鬧了,秀兒受不了了,那裡還疼」

    陸羽的魔手這時滑入貂蟬的肚兜裡,握住了貂蟬的椒乳,然後在她耳邊輕輕吹氣道:「是哪裡阿,夫君我幫你揉揉」

    貂蟬不由羞得把頭埋進被子裡,陸羽這時不由玩心大起道:「秀兒,為夫來為你穿衣畫眉好嗎?」

    貂蟬甜甜地點點頭,陸羽便七手八腳的忙了起來。在被佔了不知多少回便宜後,貂蟬的衣服終於穿好了。

    陸羽便拿著眉筆來到貂蟬身邊,鏡中的佳人是如此的美絕人寰。魔鬼般的身材配上一套紫紅色的緊身仕女服,柔美中透出一股英氣。

    此時的貂蟬微微閉上雙眼,彷彿那潔白無暇的女神,陸羽的眉筆遲遲不敢劃下,只覺得在這張臉上哪怕增一分減一毫都是一種褻瀆。

    突然兩人感到有一雙眼睛盯著兩人,不由齊齊回過頭去,只見一旁搖籃裡,小陸函正著一對圓溜溜的眼睛看著兩人,嘟著嘴道:「爹,娘,函兒餓了。」陸羽和貂蟬不由相視笑了出來。

    就在這時,下人報說劉備與諸葛亮來訪。

    陸羽不由一陣奇怪,連忙和貂蟬迎了出去。

    這時劉備和諸葛亮走了進來,兩人一個相貌威奇,一個仙風鶴骨,只聽諸葛亮呵呵笑道:「子誠真是好清閒阿,可憐了我們這些人,一個個累得半死,今天是特來討債的。」

    陸羽抿嘴一笑,道:「許久不見,諸葛軍師安好?」

    「托子誠的福,還沒累死。」諸葛亮沒好氣地道。

    陸羽笑容更盛,嘴巴都完成了月牙型。

    劉備這時開口道:「探子來報,曹操用郭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繞過淮安,輕騎偷襲壽春,結果大敗袁術。袁術只帶了幾百士卒逃往河北。袁紹為此大發雷霆,已經廣發檄文,指曹操為漢賊,號召天下共同討賊,看來袁曹大戰迫在眉睫,不知子誠觀勝負如何?」

    陸羽這時心中默默想著,由於自己的到來,這個時代的很多事情都改變了,但歷史的大勢還是按照固有的方向發展,就像袁術稱帝,歷史上記載是在建安二年,也就是公元197年,但自己來到這個時代後,它直到去年也就是公元199年才發生,雖然推遲了兩年,但還是發生了,不知道袁曹逐鹿中原的結果會不會改變。陸羽看了看一旁神情在在的諸葛亮,深吸了口氣道:「袁紹必敗。」

    這時劉備不由大訝,就連諸葛亮也露出驚喜的神色。

    劉備道:「想不到子誠竟與孔明不謀而合,現在天下人都知袁紹國富兵強,其勢遠勝曹操,但先前孔明說袁紹絕非曹操之敵,現在子誠有如此說法,不知是何原因?」

    陸羽道:「袁紹色膽厲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貪小利而亡命。更主要的是其手下眾人彼此不合,互相制肘,上既不能,下而無用,如此焉能不敗。不過如今無論二者誰勝誰敗,對我們都沒有好處,一旦讓他們二者之一統一了北方,我們勢將面對北方百萬雄兵的重壓。」

    劉備點點頭,這時陸羽接著道:

    「依我之見,我們可以派一使者出使河北,與袁紹結為盟友。一旦袁曹開戰,我們就出兵直逼許昌,讓曹操首位難以相顧,只要情報及時,用兵得當,當可維持袁曹不勝不敗之局。到時我們坐山觀虎鬥,可收漁人之利。說不定能就此就出聖上也未可知。」

    劉備聽了最後一句話不由大喜過望,拉住陸羽的手道:「就依子誠之計。」

    諸葛亮聽了眼中現出猶豫之色,欲言又止。

    這時劉備道:「此去要經過曹操轄地,甚為危險,不知何人可為使節?」

    諸葛亮看了看陸羽道:「亮願往河北走一趟。」

    此時陸羽腦袋飛快地轉動著,諸葛亮經世之才,當此重任綽綽有餘,不過他初出茅廬,名氣還不夠。此次結盟,最主要的是要表現己方的誠意,荊州軍中除了劉備,就輪到自己最適合此任了。劉備當然不可輕動,那這樣就只有自己去了,想到這,陸羽道:「還是我去吧。」

    劉備也明白了陸羽是最好人選,道:「那我讓子龍陪你去一趟吧。」

    就在這時,一直不說話的貂蟬道:「子龍將軍乃軍中大將,不可輕離,還是我陪夫君走一趟吧。」

    此話一出,三人不由一陣愕然,六道眼光齊齊盯住了貂蟬,眼神中包含了各自不同的情感,劉備的眼中是欽佩,諸葛亮的眼中是讚賞,而陸羽的眼中則是無盡的感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