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五十七節 公然行賄 文 / 黃初

    第五十七節公然行賄

    「何部長,這次貨物中,還有一批我們杜老闆的貨物,所以希望能拿到一份軍事物資通行公文。當然,這是我們的孝敬。」旁邊的楊管北,再次發揮巨大作用,他給何應欽送上了一個厚厚信封。

    這是范哈兒早就準備好,送給何應欽的賄賂,一張一萬大洋的不記名銀行存單。

    其實何應欽為人雖然軟弱,但官聲一直不錯,好像從沒有傳出過他貪污受賄的醜聞。范哈兒本來還以為,這東西起碼也要偷偷摸摸的給,沒想到楊管北竟然是當著眾人的面,直接遞給何應欽。

    當即心中一顫,擔心何應欽下不來台,會拒收這筆好處。

    沒想到,這位何部長,卻是拿著信封掂了掂,就笑著隨手塞到了一邊的抽屜中。

    「直接說裡面有杜月笙的那些貨不就行了,他那東西又不是第一回了,中央這邊向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我不放行,也馬上會有其他人電話過來催我放行。好了,你們回去吧!」

    他卻是以為自己誤會了范哈兒,認為這其實是杜月笙長運輸的煙土了。

    整整一個整編師的軍火,那是何等干係重大的事情,別說他何應欽不敢等閒視之,就算中央的蔣先生知道,也肯定會插手阻攔。真要慢慢求情,不知道要求到什麼時候、答應什麼樣的條件才會被放行。現在這個誤會,卻是剩了范哈兒好大一番口舌。

    而何應欽那自然純熟的收錢動作,卻把范哈兒看得目瞪口呆。

    看來傳聞也不可盡信,至少這位何部長,之前就肯定經常收杜月笙的賄賂。至於他是不是有貪污,卻不得而知。如果賄賂收多了,也許貪污自然就少了。

    何應欽讓幾個人出來,說公文沒問題,范哈兒他們當然不願意多留。本來軍火的事情,就是多說多錯,還是趁對方不瞭解底細,趕緊拿東西走人的好。

    等到幾人拿著軍政部的批文,從軍政部大樓出來的時候,范哈兒還是迷迷糊糊的。

    最後抓著楊管北細問,才知道。以前杜月笙他們確實經常送東西給這位何部長,因為杜大老闆運送各種見不得光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就算以前國民政府沒禁煙的時候,煙土、軍火的運輸也都需要秘密途徑。所以長期下來,就形成了一條特殊的渠道,大多是直接借運送軍事物資的名義,拿了批文免檢的通行全國各個關卡。

    楊管北雖然沒有詳細說明,但范哈兒完全可以想像,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走私網絡。

    那些地方軍閥和中央利益派系,為了自己的金錢和軍事利益,肯定會在多方面協助、配合杜月笙的軍火和鴉片走私。這長久下來,僅僅是官聲不錯的何應欽被買通,當然沒有絲毫奇怪的地方了。

    可以說,他們兩邊的關係,確實是保持已久。

    范哈兒自己在接受了沙遜家族的軍火購銷渠道後,手上也有類似渠道。對於這種特殊的官商關係,其實已經深有領會,所以楊管北即便沒有詳細說,他也能猜個**不離十。

    這次搞到軍政部的軍事物資運輸批文,還有一個特別的好處,就是上面沒有寫明具體的物資數量和類型。

    在何應欽看來,杜月笙僅僅是以運送軍火的名義偷運煙土,沒想到范哈兒他運輸的是真的軍火。如果半路被不給情面的人翻查出來,其實也沒什麼事情,因為批文上寫的還是軍事物資。

    范哈兒到時候只要稍微再使幾個錢,就肯定能讓這批軍火通行無阻。

    要說接下來的運輸過程,還真是容易了很多。范哈兒自己的輪船還沒有造好,而他又等不及想趕緊將東西運到萬縣,所以這次仍舊請了杜月笙的大達輪船公司幫忙運輸。

    大達輪船公司施行股份制,在年前的股東大會裡,杜月笙和楊管北以足夠的股權,當選董事,再經過董事會推請杜月笙為董事長;張孝若為常務董事兼總經理,以楊管北任副經理。此外還有楊志雄和胡筠庵二人,也當選了常董,楊胡兩位常董同為杜系人物,大達輪船公司,也就差不多成了杜月笙一人的輪船公司。

    其實現在的大達輪船,是和大通輪船公司兩家公司聯營的。雙方請了大名鼎鼎的奚玉書會計師,查過了賬兩家公司的總營業額中,大達公司佔百分之六十三,大通公司佔百分之三十七。幾經折衝,幾經談判,最後則由大達公司讓步,將雙方所佔比例,調整為大達公司百分之五十五,大通公司百分之四十五。

    合約簽好,時值交通部召開全國第一次航業會議楊管北即席提出大達、大通兩輪船公司聯營十年的報告,請交通部准予備案。同時,由聯營處提供保證:不分客運貨運,今後決不漲價。

    范哈兒要成立自己的輪船公司,杜月笙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想增加在聯營公司的發言權,在之前就已經對范哈兒發出過邀請,想將他也拉入聯營處,由兩家合作變成真正的三家聯營。

    當時范哈兒因為對輪船事務還不熟悉,沒有馬上答應,這次見識到了大達輪船公司的實力,他立刻決定等日本人給自己造的幾艘船一到,就成立輪船公司,然後和大達、大通聯營,創造一個船運集團。

    就在范哈兒這邊順利運出部分軍火的時候,公司總經理林宏來他們那裡,再次傳來了好消息。

    在美國的好幾支銀行股票,已經被他們順利脫手,套現了價值三百萬大洋的美金,其餘的股票也正在繼續待價而沽,隨時可以在適當的實際出手套現。

    在不知不覺中,范哈兒發現自己的手上,又多了幾百萬銀元的可用錢財。

    這些錢他當然不會讓他們都匯回國內,實際上,隨著羅斯福新政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美元將要貶值了。

    所以做空美元的行動,就連林宏來和蘇慶祥兩人,也是信心十足。

    范哈兒很大方的將這幾百萬銀元,交給他們全權運作,給出一個最低的要求,就是讓他們絕不能虧本。

    林、蘇兩人都是比較精明的管理型和金融型人才,像這樣的情況下,哪裡會做成虧本生意,都信心十足的向范哈兒保證,贏利起碼會在三成以上。

    實際上,就算這筆錢盈利了,范哈也不準備將他們匯回來享受。

    在美國的代理人福布斯先生,在順利地啟運出了第一批的山炮後,又已經給范哈兒訂購了一大批的廠礦、冶金設備。

    它們雖然單價不是很高,但龐大的數量一想加,總價就自然高了。范哈想要在四川建立自己的軍工生產線,需要花費錢財的地方,可是還要有很多很多呢。

    他並沒有因為股票和房產的盈利,而有任何的滿足和鬆懈,繼續想著新的賺錢法子,也仍舊在為國家面臨的危機考慮著。

    在幾年後爆發的世界大戰中,大眾一般認為最賺錢的是軍火生意,其實有很多人忽略了一個更賺錢的行業,那就是藥品業。只不過藥品被軍方限制的太厲害,往往不會被人過於集中注意罷了。

    范哈為了長遠考慮,很想建立一個現代的醫藥企業,好為自己的軍隊和其他中國士兵提供充足的醫藥保障。但他也知道,以中國現在的醫藥製造水平,還有自己的經濟技術條件,想成立這樣一個藥品工廠,絕對很難很難。

    他手上連最基本的西式醫生,都沒有一個呢。

    不過醫藥企業暫時辦不起來,找幾個西式醫生,卻還是很簡單的。

    上次為了給哪個名叫尹明殊的韓國女人看病,范哈就有幸見識到了上海著名西醫的治療水平。

    說他們好,當然不可能有後世的專家名醫那麼厲害,但和同期其他醫生相比,他們的治療水平,已經是很不錯了。

    范哈準備去拜訪一個名叫樸凱的法國醫生,這位出生在中國的洋醫生,是個完全漢化的西方人,曾經回法國學習,等大學額畢業後,卻是回到中國開了一家小型醫院。雖然醫生加護士,總共就五個人,在治療水平,卻是很不錯。

    那個尹明殊經常頭痛發熱,偷偷傷心,病情越來越嚴重,但在這位法國醫生的治療下,不過一周時間,就讓那位韓國女人恢復了精神。不僅身體上的創傷很快癒合,就連心理上的陰影,也在表面上算是恢復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