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一節 提前的統一戰線 文 / 黃初

    第一百八十一節提前的統一戰線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由當時形勢所決定的。西安的三個方面(張、楊和『共產』黨)都主張和平解決事變。南京方面雖然以戴季陶、何應欽為首的主戰派喧囂一時,以國府名義調兵遣將,下令討伐張學良,但以孔祥熙、宋氏兄妹為首的主和派力主和平營救蔣介石,贏得了國民黨左派、元老派(包括原西山會議派的成員)和各地方實力派的支持。國際上,英、美、蘇均反對中國繼續內戰。蔣介石也瞭解到誰不抗日誰就會被抗日的怒潮席捲而去的形勢,同意了西安方面提出的「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事變得以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發生後,日本政府內閣接連召開會議,研究對華政策。日本帝國主義力圖改變事態的目的、方向,陰謀把事變引向國民黨與東北軍、西北軍、紅軍之間的大規模內戰,以便從中取利,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十二月十五日,日本關東軍公開聲明,要求國民黨政府實行「**防共」,說南京政府如果能夠這樣做,日本將「不惜給予援助」。同一天,日本外相召見南京駐日本使節表示:南京如果與張、楊妥協,日本政府則不能坐視。日本帝國主義除公開威脅南京當局外,還暗中支持親日派「討伐」張、楊,並唆使漢奸、特務、托派分子潛入西安,利用廣大人民群眾對蔣的義憤,煽動殺蔣。

    但等到老蔣正式接受六項承諾後,日本人的圖謀就算是正式破產了。

    承諾是承諾了,但是對於接下來老蔣的回歸,卻是在西安內部形成了一些爭論。

    張學良為了表示誠意,決定用自己的專機,親自護送老蔣返回南京。

    對此,楊虎城和張學良手下東北軍將領,全都一致堅決反對,認為釋放老蔣本來就算是放虎歸山,現在要是再護送他去南京,則絕對是羊入虎口,自找死路。包括『共產』黨代表在內,其他人也基本持反對立場。

    對此,全程參與談判過程的范哈兒,想到了張學良後來的歷史,以及因為沒有了他領導而使東北軍、西北軍近乎潰散的結局,頓時決定出面干涉。

    「委員長還是乘坐我的專機返回的好,畢竟漢卿剛剛做下那樣的大事,我想也沒有誰願意再乘坐你的專機。如果不能安全回了南京,大家肯定會懷疑,而且就算沒出意外,到了南京後,恐怕激憤的南京民眾,也不一定願意放漢卿回來呢。」

    歷史上蔣介石回到南京後,立刻扣押張學良,親自導演了一場「審張」、「赦張」、「管束張」的鬧劇,最終使張學良從此失去自由。接著蔣介石於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日,提出了一項辦法,逼迫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分別調防,移駐甘肅和渭北,隴海路沿線由中央軍接管,並設防西安。隨後,又公佈了一系列任免令,包括對楊虎城的撤職留任,以顧祝同為西安行營主任等,並指使中央軍向西安推進。西安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派鋌而走險,殺害王以哲將軍,同時擬定黑名單,內有不少『共產』黨員。這就是所謂的「二二」事件,西安的局面危疑震撼。首先東北軍內部矛盾成為對抗性的;西安謠傳『共產』黨是「二二」事件的指使者,西安內部的自相殘殺一觸即發。

    好在當時人在西安的總理等人處變不驚,臨危不懼,首先趕赴王以哲家中,料理後事,祭奠死者,安慰生者。隨後同楊虎城商議善後。楊派人到潼關同蔣介石剛委任為西安行營主任的顧祝同談判,爭取和平解決。消息傳出後有關『共產』黨的謠言不攻自破。為了維護東北軍、十七路軍的利益,不給中央軍造成可乘之機,他又挺身而出,冒著掩護兇手的嫌疑將這些人送到三原紅軍駐地暫避,使對方失去報復的對象,避免了大規模的自相殘殺,使主戰派失去首領,不能再有其他的動作。終使事態安穩度過,和平解決。

    但「二二」事變後,東北軍、十七路軍、『共產』黨三位一體抗日同盟不復存在,西安失去了談判的平等地位,楊虎城避居三原,局勢動盪不安。

    為了防止歷史重演,范哈兒決定阻攔。

    「呵呵,無所謂,要不讓南京方面派飛機來接好了。」老蔣笑呵呵的表示。

    如果張學良堅持要送,他當然也沒辦法,不過非萬不得已,他也確實不想乘坐這位剛剛背叛過自己的手下的飛機。

    「蔣公,你可以放心,我絕對會將安全送到的……」張學良還要再提。

    但是范哈兒卻是笑著再次出來說話:

    「算了吧,漢卿,我還委員長要是同意,這次回南京,還是乘坐我的專機好了。甚至委員長要是願意,還可以順道去我的重慶視察視察。在這次的事變過程中,我們重慶和西南其他國人,可是一直都很支持委員長啊。」

    范哈兒的話,卻是讓老蔣眼睛一亮。

    雖然他覺得這位范哈兒同樣不可信,但是乘坐他的飛機,卻是無論如何也好過乘坐張學良的。

    至於以後對那位少帥的清算,則完全可以借其他機會。

    老蔣當即表示:

    「正好對一年一變的重慶聞名已久,既然哈公邀請,當然要去看上一看。」

    聽到老蔣都這麼說了,張學良才無奈的歎了一口氣,終於放棄了自己送老蔣回南京的計劃。

    旁邊的范哈兒看在眼裡,心頭還在嘀咕,歎什麼歎啊,我這可是救了你一命,難道還是搶奪你的功勞不成。

    老蔣順利搭乘范哈兒的飛機,經重慶返回了南京。

    在重慶期間,這位未來的抗戰領袖,很是興趣盎然的視察了重慶市區,以及鄰近的綦江鋼鐵廠和火電廠。

    對於重慶日新月異的變化,委員長也大是感歎。

    一方面大讚范哈兒的治理能力,一方面卻也是心生忌憚。

    觀一角而窺全局,重慶既然被范哈兒治理的這麼好,這麼繁榮,那四川和西南其他地區,相比也發展極快。如果按照重慶的發展速度計算,恐怕如今整個的經濟實力,都可以和全國最繁華的華東長三角地區相媲美了。

    這樣的經濟實力,對於接下來的抗戰準備來說,當然是影響極為重大。

    這位委員長,剛剛在西安接受了抗日救國的六項主張,這次到也是趁機賣范哈兒一個面子,在重慶的水泥廠和鋼鐵廠,一口氣訂購上了幾萬噸的材料,準備利用長江航道,運往華東修築戰備工事。

    同時公開向范哈兒承諾,等他回到南京後,一定還要加大對西南的物資採購力度,進行大規模的抗戰準備。

    對此,范哈兒也馬上表示,既然是國防物資,他這個聯盟總指揮,肯定會下令對這批物資免稅,並且要求各大公司,盡量以低盈利的方式提供材料。

    當范哈兒真正將老蔣送到南京時,已經是1937年1月份。

    沒有老蔣坐鎮的南京,顯得比較混亂,本來都把老蔣看成是最大政敵的各派,發現在少了老蔣後,國民政府和南京的各派立刻亂成一團,衝突不斷,各派的最終利益反而受損最大。

    到了現在,他們才算是真正認識到了老蔣存在的必要性,也意識到了老蔣的能力。

    如果換成了別人,至少南京的現在幾位各派大佬,就絕對不能把形勢恢復到了原來的水平。

    而實際上,搭載著老蔣的飛機僅僅是一在明皇陵機場停下,南京的局勢,就恢復了穩定。各派立刻恢復到了原來的狀態,彼此之間有鬥爭、有衝突,卻能維持在一個遊戲規則呢,理性的進行爭奪。

    有了老蔣坐鎮中央的南京和國民黨,終於恢復了原來繼續穩定發展的狀態。

    范哈兒本來期待,這次事變解決後,馬上就能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但隨後實際情況的發展,讓他發現有點太一廂情願了。

    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到盧溝橋事變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全國團結抗日局面的出現,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日本帝國主義及其卵翼下的親日派,固然竭力破壞,蔣介石與親英美派也並不心甘情願,這中間存在著大量複雜微妙的鬥爭。

    因為這次送老蔣回南京的是范哈兒,而范哈兒的實力擺在和態度那兒,表面看這次事情得到解決,還有范哈兒大力斡旋的結果,老蔣當然那也不敢對他怎麼樣。不然光是忘恩負義的罵名,就足夠一般人不能承受了。

    不過對於張學良和楊虎城,他並不準備就這麼放過,馬上找理由,下命令讓兩人來南京接受新的命令。

    對此,范哈兒和『共產』黨,都一致秘密要求張楊二人,絕對不能奉調入京,就算為了東北軍和西北軍考慮,也絕對不能冒險前往。何況還需要兩人的存在,來迫使老蔣履行當初的六項主張。

    范哈兒的出現,確實該變了很多歷史,在他的大力遊說下,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人,終於決定以需安撫手下東北軍、西北軍為由,拒絕前往南京。

    對此,南京軍事委員會立刻以違逆為由,將張楊二人軍銜各降一級,至於其他的實質懲戒行動,老蔣終究礙於臉面,沒有真正出手。而張楊二人,也知道這樣降一級軍銜的非實質性懲罰,僅僅是老蔣為了面子採取的報復,根本沒有介意,直接乖乖領受。

    只是在范哈兒和『共產』黨的鼓動下,幾次通電要求老蔣和國民政府履行承諾,實踐抗日愛國的六項主張。

    面對范哈兒和西安方面的強硬態度,加上國內外輿論的壓力,蔣介石不得不於一九三七年二月十五日召開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討論結束內戰和國共關係問題。

    開會前夕,『共產』黨黨致電國民黨三中全會,敦促國民黨實行聯共抗日的基本國策,並提出在這個前提下,『共產』黨願意履行以下保證:一、在全國範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二、工農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三、在特區政府區域內,實行普選的徹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

    『共產』黨的主張得到了全國各界人民的熱烈擁護,在國民黨內也獲得了廣泛贊同。

    至於范哈兒,這次沒有親自出席那景的三種全會,而是派遣西南另外三巨頭劉文輝、龍雲、王家烈,代表自己前往出席。

    這三人的在政壇的級別,可是比范哈兒還高了半級,這次出席,完全展現除了西南聯盟對這次全民族合作抗日的重視。

    在會議之前,三位巨頭也在南京召開記者發佈會,宣讀了西南聯盟的主張,就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為全民族抗戰做準備。

    所謂進步勢力是指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抗日的主要依靠力量。中間勢力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頑固勢力則是一切反對抗日的敵對力量。

    同時提出「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口號。

    具體實質的步驟,則是表示應該建立一直統一的國民革命軍,設立抗戰參謀總部,協調各黨派、各軍事派別的部隊,集中全部兵力,以最優秀部隊,進行抗日。

    范哈兒還親自致電蔣介石,一再明確指出」在中國打敗日本帝國主義,主要靠中國的抗日統一戰線,靠全國人民自己的力量。但也爭取國際反法西斯的國家和人民的援助,特別是美國、蘇聯的援助。這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不可缺少的條件。」

    因為歷史早已經證明,中國的抗戰,正是因為首先立足於自己的力量,才能在強大的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下,堅持抗戰八年整,中國沒有亡國,這是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結果。當然在這之中,也獲得了國際方面的援助。美國的長久援助不必多說,中日戰爭爆發不久,『共產』國際就發表了《告國際無產階級宣言》,號召用一切方法援助中國人民抗戰。蘇聯政府給予中國大批軍火貸款,支援中國飛機1000多架,航空人員2000多人。甚至日本『共產』黨也一再向日本人民號召,「不送一兵一卒到中國去!」日共領導人岡野進親自來中國,同中國『共產』黨-起組織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和反戰宣傳。像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隸華大夫以及美國史沫特萊作家等人,自願來中國參加抗戰。即使英、美、法等國,因反對日本獨佔中國,也希望國共合作抗日。當中國抗戰到反攻階段,由於蘇聯以百萬大軍出兵東北,從而加速了日本失敗的進程,使中國獲得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這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相結合的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堅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爭取外援相結合原則的偉大勝利。

    同時要求統一稅收和財政分配,加快各地區的經濟流通,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進行抗戰的備戰工作。

    對此,國民黨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二月二十一日,國民黨三中全會通過了一個決議案,在對內對外政策方面都作了某些改變,規定取消國民革命軍與紅軍的對立,取消國民政府與蘇維埃政府的對立等。

    同時採納西南聯盟的建議,減免和統一各省市之間的重複徵稅,加快商品流通和物資調度,集中全力,進行抗戰準備。只是對於軍事上的建立統一部隊的建議,卻只是納入了考慮範圍,並沒有馬上實施。

    決議案表明,蔣介石實際上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建議,也同意進行實質性的抗戰準備。這次會議標誌著國民黨由內戰和對日不抵抗的政策,向著和平和抗日的方向轉變,也是接受『共產』黨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開始。

    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要以弱小的綜合國力戰勝處於帝國主義階段的日本,就必須實行全民族的大團結、大聯合,建立起以國共兩大軍事、政治勢力為主,其他范哈兒軍事派系實力為輔的統一戰線。雖然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是階級基礎和性質完全不同的黨,特別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以後,國民黨在「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反革命屠殺政策的指導下,無數『共產』黨人遭到殺害。兩黨處於不共戴天的仇視狀態,但在困難當頭、民族危亡的時候,必須以博大胸懷、捐棄前嫌,從國家和民族大局出發,與各黨派進行全面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

    統一戰線必須堅持求大同存小異;國共兩黨只要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管過去積怨多深,才能夠在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目標下統一起來。

    國民黨三中全會後,為著解決國共兩黨合作中的各種問題,國民黨、『共產』黨和西南聯盟等泛黨派組織,還在西安、杭州、南京、廬山等地進行了一系列談判,集中進行抗日準備工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