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一卷 第二百零三節 血戰不退 文 / 黃初

    第二百零三節血戰不退

    戰事進入第三個月,戰場上並不能說誰取得了絕對優勢,但是有一點很明顯,就是掌握戰場主動權的,絕對是日軍。

    而且**的傷亡,在老蔣組織的這幾次強攻和反攻下,傷亡頗大,甚至可以說,早期利用飛機掩護減少的傷亡人數,在最近幾天大戰以後,就一下子衝了上去。

    剛剛立下大功的范哈兒,並沒有參與這次的反攻。

    但是他也入選了最高國防會議,而且第七軍隸屬第三戰區指揮,在反攻開始後,范哈兒也趕到了塞克特防線的要塞指揮部中,一起觀察參謀前方戰事進展。

    激戰三天,雙方損失都極其巨大。

    但是坐鎮指揮部的老蔣,對於眼前的損失並不在意,還很好的表演了前線的指揮官們。

    「很好,這幾次戰鬥,才打出我們中**人的風範,不怕死不怕苦,不怕流血犧牲,日寇要想滅我家園,就只有踏著我們雙方戰士的屍山血海才能前進!」

    老蔣的這一番話,很好的說明了他反動反攻的目的。

    和轟炸日本本土一樣,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日本人知道中國的厲害,知道中**隊的戰鬥力。

    實際上,通過轟炸日本本土,還有這一次淞滬戰役的反攻,確實給了日軍大本營很大的震撼。

    本來在制定入侵計劃前,日本軍方就曾宣稱,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而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在抵達上海時,也曾保證,要在一個月內拿下上海,但是戰事持續到現在,雖然日軍仍舊掌握著進攻主動權,但傷亡和戰事的僵持,卻是完全出乎日本方面的預料。

    尤其是國家轟炸機轟炸日本的行動,更是讓日軍大本營的指揮官,被天皇和首相罵得狗血噴頭。而日本國民,也多少有點受傳單和轟炸影響,對於現在和中國的大戰,到底能不能夠取得勝利,就算取得了勝利,日本又需要付出怎麼樣的代價,內心很是質疑。

    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第二天立刻進入全國戒嚴狀態,晚上徹夜宵禁,防空部隊二十四小時警戒,以防再次遭到轟炸,尤其是可能的更大規模轟炸。但是中國空軍,卻是早在范哈兒的要求下,短暫休息,根本不存在本月繼續出征日本了,很是白白耍了日本人一會兒。

    幾十萬日軍防空部隊,在徹夜堅守了幾十幾個日日夜夜後,才終於被日軍參謀本土下令停止這樣勞民傷財的行動。改為在九州等地,設立沿海觀測哨,提供空襲早期預警,從而讓後方軍民再次恢復安寧。

    至於上海的戰事,大本營和參謀本部,自然不得不改變初衷,直接要求松井,必須在短期內取得決定性勝利,以鼓舞國民對於對華作戰的信心。

    按照日本參謀本土在上海戰役前制定的計劃,他們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就是利用日軍在上海的海空軍優勢,以部分前沿陣地為誘餌,不斷誘使中**隊攻擊,從而利用艦炮和炸彈,慢慢消耗中**隊在華東的有生力量。

    但是在現在的情況,為了鼓舞士氣,讓國人相信對華作戰輕鬆簡單,繼續支持對華作戰,他們也不得不決定在華東取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來展示給國人看看了。

    在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再次堅決保證,能在一個月內攻克上海後,大本營立刻給予了他在上海作戰所需的一切支持。

    在不知不覺中,日本為了贏得上淞滬戰役的勝利,也開始大規模動用後備資源,消耗有生力量。

    這不符合日本初衷的情況,幾乎和歷史上,**早期在上海的攻擊行動,幾乎一摸一樣。

    此時的中**隊指揮部這兒,包括范哈兒這個後來者在內,卻都還是沒有察覺出這種情況來。

    眼見日軍不斷增兵,前線士兵更是不計犧牲的進攻奪取陣地,部分參謀官就建議,在某些地方應該收縮陣地,集中全力進行滅殺進攻之敵。

    但是老蔣和馮玉祥,卻是做出了一摸一樣的決定。

    「前線將士,當浴血沙場,血戰不退,堅守每一寸國土。」

    這個決定一下,固然讓抗日精神深受外界好評,一場場血戰,**將士死戰不退,常常傳出某部死守陣地與敵同亡的消息,配合之前轟炸東京的宣傳,很是讓國人精神一震。

    自甲午以來,國家終於又出現一批血性將士了。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前線**將士和精銳部隊的犧牲數目,也是滕一下就上去了。

    眼看這樣的情況,軍政部長何應欽,這個基本不干涉作戰指揮的一級上將,終於在某些將官的支持下,說出了反對意見:

    「委員長,馮長官,如今前線犧牲實在太大,後方部隊連運送傷員都來不及,軍陣部別說提供足夠的醫藥、病房了,就連基本的帳篷和醫護,都快要跟不上了,這樣的傷亡實在太大,是不是讓前線適當收縮一下陣地。」

    也許這位何部長在說出後撤時,是受了一些利益團體的關說,但是毫無疑問,他現在說的原因,還是很現實確實存在的。

    一提起前線的損失,就算是馮老長官,也是忍不住歎息。

    「如今正值作戰關鍵時刻,怎麼能輕言退卻?」老蔣大怒的呵斥。

    如果現在前方戰鬥是日軍明顯,也許老蔣也會想到後撤了,但實際是,雖然日軍瘋狂進攻,但是受中國轟炸日本這一事件影響,**將士的士氣一直很高,就算是傷亡慘重,仍舊是意志十足的在堅持作戰,根本沒有後來那些臨時招募部隊望風而退的情況出現。

    但是前線作戰的部隊,可不是只有老蔣一家。

    除了中央軍的整編師、德械師等精銳外,如今在上海參戰的,還有來自浙江、江蘇、江西、四川、湖北等地的地方部隊和軍閥部隊。

    老蔣有不計損失決戰的信心,像劉湘這樣的軍閥,卻是不能這麼想。

    中央軍打光了,再招募就是,但像劉湘這樣,中途被趕出了四川,暫時寄居湖北的川軍分部,卻是打光後就沒了,決不可能再招募。前期為國犧牲,抵抗日軍進攻當然沒問題,但是讓他們一直像現在這樣死戰不退,完全拿士兵當炮灰,卻是他們能夠承受的。

    所以幾位將領明面上不好說要撤,但背後還是委婉的通過何應欽他們,向老蔣表達該變那現在作戰方式的意見了。

    當何應欽遭到老將呵斥的時候,劉湘這位上將,在無奈之下,只能幫他說話:

    「委座,這不是輕言退卻,而是收縮陣地,集中防禦,免得部隊分散在各陣地,被日軍各個擊破。」

    「是啊,是啊,委座,現在日軍瘋狂進攻,我們也和他們死磕,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其他幾個相關將領,也在一邊說話。

    眼看軍中除了自己的中央軍嫡系將領,其他人多有反對現在死守前線陣地的意見,老蔣內心自然很是惱火。

    死守陣地,這一直不是大多數內戰出身將領的特長,甚至除了『共產』黨紅軍,一般軍閥的內戰軍隊,在敵人佔據了優勢的情況,自然就會主動撤退。他老蔣的中央軍,自然不是那些普通軍閥部隊能比的,但也多少受那些軍閥軍隊的習性影響,一般順風仗打著還行,像現在這樣死守陣地的戰鬥,卻是也不擅長打,現在能難得出現這麼一種局面,本來就是很不容易的,要是再被這群「舊軍閥」給拖後腿,壞了大事,他老蔣絕對不會姑息。

    當即就表示:

    「如今正是國戰你死我活之局面,如果那支部隊擅自退卻,我必唯各部主官是問!」

    看到眾人的臉色不好,他又繼續補充說道:

    「中日上海作戰,已經吸引全世界目光,諸位可能還沒有發現,就連華北戰事,也因為上海戰役而暫時停滯。九國列強也正召開國際會議商討,德國政府也派大使親自調解,也許戰事明天就會結束。這時候更應該展示出中**隊的戰力,讓各國瞭解我們的實力,才能保證政府在和日本的調解中,能夠佔據一定地位。否則,諸位,我要提醒你們,戰場上得不到的勝利,那也絕對不可能在談判桌上得到的,所以,現在我對你們的唯一要求,就是堅守陣地。」

    老蔣其實也一直沒有放棄過對日和平的希望,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條件罷了。

    希特勒對於中日戰爭,自始即與日本侵略者抱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日本的真正敵人是蘇聯,日本應當做好與德國從東西兩面夾攻蘇聯的軍事準備,對於蔣介石,應當拉過來作為反蘇**的夥伴。1937年10月下旬,希特勒密令德國駐日大使狄克遜向日本外相廣田探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條件。此時正值兩國在上海全面激戰,日軍提出了四個條件:1中國承認「滿洲國」;2華北特殊化;3中日共同防共;4中日經濟提攜。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奉命向國民黨政府轉告了廣田的上述條件。

    11月3日,也就是日軍在金山衛登陸的前兩天、狄克遜再度會晤廣田時,廣田因日軍在上海作戰已佔優勢而增加了內蒙自治、華北建立非軍事區、以親日派為華北行政長官的三個條件。陶德曼奉命將這些條件面達了蔣介石。蔣介石向陶德曼講了一句真心話:「如果接受日本的這些條件,中國政府必將無以立足,而『共產』黨起而當政,對日本也是不利的。」

    稍停,蔣介石又作了補充說明:「目前九國公約國正在比利時開會,可望覓取和平途徑,暫時難於正式承認日本的要求。」

    既然條件不合適,他只能選擇繼續打。

    對於老蔣的這種心情,范哈兒很理解,所以最後這位功勳卓著的空軍負責人,還是站出來給老蔣說話了。

    「諸位,難得**將士,出現犧牲用命的情況,這時候如果有人輕言退縮,恐怕不止是委員長饒不了他,就是前線那些死戰犧牲的將士,也不會看得起他。戰死沙場的士兵,絕對不會和逃跑的將軍一條心。」

    而老蔣的結拜兄弟馮老長官,自然也是主戰死戰不退的,對著一桿子小團體利益維護者,很是冷笑著說了兩句。

    「這時候在前線收縮退卻,恐怕會是一退千里,再也組織不起像樣的防禦,到時候,空怕主張收縮的人,絕對會遺臭萬年。」

    這個說法,范哈兒很相信。

    因為從歷史上日軍的戰術看,好像就是利用前線部隊吸引國家主力,讓後奇兵從金山衛登陸,包圍國家主力,引起了前線士兵的奔潰,各部說是撤退,幾乎是逃亡一般的跑到了杭嘉一帶,而且確實一直組織不起像樣的防禦陣地來。

    對於現在前線同樣正在激戰,日軍是不是會選擇金山衛登陸,范哈兒也沒有把握。

    不過他的內心,到是很希望日軍能夠選擇金山衛,因為那個地方,他早已經為日軍的大艦,準備下了一道豐盛的大餐。如果他們敢選擇那兒登陸的話,絕對會給他們一個驚喜。

    可惜,直到目前為止,不管是范哈兒的袍哥情報組織,還是戴笠的軍統,都沒有收到任何日軍可能選擇登陸地點的消息,甚至連有沒有登陸的可能,都沒有任何消息,以至於他手上空有儲存的一大批磁性水雷,卻不敢隨意投放。

    但是猜測日軍可能會從主戰場後方登陸,卻是范哈兒和部分高參商量後,得出的一個很肯定的判斷。

    這個判斷,老蔣自然是知道的。

    實際上,面對強大的日本海軍,最高國防會議的任何一個高級將領,都沒有懷疑過日本會不會突然從後方登陸突襲。自從中日開戰以後,上海和長江、錢塘江、吳淞炮台等口岸,就進行一級戒備,防禦的就是日本利用還有優勢突襲登陸。

    不過就算知道,也沒辦法防禦。

    畢竟海岸線這麼漫長,前方又在開戰,根本不可能分兵處處防守,只能在各地加強警戒級別,在重要地段以機動部隊待命了。

    考慮歷史上的金山衛登陸,日軍是選在杭州灣一側,所以范哈兒在考慮之後,就在杭州灣方向,派出了剛剛從西南調集來的幾架老式雙翼教練機,配上電台暫時充當偵察機,在杭州灣沿線時刻偵察戒備,並且將自己的第七軍,調集到了太湖附近,隨時機動前去參加反登陸作戰。

    這事安排完畢,范哈兒才稍微舒了一口氣,繼續把注意力投到上海前線的戰事上來。

    他雖然沒有親自帶兵指揮,但這麼一直待在司令部和參謀處那兒,聽那些長官們指揮,參謀們設計,還是學到了很多東西。

    並不是出自正規軍的他,對於這方面的知識,掌握起來尤其重要。

    但是戰場發展並不順利,就在那些將軍們提議收縮陣地的第二天,**就擋不住日軍的強勢攻擊,無奈退守小石橋、大場、走馬塘、新涇橋、唐家橋之線,第170師510旅旅長龐漢禎、第171師511旅旅長秦霖及團長廖雄、謝鼎新、褚兆同等陣亡,幸好閘北至廟行、陳行以北陣地均無變化,前線得以為繼。

    隨後,日軍在寶山縣城組織偽縣政府,任命日本人吉田為縣長。4日,復旦大學**陣地失守。5日,日軍第11、13和第9師團主力向大場方面猛攻,突破翔大公路,進窺南翔,大場形勢危急。**走馬塘陣地也被突破,日機調集了150架戰機在大場一線狂炸,我守軍犧牲慘重。

    6日,**第18師朱耀華部被迫放棄大場、廟行、江灣,閘北守軍也自動放棄陣地。**主力無奈退守南翔一線。一部退至蘇州河以南,一部留守蘇州河以北各要點。7日,第88師262旅524團團長謝晉元奉命率領該團主力,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抗擊敵人。1937年11月,日軍攻佔上海閘北,縱火焚燒。同時日本政府也發表宣言,拒絕參加在北平舉行的「九國公約會議」。

    這期間,堅守閘北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實為452人)英勇事跡轟動全國。

    老蔣和國民黨宣傳部,更是把之前死戰不退的部分典型,結合一起向全國推出宣傳,號召人民行動起來,拿起武器進行抗日鬥爭。

    但實際戰場上,**卻無奈退守真如、彭浦一線,還和日軍血戰竟日。在日軍的轟炸下,上海閘北寶山路一帶變成廢墟閘北前線房屋被毀,屍體散落一地,場面淒慘日軍侵佔閘北,大肆焚燒,房屋盡成焦土,平民死傷枕藉。**轉入新防線,由滬西中央造幣廠起,向西經真如、江橋,轉西北至小南翔,折東北至廣福鎮、登橋鎮,與瀏河成一垂直線。**放棄真如,撤退至蘇州河南岸;滬西方面,雙方在中山路、北新涇一帶,隔蘇州河對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