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十二節 華人回歸投資 文 / 黃初

    第一百十二節華人回歸投資

    1934年1月,比裡.帕儂榮代表暹羅的人民黨勢力,扎克拉彭親王、巴莫親王、薩瓦地瓦親王代表暹羅王室,范哈兒代表中國西南當局,三方共同簽署秘密協議,約定彼此結成利益同盟。一致保證:

    將致力抵消日本人在暹羅的勢力擴張,保證華人的地位和利益不再繼續受到損害,確保暹羅王的安全和地位不受破壞,並且爭取最終恢復暹羅王室的正常權益。

    其中范哈兒還在附屬協議中保證,如果暹羅軍政府繼續逼迫羅王,重慶政府將會在第一時間,接受國王的政治避難,並且給予一國元首所享用的所有正常待遇。而如果日本對暹羅進行利益侵佔,他也將站在暹羅一邊,為他們聲張正義。

    這是一份極具建設性意義的密約。

    根據這份協議為基準,隨後,一個名為「自由泰」的反暹羅軍人獨裁組織,正式在重慶成立。

    在比裡.帕儂榮抵達重慶之前,范哈兒其實已經和三位暹羅親王簽署了一份秘密協議,答應幫助他們訓練一支暹羅流亡者組成的部隊。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給這些暹羅人部隊提供武器和物資,資助他們回國奪回失去的權力和其他一切。

    三位暹羅親王到訪後,其實也給范哈兒帶來一筆巨大的收益。

    在1932年立憲政變前,暹羅王室在英國有整整60噸黃金的儲備,但是自從政變之後,這筆黃金的動員權,就暫時落在了駐英國大使薩瓦地瓦親王手中。連續兩屆的暹羅政變內閣,都和薩瓦地瓦親王交涉想得到這筆黃金,卻最終同樣都沒有得逞。

    當然,由於這筆黃金的存在,知道的人實在太多,這位親王也不可能讓它們落入自己的口袋。所以趁著這次幾位親王和軍人政府的外交部長都在,四人秘密達成了共識,就是利用這筆黃金,成立一個組織,可以被用來培養反對軍人獨裁政府,幫助暹羅國內使用。

    「自由泰」就是這個組織的名稱。

    三個月後,整整五頓黃金,被輾轉運送到了重慶,

    這個有錢又有勢的組織,在剛一成立的時候,就展現出了它不凡的實力,在1934年,暹羅王拉瑪七世無奈準備離開暹羅時,立刻動用手段派專機將他從暹羅接到昆明,然後又把他送到了重慶,並且為他在重慶,修建了一棟豪華別墅暫時居住。

    這是後話,現在略過不提。

    當初范哈兒和三位暹羅親王的那一份秘密協議,當然是不能被比裡.帕儂榮這個人民黨領袖知道的。

    那位外交部長,能接受和范哈兒、三位暹羅親王一起反對軍人內閣,已經是猶豫很久後,才最終下的決心結盟的。如果知道還要幫助王室訓練軍隊,重新恢復國王和王族的權力,那他這個秉持民主原則的外交部長,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等到和范哈兒的秘密協議一簽署完成,比裡.帕儂榮才開始正式的外交活動,和范哈兒在公開場合發表了一份正式的外交聲明。

    基本上是關於暹羅軍人政府,將會承諾不再繼續傷害華人權益,保證范哈兒將對暹羅進行的投資,其權益和安全絕對不會受影響等等。同時他也口頭聲明,軍政府當初和暹羅王室的約定不會改變。

    至於暹羅政府將會採取的具體友善措施和行動,在份聲明中沒有任何提及。

    真正懂得外交規則的人都知道,這份聲明,僅僅是在口頭或者形式上,對范哈兒的強硬態度表示服軟。意思就是承認原來做的事情是錯誤,以後不會再做更錯誤的事情了,但已經做了的,因為某些原因,也不會就此取消等等。

    這份聲明中,真正對華人有利的措施,根本連一條都沒有。

    但不管怎麼樣,這分西南聯盟和暹羅政府之間的正式聲明,還是讓暹羅華人大受感動,讓他們至少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背後還是有一個祖國在關懷著他們的,如果暹羅軍政府對他們太過分了,完全不必擔心,後面還有祖國支持著你們。

    華僑們大多對祖國有一種特殊的眷念,而暹羅的華人,在經歷了這次暹羅排華事件後,也是認清了一個事情,那就是背後還是必須要有人依靠的才行。

    恰逢暹羅推行對華人不利的政策,在范哈兒干涉後仍舊不能取消的情況下,那些華裔、華僑,全都很乾脆的做了一個選擇,就是逐漸向四川、雲南、貴州、重慶等地轉移一部分資產和產業。

    一時之間,雲南的海關通道,都是進駐回國的華人。

    這個消息傳出後,范哈兒對暹羅華人的援助,也讓部分中南半島其他地區華人,大受感動,他們中有小部分人,同樣選擇了前來範哈兒控制地區進行投資,以便將來他們在國外有事時,也能借此接受范哈兒集團的聲援、庇護。

    後來據范哈兒西南同盟共同對外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主要集中在1934年的上半年暹羅華人投資,共計銀元3000萬元,涉及的產業包括開辦農場、鋸木廠、搾糖廠、輕工業紡織工廠、無線電產品、水泥廠、造紙廠等等。中南半島其他國家的投資,總數也超過1000萬銀元。

    至於這些華人直接轉移的資金和貨物,據四省銀行和海關統計,僅外匯就超過五千萬美元左右,至於輸送進來的具體生產物資和原料,如生絲、稻穀、橡膠、棉花、水果之類的,價值同樣達到每月近千萬美元,並且呈持續遞增態勢。

    雖然這中間,難免也受到中南半島各現政府的反對和限制,但他們政策層面的限制,卻是怎麼也阻止不了華人回國投資的熱情,在他們自己的抗爭下,加上范哈兒連續幾次發表強硬聲明後,這種投資和回歸,終於還是理性平靜的進行了下去。

    暹羅的政府披耶.帕鳳,剛開始差點出動軍隊阻止資金外流,但在華人團結在一起進行抵抗,並且范哈兒再次出面干涉後,他們最終選擇了退縮。

    這時候暹羅軍隊的現代化武裝進度才剛剛開始,沒有實力對付那財大氣粗的華人和中國西南軍閥,想想讓這些強大的內部反對敵對分子離開也好,省得他們再在國內礙手礙腳的,所以披耶.帕鳳內閣,除了快速接收華人富豪們空出的賺錢行業和部分賤賣產業外,並沒再採取更強硬的措施。

    伴隨著金錢回流,同時還有大批暹羅華人精英,在1934年陸續遷移回中國,他們主要都選擇昆明、成都和重慶、等西南大城市,作為定居點。這些人在攜帶回來大量資金進行消費的同時,本身還是某方面高層的精英人才。

    范哈兒什麼都缺,但最缺的,就是人才,雖然現在已經有了部分美國技師雇工和猶太人移民,但他們的數量並不大,就算到了1934年,總人數也不到兩萬人,根本無法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而這一次回遷的華人,僅僅是各種精英人才,就多達幾千人,這還不包括那些普通打工的平民,以及並不出來工作的真正富豪們。

    這些意外的收穫,讓范哈兒欣喜若狂。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中,他想方設法籌措資金,對四川進行了各種投資,但直到現在,累積的投資總金額,也沒超過3000萬銀元,就算加上哈同、沙遜兩大家族的投資,以及利用優惠政策,特意吸引來的美國和德國、上南京等地民間商人的投資,總數加起來,也不到5000萬銀元。但僅僅是這麼一次簡單的華僑回國行動,就讓他一下收穫了5000萬投資,他怎麼能不欣喜。

    范哈兒甚至覺得,如果這次的事情再來一遍,就算讓他出兵攻打暹羅,他都願意啊。

    而其他三大軍閥劉文輝、龍雲、王家烈等人,雖然在這次收穫中,僅佔了很小一部分,但對這樣的結果已經極為滿意了。畢竟他們從始至終,可是什麼都沒做,現在直接從范哈兒那兒白分了一筆好處,怎麼也不能嫌少不是。

    尤其是雲南的龍雲,因為地理位置更加靠近暹羅的原因,他接受的投資和物資,僅次於范哈兒控制的地區,比劉文輝和王家烈兩家加起來還多,這樣的結果,自然讓他對年前和范哈兒正式結盟,深為慶幸。

    隨著這些投資到位,大量工廠開始生產建設,范哈兒控制區的經濟實力,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裡,幾乎是充氣式的開始快速膨脹。即便西南其他地區,因為暫時的和平,經濟也在快速發展中,但是和范哈兒控制地區相比,仍舊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

    兩年時間內,兩個五千銀元的投資,那是什麼概念,換算成貶值後的美元,大概是三億美元左右,這樣巨額的投資集中在一個省份,能夠產生什麼樣巨大的變化,那完全可以想像的。工業、農業、商業、服務業等等,各方面都是來了一個躍進式發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