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五十八節 醫院和醫生 文 / 黃初

    第五十八節醫院和醫生

    那洋醫生樸凱的醫院,在范哈兒看來,其實只能算是個診所。總共才兩個診療室,一個手術室而已,連基本的住院病房都沒有,當然不能算是正規的醫院了。

    范哈兒挖不起大醫院的牆角,對這樣的小型診所下手,卻是最好的選擇。

    「去四川開醫院……」神甫打扮的樸凱醫生,在聽到范哈兒的提議後,並沒有馬上拒絕邀請。

    「對,尊敬的樸凱神甫,像你這樣有一顆真正仁慈之心的人,肯定能夠明白,在上海這樣不缺少醫生的大城市中,能夠救助的人,絕對不如四川那樣偏遠的地方多。去四川,不僅僅是幫我們救治病人,同樣也是宣傳你的救世精神,傳播你的博愛。作為四川萬縣的駐守師長,我願意全力配合你,在當地建設一家正規醫院。」范哈對著這個法國人不斷鼓動,最後還加了一句:

    「醫院的規模,絕對不會比上海的正規醫院差。」

    在范哈想來,任何一個醫生,尤其是自己開設了診所的醫生,對於能夠擁有一家自己的正規醫院,絕對是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他才很有針對性,提出了這麼個許諾。

    而在萬縣建立一家現代話的醫院,其實也是范哈兒早就計劃的事情。

    四川當然有比較現代的醫院,但它們不是在成都,就是在重慶。像萬縣這樣的小地方,連西醫經營的小診所,都不過一兩家而已,醫生基本還是以傳統的中醫為主。

    普通的疾病,中醫治療效果可能並不比西醫差。而作為帶兵的將領,范哈兒卻要為自己的士兵考慮,對於戰場上傷勢的治療,現在的西醫絕對遠遠走在中醫前面。在萬縣建立一家現代的醫院,也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這位樸凱醫生,在上海的名聲本來也不怎麼響,又是一個年青人,當然會對范哈兒的提議感興趣。

    現在真正一聽到范哈兒的條件,就立刻笑了起來。

    「范師長,你知道建立一家正規醫院,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麼?需要多少醫生,多少護士,多少藥品,以及多少床位麼?……」

    樸凱還想繼續質問,范哈兒卻是一擺手,果斷的打斷道:

    「范某不知道需要多少東西,但是……我有錢。我可以在金錢上支持,十萬大洋,讓你給我創造建立一家正規醫院,另外再給你現在報酬雙倍的薪水。」

    樸凱看著眼前暴發戶一樣的范哈兒,只能目瞪口呆。

    十萬大洋,這相對於自己心目中一家小型醫院的要求,已經超出太多了。就算地皮和房子都要新買,也差不多可以建立一家中等規模的醫院了。至於現在雙倍薪酬的好處,那更是不用多說。

    樸凱呆了半響,才冒出一句:

    「那個……我可以再稍微考慮考慮麼?」

    膽怯的語氣,深怕范哈兒會不答應似的。

    其實他內心早已經答應,只是深怕范哈兒的許諾中,還有什麼自己沒發現的空檔,所以才要仔細想想,范哈兒有沒有什麼地方欺騙了自己。

    等他考慮清楚,覺得范哈兒給出的,是實實在在、不夾雜一絲欺騙的好處後,當然是以滿口答應結束。

    就連他那小診所中另外一個醫生和幾個護士,在聽到這樣的好事,又在范哈的重金誘惑,外加許諾每月假期允許他們搭乘飛機來上海渡假的條件後,同樣答應一起去萬縣創立新醫院。

    他們固然是熱愛醫學,喜歡中國,但同樣也要賺錢,也要權力,也要名聲。范哈給出的條件,對於任何一個醫生來說,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何況樸凱那麼一個資歷還淺的新進醫生。

    范哈之所以選擇這個法國人樸凱,卻並不僅僅是看重他的醫術,其實這裡面,還有一點考慮,就是他的外國人背景。

    在這位法國醫生答應後,范哈就又提出,要以他樸凱的名義,向歐美訂購一批先進醫療設備和藥品,來裝備未來的正規醫院。

    這正合樸凱的心意,他在答應的時候,就已經在想怎麼說服范哈兒,給他一筆錢好購買設備和醫藥了,現在范哈兒主動提出,哪裡有不支持的道理。

    幾乎是拍著胸膛保證:

    「我在法國有常用的進口渠道,可以最低價拿到很多藥品和設備。」

    這一下,自然省了范哈很多手腳。他再次向樸凱許諾,如果他能夠說服多幾位醫生去萬縣,也可以給他們同樣的待遇。

    樸凱也同樣答應了下來:自己是新醫院的負責人,招募一些醫生,不就是給自己招募手下麼,工資由老闆出,自己可以自由招兵買馬,這樣的好事怎麼會拒絕。

    這位年青醫生,現在已經興奮的開始規劃,他到四川那樣的「偏僻」地方後,該怎麼樣規劃,才能建立起一家現代化的正規醫院。

    看樸凱表現這麼積極,范哈也很是滿意。

    內心甚至在期待,等萬縣的醫院建立起來後,說不定自己還能說服這位法國醫生,幫忙再開設一家醫學院,培養中國的醫生和護士呢。

    現在這個時候的中國大學教育,和後世還是有所不同的。由於西式教會學校比較多、受它們的影響也比較大,大多數學校,其實都開設了很多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只是科系分類沒有後世那麼發達,所以實際專業數比較少罷了。

    但這個時候出來的專業人才素質,卻絲毫不比後世的多數大學差,他們千里挑一、數量極少,才是這個時代選拔出來的真正精英。

    在即將來臨的抗戰中,僅僅依靠那數量稀少的精英們,顯然不可能對大局有多少影響,所以范哈一直在想,有什麼辦法,能夠批量高效的製造一個學術專業人才。建立醫學院,建立學校,就是出於培養人才的考慮。

    只是這麼個大難題,就算放到後世去,也不是三下兩下、一年兩年就能解決的。現在讓范哈兒這麼一個憨師長來想方法解決,當然是十分困難,到了現在,仍舊沒多少有效方法。只能做一個,算一個。

    不過想想他現在已經做成功的事情,范哈兒覺得他可以滿足了。

    好歹也已經告訴了孔祥熙關於軍火採購的事情,這對將來的抗戰就有很大幫助,其他的事情,零零總總加起來,正面作用絕對不小。反正自己也沒夢想過,僅憑一己之力,就挽回這個國家要承受的苦難,所以范哈兒在想不出解決辦法後,也並不強求。

    他只需要能做一件,就做一件好了。

    兩個月時間,對生活在上海的范家人來說,不過眨眼即過而已。

    去教會學校讀書的趙蘊華和何蜀熙兩位姨太太,已經結束了她們的夏令學習,回到家中做起了全職太太。

    不過范家的太太們數量不少,人一多,就難免經常吵吵鬧鬧的,讓范哈很是頭痛,經常借回萬縣視察的理由,出去躲避幾天。

    而因為經常在上海和萬縣之間兩地飛行,范哈兒又辦了一件讓他名傳整個上海灘的事情。

    不久前,他乾脆投資買下了航空公司所屬的一家小型客機,價值五萬大洋。

    雖然不是中國第一架私人飛機,但在現在這個時代,擁有一架私人飛機,確實已經是了不起的大事了,當然會讓整個上海灘,都傳得沸沸揚揚了。

    范哈兒卻並不是為了名聲,而是真正需要。就算平常自己不用時,也會租給航空公司營運,賺取一筆保養費。一旦他自己需要回萬縣,就馬上接管。偶爾杜月笙、張仁奎他們這些大佬有事去南京,也會借用一下這架飛機。所以這架飛機買來後,並沒有任何閒置的時候。

    時間一長,上海灘的人,都知道四川來的范哈兒是個大富豪,擁有一架私人飛機了。

    這樣的名聲,說好也好,說不好,其實也不好。

    現在這個年代擁有私人的飛機,幾乎沒幾個,好像北方的那位張少帥,剛剛才向波音公司訂購了一架私人客機,但也還沒有真正擁有,范哈兒到成了上海灘吃螃蟹的第一人。

    不過這個時候的飛機,價格也還是相對便宜的,普通的美式木製戰鬥機,不過兩萬大洋一架,像范哈買下的那架鋁、木混合結構客機,能坐十人,所花大洋也不過五萬。相對於後市動輒幾千萬的私人客機來說,確實是十分便宜的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