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七節 海上匯合 文 / 黃初

    第一百七十七節海上匯合

    日本人對於中國的野心,也是眾所周知的。

    當他們知道范哈兒這個西南軍閥想要「建造一艘戰列艦」的時候,第一個感覺就是好笑,但是等他們瞭解到,掛英緬政府旗幟的「蘭利號」正從美國駛向亞洲的時候,頓時立刻變得狂怒和不安了。

    日本的海軍部門,當然不會把老舊的蘭利號放在眼中,但是肚量狹小的他們,卻是不容在他們的勢力範圍內,出現任何一支不容於他們的敵對海軍力量存在。以前的國民政府海軍,在他們看來可能連基海軍都算不上,但這范哈兒的東南亞艦隊,哪怕只有一艘再老舊的軍艦,只要她是航母,就絕對算是一支海軍,絕對能對日本的戰艦造成威脅,所以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日本的海軍部門就立刻行動起來,商討應對方案和行動了。

    日本海軍此時的效率,還是很高的,就在范哈兒還沒離開華盛頓的時候,他們這邊就已經作出決定了,決定派遣一艘戰列艦,前去迎接來亞洲的「蘭利號」航母。

    戰列艦自1860年代開始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因此在現在又一度被稱為主力艦。但由於後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彈道導彈潛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艦隊中的主力,因此這樣的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戰列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的最龐大、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列艦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日本海軍,作為一直效仿西方海軍強國的好學生,當然也不例外,就算日本的航母製造非常發達,但海軍高層的骨子裡,還是把戰列艦,才當成是衡量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真正主力艦。

    自本世紀30年代初葉起,已經躋身於世界海軍強國之列的日本開始在太平洋地區向美、英挑戰。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國國防方針時,正式把美國列為假想敵。1936年6月再一次修改國防方針時,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日本海軍的判斷是:美國海軍依然堅持大艦巨炮z義,要奪取對美作戰的勝利,仍須靠戰列艦。為確保在太平洋地區對美作戰的勝算,開戰初期即須消滅美遠東海上主力,摧毀或者奪取美海軍賴以活動的基地,進而殲滅由美本土前來增援的艦隊。為此,日海軍選擇小笠原群島以西海域作為預定海上決戰戰場,並組建以巨型戰列艦為核心的海上打擊力量,在海上截擊美國艦艇編隊,確保小笠原群島一線成為不可逾越的海上屏障,在此作戰指導思想下,日海軍趁1936年開始的無軍備限制的時期,投入海軍軍備競賽。日海軍認為,在戰鬥艦艇的數量方面,找不到同美海軍抗衡的手段,因而決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戰列艦,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美海軍在數量上的優越地位。

    作為迎接一戰後美國的第一艘航母蘭利號,日本海軍決定,派出海軍最具代表的名艦長門號。

    人在美國的范哈兒,還不知道他注定的對手日本,已經派了一艘軍艦來「迎接」他。

    不過他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因為按照計劃,他在美國的訪問後,還要巡視在美國的幾大工廠,所以肯定會晚於蘭利號好幾天出發,誰知道能不能趕上蘭利號抵達中國的時候啊。

    到是美國方面,因為現在幾艘軍艦基本由美軍士兵駕操作,對各方面的情報比較關注。在蘭利號啟程不久,就得到了日本方面準備派軍艦前去示威的消息,立刻將這個消息分別告知了范哈兒了蘭利艦,讓他們提高警惕。

    對此,范哈兒只是給了蘭利號航母的代理見長約瑟·斯蒂芬尼上校一個命令,讓他不要挑釁,也不要退縮,直接光明正大的面對日本人的軍艦就可以了。

    而范哈兒自己,則是結束了在華盛頓的訪問,乘坐專機前往洛克希德公司。

    他將在那兒,把自己的專機改成水上飛機,到時候就直接從美國本經阿拉斯加,直接中國大陸。

    如今的洛克希德公司,已經正式完成了和馬丁公司的合併重組,改名成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而公司的新任總設計師,正式被范哈兒強行拉來的飛行大王休斯。

    這位飛行大王,本來當然不願意來範哈兒的公司任職,但在范哈兒軟磨硬泡,甚至偷偷購買了他的休斯公司部分股票後,利用股權威脅,才正式讓這位大亨無奈的答應執掌三個飛機廠的總設計任務。

    「休斯先生,我對你的設計只有一個要求,就是為戰爭設計飛機。因為,我可以肯定的說,大型的戰爭馬上就會爆發,而且捲入的國家也會越來越多,設計和製造軍用飛機,絕對是接下來最賺錢的買賣。所以無論如何,這一個要求,你都必須滿足,至於其他方面,包括具體設計那些飛機,我都可以授予你全權,由你這位總設計師全權負責。」

    范哈兒說服休斯擔任總設計師的時候,就答應不會干涉他的設計,這次提出一個補充要求,其實也沒有過多干涉。

    所以休斯稍微一考慮,就答應了下來:

    「老闆,你放心好了,我本來就只對設計飛機感興趣,至於具體設計那些飛機迎合市場方面,則根本沒考慮過,你現在給我們圈定了範圍,還會讓我設計的時候更加容易。放心好了,既然是軍用飛機,那我絕對感興趣,嘿嘿,你就等著吧,我肯定會設計出一種空中霸王,讓它成為不可超越的存在!」

    休斯幾乎是嗷嗷叫的向范哈兒保證。

    其實這位飛行大王,確實不精通於迎合市場,至少在飛機設計上,絕對如此。他後來設計的那架著名超大型水上飛機,就是不迎合市場的典型,最後讓他欠了一屁股債,卻只能讓飛機試飛了一次,根本賣不出去一架。

    如今范哈兒的決定,絕對是對這個公司政策的最佳指引。

    到是和福布斯這個美國總代理會面的時候,范哈兒很是感慨。

    這位當年的軍火商,現在已經是美國西海岸有名的百萬富翁了。

    隨著范哈兒的崛起,他在美國的代理範圍,也是越來越廣,加上范哈兒購買了幾家公司後,為了讓這位總代理工作更加盡心,甚至還分了一部分股份給他,自然讓福布斯的財富快速增加了。

    「老闆,這是你在美國主要公司和財產的清單,請你過目。」明明已經是位百萬富翁,福布斯卻是像一個老管家似的,很得體的將對著范哈兒匯報。

    「恩……」范哈兒也是神情嚴肅,沒有一絲嘻嘻哈哈的樣子。

    這是對自己這位總代理的尊重,所以很是認真的看了清單報告。

    實際上,福布斯每年都會乘坐飛機,飛到重慶向范哈兒進行年度匯報,范哈兒對於財產大致的情況,還是比較瞭解的。不過這一次,范哈兒還是很認真的看了,因為接下來他有其他的安排。

    等好不容易看完全部報告,慢慢的將內容合上,范哈兒才慎重的向福布斯發問:

    「福布斯,我的老夥計,那些搬遷工廠的準備工作,做的怎麼樣了?」

    「呵呵,老闆,你放心,因為你通知的早,有好幾家工廠,我們在去年就已經開始做準備,就算是政府禁止出售的東西,我們也完全找到了合適的理由,並且安排好了工廠拆遷後工人的遣散工作,元旦過後,就可以正式搬遷,在明年六月之前,保證能夠運抵中國。」

    「嗯,這就好。」

    這是范哈兒來美國的主要目的。

    范哈兒知道,僅憑自己在重慶的發展,肯定是不能馬上就建設出一個工業區的。別的不說,僅僅是工業化必要的配套環境、電力、交通、資源等等,就絕對不是馬上能夠配套提供的。

    但如果只是等那些配套設施建設好了,有了一個可以提供工業發展的環境,再進行工業發寒,那時間上又絕對會來不及,所以范哈兒他在很早之前,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準備,他在美國展開了大量工廠的收購和創建工作。並且派遣了不少華人、華工過來,直接跟著那些美國人學習操作機器。

    等到了現在,重慶和西南其他地區,已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業發展環境,而在美國的工廠,自己的工人培訓出了一批又一批,那些工廠也經營一段時日,對於運作非常熟悉。

    隨著1937年到來,戰爭臨近,正好是可以展開工廠搬遷工作了。

    從美國搬遷工廠到中國,路途確實太遠,成本也確實太高,但范哈兒沒有別的選擇,只有美國才是能一下提供這麼工廠和工人。而現在,只要多花費一點成本,范哈兒就能趁著抗戰前的半年時間,馬上讓西南地區的工業規模翻一番。

    要知道,現在西南地區的工業規模,已經佔了除東北和台灣外,中國整體工業規模的三分之一,要是再翻上一番的話,那數據絕對是非常恐怖的。

    可以說,經歷了這次搬遷以後,西南地區,完全可以作為將來抗戰的大後方。加上等抗戰爆發後,從東部地區搬遷的大量工廠、企業、工人,范哈兒相信,就算僅僅是依靠西南的三省一區,也能撐起抗日的大旗,讓中國信心十足的打一場真正持久戰。

    1936年11月底,范哈兒在結束了美國的訪問和視察後,乘坐已經改裝完成的水上飛機,經阿拉斯加直飛中國大陸。

    在到阿拉斯加的時候,通過電台,范哈兒知道蘭利號正好快到香港了,他立刻衝動的命令飛機改變方向,直飛蘭利號所在位置,匯合這艘「中國第一艘航母」後,一起歸國。

    1936年12月1日,浩瀚的太平洋上,一架水上飛機正漫無目的的在南中國海附近上空翱翔。

    這正是范哈兒和他夫人楊秀瓊乘坐的洛克希德改造水上飛機。

    通過電波,范哈兒基本知道了蘭利號航母的準備位置,而且蘭利號還起飛了三架偵察機,讓他們順時針以航母為中心,進行繞圈偵察,迎接范哈兒的座駕抵達,所以即便是在茫茫沒有參照的海上,蘭利號這艘老艦又沒有雷達,范哈兒還是信心十足的要過去和她匯合。

    只是這匯合想起來容易,真正做起來就有點難度了。

    抵達預定海域後已經十幾分鐘了,范哈兒的座駕既沒有發現蘭利號航母,也沒有發現迎接的偵察機。在茫茫的大海上,只能同樣繞圈飛行,進行慢慢搜索。

    就在范哈兒心中為自己的衝動而懊悔的時候,前方水上飛機駕駛艙內,傳來機長的大聲呼喊:

    「前方發現艦隻發出的濃煙,判斷應為軍艦。」

    「飛過去!」范哈兒毫不猶豫的下命令。

    飛機的速度,就算是一目千里的海上,速度也還是非常快的。

    只是等到這架水上飛機靠近那煙後,卻是發現,軍艦是軍艦,卻並不是他們期望的蘭利號。

    機長無奈的吐出一出艦名,更是讓范哈兒一驚。

    「是長門號。」

    戰艦長門號,是日本海軍本願的八八艦隊計劃中的一號艦。一次大戰後,各國競相建造巨型戰列艦,認為應建造防護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以擊沉敵人的海軍艦艇,巨艦大炮主義的最高峰,正是華盛頓海軍軍縮會議之前。各國都計劃建造各型的巨型戰列艦,而日本打算建造八艘戰艦,八艘巡洋戰艦,這就是八八艦隊。但是華盛頓會議卻限制了各國主力艦的數量,要是放任各國繼續競爭下去,二次大戰可能就真會成為巨艦大炮主義者的天下了。這八八艦隊之中,至今仍存有艦名的有:長門、陸奧、加賀、土佐、天城、赤城、高雄、愛宕、紀伊、尾張、駿河、近江。只是大部分因為受華盛頓條約限制,被拆被改成了其他艦隻。

    長門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擁有四十厘米(十六吋)主炮的戰艦,速力竟達到了二十六點五節。但是在公開的時候,日本海軍將其速度隱瞞為二十三節,當時大概沒有人會相信,這麼大一艘戰艦竟能達到二十六點五節(長門號竣工時是1920年代)。

    當時各國的戰艦,德國、英國、美國、甚至是日本既有的戰艦,主炮都是三十六厘米口徑,而速力都是二十五節以下。而長門號就是當時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之一,是日本海軍的精神象徵,日人崇拜的圖騰。相對於後來世界最大的大和號戰列艦,長門號雖然根本比不上,但卻為其他國家甚至包括絕大多數日本人所熟知,因為大和號在建造甚至下水都是在極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一般的外人根本不知道,反而是戰艦長門號深為日本人所崇拜,擁有著守護國家的精神象徵.,深為日本人信賴「長門號是世界最強的戰艦」。

    長門號的造型和其它的日本戰艦有所不同,她的艦橋是多重檣式,和以往的三角檣式比起來更顯得雄偉。本艦的炮塔佈置十分典型,八門四十厘米主炮收裝在四個連裝炮塔中,以前二後二的方式,兩個兩個疊起來佈置在艦首和艦尾,前後火力平衡,兩個煙囪佈置在艦身中段,但是由於第一煙囪太過接近艦橋,以致在高速行駛時,煙囪和艦橋之間造成真空現象。如此一來,由第一煙囪冒出來的黑煙就會流到艦橋裡面去,這造成艦橋內部的大困擾,無論軍艦長官還是幕僚都被嗆人的黑煙所環繞。

    要如何解決排煙的問題,日本人起先在第一煙囪的排煙口上加裝了一個黑色的帽子,這個結構即是煙囪帽,是一個半圓形的罩子,能將黑煙往後排去,但是如此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在大正十三年時將第一煙囪「彎曲」了,「彎曲」後的第一煙囪顯得十分肥腫,日本後來的重巡洋艦如妙高號,高雄號的煙囪雖然都是彎曲向後的,但是沒有人會反對那看起來十分精悍,給人一種般配的感覺,但是長門號的彎曲煙囪卻極其難看,有如一隻肥腫的毛蟲,在當時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長門號在1933年四月開始了她的近兩年的近代化改裝,一直到1935年才完成。在近代化改裝中,長門號的那支彎曲的煙囪終於被取消了,而將第二煙囪加粗來因應。此外,艦身在全長和全幅方面都有增加,加裝了高角炮、對空機槍等,加強了防空能力。日本的舊型戰艦在建造的時候都尚未考慮到艦射水上機的問題,因為時間太早了,長門號在近代化改裝時增設了水上機彈射器及甲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